主题:【原创】秀秀我的家庭影院(一)(完) -- 晨枫
去AXIOM的网站用HOME THEATER WIZARD 得到以下选择:
Channel Speakers Price A
Center VP150 $385.00 USDA
Fronts M60 $900.00 USDA
Surrounds QS8 $500.00 USDA
Subwoofer EP500 $1,150.00 USD
Total System Cost: $2,935.00 USD 5%
Home Theater Discount: $146.75 USD
Subtotal After Discount $2,788.25 USD
考虑价钱因素后又得到以下选择
Channel Speakers Price A
Center VP150 $385.00 USDA
Fronts M2i $280.00 USDA
Surrounds QS4 $400.00 USDA
Subwoofer EP175 $530.00 USD
Total System Cost: $1,595.00 USD 5%
Home Theater Discount: $79.75 USD
Subtotal After Discount $1,515.25 USD
晨兄给参谋以下,Subwoofer 在音响系统中是不是有决定性的影响?俺在犹豫是否要一步到位?EP500 和EP175差一倍的价钱,是否值得?
多谢!
如果你把这套系统也作为音乐系统,有一个musical的subwoofer是很重要的。subwoofer在整个音频里起垫底的作用,坚实、精确的低音可以把整个声音撑起来。如果条件容许的话,EP500应该比EP150的效果好不少。这些投资和买一个新电脑不一样,可以用很多年的。建议给与考虑。
如果用M60,最好确认放大机适合拖6欧姆的喇叭。一般都应该没有问题,就是失真的问题。以前帮人挑一对Polk Audio的4欧姆喇叭,那时不懂,不知道4欧姆、8欧姆喇叭的差别,在Luxman上听很好,结果一连到Sony,声音轻得像蚊子叫,就是电流输出不足的问题。
八欧姆对于M60会不会多了?
3805刚买的吗?3810出来了,可以接DVI,还有一些什么新功能我记不住了。
3805在6欧姆时是160瓦,M60可以handle250瓦,没有问题的。
同好啊,握手!
avsforum.com 大量(警告:大量)讨论
我的投影仪是SONY HS10,老啦.Big is great
修改:是HS10,不是20.
这个网站也去过,但去得不多。HS20也考虑过,好东西,太贵了。那阵子正和Sony闹别扭,加入反Sony的阵营了。其实Sony没有得罪我,也是赶时髦吧,就像别人反Microsoft一样。
是找SONY员工内部买的.估计要不是这个原因,也可能买别的了.当时刚出,市面上还买不到.
一般日本机器在这方面比较投机(记得以前鬼子还经常拿峰值功率值来糊弄人),如果输出电流足够的话,8欧姆负载20w,那么4欧姆负载时就有40w的功率输出。这个一方面看设计,还有功率变压器的输出能力了。
但再差的机器也不会拖不动4欧姆的负载,顶多失真大一点,功率上不去而已。
比较考究的做法是用不带解码功能的六声道功放,再配专用解码器。从解码等级上说,解码器大于AV功放的解码功能,AV功放又大于DVD内置的解码功能。
这个是原上海红灯厂的总工自立门户搞的。
喇叭单位(低音)在8寸以下的,声音效果上有一种撞心效应,类似迪厅里的那种咚咚打心口的感觉,10寸以上的截止频率低,低音的能量感才出的来。(不过10寸这个规格比较鸡肋),还有一种叫假纸盆的音箱,美国thiel(记不清了)就用这种技术,原理上还是倒相式,但对改善低音和箱体失真效果较好,唯加工难度大,价格据高不下。
音响是个无底洞,和图像还原比较声音还原在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再好的音响放出来的大炮声还不如在房间里放个二踢脚有声势。
一套器材很难兼顾所有类型的音乐,排除外观装饰性的要求不谈,自己听得满意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追求。
真正变态的,每个声道都用单声道功放(mono block),CD机只是CD transport,光拾取信号,不解码,诸如此类。看到过一个McIntosh的CD机,用整块的大理石做底座,重达200磅,为的就是极端的稳定性。这些都变态得超过常理了。
玩的时间长一点罢了。
你说的这些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每声道用mono不为最,用电子分频每单元单独一个mono才是至高境界,解析度层次感非无源分频音箱能比。不过就是难度极大,对音箱没有彻底的分析做不好。
CD机一直在两个方面上体现设计思路不同,美国(包括北欧)注重整体机械结构的稳定,在底盘机芯、片镇(高级揭盖式CD机里压CD唱片)上用足功夫。虽然大多用的是日本的CD机芯,但都做过加强处理,以求转动平稳,机器厚实降低震动来提高拾取CD讯号的精度,线路设计上偏重元器件的精度,俗称下猛料。英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品牌的思路是在设计上动脑筋,典型的有Meridian等,在线路设计上降低失真,在音色表现上靠元器件的搭配来解决。比较而言,成本可以低一点,但声音表现面上比美制的要狭窄一点。
mcintosh是一代神话,它的输出变压器技术运用得如火纯青。可以说当今音响里至少在工艺上无人出其右。
在玩音响的里面,一直有两派,一是追求准确,另一是追求音色,前者以Dynaudio(还有美国西湖等,美国音响也有两派,以东西海岸分)为典型,后者有英国音响(比如ls3/5a之类的)当楷模。一般看下来,居住环境较好较大的追求前者,后者一般是居住环境较小的。日本人比较变态,只有他们会在鸽子笼里玩jbl4344等。
很久不玩这些了,在家也是守着自己装的电子管功放听听,一方面没时间,另一方面觉得还是把精力花在听音乐上更为遐意。
如果要在在玩器材和听音乐两个队伍里选的话,我也宁可选后一个。玩器材的那些人,总让人觉得有点吹毛求疵和舍本逐末。
左兄对加拿大的音箱有何评价?电子管功放在过去有零点漂移的问题,现在还有这个问题吗?
非常赞同左兄的话:“还是把精力花在听音乐上更为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