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家住哈军工 (1) -- jcdh836
兄弟也是苦追老萨到了西西河,潜水大半年发现也得在新兵营里摸爬滚打一番,踏踏实实贡献点儿。
哈军工的帖子不少,但是还没有正宗军工院儿里的人出来说说。我在上大学之前17年里都是住在军工院儿里的。我父母都是以前军工一系(导弹航空)的。军工搬迁时分成几个单位,搬到外地的有国防科大,西工大 (空军系);留下的是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海军系;现在叫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有就是我父母在的单位,一系的风洞研究室 (代号103), 后来的三机部627研究所 (现在叫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院,和626所合并了)。熟悉军工的兄弟都知道,军工分家后很大一片校区交给了黑龙江省军区代管,才会有“导弹室养马”的混帐事发生。实际上省军区这些人一直欺压船舶工程学院和103,占地盘,开发房地产和三产。现在的军工院儿早不是以前绿树成荫,安静惬意的校园了。每次回国都感慨,现在连我父母住的老军工红楼区都被省军区动迁了(逼死了几位船院和103的老人,以后有机会详述),下回回国恐怕是连家都没了。趁现在还没老回忆一下以前在军工的童年吧,更希望在河里找到也是军工院儿的朋友。
我出生在72年,那时候军工已经解体了。我童年一直在军工院儿,连小学初中都是上的院儿里的学校。军工院那时很漂亮,笔直的林荫大道从“一道门”( 临大直街) 一直到“二道门” (通向校区),然后直通到校园最里面的船院老电影院。两旁是一水的法国梧桐。电影<<黑三角>>里,老特务凌元的养女知道她妈妈是特务后有一段夜里穿雨衣在雨里痛苦彷惶的镜头,就是在军工的林荫大道拍的。现在是完了,省军区开发房地产砍了N多树。我老爹痛骂“败家的玩意儿”,因为好多树都是象他这样的老军工学员(老头是60级的) 进校时种的,心疼之甚可想而知。军工的老房子分“教授楼区”,“将军楼区” 和“红楼区” ,望文生义,教授楼” 是以前给老教授住的。三层小楼,地板,每层2个单元,条件极好。我老爹说当年陈赓各处“强抢”人才,但是很多人来自南方,不习惯东北寒冷的冬天,就吵吵闹闹要待遇。陈赓最早都住在一片小平房里,却盖了三层小楼给教授们。后来军工解体,很多外来的人和军区家属占了这些房子,通常都是合住,弄掉乱糟糟的。“将军楼” 是给军人的,后来的军区招待所和干休所就在那里。“红楼区” 就是原来军工的家属区,住的都是船院和103的老人。房子是老毛子设计的,4层,当时已是高楼。老毛子设计的房子举架特别高,有3米5,我高中练篮球的时候,能跳起来摸到篮筐,可还是摸不到天花板。那样的房子住的心情非常宽畅,不像美国的房子天花板很低,一种很憋气的感觉。以至于在美国买第一个房子的时候一定要买个RANCH,就求个举架高。红楼区的房子分几个小区,通常是6栋楼组成一个环形,中间是个操场+花园。我小时候那里还有空地和两个篮球架,每天一大堆小孩在那里玩。我老爹说那是苏式的,可以操练。在后来很多人开始圈地盖小房和菜园,挖菜窖,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地方让小孩玩了。现在想想中国总是这样,其实论硬件和别人差不到哪里去,可偏偏又叫自己人弄得好东西也变得不伦不类,说到底提高人的素质是很重要的。说句题外话,去年我回到哈尔滨,有个国家研究所请我去讲讲我的研究。原定下午2:30开始,到3:00人还没齐。开始没一会,几个上年纪的就已经睡着了。后来参观实验室,我看到那仪器比我在国外的大学还新还全,可干活的没有,都在聊天儿。要是都动起来该多好。
小时候记得一道门是有战士站岗的,出入要下车。我老娘说原来“一道门” 和“二道门” 都有战士站岗,盘查严密。这我倒是相信。103所以前就是军管,小时候去所里玩都会被拦下,问明谁家的孩子,再打电话叫各家家长来领孩子。说到电话,有件事很有趣。103 后来的627所是保密单位。小时候有一次我走丢了,好在还记得要找警察叔叔。人家问你哪儿的,我说是军工的,妈妈在103。一个电话打到查号台,人家说那是保密单位电话不对外!后来怎么回的家已经没印象了,但是那句保密单位电话不对外可是牢牢记住了。后来在学校里胡闹,老师要找家长,也是一句保密单位电话不对外给顶上。可惜顶不了多久,学校里多数老师都是103或船院的家属,用不到一天我的表现就会原原本本通知到我老爹老娘,一顿打还是逃不了。
有空再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现在在国内打出租什么的还是习惯说“去军工"。
写东西就写,别带些不必要的东西,挺好的东西,整来整去就乱了。英雄那里这两天就够热闹的了。
请问哈军工和哈工大是一回事儿不?
激动阿!!
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53年建校,文革中被解散,拆分成几所学校。
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是老字号,现在还在哈尔滨市,刚合并了几所大学,包括原来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嘿嘿,美丽的马家沟河。所以整天常听军号声。我的主任是军工子弟,给我补充了很多军工的背景知识,扫了不少盲。
你慢慢写,坑挖得大点,深点没关系,只要有好料。少不了花你。
第一专业是核动力系,第二是什么忘了.
不过第一志愿就被录取了,不然还能攀个关系,呵呵.
想想爹妈那时候心惊胆战看着俺填那些志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记事儿的时候“二道门” 已经是名存实亡了。那时候只有孤零零一个门而已,不接任何墙。后来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刮大风,“二道门” 终于给吹倒了,就此寿终正寝。过了“二道门” 往左有一条小路,通向老军工服务社,是我小时候SHOPPING的唯一地方,打酱油,给老爹买包烟什么的。服务社左边是粮店,记忆中老娘经常带我去排队买豆腐。每次老娘要带我去,我总是先问去服务社还是粮店,服务社意味着没准儿会有好吃的,粮店自然就没什么油水了。现在想来老娘经常骗我说去服务社,实际就是带我作个伴儿去粮店。每次被骗我总是忿忿的,现在远隔千山万水,想陪陪老娘也不可得了。。。
过了“二道门”就是文庙了。以前这条街就叫文庙街,后来改称一曼街(赵一曼) ,现在可是又改回来了。记忆中的文庙极破,那时也不可能大力修“孔老二” 的祠堂。据说里面还有一些什么文曲星破破烂烂的塑像,我是没见过,我哥这样的半大孩子是翻墙进去过的。据他们讲,文庙那时已改为军需仓库,不知真假,不过他们的的确确是偷出过子弹来的,还有弹夹。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文庙的墙。破不说,还有用黑墨写的标语,明显地后来被刷过,但是墨迹还是十分顽强的透过来,触目惊心。那是一句“打倒刘光涛” ,刘光涛三个字倒写还打了叉。刘光涛当时是走资派,昨天GOOGLE了一下,刘光涛后来是77年的黑龙江省委书记。不好意思的说,“毛主席万岁” 和“打倒刘光涛” 是鄙人最早认识的几个字。。。
贴张图:2003年回国拍的新文庙,太新了,感觉怪怪的。
过了文庙就是大名鼎鼎的“1号楼”了。1号楼前是个很大的广场,马路对面是个花坛。1号楼是以前是军工领导办公的地方,现在黑龙江省军区司令部就在这儿。我老娘讲文革刚开始的时候,造反派夺权,几千人聚在1号楼前的广场上,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我老爹当时是“保皇派” ,是 林彪的女儿林晓琳那一派,文革刚开始的时候红极一时。后来叶群一个电话打到军工,说林总说的,林晓琳任何所言所行都不代表林总。于是这一派迅速失势。我老爹就此成了逍遥派,那天也骑了车去看热闹。我老娘当时刚分到军工不久,小姑娘好奇也和几个阿姨去了,结果给挤得够呛,倒是阴错阳差认识了我爸(老头老太保密工作作的极好,我愣是从来打听不出细节) 。
1号楼前的广场上最著名的就是这个毛主席像了 (见图),极有可能是哈尔滨市硕果仅存的一个。曾几何时哈尔滨(没准儿全国) 有N多毛主席招手像,哈工大主楼前就也有一个。就是这个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被人套着老人家脖子用推土机给拉倒了。军工这个还在,而且还保护的极好。2003年回国拍的这两张照片,还被站岗的小战士吼了一句“军事重地不许拍照”!套了半天瓷儿也不管用。哼哼,老子偷拍两张。。。
有空再续。。。
马家沟河对面是不是电池厂啊,太久没回去都忘的差不多了。
早小半年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