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照片集 巴黎 地上地下 -- 陈不到底
彩色 原地待命
不多说废话了,今天的照片将以黑白为主。
这里列出的几张,是一个对比,看来我将扑向BW阵营。
均是原地未动的拍摄/今天,我的拍照被n多人注意——回家才发觉
黑白 直奔主题
是最后一张彩色照片的后续,当时快线地铁靠站,赶紧抓拍,曝光稍稍有些过,索性改成黑白,调整对比度,一发不可收拾,把后面的照片全部改成黑白,剔掉无关的彩色情节,直接奔向黑白主题,,,,,很喜欢
这张没有裁减
其中的部分
这个法国人很帅麽……
这位法国妇人的下一张表情很吓人,犹豫半天还是发上来
这张裁掉一圈,调整了对比度,法国妇人的眼神看起来很恐怖~~~~
所以还是看这位法国男人吧
上面这句话可以用伊能静口音念出~~ 哈 :P
地铁里等待的人群,加了噪音(颗粒)
打瞌睡的黑人和注意我的老者,裁减并加颗粒
温柔的笑容,大裁减和大颗粒
地铁里的醉酒流浪者,虽然这是地铁里还算拥挤,可他的周围没人。
我靠着门对着他。他嘴里不停的牢骚着,宣泄着不满 两张裁减 一张颗粒
另一趟地铁 加颗粒
晚上8点还开着的Fromage店 裁减加颗粒
ps
这些照片用的命令,也就是裁减,ctrl+L(类似调对比),黑白的用滤镜中的noise加噪音增加颗粒度,然后shft+ctrl+u去色变黑白,看情况再ctrl+L.
哈,俺是做图的,所以PS还比较熟
花之
还单把座椅拍下来让别人猜那是什么地方。
这个好像是只有sony才有的对焦技术吧,别的牌子的相机似乎没见到过类似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个大面积的红色网格打过去,同学的F717就是,感觉是激光要把人大卸八块……
i cant input chinese
流水周末 饭局/小便池
周五下班,突然接到小飞同学的电话,这姑娘从美国回来,说要请我吃饭。
木~~哈哈~~~慌里慌张跑向地铁(呵~~),喘口气坐稳,习惯性的掏出相机,才发现竟然把贮存卡落在公司的电脑上———完了,这个周末完了,汗~~512M的记忆卡呀,可以在公司里安稳的度它愉快的周末鸟......720万像素的相机,可怜的16M随机储存,只能照9张……
前两天还在Flickr的网站上看到,有人在争论数量与质量,到底哪一个对照片重要,我还嗤之以鼻,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可现在,哪个都不重要了。质量是在数量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数哪来的质?何况数码相机的显示屏太小,万万不可相信,有时同样的场景尽量多拍几张,才能保证不出错。没办法了,只好倒退到02年,用200万像素的时代,涅~~~时间过得好快
在Opéra,小飞打电话说,先找他男友 汗~~,我对男生历来是没印象地,怎么找?我在某银行门口,绕着小飞的男友(长得像年轻时的万梓良)转了好几圈,怎么也不能确定,还跑过马路对面。总算看到小飞和他男友站在一起,我才从天而降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哈
之后,由于在小伙子(我比他男友大三岁涅~~怎么我好像18岁? 呼~~)面前很不好意思,当天晚上拍的照片很少。饭局间问起来,小飞在美国怎样,
这姑娘算是我朋友圈里比较执著的为艺术努力的一个了————怎么我一触及艺术这个词,就感觉这么矫情?虽然身在美院,可我非常非常contre现代艺术,出于我的专业,我反对相当一部分的自我艺术,对社会毫无用处,老觉得自己多牛多牛,浮躁,空虚,还都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国内的所谓的搞现代艺术的把这个给搞臭了。让我对西方的现代艺术,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
前几天,看到报纸上说,巴黎蓬皮杜中心刚刚结束的达达主义展,一位70多岁的老者被警方传讯。理由是,这位老者用随身带的小铁锤(他怎么带进去的?),敲打展览当中的一件展品(也没说敲碎了没有 郁闷)。被敲打的是达达主义颇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泉——就是一个倒置的瓷制小便池。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Marcel Deschamps在1917年买下的一个小便池,署名R.Mutt,倒置过来,命名为泉
下面这张照片,出版在1917年5月的The Blind Man2号刊。随刊的著文中说道,这是Mutt先生亲自选择的,是他选的。一个生活常用品。他把它摆放成一个位置,在一个新的题目下和新的观点下,让我们忘记了它原有的功能和语言符号。(自己翻译的,译自收藏的Une histoire de l'art du XXe siècle,将就着看吧)
无可否认,这个小便池具有它的时代意义,且我也不是特别的contre达达,但是这么个白色瓷盆倒挂在那,说它是艺术品,哈,我总是有那么绕不过来,
所以持铁锤的老汉的行为,我认为也非常具有它的时代意义/
报纸还说,这位老汉已不是初犯了,1993年在另一场展览当中,他就做过同样的事……(为啥没成功涅?)
跑题了,这些当时也没跟小飞姑娘说/但小飞说起来她在纽约的那些朋友圈,我突然产生了强烈的距离感,尤其是她说她的一个女友在纽约上学,是李安推荐的云云,尤其强烈,大概是酸葡萄心理吧 哈。可能是我们之间谈这方面太少了,她所说的某某,所能拥有的现在,来的都是那么轻易,只因在这个圈子里。我听到的只是这些,没有看到背后的努力,难免会内什么酸,而且这些年我碰到的名符其实的人太少了。
不说了,贴照片吧,这家以牛肉为主的餐馆相当红火,晚上9点,还有客人排队在等空桌子。可惜我没有把自己培养成饕餮客的念头(是银根不够吧 哼哼),根本没想到去记餐馆名字,和我点的那个生牛肉,好像一小罐红蚯蚓被扣在那里(呃~~),也没拍照片,其实挺好吃的,哈~哈~
拍了很少,其实这家餐馆还挺漂亮的,但座位拘谨,根本没机会到处乱看
饭后,小飞二人去电影院看李安的断背山(奇怪,为什么我脑子里闪过的下一个词总是陷空洞~~~),我则回家去给房东交房租押金。很现实的对比哦......
周五结束
流水周末 蓬皮杜中心 William Klein 公交车
周六,巴黎又回到晴天,虽然很冷,还是早早出门,决定去蓬皮杜。因为头天晚上,在路边看到有William Klein的展览,虽然我记名字总是记不大清,但这张图片却怎么也忘不掉的。
展览招贴,照片里裁下来的,相信很多人看过这张照片。
这也是大师啊!膜拜,膜拜,我要向他学习。
这张是在蓬皮杜门前的蒙古传统音乐表演,几年前我在巴黎时还没有这种表演。真的很有特色,四人的马头琴搭配,然后用嗓音,或者说喉音唱出苍凉的歌词,很有大草原的感觉,可惜描述不出。照片很不好,给大家看看,有没有人已经见过?
站在他们身旁打电话的法国少女
蓬皮杜楼下正在装修
William Klein的展览不允许拍照,里面展出了Klein生平很多作品及介绍,可惜进场太晚,很多内容没有仔细看。Klein1928年生于纽约,40年代后期到欧洲进行过一些战后摄影,在巴黎长期担任Vogue(流行)杂志的摄影师……不说啦,很多内容没记住,当时拿的介绍居然忘在小飞家里,决定下星期再去看,这样的展览如果拥有laissezpasser卡可以免费,这个卡学生或26岁下每年22欧,如果经常在蓬皮杜看展览,非常超值。所以我决定再来,独自好好地看。
休息的时候,还是偷拍了几张,哈 场馆内的一个过厅,主要内容在另几个展厅,感觉巴黎人很爱看展览的,周六下午的5点,展厅中很多人,全票价6欧5。这个过厅没什么人,因为内容不多。
衷心地说,在巴黎还是好
周六结束
流水周末 公交车 TASCHEN书店 地铁 咖啡店
周日本来是想再去蓬皮杜看Klein的,但先打算去买书,早先在报纸上看到TASCHEN书店周末有三天打折,很多图书超级便宜。
今天先是晴天,坐在公车里,可以感觉到很不错的太阳。坐52路的时候,却有一位老人很着急的样子,偷拍了他好几张照片,才明白原来是他的狗生病了。那个小家伙被裹在怀里,时不时地咳嗽,老人却还嫌车慢
换63路,这都是以前经常坐的公交车啊,
今天我的身边是一个小公主 不停和怀里的娃娃讲故事 还大声喊妈妈
“我看不到朱理安了”—— 她的小弟弟在母亲身边的婴儿车里。
剪裁过 调了对比
到了书店,不,应该说是扑向书店,到法国几乎没有买过书了。看到减价图书,哈 哈哈 哈
最后买了5本,52欧,总的来说比较超值,说超支也可以,又占到我总资产的1/8。
5本书起码10公斤!好像有点过~呵 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介绍阿里的超~超~级大的图书——3000欧~~~~!!!
决定把书带回家,然后再回来看展览,
在地铁里拍的一个头脑好象有些问题的人,似乎是乞讨的,手里拿着一个一次性杯子,没人敢坐在他旁边。他不停的说着话,唉,法国问题青年挺多的。
随后坐在那里的一对 他们的手
另一对,法国俊男美女挺多的 还有他们的手
这张拍虚的手,是这张黑白的原照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心下酸酸地 嘿嘿
坐在我斜对面的一个孩子,无所谓的表情左张右望,应该是看到我的相机了,不知脑子里想什么
这张是我这个周末最满意的两张照片之一 哈哈 Klein展览里有很多照片跟我拍得内容一样 都是抓拍普通人的生活
再次从家门出来已经是快三点了,
还有时间,我们就先去喝咖啡。周日的下午,坐在暖烘烘的暖炉旁,喝着咖啡,看着人来人往,还是挺惬意的一件事。这家店的服务生戴着老式的鸭舌帽,穿着牛仔布的工作衣,穿梭来回,这样的情景,跟2006年真得毫无关系啊
路对面的行人,拍虚了,
下午四点,巴黎的天气变阴变暗,我嘀咕着,冬天赶快过去吧
这家店的服务生,这个周末最满意的另一张照片,彩色没有裁减,觉得还是黑白效果好。
另一个server,他们都很厉害的侯,大盘子上,最多要放8杯咖啡,手里永远拿着抹布,还有纸币,钢崩,照样来去自如。
和小飞分手,沿着塞纳河找回家的公交车,越走越冷,在协和广场坐上52,一路打着瞌睡回家。
现在写完字,睡觉,
流水周末结束
故事 / 阴暗心理 / 自私
今天贴的照片全都没有剪裁过,改了黑白,微调了对比
故事每天都在身边发生,我的手给大家定了银幕,每一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情节继续上演。
在照最后的这个姑娘的时候,我就坐在她的身边,被她注意到了。
她似乎很生气。这是当然了,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窝火的。
霎时间,我就像一个有阴暗心理的罪犯,拼命想要捂着心里涌出的黑暗。
最后,我的心情极其沮丧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文章,这位抓拍大师,拍了一辈子的照片记录"决定性瞬间"。可从来不让别人对他拍照,当不得不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总是带着一顶鸭舌帽。当觉察别人要拍摄他时,马上会把鸭舌帽盖在脸上,不会让别人得到一点机会。
不让别人拍他自己的原因是,一旦他这个抓拍者的相貌公瞩与众,那他以后就别再想公共场合纪录“决定性瞬间”了。
有次,当他这个偷拍者被别人偷排时,他居然抓起一把小刀,冲向那人,逼她把胶卷曝光才作罢。
布勒松80多岁了,和老友邓肯一起喝咖啡,(在场好像有4人,布勒松,邓肯夫妇,布勒松助手)。邓肯也是一位摄影家,看到布勒松又拿出了相机,突发奇想,用一台傻瓜相机连拍37张。事后,邓肯将这37张照片全部出版在一部影集中,并挑选了其中唯一一张布勒松没有露出面孔的照片(相机遮住了)作为封面。
布勒松又惊又怒,竟然把老友和出版社告上法庭,审判结果是,在法国和美国同时出版的这部影集,禁止在法国销售。
当时我就在想,布勒松这时80多岁了也,他还想在公众面前掩盖他的真实面貌做什么?90年代的布勒松已经上过电视采访了,何况那部采访的录像带还可以邮购。
大师是自私的,只想自己去决定瞬间,却不允许别人来决定他的。
邓肯的影集出版后,布勒松不无讽刺地说:“这是一本毫无趣味的坏书。平庸的内容加上一堆没有摄影构思的快照,作者采用了全部37幅照片,而不是选择其一,表现出他没有判断的眼光,拍摄人像不同与快照。很抱歉,因为我是以拍人像谋生的,拍摄人像要非常仔细,稍有不慎就会错过那难能可贵的一瞬间。”
我极其沮丧的回想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加沮丧,无法说服自己。
但是
布勒松就是布勒松,“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时是ABC,出来时是HCB”。(HCB是亨利卡蒂埃 布勒松名字Henri Cartier-Bresson的缩写)
所以,尽管我心里很阴暗,尽管我心里很自私,晚上在家里,我学着大师当年用黑胶布把相机发亮部分粘住,我也把我的这台相机所有的金属部分全部涂成黑色。
题目是另一个文字,没贴。跟照片关系不大
地铁里的年轻人
说英语的两个人 背后恰好是个英语学校的广告 可惜
母女俩
站在他们身边的人
又碰上这个大叔了,以前有一张照片就是他在打瞌睡,经常碰到他后才明白。这位大叔是个SDF,无家可归,只是在地铁里取个暖,可是无论巴黎的地铁再晚,最终还是要锁门的,那时他去哪?
今天他还在打瞌睡,忽然明白,锁门之后的午夜,他可能是不睡觉的。
这次他耳边放着收音机,背后是某个电话公司的广告。拍了9张,哪张都不满意,所以放了一张彩色,一张黑白。没有裁减。
地铁里的牧师,我感兴趣的是他腰间的小皮口袋,不知道装了什么。
牧师接电话,我还奇怪,他手机在地铁里信号还挺好。拍了好多,回家发现有一张,牧师露出本相了——居然有了吸血的牙。
天!求主宽恕他。顺便也宽恕我。阿门
牧师在打电话,中间一位老太太上车,怀里抱着一只狗,坐在我身边,不时地低下头和那狗说话。我怕像昨天太嚣张被人发现,所以今天就很小心。没想到回家一看(中间没敢看),拍了十几张照片,几乎全都是地铁顶箱的灯!我倒……
挑了半天就这一张,照到老太太了,狗脑袋却只有一小半。
停靠某一站时,车门打开,外面是个旅游公司的广告,我抓紧拍了两张,还是不好,这是其中一张,要是在低些就好了,左下角我的袖子还在,唉……
不知道这是不是陈MM所说的那张照片。
陈MM真不愧是学艺术的,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欧洲风格的照片和北美截然不同。欧洲摄影注重人物和事件,北美注重景色和风情。换句话说,陈MM的人物已经很有Robert Doisneau的意境了。Henri Cartier-Bresson的名气当然大,但是Doisneau更加Parisian,更加巴黎味。陈MM要是有兴趣,不妨找一些他的作品来品味品味。
巴黎的Taschen书店和蓬皮杜中心下面的书店是同一个吗?这个书店的建筑和艺术种类之多之全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要是喜欢艺术和建筑,到巴黎往这个书店里一钻,就不虚此行了。
Taschen和Merell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