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四十六——七十五章 -- 沉睡的天空
不是关羽不适合,而是需要配备一个适当的副手,二当家的,这个人在留在荆州诸将中找不出来。天空兄所提到的这些候选人,独立守荆州可能不适合,但是在关羽出征的时候,暂作留守应该还是够分量的。
不过说到底,还是人才难得;再就是蜀汉手中的牌有限,一旦失去了荆州军,再翻身问鼎中原就不可能了。不像曹魏家大业大,经得起打击。
刘备曹操两人,天下英雄,唯一的不同是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开玩笑不可能的,曹操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的.
荆州在刘表时代过了很长一段和平日子,但是后来三家三分荆州,成了战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不过仔细看日后的历史,荆州恢复的速度也挺快的.
三国随章侃 第七十六章 荆襄战役(下)
(演义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孙权遣使上书曹操,以讨关羽自效,曹操率大军屯摩坡,召集人马,以图关羽,并射孙权书信于樊城内外,守兵士气大振,而关羽得书后疑之,犹豫未退兵。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吕蒙率兵着白衣假冒商人偷袭荆州,关羽所置江边屯兵尽数被擒,不得传信于关羽,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吕蒙白衣渡江。吕蒙先取公安,再夺江陵,两地受将傅士仁糜芳先后降敌,同月,徐晃破关羽之围,樊城内外相通,关羽退兵,然水路依然在关羽控制之下,襄阳之围未解。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关羽知江陵被占,后路被绝,还兵南下,又中吕蒙离心之计,兵士大都离去,不得不退保麦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走麦城。孙权诱降,关羽行诈降之计遁走川中,孙权使潘璋断其后路,十二月,关羽父子被马忠所擒杀。荆襄战役结束。
荆襄战役的急转而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孙权的介入。关羽在之前占尽优势,形势大好,虽然徐晃遣兵解围,又有曹操大军在后,然关羽在撤樊城之围后仍可控制水路,围兵襄阳,可见其余力尚足,之所以不继续围困樊城,固然有徐晃解围之功,但是更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当时的局势之下,即便击败徐晃,之后还有曹操,樊城既然拿不下来,又有孙权的流言在后,不如退兵为上,也就是说,关羽的退兵只是战略性的退兵,并非战败而溃,关羽之实力未损,假如孙权不动兵,关羽退回江陵,以其俘虏三万曹军,迫降于禁的战绩,依然可以算得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然而孙权的背后一刀将一切的结局都改变了。
此战中东吴最关键的一役莫过于白衣渡江,若是渡江失败,传信于关羽,关羽回军,东吴之军只有败走一途。然其渡江成功,关羽与后方音讯断绝,则吕蒙可从容布置对公安与江陵的攻击。而其次便是傅士仁糜芳的投降,烽火不举,公安江陵在吕蒙猛攻之下,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然则,傅士仁糜芳的投降则加速了其进程,若是傅士仁糜芳死守,或许有等到关羽回兵的可能性,如此一来,虽然关羽疲兵或许仍会战败,但是不战而溃,东吴不战而胜就不太可能了。尤其关羽得荆州人心,在公安江陵陷落后仍有人举兵以抗东吴,时间一长,事态便有变化。
(与演义中傅士仁那一门心思投降的形象不同,其实傅士仁一开始并不想投降,不见来劝降的虞翻,在收到其书信再三考虑投降后,东吴对之还疑虑重重干脆带他去招降糜芳,当然其中也没有什么傅士仁斩关羽来使的戏剧性场面,在三国志中,说的是以仁示之,没说到傅士仁这么勇敢入城劝降,至于糜芳确实有孙权早就与之连通的说法,但是也一般认为是他看到傅士仁已经投降,公安已失后再投降的,在投降之后,城中守兵对关羽依旧很忠心,还试图设伏,但是被识破。)
东吴的胜利确实是个辉煌的大胜利,白衣渡江兵力损失不大,之后两城投降,而关羽大军又是不战而溃,曹操几路大军都奈何不了的关羽便手到擒来,还获得了俘虏的三万曹军,在战术上这次偷袭荆州确实相当经典,可与二战德国偷袭苏联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相媲美,然则这个在战略上却是个大失败。
虽然孙权与刘备之间因为荆州的问题有所分歧,并刀兵相见,然而在将荆州一分为二后荆州问题已经解决,双方在名义上还保持着联盟的关系,若非如此,关羽也不敢带领大军北进,在得到曹操所泄露的孙权书信后还犹疑之,刘备对关羽没有发兵襄助一方面是关羽前期大胜,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根本想不到孙权会做出背盟之事。
实际上即便江东的许多人也想不到,孙权偷袭荆州瞒住了许多重臣,而在询问之中,也有诸多臣子表态了不应背盟的意见。(《见三国志吴范传》“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然孙权为了荆州,不惜向曹操称藩求和。
孙权虽称心得了荆州,然在战略上却大大失分,刘备对其恨之入骨,而曹魏那边也对他不信任,曹操得书后马上转给关羽,日后刘备攻吴,若是曹丕听了刘晔的建议,则东吴早几十年就灭亡了。(或是曹操未死攻吴,那时刘备又来夺荆州,江东可挡得住否?)为了三郡之地,而冒着亡国之危险,是否值得。
若说是因为荆州居上游,对江东有威胁,那刘表当年一直占着荆州,也未见他对江东如何,何况此时的荆州一分为三,地利与之共有,还用担心,且若说畏惧上游,则刘备还占着益州,那莫非孙权要打过益州去?若荆州真是这么重要,当年孙权就算拼死也不会借给刘备江陵了。
其实究其国家利益所在,孙权夺取荆州也并非不能,只是目前曹操尚强,虽然失了汉中,但是天下三分仍有其二,比之当年赤壁也差不到哪里去,若是曹操势力大弱,那在刘备背后捅一刀,稳定三分局势,那也不为过。可是目前曹操势力未遭大损,孙权就急急跳出来,神经也太过敏了些。(或者说他有雷霆一击灭了刘备的手段,吞其势力,与曹操相抗衡也就罢了,可这也做不到。)
本来若关羽北进之时,曹操纠集大军与之血战,后方兵力空虚,孙权乘虚夺梦寐以求的江淮之地,甚至徐州一带,观天下之局势,关羽与曹操相斗,若曹胜,便乘虚夺荆州,此时关羽兵力不足,自然无力抗之,而曹操虽胜,实力也大损,无力夺回江淮,孙权势力便可大张。或者就不夺荆州,让曹刘继续相斗,自己专心经营新得之地。(其实这也就是刘备当年的战略,乘曹孙相斗时夺取汉中等地,效果颇佳,若是孙曹相斗时刘备对孙权来孙权对关羽这一手……)远不止荆州一地。若关胜,则肆机而动,或痛打落水狗曹操,或者待机而动,关羽而长途北进,则必然后方兵力空虚,则断其后路,关羽进退无拒,也是败亡之途,但是关羽所占之地,都尽归已手,比荆州可要多多了。假若关羽与曹操相持,那自然最好,本来就是希望关羽与曹操相斗,自己乘机获利,现在斗起来岂不乘了自己之心。
但是孙权却一门心思要将荆州三郡夺到手,将关羽除之后快,眼中除了荆州没有其他,真如中邪一般。(虽然说多国混战背盟什么是常有的事,但是其实大都是以痛打落水狗,再最后砍死人一刀肉为常事,比如当年前秦跟着前燕欺负败走的桓温军,日后不久的东吴在蜀汉灭亡前想抢蜀汉边地。(不过被罗宪抗住没抢着)这才是常见的事,对胜利者动刀虽然也是有,但是多是畏其太强的关系,比如强者大胜,为了平衡而捅其一刀。)
说到底,荆襄战役的结局和江东两个人的个人喜好有着密切联系,第一自然是孙权,孙权的性格其实很怪,虽然与他父兄两人比,孙权的寿命长了许多,但是他的性情之中也充满了如父兄一般的冲动,以弱冠就其位,在群臣反对之下做出了与曹操抗衡的决定,又在与刘备结盟的情况下背盟夺荆州;与曹魏,蜀汉时离时和,前番还是敌人,今番便是友邦,昨日尚高喊打倒汉贼,今天又公然受其册封的王位,与蜀汉和曹魏政权不同,东吴的政策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与弹性,这与孙权的个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孙权用人和自己的好恶有着极大关联,张昭乃是重臣元老,后群臣几次推其为丞相,孙权都以借口绝之,后张昭干脆称老病回辞官了。对外也是如此,蜀汉后与之交好,和派遣的使者对其胃口有很大关系。关羽性格刚烈,与孙权的个人关系很糟糕,求婚一事可说是两人关系的导火索。(求婚一事关羽确实做的过了些,虽说和亲不代表联盟便就巩固,但是也有一定好处,但是辱骂来使说什么虎女犬子就过头了,孙权可不是一个能忍气的主。)
若只是孙权一个人与关羽关系很糟,那也罢了,孙权的性格与才能决定他做大事需要有人推一推,比如赤壁时的周瑜,借江陵时的鲁肃,都是与孙权交好说得上话的人,他们的话对于孙权的决定有着极大影响,鲁肃死后的吕蒙也是同样的人物,只是他对关羽的态度只有比孙权更甚,在他的推动下,荆州关羽就成了孙权的唯一目标。
荆襄战役对三国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带有着极大的个人因素,假如关羽和孙权关系搞好一些,或者鲁肃晚死几年,或者曹操吕蒙早死一年,结局就大不相同了吧,只是,那就不是我们的三国,也不是我们的三国人物了。
历史,本就带着极大的偶然性吧。
不过还是无法分析成都的那些人在擒于禁以后给了关羽什么建议和指示。从九月到十二月,其中还有闰十月那!!在看热闹??
关羽虽然倨傲,不过刘备的话还是一定会听的,所以不排除刘备也有觉得说不定可以拿下襄阳还不丢失江陵的投机取巧心理。
傅士仁糜芳估计实在也没有什么兵力,估计两个城加起来也就四千老弱。还是实力不济,兵力不济,要是各有五千人拒城死守不出战,两个月肯定能坚持的。
孙权怎么样,那是孙权的事情。不管是谁的主张,但是在关羽大兵出境以后,后方的防范怎么样也应该重视一些。刘备应该补上一些啊。
或许是因为汉中分散了兵力,不能支援,还是因为对后方的防守太过放心?
一个神仙可以同时在两个多神教里兼职。
大家辩不下去时,在自己的教里给对方的神仙安排个位置,就算自己教里的神仙了。
在一神教里可没有其他的位置安排,双方就只有一直辩下去。动口动不过,就接着动手,上飞机导弹火箭炮。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还不如虚情假意的“互不侵犯条约”或是“友好条约”呢。
看看历史,真的是不能不谨慎啊
这件事很奇怪啊……
即使是同样的神仙,同样的位置,一神教也会争论只有自己的才是真神,对方的是伪的。
看看争斗最激烈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实供奉同一个耶和华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处理同僚关系方面自然是不怎么样,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这是说平时就有矛盾,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关羽假节钺,可以先斩后奏,这两人自然吓的屁滚尿流,
“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终于给孙权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