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集】英国海军眼中的甲午战争 -- 萨苏
个人感觉有点像我们的改革,仅仅改革经济,但是最终经济的发展还是受到体制的制约,在清末那种国内外险恶的环境下,中国的衰败恐怕很难避免啊
不过不可否认,对中国发展伤害最大的确是日本了,而日本从中获得的利益也是最大的。。。
踢世界杯还不在一个区呢
又不是去轰击陆地目标,对方也是有装甲
的巡洋舰,海战中不用穿甲弹,用什么?
这个“素质”这里具体指什么?不会光指身高吧?
个人认为大东沟海战的胜负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两军整体的指导思想不同。不可否认,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的既有实力略强于日本海军,但日本军力呈快速上升态势,造舰购舰能力已超过中国,再加上北洋水师几乎属于李鸿章的私人舰队,呈现军阀化的苗头,这就使得中国海军在战争中以保守,求存的姿态出现。战争中日本海军积极求战,并有效协同陆军的地面进攻,而反观北洋水师,大东沟一败后全然丧失了出战的勇气,龟缩于港口之中,最后主力竟被全灭于海军要塞,如此窝囊事只有二战时的意大利海军可以媲美。其实大东沟沟海战中中国海军虽然损失不小,但日本海军同样遭受重创,关键是海战中证明了除了鱼雷日舰几乎不能对定远镇远造成有效威胁,北洋舰队绝非没有再战的能力。说到底,指导思想决定了北洋水师覆灭的命运,即使大东沟海战中两三艘日渐被击沉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结果。而指导思想的不同又可说是两国国力升降的折射。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为华夏5000年的历史自豪,然而每次回顾甲午海战这段历史,羞愧,郁闷,愤恨之情无法言说。
战败的原因很多,国家积弱,将士无能,当权者昏聩。慈禧一个婆娘,头发长见识短;李鸿章有心无力,被人掣肘太多;丁汝昌既无才干又统领水师的经验,更无御下之能。如此水师,没有不败的道理。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说,小日本“过一百年还是心腹大患”!希望全中国人都记住这句话,什么中日友好,一衣带水,都是屁话,日本人,不可不防!
有点为现在国家的海军担心。自从甲午海战以来,好象咱们的海军还没打过胜仗,甚至连仗都没打过,到底实力如何,无从检验。
小仗么,除了跟kmt打的,就是跟南越打的一仗,算是打的仗里面最大的了。
但那时正是战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十几年日本的吨位已经接近中国的,技术上可以说高了个台阶。
打到军舰上也就穿个小洞,打不中弹药库没什么杀伤力,可以说是专为最后击沉对方大舰用的。
如果有足够的榴弹,虽然不能对战舰造成致命的损伤,但对舰面战斗人员杀伤极大,压制住对方火力后再用穿甲弹慢慢敲。
象土共用小炮艇打大舰,就是靠小口径火炮快速地打哑了对方的大炮,然后抵近对吃水线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