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共:💬337 🌺7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先送花, 再说说您老这个坑当真是大啊!

不比陨星撞击地球砸出的坑小.经济的,物理的,国际的,国内的,历史的,现代的,等等等等

家园 往西南 方向 大部分在内蒙境内跑

其中很大一部分 还可以惠及因缺水而荒漠化的内蒙地区

长度和难度都和中线合小西线差不多

具体细节还在勘探中

家园 花谢。听着蛮有希望。
家园 我认为这是社会制度反映时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反馈的时间越来越短,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就能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共产主义的英语是Communism,重点是Communication,而不是共同拥有产。

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现在只是开始。

但是我认为上世纪计划经济败给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西方阵营控制着更多可交换的资源。资源越丰富,分工就可以越细,效率就可以更高

家园 要是今年油价和98年一样18美元一桶 就能顺利开工了

98年 老毛子穷的快饿死了

可惜那时候完美也没钱搞

家园 这物质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是一回事吗?估计很有意思,
家园 是一回事
家园 现在南水北调只是将长江水域的水调到黄河水域

现在南水北调只是将长江水域的水调到黄河水域,不解决中国北方环境恶化问题。只有把水调如黄河水域西北外的内陆河区域才可以遏制风沙和沙漠化。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全球化潮流中的民族主义

近代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全球物质循环阶段,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以往区域性经济社会,被全球市场经济代替。如果社会矛盾是以社会内部不同的人群对资源和成品分配的控制能力来划分的话,那么,以往相对独立的国家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就转变为国与国之间的民族矛盾。

《物资循环的世界》(十五)将到,一个独立的人类社会不是以主权和地域来划分的,而是由该社会独立控制的物质循环来划分的。全球化之前的独立社会,恰巧是国家和地域能够包含和控制其完整的物质循环,所以其矛盾主要是国家社会内部各个阶层对资源控制和分配的矛盾。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如韦伯和马克思,都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社会各个阶层矛盾的问题。韦伯和马克思观点的不同,在于认为这些矛盾是否可以协调,但他们的理论都基于社会内部的矛盾。

工业革命以后,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市场运作,使得独立的社会荡然无存。那些独立的部落社会在英国主导的殖民地-宗主国国际秩序下纷纷消亡。但是,宗主国并没有把殖民地纳入一个统一的国际社会,相反,把殖民地变成一个依赖于宗主国的社会。这样一来,殖民地的资源被纳入全球经济系统内部,但殖民地人口却被排斥在全球物资循环之外――失业、饥饿、贫困。由于这一变局,以往国家内部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就降到次要地位,而国际之间的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全球完整独立的社会,提出了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设想。他的理论是根据以往历史统一独立的社会提出来的,并不适用于描述近代经济全球化但社会还建立在国家模式上的社会。马克思说的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是大错特错观点。看看今天的国际社会,各国工人阶级都为本民族的就业问题而与其它国家的工人阶级出生矛盾。所有,即便今天,民族矛盾依然是国策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而阶级矛盾反而成为次要问题。这也是今天对中国褒贬不一的分歧所在。认为中国进步的人,看到中华民族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考虑的是民族矛盾;而认为中国退步的人看到两极分化和腐败,考虑的是国家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

民族问题高于阶级问题,反映到中国近代史,就成为凡是国内阶级矛盾加剧时,中国就受西方列强蹂躏;凡是国内各个阶层联合抵御外辱时,中国就进步。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就出生社会动荡,使得列强可以乘虚而入。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那一段年代,是中国割地赔款最多的年代;义和拳运动的年代,就是八国联军入侵的年代。国内第一次国共合作,东征北伐,打倒军阀,中国驱逐外国势力。1927第一次国共分裂,导致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而后全面入侵。国共第二次合作,搁置国内阶级矛盾而共同争取民族解放,则取得抗战胜利。国共第二次分裂,是置民族矛盾不顾而进行的国内政治斗争,结果导致中国领土台湾至今还在美日势力范围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民族要独立,人民要解放的世界潮流,被孙中山称为“顺之者倡,逆之者亡”的浩浩荡荡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着眼点是摆脱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依赖,这在政治上成功了,但在经济上则依然如前,只是以往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变为今天的南北矛盾,北方国家要将南方国家资源纳入全球经济,而南方国家要求其人口也进入全球物质循环。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三国经济一体化了,但是劳动力人口是受到限制的,这导致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非法移民偷渡问题。墨西哥资源已经纳入北美经济,但是,墨西哥人口并没有全部被被纳入。这不是墨西哥内部阶级矛盾问题,也不是美国内部阶级矛盾问题,而是墨西哥和美国民族矛盾的问题:国籍制度制造并维持了人生而不平等的现实。

中国近代历史,主要是中华民族图生存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加入全球物质循环的历史。当美国百分之五的人口控制和消费全球百分之三十的资源和产品时,当北半球控制全球金融和产品市场的时候,当8亿中国农民面临失业的时候,中华民族图生存的历史还在继续。民族主义至今依然是中国国策的主题。当中国人还没有完全进入全球物资循环的情况下试图一劳永逸地先行解决国内矛盾是不切实际的。国内矛盾的处理,要服从与国际上民族图生存的大业。这和国共合作共同抗战道理是一样的。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在俄华商困境与国籍困惑

一个系统,用两种成本:一种是维持系统本身的成本,一种是系统为达到某一目而耗费的成本。如人体需要有劳动消耗的能量,还需要摄取外界能量时耗费的新陈代谢所需能量。

一个公司,有为此公司内部组织的成本消耗,如会计、审计、管理;还有一种产品生产成本消耗,如材料、劳工工资和资本利息等。

人类社会作为整体也一样。人类劳劳碌碌、繁忙工作,其中一部分是用于人类福利的创造而忙碌,另一部分只是为了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而忙碌。这后一部分,套用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就是制度成本。

人类今天最大的矛盾,就是要控制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而人类社会是按国家分割的。但是,每个国家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并不导致全球人类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著名的个体行为利益最大化不导致集体行为利益最大化的命题。这一命题的论证,有博弈论的“囚徒悖论”例子,也有古代“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例子。

今天维持世界秩序最大的消费,莫过于国防军备消费。战争是破坏而不是建设,如果全人类行为是理性的话,如今的物质文明满足所以人的温饱应该不在话下,至少,没有了战争的消费和破坏,人类整体福利会大大提高。全球市场国家分治,是当今全球经济最大制度成本,也是人类当今的毒瘤,这个毒瘤很可能会导致全球环境恶化而毁灭全人类。

由于大气变暖,到2030年,印尼可能会丢失二千个岛屿【1】,届时是否又有世界性难民潮?世界人口激增,在过去的40年中,世界人口已经翻了一番【2】,就此趋势,人道主义灾难几乎是不可避免,非洲艾滋病和饥饿现象,可能还是一种长期的现象。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人口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孩子鼓励出生以避免人口下降。

如何破解当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应该提到大国的议事日程里。

国籍,是地域性的,但不受地域限制,而主要是社会纽带和文化认同问题。如英联邦国家之间实行的多重国籍制度,其基础是文化认同。而移民国家如澳洲和加拿大实行多重国籍,也有族裔与欧洲的血缘社会关系的基础,既每户人家都或多或少地有远房亲戚在欧洲。

美国融和了欧洲各国的文化,但实行了地域性国家。这以地域性国家由于其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纽带,使得欧盟形成长期的国际联盟。当然,也是由于没有国界地域冲突的原因。既然一国可以进行文化融和,全球能否进行文化融和?

现在国际社会中有两种经济联合体,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旨在减低区域间的贸易制度成本。这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必须达到全球社会的文化认同,才能有效降低人类控制全球物质循环的成本。

今年一月,俄国要禁止的外国人经营零售业,这对在俄华商是一个打击,对俄国经济也不是件什么好事,这是国籍的难题【3】。但是,如果两国能够处理好这一事情,或许是一个契机,或许能摸索出一个全球治理新模式,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更好的模式,做为以后全球治理的范示。

中俄应该探讨,能否就中俄的人口和资源的互补性,给在俄华商双重国籍?鼓励通婚?有计划移民等等。是否能实行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并增强社会关系网的相互渗透,使得中俄朝着国界消亡的方向前进?如果中俄能结成秦晋之好,则漫长中俄边境军备就省下来了,并把互补的优势发挥出来。

总之,目前看来“文明冲突论”是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物质循环与国家分割治理世界”的难题。我倾向于“文明融和”达到全球和谐治理。中俄今天经济水平接近,互补性强,是探索文明融和的好时机。而且,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中俄探索一条更好的全球化路径也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义务。

【1】 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servlet/story/RTGAM.20070129.windoislands0129/BNStory/International/home

【2】 http://www.census.gov/ipc/www/world.html

【3】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1/18/content_5619571.htm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新作,沙发,献花,砸出宝来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板凳用于讨论,多重国籍

是否只适用于相对稳定的国家。前文您提出民族主义仍是我国政策的第一旋律,这是否和多重国籍相矛盾?

再者,多重国籍谁同意俄国也不会同意,岂不是自己引“黄祸”进来

家园 求民族生存的时候,是民族主义重要

我是这样看的。求民族生存的时候,是民族主义重要,既要防止被国际社会边缘话,如前边球籍问题的讨论。

但是,国际交往中,要创造一种比现在国际秩序更好的国际治理模式,这在《大国崛起》(13)讲到。

我好像听过流传,说是加拿大曾经想有计划地从中国移民,被周恩来拒绝了。无论是真是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吸收移民已经是普遍事实,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人口老年化的结果。但现在移民政策都是单边政策,主旨在文明冲突,不在文明融和,这在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中已经产生很多负面问题。

我提的几种设想,都是国际社会已经有的现在:如多重国籍、文化融和等。究竟那种方式可行,还得两国协商试点。两国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或双重国籍或其它什么措施,总比一国控制更容易促进文化融和与社会关系网的建立。化干戈为玉帛,结秦晋只好,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常用的文化融和手段。如文成公主。

现在中俄在国际社会中都有被边缘化的危机,但中俄联手则双方都可以免除这一危机。如果按现在强权政治的方法,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许中俄都可以在国际中占一位置,但不符合中国崛起与新国际秩序的建立的长远战略。

如果中俄可以创造这样一种机制:既有永恒的利益,也有永恒的朋友,那不单是中俄人民之福,也是人类之福。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国家所有制是当今全球普遍现象

1884年恩格斯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其观点之一,是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三次社会大分工, 各种生产部门(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体生产的出现,剩余生产物的产生,使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可能, 产生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私有制产生,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从私有制产生以后,人类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了。【1】

从【物质循环的世界】观点来看,人类历史从来就是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历史,私有制的产生,恰恰不是以产品剩余为基础的,而是以资源的稀缺为基础的。要说明这个问题,回到私有制产生的原始社会来看最清楚。

渔猎采集时代,人以群居,是生态系统内部自然一环,在物质循环中,但无须控制其物质循环,也没有能力控制其循环。所以资源是公共的,因为渔猎采集资源丰富行对当时人口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描述。由于资源的富足,无须提高资源效率,所以无须任何财产制度。

当西方人向印第安人买曼哈顿岛时,印第安人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概念,他们以为土地是无限的,说你愿意来曼哈顿岛就来吧,关我们什么事呢?但是,西方人还是给了一些东西给他们,作为买地的报酬,他们也不知道,以为只是礼尚往来,收礼了。这一收就坏了,卖地合同就有法律效率了,结果最后被逐出家园。土地,对于旧大陆的人是稀缺资源,所以有产权制度;对印第安人是和空气一样谁都能享受的富足资源,无须产权。

刀耕火种,劳动强度比渔猎采集高,不是人口密度增高,何必要种地呢。举个1960年研究的例子。在非洲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卡拉哈里沙漠有一个伉暹部落,人口密度低于每10平方英里一人,部落平均每周劳动2天半,10%的人在60岁以上(比较当时巴西和印度只有5%的人在60岁以上)【2】。笔者记得在多伦多科学馆看过一个展览,介绍巴西热带雨林的一个渔猎采集部落,成人平均每周工作2、3天,平均每天工作2小时。吃的都在自然界里,何须产权?何须私有财产?占据物质有何意义?所以,原始共产主义是建立在资源无限丰富的经济基础上的。

每周工作两天半,每天工作两小时,这不是负担性劳动,而是享受性劳动,所以产品分配是按需分配。

随着人口密度增加,部落活动范围就会与邻近部落冲突,为了避免冲突而到处地域范围的划分,是财产所以权产生的原因之一。领地属部落的,可以是部落公有,但还是部落所有权。资源稀缺生产产权制度。有了这一制度,资源利益效率的提高就是有限资源支撑更多人口的重要途径。如养殖业的诞生,就和牲口的所有权和土地的所有权相关,否则,无法形成生产激励机制。开始,或许不是个人所以,但养的牲口和种植的土地一定在某种所有制里边。姓嗣、家庭是最早的所有制形式,即便是群婚制度,这种财产制度也是有效的,其表现是姓嗣部落之间的产品交换。各个部落内部还可以是集体所有制。

认为产品有剩余而产生私有制,是对人类进步的本质的误解。人类吸纳更复杂的物质循环后,其可控制和必须控制的物质循环周期也增加了。如农业。秋收产品是一年的口粮,人类控制的物质循环有一年的周期,秋收的成品不是剩余产品,而是必须计划安排一年内消费的生存必需品。最有效地保存这些产品效用的制度,就是私有制。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产生剩余产品导致私有制的观点,没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实际上,在有限资源内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投入的回报递减,促进了新技术和新能量的使用,吸纳了更加复杂的物质循环,而人类控制这些更加复杂的物质循环,必须有一套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来协调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的私有制和产品的分配制度。不是资源的稀缺,人类不会诞生私有制,也不会有伴随着财产制度演化而产生出家庭和国家。

以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物质无限丰富的观点,在全球物质循环的今天来看是不现实的。人口还在增长,资源还在减少。产权,尤其是资源产权制度的合理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简单地废除什么所有制是不能达到世界大同的。而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才是问题所在。

当今世界的财产制度,分多个层次。这个所有权制度最高层次是国家。当西方要求发展中国家开发市场时,以西方已经建立起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说“你们国家资源是我们的,我们国家资源还是我们的”。其次是跨国公司制度,世界上只要还有能够国家没有法制保护其自身的资源,公司都有办法将控制,美其名曰自由竞争。从最近欧美贸易保护行径就可以看出,一但发展中国家有一点竞争力,他们就抛弃自由竞争原则,就是竞争不公平了,因为他们国家控制的资源或许要和其它国家分享了。如石油。

国家所以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国际社会中实际上存在的资源控制所有制。比如,美国资本家为什么不能雇佣墨西哥劳工?为什么会有国籍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那就是美国国家控制的全球物质循环资源,不是墨西哥人所能享受的,这就是国家所有制。如果美国没有国家所以制,而只有私有制的话,就没有墨西哥非法移民问题。私有制生产运作,为什么美国农场不能雇佣墨西哥劳工呢?美国农场是私人的,墨西哥劳工也是出卖私人劳动时间,租用私人公寓,吃饭掏钱买私人的。所以说,只要国籍制度在,只要移民关卡在,国家所有制是当今全球普遍现象。

【1】 http://www.wiki.cn/wiki/%E3%80%8A%E5%AE%B6%E5%BA%AD%E3%80%81%E7%A7%81%E6%9C%89%E5%88%B6%E5%92%8C%E5%9B%BD%E5%AE%B6%E7%9A%84%E8%B5%B7%E6%BA%90%E3%80%8B

【2】 Marvin Harris, Cultural Anthropology, 5th ed. Allyn & Bacon, 2000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物权法与所有制之争

前一节讲到,私有制的产生,是资源稀缺引起的,而不是物质剩余引起的。以中国今天人口对资源的压力,物权法势在必行。用私有制和公有制概念来判断物权法的是非曲直,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念来裁决物权法法理基础,是以僵化的意识形态来处理当今中国急切需要解决的法制建设问题。

马克思谈到资本主义弊端时,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定义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性的矛盾。用物质循环的观点,即当今的物质循环是全球循环,而控制这一庞大物质循环的一群生产资料私有者却无法协调合作而有效保持这一物质循环的连续性。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与生产的社会性的矛盾翻译成本系列语言,就是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与控制物质循环的诸个体无法协调合作的矛盾。

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即许多分立的个体在他们自身权限下独立决策,就可以经由市场经济达到对全球物质循环有效的合作性的控制。

两次世界大战前前后后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乎证明了马克思的正确和斯密的错误。因为人们看到,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是大量贫民因饥饿而死亡,另一方面是资本家为了保护物价不下跌而销毁粮食,把牛奶倒到海里。这就是典型的“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导致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命题。这个问题在博弈论里有研究,最著名的就是“囚徒悖论”,即两个囚徒很难合作达到双赢,虽然他们各自为自身利益着想,而且双赢同时是他们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古代“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是个体利益最大化导致集体利益被破坏的案例。

由于马克思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性矛盾论断,产生了废除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但是,正如前一篇文章说到的,私有制是资源稀缺的产物,不是物质丰富的产物。当今世界有60亿人口,中国的人口对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没有合理的财产制会导致生态问题无法解决。因为每个个人都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的事实不会因为所以制问题而改变,中国乃至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个人利益极大化的每个个体决策导向人类集体利益最大化,是如何使得许多个体的自主决策形成控制全球物质循环的理性合作。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前提是物质充分丰富,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物质充分丰富的前提永远无法到达,人类在原始共产主义时期有过物质充分丰富的伊甸园经历,但那种条件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博弈论的研究发现,个体利益的极大化不导致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因,不是私有制的错误,而是私有制的不够完善。这种不完善表现为“外部效应”。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是建立在完善私有制基础上的,而由于私有制不完善,所以有外部效用,所以导致经济危机和环境破坏。

“外边效用”的例子之一是污染。即工厂生产是把废气和废料排到空气和河流里,因为空气和河流没有产权界定,难以计价计算生产的损耗。如果我们把河流的航运权和淡水鱼业养殖权私有化,那么河流的产权所有者就会向排污厂家索赔,使得河流排污外部效用得以控制和消除。如果河流是公共所有,就不单造成河流污染,而且河流的航运和养殖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看不见的手”假设是市场交易双方只是就他们自己的财产做交换,而外部效应的产生在于交易双方的行为危害或增加了第三者的利益(外边效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而第三者的这部分利益没有产权界定,无法阻止这种有外部效应的交易。例如,我房后的一片菜地被卖给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了。结果起了一栋高楼把我窗子的阳光给遮掉了。那是阳光照射没有产权界定,原来种菜时没有阳光冲突,交易后我的阳光权益就被菜农卖掉了。

空气能私有化吗?不能。所以空气是要公有化的。工厂排污气要受到法院代表整个社会对其提出起诉。所以,制度建设不能在私有制和公有制之间做互斥的抉择,有些资源私有化好,有些资源公有化好,但无论公有私有,产权都得清晰。

现代“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理论对所以权有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是以前理解的任意处置权,而是剩余配置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你拥有了资产,就同时有了社会责任。如果你有了房产,你有交财产税的义务,你房前那段路确实是你的财产,但你必须允许行人在其上行走,而且,如何你不铲雪,有路人摔伤了,你要赔偿,因为你有财产使用管理不当和疏忽伤害公众利益罪。房子上空的空间是公众的,民航能飞过上边,你房产地底的石油是国有的,你不能在后花园打井开发石油,等等。

财产拥有不单有责任,而且还要有资格认证。如你拥有汽车,你必须要有驾驶执照才能开你的私有车,否则即便车是你的你也不能开。如果你有一片山林,你要每五年通过一出环境保护的培训和认证,保证你有资格保护山林的水土不会流失。你要买农场,必须有农学院学位证书。

剩余配置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在完成了一系列政府规范和社会规范以后,并履行一切合约以后你的处置权和索取权。产权是你的,但你使用财产的行为必须合乎法律。

与产权并行的是财产税。即没有产权的人在社会中依然有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而这个保障的一部分是由财产税的再分配来实现的。财产登记,是要与财产价值一起登记的,这样法律对财产的保护才有依据,在财产受损时,可以准确估计财产价值。你不能事发后漫天要价,也不能在国家征用时漫天要价,你财产的价值,主要依据是你每年按其价值交纳的财产税来定的。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当然要收保护费,每年收财产税是一种比较公平的财产估值方法。如果你说你的小茅房值千万,那么你就得每年按千万交纳财产税,财产登记时可要想好了。西方惯例,是定期估价。

有些制度和产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了把资源充分利益起来,发挥资源效益。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案例,可以用轮值制度来解决,每人轮流挑一天水。

总之,财政制度是越来越复杂,这与人类吸纳的物质循环复杂程度是对应的。人类制度的建立是如何提高这些物资循环的效益,中国财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如何吸引保留和利用国际周转的资本,如何使得八亿农民进入全球物质循环。在私有制和公有制层面上争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层面上争论,是迷失了法制建设的方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