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文章:千里走单骑 -- 客随主便
例如:Franco Zeffirelli。你如果爱看电影,一定看过他的《罗米欧与朱丽叶》(1968)。歌剧片《茶花女》(1982) 也是他的大作。在80年代他为世界各大歌剧院设计和导演了很多部歌剧,包括美国大都会的《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La Bohème)》,等等,......,太多啦!
《图兰多》是米兰的 La Scala 歌剧院指名道姓让张艺谋导的,要的就是他的视觉效应。
没有“网摘”这个版面。
对不起,占了贵方一块宝地。请板主大人保留这篇影评,不要把她转到不三不四的地方去。
我以前在评老谋子的时候说过我的看法 -- 张艺谋从来也没学会过怎么讲一个故事,这方面他比一个二流导演还糟糕,而且为了摄影他完全可以无顾忌的牺牲故事,比如十面埋伏就是典型。
我们不同的地方是我认为秦俑情是他最精彩和本色的片子,虽然剧本荒诞而且整个排得一塌糊涂,可那不是老谋子的问题,他恰好很出色的利用了这种商业性的一塌糊涂,从艺术角度。
又翻了一下讨论,发现几个网友的发言很有意思。
演员,摄影等等都应该是他讲故事的一个工具,好像说评书的手里那把扇子。
一家之见~~~呵呵
“《活着》是中国电影的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但太沉重。”
对比同时的《霸王别姬》,《活着》要好得多。我一直认为讲故事是一种手段,讲什么才是目的。
国内外普遍认为张是当代中国电影的代表 我希望能够作为文化代表的人物 更应该站在一个道德人性的高度 而不仅仅是摄影、大场面以及中国文化象征符号的堆砌
最近看了许多巴金的介绍 真的很让人佩服
《秦俑情》我没有看完 可能和你的感受不一样 不过萨兄日后倒是可以就老谋子或者中国现代电影另写一篇文章 保证鲜花多多的
《英雄》有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地方 结局那个剑客为了所谓的“天下太平”而放弃了刺杀(即便是电影中也承认是残暴的)秦王 我宁愿相信这不过是张艺谋自己的 武侠观 但是如果作为一种世界观来说 恐怕是比较封建落后的
曾经看过描写张艺谋年轻时艰苦经历的文章 张由于文革中家庭出身不好 被下放去干重体力活 为了买相机 不得不卖血 如果他对那段痛苦经历有所反思的话 应该不会得出《英雄》里面这样的世界观的 而且对于历史的反省也恰恰是《活着》这部影片的最精彩的亮点 但是这个精彩是余华的 不是老谋子的
另外 当我看到张艺谋导的奥运会闭幕式上的美女们的时候 感觉比较脸红——不是为了那超短裙
而是感到中国文化仅仅成了没有内涵的符号了 而当我看到残奥会闭幕式的《千手观音》的时候 心里很是震撼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旗袍、古琴、武术、大红灯笼,更重要的是根植于其中的人性的光辉
我会脱帽向他致敬。
《活着》在国内好像一直没有公映,最后结尾有些话好像是一语双关的……中国电影特有的审查制度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似乎有些题材是不能触及的,这对艺术创作没有影响么?而且,导演不是作家,思想家,不可能是全才。他说做的只是把好的素材加工出来呈现给大家。就像一个好厨师但他不必要是个好的农民,渔夫或饲养员。
黑泽明好像也是学美术出身,没写过几本书吧!
斯皮尔伯格也是导了辛德勒的名单后,更深层了解了自己的民族犹太人的苦难,而加入了犹太教。人人都有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吧!
再说创作氛围,过分的放任自由也不可取,香港电影业也说明了问题。
倒是韩国影视业走了中间路线,有国家级别的重视,亦有大胆的构思创作,现在是如日中天。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一批导演代表中国现代文化 我们总期待他们表现得更好一些 纵然因为体制所限 一些东西难以表达 却也要保持一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素质 千万别随波逐流 功利化和庸俗化
凭心而论 这些人的确算做得不错了
应该是又提高了一些,两部武侠的弯路没白走啊,磨难还是有好处的:)
所以,对那个编舞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