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说香港 -- 倥偬飞人

共:💬140 🌺15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就这么理解的啊?

每个中心城市是要辐射周边地区的。

家园 在我心中金庸先生是永远的大师

以前我对饶先生所知甚少,以后有机会一定多多拜读老先生的作品

家园 一定要来河里报告读书心得。我可没安着好心。哈哈
家园 也说香港

如果你无需涉足或者居住在香港,这一切都足以产生足够的美感。

我在香港住过整整两年,当然跟这里的许多河友比起来显得资历不足,但是以上那句话对我来说也应该不适用了。所以我就也来凑个热闹,说句话。

我喜欢香港,即使除去那里有许多我喜欢的朋友的因素,我仍然喜欢香港。既然飞人兄先谈到了香港人的辛苦,我也先从这里说起。

飞人兄这第一贴让我不自觉地想到很多经济学问题。香港人工作辛苦,是因为竞争激烈。一个工作,你做不好,还有很多人抢着做呢。而大陆现在也是一样的情况。虽说大陆实行8小时工作制,问问北京上海搞IT的朋友,有几个可以享受到的?不说北京上海,就算是美国的IT业,也没好多少吧?别的行业我不太了解,想想国内现在的竞争环境,估计都差不太多。

罗素那篇东西我也看过,说得很对——理论上。而实际上,也许我们需要另一种社会制度才能实现。资源是稀缺的,而人性是无厌的。即使生产了再多,也无法满足人性的贪婪。这不是香港人的问题,这是全人类的问题。飞人兄天天飞来飞去,不是为揾食么?可是即使你不飞,也不至于饿饭吧?那你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做“倥偬飞人”呢?

其实香港也是有许多平平凡凡的小市民,优游的过着知足常乐的日子。不为你我所知罢了。这样的小人物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毛姆说拉里是那种“凤毛麟角”,我却相信如拉里的人就在你我周围。这样想让我每每觉得世界美妙而温暖。

家园 也说香港2

房子

首先说香港确实寸土寸金,房子贵的要命。我在香港的第二年,住在港大山下的一个堂楼里。那是一个“三室一厅”,我住第四个屋子——原来的厨房。屋子约3平方米。一个月HK$1,400。不过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个自己的房子,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而且小有小的好处,我坐在床上,想拿什么拿什么,而且不用找。

再谈港人买房的问题。

香港人不但喜欢在香港本地炒房子,还把这个不好的习惯输出到很多地方

害了香港还不够,还要输出这祸害到别的地方

香港人确实是热衷于楼市。他们也热衷于很多其它的投资市场。他们确实会在高价位上抢购,也会在崩盘时绝望。但是他们并没有“输出”祸害。投资中的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一部分,极少有人可以免疫。至少我自认不行。

我想我可以理解那些拿着血汗钱赌一个未来的人们,不管他们赌的是楼市,是股市,还是六合彩。要是我家木匠,肯定还要告诉你,不赌肯定赔,因为有通货膨胀,然后就会进一步鼓吹金本位,最后就是说应该买金子。。。

家园 不客气地说,金镛先生不足以当文化大师之称

好多人喜欢他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书写得也好,这都是事实。但是武侠小说也只是文化大概念的一小部分。

另如大陆目前顺位靠前的季羡林老先生,当一大师之名也非常勉强。

还好,金,季二老都有自知之明。

家园 也说香港3

购买力

香港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好像账面上看挣了不少钱,称得上雄冠亚州,但是其实际的购买力,却可能落后于内地的许多城市

飞人兄并没多说这个,我来算一下我自己的帐。

2000年我在天津外资银行工作。月薪2300。那时吃住我妈全包,于是基本全能落下。我们算它2000/月。

2000年我在香港上学。月薪15600。住:2400,吃:2400,学费摊到一个月:4000,其它:2500(基本上我花得比这要省,尤其后来搬去了更便宜的地方)。余额4300/月。

2002年我在美国上学。月薪1250*9/12=937.5(因为只拿九个月的钱)。住:300,吃:300,学费:免,其它:200。余额137.5*8=1100/月。

我觉得我还是在香港的时候最有“购买力”。

家园 算错了

在美国吃不了300,大约150-200吧。但是有车保险,oil change,汽油,维修等等,加上几年里汽车的折旧,大约得有100多。

而且汽油越来越贵了。。。5555555

我好穷呀~~~

家园 也说香港4

车、衣服、及其他

简单得说,大多数香港人是养不起车的,而这在北美却是生活的必需品

香港有车的人相对美国少得多了。一方面因为“养不起”,另一方面是因为,车子在香港确实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国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养得起”车,没办法呀,“生活的必需品”嘛。

香港有高度发达的公交系统。四通八达的地铁,干净、便捷;形形色色的大巴小巴,准时、有效;还有叮叮当,还有渡轮,再不行也还有Taxi(加一句,在香港是觉得Taxi挺贵,来了美国才发现,香港的也不怎么贵)。要汽车干吗?又费能源又有保养的麻烦。说起来很不理解为什么国内许多朋友都买了车。反正我要是在天津我就不买,打车那么便宜。。。

衣服,我没有发言权。在天津时我是上班,周围同事都穿的好得很;在香港我是上学,教授们都穿得很随便,甚至有些邋遢。这也许是在公司和在学校的不同造成的吧。不过刚到香港时有一件关于衣服的事,我印象深刻,而且从此喜欢上了香港。

那时我刚到香港不久,去看爸爸的一个朋友。因为我是路痴,找了很久才找到地方,而且路上把短袖T-shirt袖子挂破了。我自己觉得还是挺明显的。然后一路上我就拼命想掩饰那个破袖子。后来爸爸的朋友察觉了,跟我说:没事,在香港,没人看你。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呢。

我忽然就很放松。比起那种处处有人注视、继而攀比、继而闲言碎语、蜚短流长的地方,我宁愿要这种自由到冷漠的感觉。

我想“自由”应该是最适合来描述香港的词语了。因其自由,才有机会把人性的许多优点缺点放大、放在阳光下。从香港这个“自由港”,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贪婪、冷漠、恐惧、功利,但是也同样可以看到人性的坚强、韧性、勃勃的生机。

家园 这篇写得好,献花
家园 也说香港5

关于闲话香港之二

但是同时也“贡献”了不少大陆原来早已绝迹的现象:嫖娼,性病,二奶等等。要知道,这些是共产党在50年代就杜绝了的,而香港直至今日仍然存在还“发扬光大”到大陆了!

对飞人兄这段话,我不敢苟同。自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国内近年来的这些现象,最好先从自己找原因。

银行的存款对银行来说是负债,这是基本的常识

会计学的基本常识是:右边记入负债,左边也同时记入资本。

金融的基本常识是:如果负债利息低于投资利息,应该适当借债投资。

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是:资金总是向收益高的地方流动。

稍微动动脑筋就知道,香港作为自由港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很多外来资金,包括很多大陆公司和个人的钱都放在了香港!就更不用提美国、日本等国的钱了。别人的钱拿在手里是有风险的!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还记忆犹新,香港也在风雨中飘摇,多少人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为什么呢?因为外资可以流进来,也可以流出去!

即使不是我的钱,也可以为我所用。总不能因为怕金融危机就从此闭关锁国吧?想要发展就要承担风险。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从经济金融等各个角度,尽量避免再犯东南亚诸国同样的错误。

家园 口令虽然不同意我的观点,也花之!因为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

不像某些人,上来先打棍子扣帽子的干活,要不然先鄙薄你一顿,实在没有表现出来自称的文化高度,以为言者有罪,动机可疑,进而因人废言,这种酸腐态度,不屑辨之也罢!

家园 知道几句唐诗,挑出个错别字,格调就高么?
家园 如此逻辑,和不追究强奸犯法反而谩骂被强奸的女人有什么不同?
家园 【原创】闲说香港之四

闲说香港经济之前,先说句题外话:有为香港辩护的不奇怪,来自大陆而对香港的不足之处也加以强辩,就很奇怪了。比如说湖南,去东莞打工的兄弟姐妹是很多的,受港商压榨盘剥的也不少,最近港资玩具厂劳工暴动之中,肯定有他们不屈的身影,而没听见老乡为他们说上哪怕一句公道话,看来这种喝洋墨水吃洋面包的人是忘本了,连洋大人wal-mart也不如,因为后者起码表态还要调查,会拒绝从所谓血汗工厂中采购。某些人对阴暗丑陋的东西逆来顺受,还要对表示异议的人予以打击,这种心态,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无论多么的有所谓文化,就算是比高中好一点,都不足挂齿。

言归正传,香港的经济很多人称是奇迹,实际上换了大陆任何一个城市,有同样的历史时空条件和环境,都做得到,并不是香港人比别人聪明勤奋多少。

1949年以前,香港和上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得其口岸之利。上海在清朝政府被逼迫开放之前,籍籍无名,人口稀少,一旦成为通商口岸,发展速度不下于后来之深圳,具体可见易中天教授所写的读城记中关于上海的一章。

49年后,有钱有名一族纷纷南下来港,不必一一列举,而这些带了钱又有知识的人,为香港将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