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克整理】瞎侃瞎侃,侃到运十 -- 冰冷雨天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他原来是在漳河水库那块儿造“水轰5”,用他的话说,这问题多了去了,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螺丝都没有做好!
不要小看了这最最基本的螺丝,一个小小的螺丝能告诉你很多。
虽然学过,全丢给老师了。看了才记得一些。不过有几个地方可以说一下,我只能说印象里是怎么样的,不保证一定对。
2.调质 只是钢材加工中的一种工艺 根本不是什么因为碳含量不均匀 钢材硬度 质量不一致而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
这个说法不太对。热处理,照课本上讲是指四把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这里有个基本描述的http://yangbing.2mould.com/blog/2006-7-20/841.shtml。调质的基本描述就是淬火加上高温回火,不是和的关系,而是连续作业,因为淬火在增加硬度的同时由于降温速度过快,一会增加内应力,二会导致晶格粗大,必须要通过高温回火的处理来补偿这两个淬火的负作用。从钢材加工的角度来说,描述调质为“因为碳含量不均匀 钢材硬度 质量不一致而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并不能完全算错。这是因为早期铸件质量不高,“碳含量不均匀 钢材硬度 质量不一致(就是说得有点不地道,呵呵)”确实是存在的问题,而调质可以提高铸件的质量。
3.即使是日本的钢材也不可能完全不需要调质
调质是一种“补救”措施,那么如果铸造工艺发达,直接达到技术要求了的话,调质是可以去掉的。
这里的“不需要调质处理的钢”与“非调质钢”是两个概念。
打个比方:好比学校分公立学校(调质)和私立学校(非调质),一般人都是上公立学校(调质),但是某些孩子有特长,神童,家里有钱,反正有什么原因,不需要上公立学校(不需要调质)。
比如精密铸造,不仅铸造完成以后不需要热处理来提高产品的材料性能,由于其外形精度足够,连车铣刨磨的机器加工都不需要,就直接可以投入使用。找不到什么,这个凑合看吧,呵呵。http://www.foundryworld.com/new.asp?id=4576&kid=11
其实要说日本和中国的钢铁工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差距,我还只能说根本不知道,反正感觉是国内差一些,印象而已,新闻报道一向都这样说,^_^。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国内的从业人员,最好是某某钢厂的总工之类的大牛来说话,比较可信。
后面的兄弟应该是行内人士,钢号很熟悉,厉害了。我说第三个问题吧,轴类工件因为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材料性能要求比较高,为了安全起见,按理说是需要调质处理的。但是,也有可能日本公司确实可以做到直接使用,当然,只是说可能性是存在的。
我想老冰应该是做贸易为主的,呵呵,猜错莫怪。就那个词什么来着,意思是虽然是好心,但是没跟主人交待,抢着先答了。比较无理,请两位多担待。
才看见,说得真准真好
是个普及钢材基本知识的地方, 应该是比较权威的吧。
请参考:
如钢材分类
http://www.ex-steel.cn/steel_info.htm
中国钢号
http://www.ex-steel.cn/steel_info5.htm
钢材标准
http://www.ex-steel.cn/steel_info3.htm
名词解释
http://www.ex-steel.cn/steel_info7.htm
引用一点:
1.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3.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剂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却,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要减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剂有:水、油、碱水和盐类溶液等。
4.钢的回火
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回火分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类。回火多与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⑴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⑵时效处理: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低温回火温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材构件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稳定钢材组织和尺寸,尤为重要。
5.钢的表面热处理
⑴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通过快速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但热量还未来得及传到心部之前迅速冷却,这样就可以把表面层被淬在马氏体组织,而心部没有发生相变,这就实现了表面淬硬而心部不变的目的。适用于中碳钢。
⑵化学热处理:是指将化学元素的原子,借助高温时原子扩散的能力,把它渗入到工件的表面层去,来改变工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达到使钢的表面层具有特定要求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按照渗入元素的种类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渗氮、氰化和渗金属法等四种。
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氮:又称氮化,是指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层的硬度与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抗腐蚀性等。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气体渗氮法。
氰化:又称碳氮共渗,是指在钢中同时渗入碳原子与氮原子的过程。它使钢表面具有渗碳与渗氮的特性。
渗金属:是指以金属原子渗入钢的表面层的过程。它是使钢的表面层合金化,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钢、特殊钢的特性,如耐热、耐磨、抗氧化、耐腐蚀等。生产中常用的有渗铝、渗铬、渗硼、渗硅等。
谢谢
最关键的是 调质不是因为质量低下 而是和淬火 退火 回火一样
是为了使钢材到到一定的性能而采取的一些工艺措施
不能把“调质”与否 作为衡量先进与落后的依据
否则就没法解释为什么潜艇 船舶使用的高强度钢材都是调质钢
别的不多说了
花是大大的有滴.
自己都不担保对,哪里敢开新帖贻笑大方?
早期电感镇流器的就叫日光灯或荧光灯,然后有了电子镇流器,后来出现地电子镇流器和灯做成一体并且可直接装在灯头上的才叫节能灯。
另外我也从没见过电子镇流器用环形铁芯的。
用于变压器的环形铁芯用的是冷轧硅钢片,冷轧硅钢片各向导磁率不同,做成环形可以利用导磁率高的方向,同时也不能有接缝,所以环形铁芯是用整条长硅钢片卷成。
所谓二手就是使用过的,使用过的硅钢片都是已经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基本上没有大的整块,不大可能切割成足够长的。
所以我认为用二手硅钢片做环形铁芯是不大可能的,除非做假。
但我知道要不要热处理是因为材质(所含成份)不同而不是因为同种钢材的质量不同。
如果是用普通钢(指里面只含铁和碳)打刀子就必须热处理,否则打出来与一般铁皮没什么两样。但如果用锋钢(不知成份,也叫高速钢,用于一般金属切削工具)就不需要热处理。我用过一种捡来的不锈钢打菜刀,也不要热处理。
就是需要热处理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热处理方法也不同甚至相反,比如说普通钢淬火后硬度提高,紫铜淬火后反而变软了。
一般所说的特种钢实际上就是合金钢,里面除了含铁外还有其他金属成份。不同的成份、不同的含量对钢的性能(包括加工性能)影响很大,我认为中国主要的差距就在这个方面。
另外,任何材料只要调质能提高性能谁也不会傻到不去调质,只有调质对性能没有影响的材料才不调质。
你说的不需调质的进口钢材应该就是合金钢,但不需调质同时也带来了加工困难。
至于加工困难,现在机加工这行当,硬度HRC=60的加工是很当然的。
国内有个网页转了这篇文章,看到后面有朋友提问:“我就不相信日本人能加工硬度HRC=60的材料”,他不知道国内现在也能加工,只不过必须用进口刀具,这就不去提了,一提又有人要骂娘了。
我在博客上讲了为什么这个要不要调质是如此致命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是制造业的,你跟他是对牛弹琴,说不通。
像高级相机,手机用的铸铝铸镁模具,还专门要把HRC为55左右的NAK80,HPM1等材料热处理到60以后才能加工。为什么?就是因为不能忍受加工后热处理的误差。容许误差是2%MM,而外层涂装的厚度都是3%MM的!而一般注塑模具硬度55是足够了,现在加工HRC55硬度的像切豆腐一样。
您是行内人,我说的您应该懂。
电感的启动慢 但是耐久长 可以连续长时间使用
只要设计的好 节能效果远比电子的好
我是见过他们怎么在已经被切割成年轮蛋糕一样的铁芯上绕线圈的
那个绕线机还是得到过星火科技银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