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神枪碧血 – 记抗日杀奸团中的校友冯运修 上 -- 萨苏
说实话,如果不是看老萨的这篇文章,还真的不知道抗日杀奸团的存在。想起还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民族英雄尽忠报国却无身后名,真是。。。
有个细节问题:那块地儿那会儿还叫燕大,可能还是叫“燕大”比较合适。
另外纠正一下其中一个错误,冯运修中学时是天津工商中学的学生,不是中日中学的。
蹲着多难受,还好有准备,早拿着小马扎跳进坑来了!
1.2002年9月27日 法制日报
我的芳邻叫昆仑
□端阳生
听说新迁来一户邻居,姓郑名昆仑。这名字气势不小,毛泽东曾以昆仑为题写词曰:“横空出世莽昆仑”。那天终于见到了这位新来的邻居,竟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瘦老太。我问她,这名字是谁给起的?她说是祖父郑孝胥给起的。我奇怪,大半生在旧中国生长的女子,不叫花、秀、贤、淑之类,却和莽昆仑共名,实属不凡。故又问其祖父是干什么的。昆仑说:“我祖父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我当即表示敬意。哪知未等我把话讲完,昆仑连忙补充道“祖父犯过大错误,曾在满州国出任过几年伪国务总理”。我又忙着替昆仑表示遗憾。昆仑却说:“爷是爷,孙是孙,在祖父为日寇效劳的时候,我与我哥在北平却参加了‘抗日杀奸团’。天津的伪商会会长(姓名已记不清),北平伪《新民报》社长吴菊痴两个大汉奸,就是被我们的组织秘密处死的,因此,我和贝满中学、辅仁大学的数十名同学被捕,被送进沙滩红楼日本宪兵队,我在红楼地下室原木制作的大囚笼内,一蹲就是三个月。我的同学有的牺牲,有的被判刑,我的小命没丢真是幸运。”
当我问到后来的情况时,昆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抗战纪事》说:“详细情况这里面都有,你拿去看吧!”
过了几天我去还书,顺便翻阅了她的像册,在好大一堆像册中翻出了她上大学时的玉照。再看她现在的容貌,深感历史之沧桑,禁不住问起她对生命的体验。
她接着前两天开始的话题继续说:“日寇投降前,我哥去台湾执教,我的一个堂姐当修女去了意大利,我留在了北平上辅仁大学。1952年,我正式进入教育战线,先在大水车小学任教,‘文革’后被调到市实验中学继续任教直至退休。眼下,我每月领取的养老金1500多元,生活无后顾之忧。我的儿孙个个成家立业,在直系亲属中共有8人是共产党员,他们对我很尊敬,原贝满中学、辅仁大学的同学至今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还能定期聚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在你看来,我这一辈子过得怎么样?”
我原本想说:“因为您是中国昆仑山脉的女儿,所以……”,又怕郑老师怪我“诗情虚意”,只好对她说句大实话:
“您的经历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管你出身什么样的家庭,只要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以实际行动报效于她,你就会有幸福的人生,你就会受到华人社会的承认和尊敬。”
讲罢此话,我注意她的表情。只见她连连点头,满脸笑容。
2.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EogH4-xjwH8J:www.bjma.org.cn/ArchSearch/viewContent.asp%3Fqid%3D411219%26tbid%3D1+%E5%90%B4%E8%8F%8A%E7%97%B4&hl=en
白玉霜曾蒙冤入狱
文
白玉霜曾蒙冤入狱
文
小白玉霜我倒有她另外的材料,言及她与养母白玉霜之间种种,十之二三似袭人,十之三四似湘云,夹杂一二分晴雯,一二分宝钗,浊世之中可惜了一位好女子。
在1940年的大搜捕中被捕,她的堂兄郑统万也同时被捕。由于冯运修临危不惧将相关文件销毁,两郑在抗团中活动的情况没有完全被日伪掌握,因此只认为他们属于外围分子,加上家中的背景,得以在三个月的拘禁后得到释放。
冯见有机可乘,猛蹬两步,靠近吴菊痴的车侧,单手持枪,对吴的头部连开两枪,因为距离紧,射击准确,吴一声未吭,当即毙命。冯使用的是“掌心雷”手枪,这种枪体积小,装潢精美,通常是显要人物的护身武器,所以用于战斗威力不大,用于刺杀却因为枪声小而倍受青睐。实际上吴菊痴的车夫当时根本就没有觉察,直到拉出去很远,才发现吴已经毙命。
冯射击以后没有停车,迅速向前骑行,按照原定计划绕回西四家中去了。李振英则迅速发出“得手”信号,通知叶,刘等中止刺陈的行动,迅速转移。
周作人那时留在北平,想当缩头的驼鸟,还没有太多的举动.似乎罪不至死啊?
不过枪一响,他以为是日军的警告,麻利地跑去当了汉奸.真是没有骨头.
刺杀吴菊痴是抗团一次相当成功的行动,但也直接导致了日军“八月大逮捕”的迅速展开。八月大逮捕,指的是日军1940年8月上中旬在北平天津联合进行的,针对抗团的大规模搜捕行动,这一次行动抗团成员共计被捕四十余人,北平大部分骨干入狱,天津也遭到重创,李如鹏等牺牲,残存人员继续坚持一时十分困难,成之先生遂组织部分骨干人员从天津撤离,将抗团总部转移至重庆,此后军统为抗团成员提供电台和武器,进行人员训练,经过一个恢复时期,从1942年起,又陆续返回平津开展活动,直至抗战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大搜捕让抗团遭到重创时期,日军不自觉的放松了对于军统组织本身的压力,军统的正规特工乘机抬头,直接投入行动,给了日伪方面更大的打击,军统特工在华北的一对杀星王文和麻景贺连续出手,先后制造了枪击日本天皇特使,爆破南苑飞机场,刺杀日军高级顾问山本荣治和大汉奸王克敏等一系列惊人的案件。及至1941年初军统的行动遭到日军反扑进入低潮以后,共产党的“别动队”又开始活跃于北平城内外,其主要成员多有1939年从抗团中退出的共方成员(抗团早期成员中国共间杂,1939年,因抗团的国民党军统背景逐渐暴露,国共合作也已经出现裂痕,抗团中的亲共人员陆续脱离,却侥幸躲过了八月大搜捕的劫难)。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实际上日本方面注意到平津地区抗团活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只是几次采取行动都因为抗团社会关系复杂,消息灵通,成效极微,没有能够给抗团以致命打击。因此日军方面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试图在尽量掌握抗团组织的全貌后,将其一网打尽,吴菊痴被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1940年8月,日本华北特高课和北平宪兵队牵头,行动当天之前不和北平伪警方联系,直接调动伪满警察进入北平,利用已经掌握的线索对抗团成员开始了大逮捕。因为几次行动成功,抗团内部不免有轻敌骄傲情绪,防范不周,在日军的大搜捕中李振英,孟庆时,纪凤彩,郑统万,郑昆仑等纷纷被捕,其中李振英等本来身处燕京大学校内,日军逮捕并不容易,但却被日军利用军统叛徒曲某发出通知,诱燕大抗团成员开会,李振英不知是计,和王知勉,李澄溪等出校即被捕,另一个燕大抗团成员吴寿贞出校稍晚,恰好看到李振英被捕,立即退回校园,后在张东荪和侯仁之两教授的帮助下西去游击区,吴后来在西山参加游击工作时在战斗中牺牲。
冯运修也在日军逮捕名单之列,8月6日深夜,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在西四北四条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立即发觉有变,悄悄起床并取枪走出卧室。此时,日军尚未完全合围,如果他立即越墙逃走,并非没有生理,但冯运修负责抗团组织材料和行动文件的保管,假如这些材料落入日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冯立即携带文件退到厨房,将其焚毁。
这时日军即破门而入,冲入冯家小院,将冯运修的父亲,弟弟等人捕获,随即发现冯藏身的地点,日本特务即喊话叫冯投降。冯不予置答,继续冷静的烧毁文件。日军闻到烧纸的味道,恍然大悟,试图强行冲击,冯运修果断开枪反击。因为他射击准确,弹药充足(冯亦负责保管北平抗团的枪支弹药),僵持良久,特务们只携带短墙,压不住冯运修的火力,无法靠近冯家厨房,这时周围居民纷纷被枪声惊醒,意识到有人在和日军枪战。
枪战中投身日本宪兵队的汉奸袁规(北平宪兵队特务科科长)心生一计,将冯运修的父亲推在前面挡子弹来逼近冯的藏身之地,但袁未想到冯枪法极好,一枪擦过其父耳边正中探头窥视的袁规脸部,袁应声倒下。日伪特务纷纷上院墙,一面劝降,一面对冯运修藏身之处射击,冯宁死不降,从窗口奋力还击,枪战中一名叫西城吉次的日本宪兵被冯运修击中,从院墙上落入院内毙命。打到中间日军将机枪架起来对冯家厨房中扫射,冯的枪声才告终止。特务进入房中检视,发现冯运修身中数弹,已经不屈而死。冯的右手中弹,左手持枪,显然是右手负伤后依然死战良久,但所有文件都已销毁,无法辨认了。
冯运修牺牲的时候,年仅十九岁,他和日军进行枪战的消息,第二天北平的报纸曾有报道。
因为冯运修的父亲同时被捕,他牺牲的前后经过才得以流传下来。而且,冯运修的父亲也对抗日颇为同情,巧妙的向抗团成员传出了冯已将文件销毁的消息,因此得知消息的抗团成员多能咬牙坚持,不承认日伪的指控,颇有一些人因此而无法定罪,最后得以逃出魔窟。
1941年军统纪念历年殉国人员的四一大会上,冯运修也在纪念名单之列,并有照片受祭,但按照成之先生所说,包括冯在内的抗团成员,除李如鹏外,其实并不是军统的成员,其顽强不屈直至以身殉国,并非为了荣华富贵,不过因为有一腔爱国的热血而已。
[完]
改变操作规程,一次填坑完毕,叫小的们以后怎么哄人?
讲正经的了,A虽以为暗杀团这种运作方式未必起大作用,对冯烈士们却抱极大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