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八年抗战没有胜利?(ZT) -- 朔雷

共:💬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八年抗战没有胜利?(ZT)

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秘密研究报告: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文章很长,漫漫看。

  又到了“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的纪念日。加上抗日战争最大的会战之――“八一 三”凇沪抗战,还有“八一四”国民党空军节,把这个八月中旬搞得沸沸扬扬, 网上有关文章层出不穷,着实热闹。然而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史实,就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

  这不是说瞎话?中国难道不是二战主要战胜国之一?不是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 号的受降日本仪式?冈村宁次不是在南京代表百万侵华日军投降?况且我们从小就从教科书上得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也是最彻底的胜利。铁证如山,凭什么推翻?

  只凭实事求是。我的主要观点是:八年抗战中国虽然对战胜日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并不能战胜侵华日军,美国才是战胜日本的主力。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

  一、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1、二战中日军死亡数字

  先看战果。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据。

  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这里要谈一下军事常识。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对损失(死亡)。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其余日军死在哪里?看一看日本书就知道,有18万多日军被英联邦军队击毙在缅甸(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这一战果),9万日军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主要是诺门坎和苏联出兵东北两场战役)。也就是说,约有120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乍一看确实如此,不好辩驳。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们也只有承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实际上是另一个障眼法。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肴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为什么?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东北义勇军,最高峰达到30万人,但在关东军打击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入关内;另一支是中国领导的抗日联军,最高峰接近5万人。但在日军残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已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国八年抗战战场,也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我国的历史书中也都称抗战中敌后的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

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下面谈一谈具体数字。

  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这些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说。诺门坎事件日军惨败于苏联红军之手,痛定思痛,遂重点加强关东军,通过“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使关东军膨胀到16个师团,85万人,精锐云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居第一(每师团2.5―2.8万人,而“中国派遣军”每师团仅约1.3万人,只有关东军一半,而且师团炮兵也远不及关东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60个师,2700辆坦克,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减少到原有1/3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战争末期关东军新成立的24个师团,战斗力仅相当于原有的8个师团;“中国派遣军”27个师团,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极弱(只剩下第3、13师团战斗力较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1个的70%,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我可以另文为有兴趣的网友逐个分析日军各个师团的战斗力,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多说)。

  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 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只在战争结束8天前,苏联海军在二战中表现极为拙劣,不具备登陆日本条件。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二是或许有网友要问,有的资料显示中国受降日军不是105万,而是128万,哪个正确?这是因为,中国受降的日军除包括“中国派遣军”外,还有驻台湾的日军(16万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军和侵华日本海军。越南北部的日军属南方军序列,按照就近原则投降中国;在台湾的16万日军属日军“国内军”第10方面军序列,主要抗击美军登陆(1944年美军将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确有登陆台湾和菲律宾之争),中国军队当时当然不可能有实力渡海攻击台湾。因此尽管台湾的日军向中国投降,只是按照台湾属于中国的原则,却不是中国军队能够抗击的力量。

  3、日本海军和陆军精锐主要为美国所消灭

  上面讲的是日本陆军。日本作为岛国,以海洋立国,海军对日本来说更为重要。只要海军主力在手,就进可攻,退可守。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全歼了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又如何消灭日本海军,登陆日本迫使天皇签城下之盟?毛泽东气吞山河,指挥500万大军横扫天下如卷席,却受挫于距大陆仅10公里、小小的金门岛,而封锁海面的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仅是小型护卫舰“太平”号。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300多艘,有90%被美国海军击沉,被击沉的商船、油船也是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说被完全切断了外援,只有等死。而中国八年抗战,却未能击沉日本一艘驱逐舰。尽管国民党战史大肆宣扬“八一三”凇沪抗战中空军英雄沈崇诲驾机撞沉了日本侵华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但实际上“出云”号是在1945年7月战争结束前夕在本土濑户内海的吴军港被美机炸沉。据检验,“出云”号只挨了一枚炸弹就沉没,只因为它是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的老舰。这艘老朽军舰尽管不堪一击(如被沈崇诲驾机冲撞早就沉没),但作为侵华海军旗舰却也绰绰有余。战争末期因日本大型军舰大多沉没,这艘40年以上舰龄的老朽军舰也调回国内搞本土防御,哪知却遭厄运。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先后投入航空母舰25艘,被击沉21艘。二战中最大的军舰、被认为是日本海军象征的7万吨级的“大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也被炸沉,这些一般网友都清楚,不再多说。二战中美国建造、改装航空母舰150艘,除48艘送给英国外,其余大部投入太平洋战场,完全是以雄厚的国力将日本压垮(不要忘记二战中美国还是以德国为主要作战对象)。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死40万人,而在中国八年只战死2万人(大多为陆战队),相差20倍。

  日本空军大部也是被美国消灭,大家都清楚,不展开谈,只揭露一下国民党空军虚报战果。“八一四”是国民党空军节,因为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空军在杭州笕桥上空宣称击落日机6架,“创6:0”之大捷。只要对比日本战史就看出,当天日本海军航空兵鹿屋航空队只有2架轰炸机被当场击落,1架受伤返回台湾机场时撞毁,实际上是“3:0” 。国民党空军夸大战果一倍。大家都清楚,空战战果一般好确认,但也有多架飞机同时攻击并打下一架敌机、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战果的情况,因此各大国空军对空战战果的确认都要有照相或友机确认为证,德军空军王牌伽拉德就因为周围没有友机、无法确认战果而放弃攻击机会。美国、英国空军对战果的确认与德国相似,与国民党一样胡乱夸大空战战果的大国还有苏联(宣称消灭德国空军主力,其实德军明明记载二战中空军损失飞机7万多架,其中5.7万架为美英空军所摧毁)。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空军确实取得一些战果,但基本都因日军轻敌、轰炸机无战斗机护航而占便宜,日本战斗机参战后就掌握了制空权,1940年零式战斗机参战后更是称霸,至于国民党空军击落日本航空兵“四大王牌”确有其事,但不能扭转战局。中国空军只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空军主力投入后才依靠美国“飞虎队”重占优势(日本上万架飞机中在中国战场不足100架)。

  上文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击毙日军120万,而且大多为精锐。或许有网友不同意这一说法,但我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这是因为,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我在本文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即近卫师团和第1、2、5、6师团。近卫师团长期驻守皇宫,第5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进攻新加坡的战役,随后驻守印尼直至战争结束,其余3个师团都遭美军重创。第2师团以日俄战争时夜袭弓长岭著名,“九一八”事变时几乎以自己一个师团之力攻占全东北(也有东北军不抵抗因素),号称不败的常胜师团,哪知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打残,残余官兵患了“恐战症”,被迫调往缅甸休整,从此一蹶不振;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因由谷寿夫指挥参加南京大屠杀而为中国人民熟知并切齿痛恨,该师团战斗力排名日本陆军第一,最后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丧尽。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也为“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上全军覆灭;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16师团。

  二、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又有必要谈一谈常识。怎样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是要连续打歼灭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大城市(局部战争另有规律,这里不谈)。为什么要打歼灭战?因为打歼灭战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并通过缴获补充自己,还能震撼敌人,从敌军阵势中打开缺口,赢得回旋余地,这一点对于处于弱势的军队尤其重要。现代战争的常识是,一场战役死亡与受伤比例基本是1:3.5―4,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而歼灭战中全歼敌军1万,就能给敌军造成1万人的绝对损失,并有大量缴获,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战,正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再强调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反围剿,每次均全歼敌军3万人左右,就可迫使数十万敌军退却,中央红军从4万发展到8万,力量翻番。反之第五次反围剿,基本是正面拼消耗,尽管杀伤敌军不少,敌军却步步进逼,红军越打越弱,被迫长征,湘江一场消耗战使中央红军仅余3万,处境危急,前后对比鲜明。解放战争,解放军全面贯彻打歼灭战方针,仗越打越大,胜利越来越显著。第一仗上党战役,全歼国民党军3个军,3.5万人;第二仗邯郸战役,又全歼3个军、4万人(内有1个军1万人起义)。至于三大战役就不必说了,每次都聚歼国民党军几十个师、几十万人。

  打歼灭战还有另一重要意义,就是消灭敌军骨干,使敌军战斗力急剧下降。部队骨干是战斗力的核心,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奋斗22年,尽管挫折不少,但基本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被全歼(西路军也有部分逃回),骨干得以保存,成为部队扩展的基础,最终使我军达到建国时500万大军的高峰。再看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全歼,之后虽然重建,但战斗力已下降几个档次,不堪一击。还看一看外国,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前,苏军毙伤德军168万,但因基本没有达成歼灭战,全局依然被动;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歼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20万人,就立即迎来了战争转折点。

  讲了一大通“废话”,无非是要证明,中国八年抗战,也需要连续打大歼灭战才能达到胜利。上面我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连续歼灭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遗憾的是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胜利。

  有网友抗议:不对!中国打过大歼灭战,如台儿庄歼灭日军2万,武汉会战在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昆仑关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还有几次长沙会战、远征军缅甸之战……似乎理直气壮。遗憾的是,这全是国民党虚报战果。国民党虚报战果由来已久,最可笑的解放战争中将其宣传“消灭”解放军的数字前后加起来,竟超过1亿!华东的国民党军占领临沂空城后,陈诚向蒋介石“报捷”消灭共军主力16个旅,但很快就传来国民党军3个军7万人在莱芜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的噩耗,使陈诚自打嘴巴。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虚报战果虽不至如此荒唐,但夸大战果几倍乃至10倍也是家常便饭,至今台湾仍津津乐道其抗战“辉煌战果”,早已成为笑柄,国际史学界根本不屑引用。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另有专门论述,下面仅揭穿中国战场一些“大捷”的真面目。

  “台儿庄大捷”为大家熟知,宣布歼灭日军2万,有的更说全歼日军第10师团。注意一下就知道,台儿庄一战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因第10师团在山东济南等地留守大量兵力,第5师团有1个旅团在华东,一部在青岛。第5师团在临沂与西北军激战不讲,直接进攻台儿庄的第10师团部队与当面中国军队20万相比处于绝对劣势,蒋介石也训斥国民党军前线部队“数倍于当面日军,早当予以解决”,何况日军背后还有全部德国武器装备的汤恩伯的20军团,但仍被日军全身而退。此役日军2个师团伤亡约1万,谈不上全歼第10师团。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最大一次会战,国民党军投入上百万大军,宣称毙伤日军20万,真是天方夜谈。日军进攻兵力为9个师团,27万人,如此早已覆没,何谈占领武汉?(二战历史证明即使象日军这样顽强的部队损失不到1/3也将丧失进攻能力)。日本军史上说得清清楚楚,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不过3.5万人。至于万家岭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也是吹嘘,实际上在增援日军威胁下包围万家岭的国民党军被迫撤围,一些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中也承认增援日军不直接解围而是迂回包抄威胁包围圈的国民党军,起到了不战屈人之兵的效果。

  昆仑关之战虽然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但日军死亡不过数百(国民党宣称消灭4000),离被全歼还差得远。

  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树起的又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实际上此次会战日军出动3个师团,10万人,伤亡不过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

  翻遍八年抗战史,确实找不到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例子。有网友会问,凭什么只相信日本人提供的数字?那是因为,日本人虽然有夸大战果的毛病,但对自己人的死亡还是精确统计的,日本军史承认二战中日军战死185万,包括太平洋上大批的整师团、整军的覆没,如记载在菲律宾战死52万,在冲绳战死10万,又有什么必要掩饰在中国战场损失几个师团、几万人?

  国民党军不能全歼日本一个联队,那么游击队行不行?也不行。应该说,游击队消灭日军的效能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国共两党军队各占一半,20万人。但国民党军战争中死亡131万,6倍半于日军。游击队估计牺牲60万人,是日军3倍,击毙日军效能强于国民党军一倍以上。游击队无论人数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国民党军,能取得如此战果,全在于贯彻打歼灭战,平型关、广阳、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都击毙日军1000人以上(联想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50个师仅击毙日军1600人)。但主要由于武器装备差,弹药稀少,也不可能打更大的歼灭战。

  我们只要稍微研究一下游击队敌后抗战史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游击队所打的大歼灭战,都集中在1939年以前。而日军当时在华北的部队,大多还是有相当战斗力的野战师团(如第5、20师团)等。1939年以后,日军在华北的部队已多为战斗力只属三流的“治安”师团,还有四流的独立混成旅团,而军队反而打不成较大的歼灭战了。

  怎么解释?

  那是因为,1939年以前,军队尽管数量不多,却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骨干,作战又极为灵活,战斗力极强(平型关伏击战击毙日军1000人,八路军115师仅伤亡500人)。但是由于日军作战极为顽强,我歼灭日军往往消耗弹药极大,以致弹药严重缺乏;我军扩大极快,八路军参战时仅5万人,而1940年百团大战时已可出动40万人,部队骨干大为分散,战斗力减弱;加上日军已逐渐熟悉我之游击战术,故虽然日军战斗力也有下降,但我军消灭其却更困难。最著名的1939年黄土岭之战,我军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人,尽管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仍然长时间不能解决战斗,在毙伤日军900人后被迫撤围而去。之后日军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1940年百团大战前后毙伤日军2万,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日军进行报复作战,八路军总部下定决心在狮垴峰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不惜动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两支部队均为我军头等主力,陈赓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与第1、6纵队同为三大主力纵队,后主力成为13军,一部发展为14军(在84年老山战斗中大出风头)。彭明治部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前身就是北伐时的叶挺独立团,抗战时为林彪115师主力,后为黄克诚第3师第7旅,进军东北后成为6纵16师。 6纵与1、2纵(后来的38、39军)共同号称东北野战军“三只虎”,16师又为该纵主力。

  狮垴峰战斗由彭德怀亲自指挥,又动用两大主力聚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队,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撤走。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游击队企图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就再也没有了。

  中国军队为什么不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从大方面说,因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差距太大(不具体展开讲,另与有兴趣的网友讨论)。具体原因无非主要有两个,一是武器装备差,这又跟国力有关,另文再谈;二是战斗精神远不及日军。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军以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西线更是有被合围在鲁尔的整个集团军群32万人投降的例子。抗战中国民党军精神素质远不能与日军相比(也有部分小部队战至最后一人),即使军队也难望其项背。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日军能达到这种顽强程度,可以说是受“武士道”精神和神道教的影响,尽管碜杂了宗教因素,但却使日军战斗力提高许多倍。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用绝对优势的火力对其进行“火制”,因为血肉之躯终究难挡钢铁,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太平洋战争波澜壮阔,但不知网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场战争只有美、日两国才有资格打。因两国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海军不如日本,两栖作战能力也有限),而且战争焦点在于岛屿争夺战,美军只有消灭全部日本守军才能取胜,假如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完全孤立的孤岛上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陆空兵力的饱和攻击,说不定未打就精神崩溃投降,可能有部分会英勇抗击,但大部(含伤员)都早已投降,决不会如日军般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也战斗到最后(更不用说“神风”特攻)。美军能全歼孤岛日军,一是在于绝对优势火力,二是完全切断其补给线“关门打狗”。日军人员、弹药越打越少,伤员无药医治大批死亡(我前面已指出负伤人员一般多于战死者几倍),尸体在全封闭坑道内腐烂发臭,导致疾病大流行,又出现大批非战斗死亡。最极端的例子是菲律宾,战役后期日军因完全没有药品、食物供应,以致病死、饿死的人员超过战死者10倍!

  中国军队当然不可能象美国军队那样做到这点。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网友们马上抗议:有长沙、宜昌、常德、 南宁、桂林、张家口……莫急,且听慢慢道来。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解放军一贯强调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但随着战局发展敌军龟缩城市,野战无战机可寻,已必须进行攻坚。如华北野战军不攻克石家庄就无法打开解放区局面(这是我军攻下的第一个中等城市),辽沈战役以攻锦州为焦点,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大战略毛病,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灭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太平洋,同时追三只兔子,结果一只也追不到。陆军以苏联为宿敌,结果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在关东军保留了庞大的精锐部队,也不加强“中国派遣军”,但惧于苏军战力又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形成“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关东军极为强大又无用武之地的怪事,战略上至为失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精锐大部调往“南方军”,陆续被歼。“中国派遣军”不但兵力不足(1939年达到85万人的高峰,此后常年保持在60万人左右,1944年又逐渐加强,但战略重心已转移),而且精锐陆续调往关东军和南方军,质量也大为下降,只能确保城市、交通线等要地。中国派遣军只有一个军是“攻击军”,长期担负有进攻任务,那就是驻守武汉周围的第11军。该军长期保留有7个师团,面对周围中国军队上百个师,采取“短切突击”战术,重在打击中国军队有生力量,而不以夺取、确保城市为主。先说四次长沙会战,前三次日军均出动10万人,作战计划中早有夺取长沙后主动放弃的企图。第一次攻占长沙后放弃,国民党即宣布收复长沙的“大捷”,其实这场战役日军仅阵亡880人,国民党军如要夺取日军坚守的长沙,非要毙伤数万日军不可。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主要目的在于寻歼国民党军王牌主力74军,重创74军后日军即退回,国民党军伤亡超过10万,10倍以上于日军,居然宣布“第二次长沙大捷”。此次战役中陈诚以为日军主力投入长沙,宜昌空虚,遂集中6战区16个师攻打宜昌,也对付不了日军坚守的第13师团。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一直攻到贵州独山,此时日军因太平洋上美军攻势猛烈,在中国的大战略全盘变化,决定中国派遣军全线收缩,集中于两个重点:北方和东部沿海。此时日军在我国有四大集团,即武汉和湘桂的第6方面军,广州的23军,上海、华东的13军,和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有两大任务,即在北部防范苏军进攻,在山东沿海防美军登陆(日军当时估计美军将在山东半岛投入空降师)。 广州的23军以龙洞为核心阵地,死守拖住登陆美军;华东的13军为反美军登陆重点,为此决定第6方面军全面放弃占领区,移师华东准备决战。为此,第6方面军逐渐从湘桂撤退,国民党军随后逐步收复南宁、桂林。如不是日本投降,国民党军势必会大肆吹嘘其收复衡阳、长沙、武汉的“大捷”。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疑义相与析:评《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ZT)

SPK

托名张忠义的先生的大作《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一文,在开首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错误。张先生 先则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 ”,接着又自毁立场地承认:“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 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

先不管是不是“顺 带”,到底中国是“胜利”还是“惨败”呢?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中,是有中国的。这不仅中国的 盟国承认,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也承认。正如张先生在 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号的日 本受降仪式,百万侵华日军也是向中国军队和最高当 局投降的。“惨败”的中国居然去接受日本的投降, 岂非滑天下之大稽?看起来张先生并不缺乏常识,只 是太想标新立异而顾不得“自相矛盾”了。

再来看看张先生的论据。张先生支持自己论点的第一个理由是“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其根据是“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 ,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而“二战中日军总 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 ,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 年战死40万人”,因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战死人数 只占22%。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 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 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而195万之中就包含了受伤致残者,说是伤亡数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呢?除非张先生另外再给一个日军受伤(不包括致残 )的统计数字。作为军事常识,张先生应该知道,之 所以统计战果须将受伤与死亡等一起计算,是因为受 伤和死亡在失去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受伤者中诚然有相当部份可以重新加入战列,但不是立刻,而是需 要一定的休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其战斗力被剥夺 是无疑的。而受伤者之中因致残而不能参加以后战斗 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从战斗力角度考量,这和死亡等 同。另外,稍有常识的人也可以知道,如张先生讲的 负伤几十次(哪怕几次!有多少人是受伤多次还能重 复加入战斗的?即使有,将其受伤休养的时间去掉,你再看看他究竟有多少时间参加战斗。)造成重复统 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

再说,由于日 军在中国的战斗形式主要是陆战,因此战斗中受伤的人数较多而死亡、失踪的人数较少;太平洋战争中主 要形式为海战和岛屿攻防战,日军死亡、失踪率高而受伤者反而少,这是战争不同形态造成的,单就死亡 率来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士兵 由于缺乏食品供应而饿死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战死的人 数(在张先生笔下,全成了“击毙”)。即使是认为 日本在南方战场死亡人数为130万的日本学者,也 承认其中高于一半的人是饿死或由缺乏食物引发的疾 病及缺乏药物而致死的。比如,在中太平洋的梅雷约 恩岛上驻军3404人,阵亡率为70。6%。其中 战死者132人,仅战阵亡总数2403人中的5。 5%。其余为病死,而其中74%以上是饿死或死于 饥饿引起的并发症。如果脱离战斗力这个尺度,那么 凭什么认为美军在战斗中出了多少力呢?

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 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 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余人,这或 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 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105万、133万 、138万、150万、198万等几种。如刘庭华 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 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 。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 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 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 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6月版;黑羽清隆:《 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 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战争中伤亡 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 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 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 日武装毙伤俘约172,000余人,据我方不完全 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 、俘的不下25万人)。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 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 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 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 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 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 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13 3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 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 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 解及数字》)的说法。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 计,日军在华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9%”(库克斯 、库罗伊合著:《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 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 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 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 国的最大贡献吗?

张先生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因为“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 ,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 两个概念”。张先生并精细地将日本陆军分为“四大 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 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 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 。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 ,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难道东北不算“ 中国战场”?张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承认满洲国了吧?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 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41年 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 ?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 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 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

从七七事变至武 汉保卫战,日本动员兵力约七十三万人,连同原有兵 力,共九十八万人。野战部队三十四个师团,五个独 立混成旅团。其分布为:

日本本土:近卫师团、第十一师团(后调东北)。

朝鲜:第十九师团。 台湾:原台湾守备军,无师团进驻。

东北: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师团,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共7个师团、1个旅团。另独立 守备队15个。

华北:第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一零八、一 零九、一一零、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二、三、四 、五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一、第四旅团)。共 8个师团,4个旅团,2个骑兵旅团,总兵力相当于 11个师团。

华中:第三、六、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 、二十二、二十七、一零一、一零六、一一六师团。 共13个师团。

华南:第五、十八、一零四师团。共3个师团。

即使不算东北,中国内地所须对付的日军师团数为总 共三十四个中的二十四个(如加上东北,则占三十二 个),这难道还不算“主力”?

日军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从中国派遣军抽调了7个师 团。但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军仍然不得不在中国 关内保留20个师团、1个骑兵集团、20个独立混 成旅团及16个空军中队计62万人遂行作战和占领 任务;在东北则保留了13个师团、20多个守备队 及56个航空中队。 另外,张先生认为日军的精锐大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 被美军所消灭的。这里张先生也犯了一个“纸上谈兵 ”者很容易犯的概念错误。所谓“精锐”不仅仅是就 番号而论的,而更多的是指部队的装备、训练程度和 士气。抗战前日本有十八个常设师团,称甲种师团, 均为四四制编制,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 力强。其中第三、第十三师团战斗力最强,为日军王 牌,其次为第六、第九、第十四、第二十师团。松沪 抗战后,日军增设第十三、第十八、第一零一、第一 零四、第一零六、第一零八、第一零九、第一一零、 第一一四、第一一六师团,称乙种师团。其以常设师 团(甲种师团)的预备役编成,和常设师团兵力相差 无几,战斗力也比较强。1939年以后陆续将部份 一等师团调回满洲和日本国内。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 就是凡师团番号在20以下者,及其番号是在常设师 团的番号上加100者,均为日军的精锐师团,是日 本军队的发家老本。而日军编制中其番号在20以上 、100以下者如第二十一、三十二、四十一等各师 团,是按守备任务的编制的,同时兼有小规模野战作 战能力,为战役单位。独立混成旅团,则系守备部队 ,轻便步兵武器装备,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 而这些精锐师团中,大都参加了侵华的初期战争。在 这持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的,大都是训练时间长、战 斗素质好、法西斯毒化较深的老兵,这是后来短期训 练后补充的新兵所无法代替的。

比如松沪战役,据日 本军部公布的金山卫登陆前日军松沪战场的伤亡数字 ,从8月至11月8日,计战死19594名,负伤 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日本防卫厅防 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 2册83页)。再如日军中的王牌稻叶第六师团,经 武汉外围黄梅、广济、田家镇战斗后,伤亡巨大,除 补充三千新兵以外,又将一一六师团之志摩源吉混成 支队及另外两个步兵大队编成石原支队入列。所以1 937年的第六师团和1939年的第六师团虽然番 号相同,但内在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日军的王 牌师团大部份都经历了此种消耗。同样,在东北的日 军伤亡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 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 ,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 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 75-17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 也大都是老兵。 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 特演”只能集中七十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 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 制了其大量的兵力。

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 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 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 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 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 需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如关东军副 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 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 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 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 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 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 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 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 (《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 版) 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方与英美作战的 地面部队仅11个师团加1个混成旅团,只占其地面 部队的20%。而同时在中国的部队则有35个师团 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当时日军总共51个师团, 39个混成旅团)。

太平洋战前,东条在1941年10月 14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对华战争四年以来,“日 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 的军事开支”。1943年,日本共70个陆军师团 ,投入中国战场者达39个师团,占总数的55。7 %。1944年,仅为执行“1号作战”,日军就动 用了51万的陆军和1个航空军。中国对正在集中力 量打垮德国的盟军所作的贡献还不清楚吗?1944 年,美军总数1100万人,用于太平洋战场的仅9 8万,只占其总兵力的8。9%。不是中国拖住日本 ,美国能那么轻松?1945年,日本大量扩充陆军 ,师团数达168个,其中在中国者为57个,仍占 到40%。不仅如此,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 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进行正常的军工生产。日军 的装备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其一个师团装备的火炮不 过几十门,坦克更少。美军一个师火炮多达500门 ,坦克150辆。“日、美火力对比。。。美国至少 是日本的20倍”(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2 79页)。除了日美两国本身国力上的差异以外,日 本为应付中日战争,弹药生产费用过大,影响了其它 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军械 预算大部份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 械费56%,1938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 ”(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78页)。如果忽 视中国战场对此的影响,就难以正确理解为何形成这 样的结果。

张先生的第三个理由更不像话,说“八年抗战中国军 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 一个中等城市”,所以没有胜利。且不说这话真实程 度,就算是如此,和胜利有什么相干呢?国民党军的 战略战术的确有问题,可只要打,同样也是在消耗日 军啊。如果国军全歼过日军一个联队,或从日军手里 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就算咱们赢了?日本人同意吗? 张先生同意吗?会不会又加码为国军没有全歼过日军 一个师团或夺回过一个大城市?

再说,张先生是宁可相信日本人的数据。比如,台儿 庄大捷,张先生认为日本人统计的伤亡大约1万人为 可靠。可是不知道张先生是否注意到,日本人的统计 只包括第五、第十两个师团。即日军第二军第五师团 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第十师团战死1 088人,负伤4137人。合计战死2369人, 负伤9605人,伤亡总数11974人(日本防卫 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 卷第2册41页)。而参加作战的日军尚有华北方面 军之第十六师团、第一一四师团、第十四师团、关东 军混成第三旅团、关东军混成第十三旅团,华中派遣 军之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一师 团,它们统统的毫发无伤?就拿张先生告诉我们的斯 大林格勒战役为例子,德军第六军团最后被包围歼灭 者为33万人,可整个战役中德军的伤亡总数高达1 50万,远远超过第六军团的被消灭的数目。

而游击战消灭日军的数目也不能仅仅去看那些著名的 歼灭战,零敲碎打加起来的数目也会非常的惊人。1 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 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 ,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 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加登幸太郎,《中国和日本陆军(下)》,圭文社,1978年版)。这一日常的消耗(显然它不包括 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如“扫荡”中的伤亡),达到 了惊人的程度,实际上相当于每年进行一次大的会战 所造成的损失。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 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 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步兵大队的5/8 ,一个混成旅团1/5,一个三单位师团的1/20 ,一个四单位师团的1/30-1/40。反过来讲 ,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 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聚 少成多才是游击战争的真正的威力所在。 从张先生列举的一些资料来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可惜翻案翻过了头,终不免还得翻回来。

家园 这篇烂文被贴过很多次,但因小弟很喜欢SPK的对应驳斥文章,故一起转来。
家园 我觉得里面有一句话挺有道理

日本在二战中的最大战略毛病,是野心太大,既想一举灭亡中国,又要北进苏联,还要南下太平洋,同时追三只兔子,结果一只也追不到

家园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小弟认为日本决不会笨到会主动的同时追3个兔子。

普通人也会知道最好就是吃掉一个,消化好再去吃下一个,但关键是你吃掉第一目标要花多少时间,要花多少精力。41年时,日本惊讶的发现,短时间内战争根本没法结束,而且中国军队越打越多,而自己的战略资源贮备已不能维持长时间的战争了,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在耗干它的精血了,甚至有可能被中国完全拖死,要补充嘛,那就只能去东南亚找了,(仁安羌好像就是缅语油田的意思),而东南亚是英美的势力范围,如虎口夺食,最好是在老虎打盹时一举打晕它或打残它(打死是没可能了),於是偷袭珍珠港。日这一局压的相当大,赌赢了,就大胜,输了,就可能尸骨无存。

因此,小弟同意很多文章的观点,是中国将日本逼上同时追2只兔子的绝路的。

家园 Re:八年抗战没有胜利?(ZT)

呵呵,高论,高论

家园 过奖过奖,惭愧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