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三十九) -- 王外马甲
是说可以供十二个人吃饭(喝粥?喝汤?)
其实十二饮不算太大的。
照下面几位的引证,至少是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锅了,煮饭吗,怕不能一次整个2,3百斤?无论如何是不小了。差点忘了给马甲偶像献花。
骑兵之魂不灭。只不过是把马换车,末节而已~
马换成直升机……
"切尔卡瑟钢铁合围战"中苏联骑兵追杀放弃一切重装备,徒步突围的德军.哥萨克们不要俘虏,挥舞着马刀把投降的德军高举的双手连人头一起砍掉.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罗帅的16集对德国人发动过骑兵的冲锋。大致情况是“从中亚的来的骑兵尽管没有马掌,在结冰的地面上打滑,但还是勇敢的挥舞着马刀冲向德国人的阵地,不过损失太大,德国人人却一点事也没有,所以只好赶快停止了这次反击”。
打坏了怎么好。
还要指望他多生儿子,革命好有后来人。你怎可以把他翻过来打?!
不过也可能有别的原因。
当年李世民打过一仗,敌军崩溃后他亲率部分骑兵,用最快速度直插离战场有一定距离的城池大门,跟自己的步兵大队完全脱节,大家都很担心。
后来步兵大队赶到城下,城里剩下的敌人就降了。
祝酒时有人问他,“王无攻具,直薄城下”,左右你的骑兵也攻不下城池,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李世民解释说,敌军一崩溃,肯定有相当部分以城池为逃奔目标。我直插城下,不是为了攻城,也不是为了多砍脑袋,而是为了防止溃兵进城,造成旷日持久。果然,敌兵一看城门唐军骑兵横陈,都绕路逃跑了。城里留守的只见尘头大起,却搞不清状况,还以为奔跑的溃兵都是唐军步兵呢。所以也不敢出来夹击李世民的骑兵。等到唐军步兵一到,一座大城却没有足够的防御力量,眼见就没戏了。
这一仗共军根本就没有把单县县城作为目标。本来共军对于城池类目标就不敏感,主要着眼于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否则的话,应该埋伏一个团准备夺取县城,配一个骑兵连,用于拦击和捕杀从前线溃逃回的敌军。当然应该放几个缺胳膊短腿的回县城,好向留守的少量伪军报喜,打击其士气,然后“步骑相参,阵型严谨”地在城下阅个兵,搞不好不用打就进城了。
武德元年七月,薛举寇泾州,太宗率众讨之,不利而旋。九月,薛举死,其
子仁杲嗣立。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相持于折墌城,深沟高垒者六十余日。
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太宗按甲以挫之。贼粮尽,其将牟君才、梁
胡郎来降。太宗谓诸将军曰:“彼气衰矣,吾当取之。”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
原南以诱之,贼将宗罗睺并军来拒,玉军几败。既而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
出其不意。罗睺望见,复回师相拒。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
罗睺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太宗率左右二十余骑追奔,直
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朝,仁
杲请降,俘其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
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
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罗睺
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出,悉兵来战,虽击
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且其兵
众皆陇西人,一败披退,不及回顾,散归陇外,则折墌自虚,我军随而迫之,
所以惧而降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获贼兵精骑甚众,还令仁杲兄弟及贼帅宗罗睺、翟长孙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
射,无所间然。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
读马甲兄的作品要带着思考, 给大家做个表率...
是呀, 俺估计不打的原因也是八路有别的考虑.
否则, 3个主力团, 一个独立团, 炮也有了, 打下单县不是问题.
在当时这县城打下了守不住,又不能象红军时期那样打土豪,没多大意思。
不过如果县城里有敌伪仓库去一下还是有赚头的,也许是当时八路的情报不清。
李世民就这样也毫发未伤,比比窦建德就败了一次立马被擒斩首,
天命真有所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