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德国记者眼中的日本军国主义回归 -- 小兵
在西方经常戴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前提下,向外宣传总要拿些好的方面给世界看看。
就好像一个外国人去中国旅行回来给你看看她在中国拍的照片,上面都是一些垃圾堆,乞丐,肮脏的公共厕所什么的负面的东西,你看了心里不添堵?虽然这些都是事实。
我可切身经历过。别人给你添堵就够了,别在自己给自己添堵了。
好了,讨论到此为止吧。我不能也不想说服所有人。
他又不是中宣部的,也不是形象大使.
要说误解,只能说西方自己对了解中国没有热情. 不要说遥远的中国, 就是近在身边的美加之间,又有多少妙趣横生的故事呢.
老谋子做了他自己的努力,效果好坏都已经在那儿了.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了解世界,需要更多的人做出各自的努力.
首先向不在德国的同志们介绍一下3SAT这个电视台.这是所谓的德国国家电视三台,它不象一台.二台那样必须安排比较多的新闻时事节目以及主旋律的德国民歌,也不像私立台那样多电视剧加广告,它会放比较多的文化,讨论节目和纪录片.这次它专门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11月1日是德国半数以上州的假日)来播放有关中国的节目.节目以记录片为主,好些是这一两年里各国立台放过的,晚上还放了一部电影.
下面我简介一下我那天看到的纪录片.首先是分别介绍三大河的系列,依次为长江-黄金潮,长江-与龙共舞,黄河-干涸的河流以及漓江+珠江-绿色丝带.每一部片子里都包括对自然风景和各地人文经济的介绍.看后确实让我感到了地区差距之大,不毛之地如黄河源头,腾戈尔沙漠让人绝望,污染严重之地如兰州(解决方案是打通大青山?),受缺水之苦困扰的黄土高原农民和黄河港口让人觉得谋生不易,大都市的兴旺发达让人欣慰.
然后我看了鲁格走遍神洲系列.这一系列我原来看过,这位鲁格(Gerd Ruge)是德国著名记者,当年马丁路德金遇刺时他跑过现场,现在已经退休,只在一些纪录片里出现,我就勉强把他比作陈铎吧.既然名为走遍神洲,他老兄真是把中国跑了个遍,南到海南,桂林,北到黑龙江,不过西部好象没怎么去.在他的系列里出现的人物都还挺健康的.如华西村的一家人二十年以来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南街村那个固守集体经济,崇拜老毛,甚至连外貌都有几分像老毛的村支书;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冬泳的好汉;海南帮人提东西赚点小钱,但也不失乐观的农村妇女;我老家温州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南存辉;还有重庆的棒棒军等.这些人的生活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但是精神面貌都还不错,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好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国家能妥善处理民工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总不能让人连寄希望与下一代这一模糊的愿望都没影吧.)
还有一个片子是通过一位专门拍摄上海女性的摄影师的镜头来讲述各种各样的上海女人.如下岗离婚,再通过开出租车而过上劳累但拥有自我生活的单亲母亲;对未来有不少打算的杉达学院的女生;背井离乡的农村妇女,先在某国营工厂干粗活,后来由于不识字不得不离开,摆早点摊,但是这又不符合上海这大都市的形象而被有关人员驱赶,但是她发誓一定尽她所能供她的孩子读书;自作清高但不失可爱的知识女性;也有甘做一新加坡人的情人,而且认为女人用男人的钱天经地义的肤浅女孩(22岁,目前这个男人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我认同或者佩服前面所有女人的活法,但是鄙视最后那个,你卖可以,但是没有自己的灵魂的人太可怜了(我不认为那些通过卖身来养家或者实现原始积累的女人是肮脏或无耻的).
这一天里还放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投资环境和高科技产业的纪录片.德国人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很震惊,对他们来说以下三方面最重要.其一是这一发展是否对他们的国内市场和就业市场有不良影响;其二是德国企业是否要过来投资,各配套条件是否齐备,短期的经济风险和长期的政治风险等;其三就是盗版问题,当然焦点是名牌服装,软件和影音产品等,但是工业产品的模仿才是德国更关心的(因为假名牌衣服他们也喜欢啊),因为这会对他们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
我个人觉得这些纪录片拍的都还比较全面公正.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有关上海的篇幅太多;其次有些例子选得不够典型,如杉达学院的那个女生并不能作为中国女大学生的典型,毕竟这是一新建的民营大学(我对这学校不了解,也不对水平做评论,只想就事论事),其校园和管理方式都和很多国立大学不同,譬如学生只能在周末才能离校(片子里这么说的,怀疑中).
张的片子有刻意丑化中国么?他说谎了么?我就不理解什么中国影片一定要美化中国!难道反应真实的中国什么不对么。中国的近代史本来就不是很光彩,为什么电影要制造一个光辉中国的幻影。暴一下“家丑”又何妨。
退一步说,外国人对中国有什么印象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不是没有足够的渠道去了解现在的中国。难道一定要强行对外国人宣传说我们中国有现在有钱啦,不是以前那么穷酸啦之类,谁会听!中国有这么长历史,拍些反映以前中国的电影有何不可。拍反映中国近几年的影片是有难度的,禁忌太多,拍出来的“主流”影片的质量大家也看到了。何况现在的中国除了比以前有点钱,更加功利之外,说实话也没有多少其他东西来值得向世人炫耀的。
农村的落后是存在的事实,而且不是什么所谓哗众取宠的个别现象。
结果白白替日本抗了美国70%的攻击。日本自己只承担30%。
最后演了个盲井还是说我们河南人的,心里挺不舒服。
想和中国结盟,哪知道中国太积贫积弱了,所以最后转而日本。
我在悉尼和几个澳洲朋友过圣诞节,电视里放的是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可想而之那几个老外说什么,我就拿出北京的照片给他们看,并给他们讲这几年的变化。有些人很吃惊,大概意思就是你们中国还有这种商业大楼,有些人还将信将疑。事实上老外对中国的了解也都是来自电视电影。像澳洲有些不友好的就经常给你放些中国卖孩子之类,要不就是好像spygame之类(还有理查基尔的那部)反华电影。所以绝对不是朋友说的资讯发达了,老外都了解中国了。
原因在于电视台说中国现在强大了,没有老外关心。但如果说中国哪里又死人了,很多人就马上凑过来看看热闹。
我觉得这个替中国宣传的工作不应该是我这种没有影响的人做的。但有影响的像张艺谋这样的人不是拍《菊豆》,就是拍《英雄》。有一部能代表现在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吗?要说难度,又不是让你拍什么黑幕,只要有生活气息的就行。一部港产时装戏快的一个月全部搞定,投资可能是老张的1/3。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垃圾,但有少数还是能让人感动的,所以也有一些老外追捧。比如我认识好几个老外都喜欢重庆森林,2046,喋血双雄。我想看过重庆森林的老外和看过菊豆老外对中国的印象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这位老兄说的也是我的感想。比如小脚之类的问题。有些老外就认为中国这个裹脚现在还有。我德国的同学还碰到过问中国有没有飞机的。红宝书之类我就不说了,也有人问起现在是不是人手一本。
再举一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是苏格兰人。我跟他聊起勇敢的心。他说完全扯淡。华莱士根本就是一个大壮,跟摔跤手差不多。当时起义军杀了敌军就抢过盔甲自己穿上,根本不是像电影里穿一个破裙子。他说的原话是又不是傻子,穿便服和盔甲兵打,不是找死吗。各位问问自己,看完勇敢的心,谁会去翻历史资料考证这些。很多人评论这部影片好的时候还说:“因为它真实。”老外也是如此。
澳洲一些人你带一个日本产的新型mp3之类他可能会跟你一起夸一夸,比如:“哇,你看日本人做的这些小工艺品”。但你要拿一个中国产的这类的东西,他开始觉得挺牛,但你跟他说:“中国产的”。他就不说话了^_^好像中国就只能出衣服,文具这类杂货。其实比如计算机业,中国就比澳洲强得多,但我碰到的澳洲人没有一个这么想的。都觉得中国。。。也就是能出鞋衣服什么的。这次中国飞船上天,老外的态度是轻描淡写,聊起来顶多一句:“知道了”。但这飞船要是澳洲发的,我估计能全国放假三天,以后每年的今天都是飞船日。
岔一句,现在有些人对老外的所谓绅士风度大加赞赏,其实不过是他觉得自己比你强,不是一个档次的。就好像一个城里人买了一包糖回乡去看穷亲戚,脸上老是带着微笑。但要是有个穷亲戚发了,两个人遇见了,城里人就笑不起来了,心说:就你个土包子现在混得比我好,肯定坑蒙拐骗了。
我们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承担起代表我们的任务,但是我们在中国电影中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为我们接受为代表的精神和形象,就像李小龙曾经做过的那样。我们因为中国电影无法完成我们的期望而失望,并迁怒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代表人物张艺谋。
就是中国不贫不弱,也不能给老希绑一块啊. 要是中国站在轴心, 小鬼子再站在同盟一边, 还让人活不活了, 估计鬼庙现在就在故宫里开道场了.
汗啊,一身的冷汗,这鱼肉要想翻身,也不能往油锅里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