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青春作证,向风车开战(一) -- 俞天任
我也不清楚啊.随他去吧,感觉有时西西就象克林特的那部电影的名字==神秘的河.
请穿马甲的前辈注意,先帝爷的第二条圣旨原文应为:
————毛泽东
冰兄难道忘了,学习圣旨要:
一般人觉得这个全学联是纯粹的政治斗争组织。特别是在第二次砂川斗争以后。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
全学联成立的宗旨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反对学费上涨,所以才能吸引来那么多学生,如果只是纯粹的政治性组织,一来吸引不了那么多人,二来被吸引过来的人不久也会离去,而反对学费上涨的宗旨最受学生的重视。事实上战后日本学生运动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反对学费上涨。
除此之外,全学联那时主要的活动有反对原子弹氢弹的活动。战后初期“反核”可是犯忌的,到底是反核还是反美?占领军可是那么琢磨的。但是1954年3月出了一件事,日本一条渔船“第五福龙丸”在比基尼岛附近受到了美国的核试验的辐射,这就在日本一下子引发了反核的高潮,1955年在广岛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反原子弹氢弹会议,第二年又在长崎开。全学联是最积极的一个团体,那个森田实就是会议的发言人。
再有就是冲绳问题了。美军占领冲绳以后,放手圈地扩建军事基地,而冲绳有不归日本政府管辖。甭说日本政府(特别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不敢管,就是出个把愣头青想管也管不到,就只有全学联们在拼命呐喊了。呐喊管呐喊,美国人根本就不理你,可能还根本就不知道,所以全学联除了郁闷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感觉。
这次是在日本国内,总没有人再能装聋作哑了吧?全学联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当时离终战也就十年,大家还都记忆犹新。那时的学运领袖们熟悉八路军的不少,里面还有正宗的八路子弟呢。当时的全学联里面有一位女同学叫吉川祐子,是在大连出生的,祐子爹从皇军转业到了八路,跟着林彪将军南征北战。祐子本人是北京大学1949年以后招被中共接受以后收的第一位日本人学生。53年全家回到了日本,祐子革命精神不减,回到日本还是干本行:八路。
根据八路的经验,要在农村革命成功,必须做到:绝对不拿农民的东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了农民东西一定要还(借东西要还);一句话,不能给农民们添一点麻烦。全学联在动员学生时彻底强调这两条。要知道那时候最多的日子在砂川有3000学生,没有一件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不但没有犯纪律的,大家空下来帮农家子弟做做家庭教师,看个头疼脑热,下田干干农活什么的,看起来就不像日本八路,简直就是中国八路。
当时在砂川的还有社会党的工会组织“日本劳动组合总评议会”简称“总评”所动员的最多时达到5000人的工会会员。但是工会会员是有工会发的津贴,每天200到300日元(那时学徒满师了每天工资是120日元)。而学生们则全是志愿的,没有一分钱的补助,就像俗话说的:“日本八路干劲大,自带饭团去打架”。全学联在街上为革命而讨饭,捐的钱来能够维持每天的从城里送人到砂川的巴士线路。巴士每天从东大的驹场出发,途经东京女大,去砂川的大学生们就在这两个地方上车,上了车再听全学联的干部讲纪律,讲形势。
到那儿以后,男生住体育馆,一个小小的体育馆塞巴塞巴能赛下500人去,再住不下了就住老乡的仓库。女生则住老乡家,男女绝对分开,这也是从中国八路那儿学来的,叫“不调戏妇女”。
测量队来了赶测量队走;警察来了和警察打。测量队和警察都没有来怎么办?帮老乡干活,当时学生中农村出身的多,干农活都是把好手。再没事了就练习和警察打架。
“练习和警察打架”那是老冰帮学生说酷话,实际上你学生怎么练也别想打过警察,其实学生们准备的是怎么被警察打。日本警察怪,讲究个“不动手”,现在你看现在日本警察和人干架还是把双手背在身后用肚子顶人,你一伸手推了他肚子,嘿,你小子袭警,妨碍公务,他就怎么干都行了。
那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警察“不动手”,但动头动脚。这“动头动脚”是什么意思?那时候日本警察戴的不是现在这样的头盔,而是钢盔。那钢盔还是原来打仗的时候皇军留下来的玩意,边缘是翘起来的,没事警察们喜欢戴着钢盔和学生们碰头玩,拿着钢盔往肉头上碰。那玩意一碰一个包,生疼生疼。学生们就只好在自己头上包起厚厚的毛巾,弄得人人都像印度人似的。这是警察的“动头”。
“动脚”又是怎么回事呢?哪个国家的警察都有打人的业余爱好,但是当时在砂川不能公开打人。因为全国的大众传媒全在那儿看着在呢,那年月战后没过去多久,传媒们正左倾着在,绝对同情学生娃子。警察不敢公开打人,只能偷偷摸摸打人。怎么打呢,叫做“过隧道”。就是警察排成几层人墙,抓到了学生以后从人墙里面推着走,像过隧道一样,最里面的警察就对着学生猛踹。这样在外面的传媒拍不到证据,学生挨了打白挨。
学生们也有对策。在裤裆里兜上厚厚的报纸,杂志,草席什么的,这样就是被踢上两脚,疼归疼,但不会受伤。好在那时候警察也不认真打人,所以被打的学生们看起来不少,但是重伤的很少。
怎么叫做警察不认真打人呢?砂川斗争是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冲突事件,警察也有点吃不准该怎么办?要不要抓人?抓了人往哪儿关?这些关键问题问谁谁都不知道,警察也就自作主张了。搭起了隧道打人,打完了不能抓人,就再放。放掉的学生绕个圈又回到了对面,就这样转来转去,最多有一天过五次隧道的牛学生。
还有就是当时的警察其实挺同情农民和学生们,当时日本的工业化程度还不是那么高,大多数人还是务农为生。警察大多是农民的小二子小三子,家里没那么多地可以种,出来穿个二尺半和在哪打份农民工也差不多。所以警察对农民老乡的“不要抢我的地”这个口号特别不感冒。
后来小野弘给警察抓进去以后,警视厅的官员看到他热情极了:“还没吃饭吧,来来来,来份大排盖浇饭,吃完了再去牢房”。那小野寺正臣还更有趣,别人都被抓了,就留他一个人,小野寺觉得挺没面子,自己去警视厅质问,说为什么不逮捕他。警视厅的警察很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倒是看见了你是现场指挥,但是拍的照片不是背面就是侧面,没有正面照,无法起诉,这次就算了。下次肯定不会忘记”。
但是真正的现场倒不是那么谈笑风生的场合。
学生们纪律学八路,作战呢,学的还是皇军。
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学生和警察本来就不是能平等搏斗的。所以学生们只能采取“肉弹战术”,就是说给警察打死也要阻止测量地进行。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很有效果。因为有传媒的全力支援。
当时的几位学运领袖和以后的不同,是公众关系的天才,和传媒记者的关系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几大传媒把移动电话全借给他们使用。有人要说老冰又在胡扯了,那是1956年,有移动电话吗?有,不过不是现在这样的移动电话,也不是十几年前的“大哥大”,是战时用的无线报话机。就那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王成身上背的那种大箱子。当时日本传媒出门采访,都背个那玩意保持联系,结果到了砂川全借给了学生。
传媒的消息灵通,有点风吹草动就给学生们通风报信。赶上那时的警察们还有点傻乎乎的不会像后来那样散布假消息,因此警察还没有出动呢,什么时候出动,出动多少,走那条路什么的情报全到了学生和老乡那儿。
老乡们的作战有三种,第一种是“黄金战”,就是把要测量的地方洒满粪便,让你测量队无法下脚;第二种是“烟雾战”,就是在测量地区点起烟雾,让你看不见;第三种是“陷阱战”,就是在测量地区挖上无数陷阱,能摔你一个就摔一个,多摔坏几个你就该回家了。最后是“眼泪战”,就是妇幼老弱齐上阵,大哭大叫。
学生们知道了警察和测量队从哪儿来以后,就头上包着毛巾,裆里垫着杂志草席上哪儿去堵。赤手空拳,就是用人把警察和测量队挤回去。被警察抓去过隧道,过完了隧道继续回来挤。
到了1956年8月,没有测量的就只剩下12户了。调达厅下来通知说要在10月1日到10月16日之间完成测量。就是说政府方面眼看着就要赢了。
这边也玩命了,工会方面从19月份开始动员了5000人,学生是3000人。社会党国会议员也全体出动参加阻止测量。因此到11日为止,一直没测量成。从12日开始这次是警察玩命了,12日出动了1400名警察,13号更是2000名警察,全部配备警棍,有装甲车支援。
光13日一天的轻重伤员就达730人,被捕13人。但是测量队愣是一个测量桩都打不下去,到下午4点半,只能灰溜溜地撤退了。
这边呢?也已经是精疲力尽了,学生,老乡,工人们是一直唱着《国际歌》,一排一排的排起来阻挡警察,到警察撤退时,只有两三排人了,歌也唱不动了。
天黑了,天黑救了学生们。测量在晚上是无法进行的。
第二天的各报是清一色的声讨暴力警察的文章:《疯狂的警察暴力蹂躏着砂川》,《太过分了的行使实力》,《警棍如雨,警察如暴徒》。
政府也不得不在舆论面前低头了。
晚间新闻报道了调达厅决定停止15日以后的测量行动,老乡们学生们胜利了!第二次砂川斗争以政府的失败,农民的胜利而告结束。
当时的内阁总理是自民党的第一任总裁鸠山一郎。一般说来鸠山一郎是个比较右倾的政治家。1933年京都大学法律教授泷川幸辰(战后曾任京都大学校长)的学说被政府正式认定是“过激派言论”,泷川本人也被赶出校门。这件被称为“京大泷川事件”的事一直被人看作是战前镇压学生运动的开端,那时的文部大臣就是这位鸠山一郎。
战后第一次选举,鸠山一郎的自由党赢了。本来鸠山一郎应该成为战后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但麦克阿瑟想起来了“泷川事件”,不准他担任公职,这才轮到了吉田茂去风光。后来鸠山一郎又组织了民主党,和自由党对着干。但为了凑满修改宪法所需要的2/3多数,鸠山一郎又把自己的民主党和自由党合并了起来成了自由民主党,这才有了所谓“55年体制”。可以说自民党就是为了修宪而成立的,不修宪就不要自民党了。所以自民党要修宪没什么好奇怪的,那是人家的建党目的。
但是鸠山一郎的后代倒并不那么右倾。福田赳夫内阁的外相鸠山威一郎就是他儿子,中日友好条约就是在鸠山威一郎手里谈的。而前民主党干事长鸠山由纪夫则是他孙子。爷爷创立了个民主党,孙子再创立个民主党。
大约是1975年左右鸠山由纪夫首次访华面见先总理周公。鸠山由纪夫就对周公抱怨上了,说《红灯记》里的日本鬼子为什么叫“鸠山”,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总理您的下命令改了他。
周公乐了,说不就是个名字吗?有什么关系。没人会以为《红灯记》里面的鸠山就是你们家的人啊。
鸠山由纪夫不干,说在日本姓“鸠山”的可不多。他认真地查过了,没有叫鸠山的在中国干过坏事,总理您得还鸠山家一个清白。这句话到可能是事实,因为鸠山家是望族,几代人全是议员。鸠山一郎的父亲鸠山和夫就做过帝国众议院议长。上前线当炮灰可能确实没他们家的事。
周公想这是哪跟哪啊,就开个玩笑应付过去。那时日本政界最右的是福田赳夫,就前些日子干过小泉的官房长官那福田康夫他爹。周公说行,要是福田他不肯签中日友好条约,咱们就把“鸠山”改成“福田”。但后来中日友好条约还是在福田赳夫手上签的,所以李玉和也就接着“赴宴斗鸠山”,而不是“赴宴斗福田”。
砂川斗争是胜利了,但是这个胜利反而惹出了麻烦。
鸠山的民主党和小泽的自由党本来可以合并成立一个新自由民主党,这个名字绝对会让现在的自民党很郁闷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