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克整理】瞎侃瞎侃,侃到运十 -- 冰冷雨天
学工科/理科的会比较理解我十么意思.
我想说的是科研体制.
发觉运十在经济角度上讲也是不可能真正造出来的。因为那时候资源有限,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太多,连军队都自谋出路了。。。所以投入这样一个无底洞是非常可怕的,就好比现在那些国企那样,不救就意味着全面的贷款全部收不回来了,救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无底洞,这是造成我国银行坏账的最大经济原因。
另外一点,飞机特别是客机不是原子弹,不能用有与无的标准来衡量区别,而是要用经济产品的标准去衡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注定是要完蛋的,特别是航空这种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没有非常好的质量保证怎么行??
您说的第二条,恰恰是问题症结所在。说起认真精神,美国人以色列人甚至是德国人都比不上,所以无论战前还是战后,崛起是必然的。按照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有非常大的可能是永远都比不上日本人。靠其他优势胜出是有可能的,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所在,而且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弱弱地猜一猜,是不是大白菜?
话糙的地方就在于老冰作文,不求甚解。你说中日普通钢材制造水平差四,五十年,虽然举出“S50C”对应“铬40”的例子,但是这个例子不详细。众人质疑也可以理解。
要某家来说,换个例子,就说说中国落后美国铁路建设268年,那可是证据确凿。键盘上敲出268年这个数字,某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不更招骂了吗?
但是就某肤皮潦草的查询,数字都摆在那里,算算看还真是差268年。
选美国比是考虑到中美国土面积类似。要用中国铁路总里程比撮而小国如瑞士就不公平了吧。
先看美国的数据:
http://www.chinareform.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26
这19世纪末,大概是1900年前后,美国铁路总长30万英里,折合48万公里。
再看中国的数据: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5/content_2742459.htm
计算差距如下:
中国2010年铁路总里程比美国1900的年少39.5万公里。
按照2006-2010年,四年间建设1万公里的速度,中国铁路年均增长2500公里。请注意这还是未来速度。
要追上和美国1900年水平的差距那39.5万公里需自2010年起的158年,也就是到2168年。
但是那也仅能达到美国1900年的水平,两相比较,2168 - 1900 = 268年。
其实,某以上所写是闭门造车的数字游戏。虽然268年的计算没问题,这并非表示我们有生之年见不到中国铁路大发展了。
也许中国也能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加快铁路建设,赶上39.5万公里的差距未必真要158年。
而且,美国到1900年以后铁路总长也没有从前那么快的增长了,到1905年并不一定又翻了一番到96万公里。
但是,不能看不到此时此地差距的巨大。而某认同老冰文章“理不糙”的价值就在这里。
中国近年来建设成就巨大。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有很多建设成就都是在偿还历史旧帐。那就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微观到个人,宏观到国家,道理是相通的。
欠账到期应归还,拖延日久,才偿还一点,欠账者要心理有愧。
可是中国有个怪现象,欠钱的反而是大爷。倒是债主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能讨回点本来属于自己的陈年积欠,就感激不已。
说这话之前您没看看美国和中国的地形及人口,城市的分布啊
您要说铁轨长度俺没意见,您要是说铁路的货运量或客运量--但凡您看过美国的火车站或者守个铁轨待一阵,结果俺都懒得说
像您这种比较方式实在是那啥。。。书生啊!
俺也来无聊一个,按照自行车数量比较,中国领先美国无限年,哈哈哈
到时候中国的人海战术一定会收到奇效。
根据截止2005年底的数据,中国在铁路运输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了。
“中国铁路运输效率和铁路能力利用率世界第一”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2/node128236/userobject1ai1964314.html
苏副局长很高兴,某也很高兴。
如果认为这就够了,某也是简直无话可说。。。。。。
反正中国过去靠人拉肩抗确实是都能在大庆打出石油来,现在还可以这么干,将来也可以这么继续干下去,老传统不能丢。
老冰说的这些,有些人看了可能觉得不忿,可是真是话糙理不糙。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很多方面落后发达国家,这个多少多少年就俺就估不清楚了。但是运十造不造,则是另一回事。
先说差距。学过机械制造,也学过金属材料,虽然都学得不怎么的,但是多少算坐井观过巴掌那么大一片天。日本的金属材料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他说天下第二,没人敢说天下第一。就是Fe-C相图,这可说是材料学入门第一课,现在在日本还有人在研究。日本的教授也有很多做新材料的,但是一直不缺研究传统材料的,就盯着自己那三分地,几十年下来,积累的经验与数据能不惊人吗?我不是夸外国的月亮圆。科学与技术,往往就是个积累的过程,起点不同,后来者就得耐心的追赶,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听政府报告,里面经常有句话,大意是:通过改革开放和自立更生,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发达水品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句话可能听得耳朵长茧,但是就是事实。科学技术是一个整体的平台,又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紧密相关。有些技术,暂且不说科学,即使开始的时候差别不大,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到头来只有一两个国家取得领先,这是很正常的。日本的生产技术,包括材料制备,精密制造,精密加工等等,真不是国内十年二十年时间能整体超越的。
但是中国有中国的优势,都是老生常谈,不多说了。反正我们大国,战略回旋空间大,十年二十年我们也耗得起。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能保持发展,总有一天会追上去。高新科技,捅破了,不过一层纸,怕的是找不到那张纸在哪,在墙上捅来捅去。
说运十吧,其实是往远了说。科学要发展,主要是基础科学的投入,打住不提。技术要发展,怎么弄?给生产厂家送一套新设备?收效不会大,大多数厂商会开心的使用,但也就是使用而已。强制制造商加大技术投资?这年头了,这么干不行的,而且强扭的瓜不甜呀。技术投资有风险,而且是大风险,看晨枫老大的文章,比如波音,那是多少次死里逃生呀。一次错过机遇,或者投资失败,就game over了。现在看软件业,通讯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哪个市场经济下的投资者不想在技术上领跑。但是,入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西方有风险投资,国内现在也有,但是属于小打小闹。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风险投资那点钱简直是毛毛雨。
怎么办呢?要么就是咱们慢慢来,各个厂商之间有竞争,就算国内市场,那也是群雄争鹿,技术差的都得被淘汰,十年二十年之后,能活下来的,技术水品就算比国外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毕竟我们人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量又足,毕竟我们后来者能读一些书雇佣一些老师傅,毕竟现在技术交流也多。现在人才市场上技工的收入水涨船高,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技术开始值钱了。
要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国家投钱。反正财政现在有钱,满世界买能源买原材料是一个花法,投资科学技术是另一个花法。但是怎么投?科学俺不敢说,学霸关系网,假芯片假履历假文章,满世界的黑幕,嘿嘿。技术怎么投?老美那里有个著名的例子,当年Apollo的发射失败是一个方面,但是围绕apollo上天的制造技术的发展确是另一个方面。数据找不到,我也不敢随口说就怎么样了。目的只是说一个,以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是一条被证明确实有效的发展之路。韩国在汽车制造业上的投资是另一个例子,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却南辕北辙,就当交了学费吧。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十要不要造,应该是一个博弈的结论。既不需要等到技术储备足够,简直水到渠成的时候去造,那样浪费了国内航空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也不可盲目上马,连螺钉螺帽都不及格的时候就玩商业用途的大飞机,毕竟不是军工产业不计代价,也不是神5神6数量有限。即使是国家决定了造运十,期望值是怎样?技术储备有多少?课题攻关有哪些?人员配备够不够?技术细节怎么办?谁设计,谁制造,谁检测?制造中谁为主,谁为配套?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论证可能比造三峡还要复杂。
说国内落后,也许正是因为爱这个国家,才看到更多的不足。
其一,日久见人心。
其二,Don't judge one person.
胡言乱语而已:走过路过,随便吆喝几声:)
呵呵,一直以为你和我一样是搞化学的,原来不是啊,失敬失敬。
你说"军工其实并不如民用容易发展",那么你怎么解释全世界自己造战斗机的国家地区多如牛毛,怎么全球客机市场就两个玩家,因为客机太容易发展所以没人重视?
前苏联到你嘴里倒成不搞民用的反面典型了,真是为我所用啊,那么你说说,为什么老毛子一能发展出拿得出手的军用飞机,二不搞买办纯粹自力更生,怎么她那客机就那么个操性,吓得人都不敢坐?
心平气和一点讨论问题不好吗?老冰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您文章中的某些用语确实十分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