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OCEF基金“求学路,助学行”图片展 -- 瘦形胖子
而是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不然这些小村庄的状况很难改变,毕竟不可能为几户人家就修条路、建学校。把有限的资源资金集中起来可能问题好解决一些吧?
哪个地方移民改把他们迁到城市的?好点的是县郊区,一般的就是公路边了,但是交通便利的地方不可能没有分配了的,我们现在是地大物薄,人比地多,不存在交通方便还能新开垦的土地了。
一路上,我们的监察员还访问了一所在高山上的小学——水塘小学,它就在对面的山顶上。
这就是水塘小学了,现在这里有142个学生,9个教学班,有苗族(92)、汉族(1)、彝族(49),女生(26人)不到总学生数的五分之一,学生住学校的有67人;教师9人,其中4位代课教师,他们每月仅能够拿到100元报酬。
学校的校园。
孩子们在上课。
午饭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在吃饭。
然后,我们的监察员发现,这里有些孩子是用塑料袋吃饭的。
这就是学校的校长(傣族)。他告诉我们的监察员:水塘小学了现在有142个学生,如果应该上学的孩子都能够到校的话,这里该会有270-280个学生。在校的女生只占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村里大部分女孩子都不能来。读书,这当然有民族传统习惯的影响,但贫困是这里的孩子就学率低的重要原因。
校长说:这里的学生已经免除学杂费,部分学生(44人)免除了书费(尚需要交书费的费用是每个学生10-20元不等,最高的是6年级,需要交21.23元),住校生上面给了45个补助的名额(学校可以拿到2500元,学校把这些补助用在67个住学校的孩子身上了),这些学生到学校只用把自己吃的米带来,学校给他们开饭就不再收任何费用了;那些用塑料袋吃饭的是走读生,他们早上从家里自己带饭到学校,也是由学校给他们提供菜,学校还每月让他们吃到2-3次肉。
校长说:但就这样,这里还是有很多的孩子不能上学,学校的能力有限啊,为了提高学校帮助贫困学生的能力,学校做了很多努力。这一片花椒就是学校种的,已经5年,开始挂果了,希望能够为学校带来一些收入。
为了让基金会更实际地了解这里的实际状况,校长带着我们的监察员走访了这里的部分贫困学生家庭。
这是苗族孩子小羊的家。
房子的一面墙。
小羊的奶奶和妹妹。13岁的妹妹没有读一天书。
小羊的父亲告诉监察员:这个家庭经济来源是土地,每年可以收获稻谷仅100斤,收获玉米2000斤左右(毛粮食),再没有其它收入了;乡里已经把帮助他们改造房子列入了计划。
这里是石山区,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法打井,以前,这里群众吃水是靠这样的地塘。
现在,这里群众吃水是靠政府资助材料建设的水窖来解决的。小羊家就是靠把屋檐水收集在水窖中来解决吃水的,我们的监察员在很多家都看到了这样的集雨系统。
这时候的贫穷只是一个结果,而作为其原因的生活方式,或者进一步的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几天胖子家里正好更换网络服务商,中间的一些个零零碎碎的麻烦一大堆,所以的,自己根本没机会上网,也就没能及时的回复您的这个问题。
然后关于您的问题,我和我们的监察员周忠民老师联系过了。下面的是他给我的回信。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的邮件,这个孩子的收费我是很认真地核对过了的,在学费名义下的收费是700元,住宿费是80元,书本费是300元左右,另外还有统一购买校服和被褥的费用,以及班会费等。
这个学校的收费我认为还算是比较规范的,实际收费在我走过的学校中也算是适中的,同广西等地差不多,宁夏甘肃要比这里低些,但湖南、重庆等地要比这高得多,有的学校甚至达到每学期2000-2500元(可以参照我们在衡阳资助的欧晶晶、欧百花同学的收费);在网上能够查到的收费数字是官样文章,同实际收费是有差距的,并且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学校收费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所谓的各种重点非重点等等,有的成绩很好的孩子放弃上重点而去非重点就是为了少花些费用)
这样的情况国家在努力采取措施改进,但在目前恐怕还很难真正解决——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在软件、硬件上差距相当大,收费自然也很难一刀切的啊
这里提到的这个孩子,在我报导后已经有广东的朋友直接资助了(还有那里的另一个高中学生),不是通过OCEF做的,那里OCEF没有开始高中生项目……
周忠民 于北京
然后,这里还有一些需要说明的是:
1,周老师信里提到的衡阳的学生欧晶晶,欧百花,是ocef资助的两个高中生。
2,关于收费本身的问题,周老师的信里也已经有所说明了。个人想补充的是,根据我们的监察员常年反馈的信息来看,这里的收费还只是一些硬性收费,就是说需要你缴纳多少多少的费用。很多时候,一些学校的软性收费也是很让学生无可奈何的:学校推荐学生买某个厂家的计算器;老师推荐你买哪种复习题集;或者学校食堂的伙食费中的利润比率等等。总之,无论什么时候,失学的孩子们才是最可怜的。
3,在周老师的信中您也可以看到,其实,这个学生并不是我们ocef基金资助的学生。这里也是有原因的:每一个的基金都有自己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比如ocef资助学生,就需要我们首先在当地寻找到合适的协调员,再由协调员确认受助学生名单,款额。然后再从基金支取相应的费用。同时我们还有监察员,比如在这里您看到的周老师就是我们的监察员之一,不定期的在各地巡检我们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的情况。在这个学生的案例中,因为在当地我们并没有必须的资金发放条件,所以的,作为我们基金按规定是不可以资助这个学生的。 但是的,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尽全力的帮助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比如这个案例就是通过其他的渠道解决的问题。
这正是我最怕看到的结果。我倒宁愿是某个学校的乱收费个案。规范的收费都这么高,可以预见有多少贫困生会因此而失学。
其实有很多收费是可以省下来的,比如书本费。出来读书的兄弟估计个个都买过二手课本,那么国内的学校为什么不能组织收购毕业生的课本再以低价卖给贫困生呢?
哎……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进入这个页面
选择你要买东西的网站,然后跟平常一样操作,网站会自动把它收到的货款按比例(依网站而定,2%~20%,一般都是3%到5%)交一部分给OCEF,对买家毫无影响,属于利人不损己,拿米国资产阶级的钱办中国无产阶级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这是最好的结果还是最坏的结果,这个就是唯一的结果。任何人都没得选择。
而我们,也只能一点点地做一些我们能做的,这样也就够了。
大家都来做一点吧。
这是六年级学生小灯的家,两年前原来的房子在一场风雨中倒塌了,父亲建了现在的。
里面的样子。
小灯的家境很苦,母亲在7年前在生病多年后去世了,哥哥只读了4年书就辍学出去打工了(西双版纳),父亲也常年在外打工;但这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是第一名,这孩子还有山里孩子少有的大方和自信。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当地一些群众住着这样的房子。
不过,这里的情况也在好转中。当地政府已经为改变这样的状况做了很大的努力,在营盘乡,这样的房子也不很多见了。
这是另一个贫困学生的家。
他家的门上有这样的牌子。
贫穷只是一个现状,并不是结果。我们的监察员说,他能够感受到在那里,政府还有社会各界,还有当地人自己都在为改变这个现状作出自己的努力。
这次,我们的监察员在营盘乡的走访就得到了营盘中学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的,他们同我们的监察员一起在泥泞的山路上跋涉,一家家地走访,无保留地为监察员提供了他们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必要的便利。
照片是我们的监察员在走访路上拍的,走在最前面的是营盘中学的校长。
两天中我们的监察员没有听到过校长(方恩富)的抱怨。(他本来可以借口忙而指派别的老师同监察员一起下去的——很多校长就是这样做的)只是后来,我们的监察员才知道,他的脚曾经在车祸中几乎全部压烂,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方校长在同学生家长交谈。
还有这张照片中第三个的熊老师,他自己就是这里贫困农民家庭中走出来的苗族孩子,他的父辈兄弟8个合力才供出了这样一个拿工资的人,他在学校毕业后毅然返回大山深处,为这里的教育事业做着自己的努力。
5月16日。我们的监察员离开了金平县,赶往元阳县,那里有我们基金会的一个读书捐助项目。然后,我们的监察员从哪里赶往景洪县。
这张照片是金平县城。
我们的监察员到达景洪县是5月17日凌晨4点。
等到早上六点,我们的监察员联系到了在嘎栋中心小学的协调员张老师。他用摩托车把我们的监察员接到嘎栋中心小学。
这是景洪县的市区。
嘎栋中心学校是很漂亮的。
孩子们在做操。
这位就是我们的监察员(戴帽子的)和当地的协调员陈老师的合影。
我们的监察员稍事休息后,即乘搭班车赶往几十公里以外的版纳小学。那里是我们基金会的一个资助点。
纳板小学是我们的资助点。该学校有学生180人,教师11人,职工2人,7个班级(1-6年级、学前班)新教学楼一座,瓦房学生宿舍一排,瓦房办公室一排,根据学校老师的介绍,这里现在基本没有辍学现象了。
由于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这里学校不再收费(学费、书杂费等,仅学前班收取约50元-教育费20元、保育费10元、杂费20元-但很难收上来),住宿学生带米到学校,上面每月给生活补助1000元,学生自己每月交生活费用10(5、6年级,可以得到住宿补助)到25元(学前班到四年级),应该说,群众孩子上学的负担并不重了;我们监察员在这里走访时正好教育局和中心校也到下面学校检查生活补助的使用情况,说明当地对生活补助的落实也是很重视的。
这里就是纳板小学。
学校的新教学楼是外面援建的。
纳板小学所在的纳板村委会共9个自然村,其中拉祜族5个、哈尼族3个、傣族1个;由于历史原因,拉祜族是这里较贫困的群体。这是阿麻新寨,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
过去,拉祜族群众住的房子很多是茅草屋,虽然近几年政府在花大力气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但现在有些拉祜族群众住的房子还是这样的。
这是基金会资助的一个贫困学生的家。
这一家的房子竟然不足20平方米。
房间内部的样子。
可是,在很多同样简陋的房子里,我们的监察员发现了这些……
然后,我们的监察员才了解到,当地政府用退耕还林的办法,帮助当地的村民种上了橡胶树。橡胶树是很好的经济作物,随着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上涨,橡胶林可以有很好的收益。
这是橡胶树苗。
也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的经济效益,于是,当地的商家们跟农民签订合同,可以赊购家用电器,然后用自己的橡胶林作为抵押。这也是拉祜族群众住房普遍简陋(竹芭墙石棉瓦顶房子),但大都有卫星接收彩电、音响、冰箱、摩托车等等的原因。
这些橡胶树再过几年就可以割胶,从而为这里的群众带来好的收益了。
对面山上成片的橡胶林,已经开始收益了。
同样在这里生活的哈尼族群众的生活状况就大不一样了,勤奋智慧的哈尼族群众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较好。这是我们的监察员所访问的一个哈尼族村寨。
村长家的房子自然漂亮。
普通群众(贫困生的家)看上去也很不错。
另一家。
哈尼族群众家里面收拾得干净整齐。
相对来说,哈尼族村寨群众生活较富裕,这同哈尼族群众勤劳智慧有关,在哈尼族村寨基本可以不再资助学生了。
纳板小学的孩子们。
截止到我们这个图片展定稿的时候,我们的监察员依然在云南的十万大山里进行着既定的访探工作。
这些照片是我们的监察员们在全国各地进行访探工作的时候拍下来的,他们总是说,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总会很开心。
愿每个人开心每天。
(这张中间的小女孩的表情实在可爱)
(这张则是里面的胖小子的坏笑,呵呵)
(好卡通的小家伙)
ocef2006年图片展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每一个关心孩子们的人。愿大家开心每天。
我知道的所有人都说喜欢这些小家伙们。俺自己也是,时不时地就回来偷看一遍,看一次开心一回,呵呵。
另,主席真快,我刚贴上来还没来得及修改呢,主席的回帖已经上坛了,果然不同凡响,呵呵。
然后就还是以前的话,愿主席开心每天,呵呵。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