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煮男女(完) -- 晨枫

共:💬211 🌺4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履老师

我就是对中国一些人口口声声言必称贵族看不惯,他们连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都没有弄清楚,锦衣玉食只是纨绔子弟,有什么好追求的?

家园 喜欢邱吉尔去参加布尔战争一段
家园 呵呵还在相互了解

关键是看是否合适?

坐摸女人内心是种玄妙的事

家园 说的是

哪天给我们说说体会?

家园 【原创】十四、授人以渔

中国家长通常在对子女教育严加要求上没有问题,但洋人家长常常有“孩子不乘现在多玩一点,长大了就没有时间玩了”的想法。各人的孩子各带法,但孩子若是现在不在学习上抓紧,长大再抓紧恐怕就晚了,可能永远晚一拍。大器晚成的天才当然是有的,但有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当然,凡事都不能走极端。把孩子逼得太紧,以至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就适得其反了。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授人以渔。教育要培养的一是克服困难的自信,二是自学能力。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自信不可能成功。自学能力则是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但靠学校学习的知识肯定不能管用一辈子,10年都危险。作为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掌握自信和自学能力,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父母曾经是孩子教育最大的要素,其实在学校教育普遍发达的现在,父母依然是孩子教育最主要的要素。学校只能教授知识,做人的道理父母的影响还是最大,尤其是言传身教。比如说,都说学习很重要,父亲一回家就往电视前一坐,除了看球赛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母亲一回家就忙着做饭,收拾完碗筷就万事大吉了,还在辛苦作功课的孩子怎么看待学习呢?这只能是“等我有一天长大了……”唾尤不及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学习兴趣呢?相反,父母以知识为乐趣,家庭中充满求知的气氛,孩子也是有样学样,自然以学习为乐趣。和孩子讨论时,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智力上平等的讨论对手,而不是教训的对象。不要急于告诉“正确”的答案,而是注重思路和前因后果。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分数都很在乎。这既是好事又可以变成坏事。孩子从小一直保持高分,容易对自己建立自信,也容易对自己建立较高的要求。坏事当让就是唯分数论,其罪恶不用多说了。中国家长对重点学校、重点班之类也非常在乎。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不大熟悉,但在加拿大,重点学校的优越性并不那么显著。重点学校的教学大纲和一般学校的重点班没有不同,如果是IB,大家都是IB;如果是AP,大家都是AP。教材有统一的要求,证书考试的批分送到统一的地方,老师有统一的资格要求。重点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重视学习,容易在学习上产生良性竞争。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能保证都是良性竞争,而没有恶性竞争的成分。另外,在众多优秀同学中竞争,拔尖的难度大增。对于心理素质不坚强的孩子,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实际资质,而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相反,普通学校的重点班规模小,在学校里是一群“天之骄子”,容易建立自信心。由于“同级”的同学人数少,只要心态摆正,个人之间的交情容易保证良性竞争,而不向恶性竞争的方向退化。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什么事情都有例外,只是“更为可能”而已。

大学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同样,中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美国的情况和加拿大也不一样,但加拿大的“一般”大学中没有太野鸡的,一般科目在“最好的”大学和“像样”的大学之间相差不大。只有在一些需要“网络”关系(networking)的专业中,如MBA、工科等,名校的毕业生已经“霸占”了用人单位的要职,有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说,名校对于毕业生的作用不如奖学金重要,因为名校的大班课天知道是谁在上,但奖学金却扎扎实实地表明了学生本人的能力和学习、工作态度。奖学金又全国性组织的和学校自己的,如果不是有相当实力,学校没有多少钱发奖学金,而得到全国性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一般不会到太差的学校,所以滥发奖学金的可能并不大。这里,中学重点班就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高中校长推荐对学生获得奖学金有很大的帮助,但很多奖学金规定一个高中只能推荐几个,这是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差别就出来了。事实上,在加拿大,高中成绩并不需要高到天文水平才能入名校,85%以上的基本上什么大学都能进,包括医科、工科等“吃香”系科的预备班,要到第二年(工科)或更后面才谈得上真正读医或工,法律和MBA根本是要大学本科毕业后才谈得上的事,所以高中是不是重点学校,对后来的事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家长还对送孩子学钢琴情有独钟。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孩子没有音乐天分,只有家长在“瞎起劲”。但这不是说学钢琴就一无是处。即使孩子始终对音乐没有兴趣,甚至不想作为业余消遣,坚持把一件艰难漫长的事情做到底,是培养孩子毅力和自律的好事情。就是弹钢琴本身,手眼协调、左右手协调也是开发左右脑的极好训练。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在拿到奖状和证书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露一手的时候,也是洋洋自得的,对自信只有好处。坚持把钢琴学到底,对奖学金的申请也有好处,这是个人品格和毅力的一个证明。

元宝推荐:老票,
家园 送花、送花
家园 挖掘智商,开发情商

越来越感觉到,情商跟智商哪一个短了,都是瘸着腿走路

家园 天哪, 我不服行嘛!!
家园 呵呵 说的太对了

在特别优裕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自立、自尊...................行事容易在放弃和固执之间走极端

上周我去看了老同学。

书读到国内重点医学的博士

连起码的坚持自己的合理利益都不会

这种人,你让她办事,能放心吗?

家园 不过,话说回来

在传统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

~比如我在的地方

想要冒头,又减少同事的阻力

~简直是需要人精的能力

哪个老单位水不深阿

家园 【原创】说说钢琴的事情

机缘巧合

~ 我跟一个弹钢琴的同学很好

其水平在国内至少在前5

此同学说:小时候完全是老爸打出来。

天天看琴谱,眼睛也近视地很厉害。

我想:换了我的性格,我早反了。

家园 这个比较悬

打可以打出一个贝多芬,但是打了又没有成功的可多了去了……

家园 这么牛啊

其水平在国内至少在前5

是哪个音乐学院的?俺属于业余水平,也就考考级什么的,小时候也是老妈逼着学的。不过看琴谱和近视扯不上关系吧。。。弹琴的时候总不能凑上去看谱。。。

家园 人家是打的根本不想学钢琴了

后来是到处参加国际比赛,可以到处旅游 ,挣钱

才继续学的。

反正 我小时候就晓得搞艺术 很难出头的。

家园 【原创】十五、父母之爱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这话又对又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能是无私的,但父母对子女的人生伴侣的爱就不一定了,这恰恰是多少家庭矛盾的起点。子女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续,换句话说,对父母来说,是“自己”的延续,所以有私无私的界限本来就模糊。对有的父母来说,子女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变成“别人”的,至少是和“别人”共享的,于是感觉吃亏了,争夺对子女的控制就变成了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常常存在的婆媳矛盾。翁婿也可能有矛盾,但通常不及婆媳矛盾普遍。

子女虽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子女有子女的人生,青出于蓝而应该胜于蓝。成年子女不光具有孝敬父母的责任,更有撑起自己家庭的责任。如果养儿(或养女)的主要目的是防老,那很难说父母之爱还是不是无私的。对于有私之爱,就要有私地处理,这就变成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否则的话,为了爱子女,也应该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至少不要使子女“吃夹板”,增加不必要精神压力。

子女虽然是自己所生,但子女成年了,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在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子女在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到子女家做客的时候,父母也是客,虽然是非同一般的客,但也不应该反客为主,否则是对子女及其伴侣的很大的不尊重,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能够像爱子女一样地爱子女的人生伴侣,这当然最好。但事实是,即使父母爱子女的人生伴侣,也通常是因为子女的缘故。这是自然的。夫妻之间还会有矛盾,两代人之间不可能永远没有矛盾。另外,父母的生活经验多,好意为子女参谋,这当然是好事。但参谋就是参谋,不是司令,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如果两代人在生活中发生冲突,一定要在“老娘”和“小娘”之间选择的话,这归根到底是你对人生伴侣的选择:是选择和父母共度终生,还是和你自己所选则的人生伴侣一同走完人生道路的?

有的子女在成年后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结婚成家了也不“独立门户”,这自然有各种原因,也有各种好处,但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两代人的关系增加了新的变数。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尽量自立门户的好,否则在父母和配偶之间“吃夹板”,就是自作自受了。子女成年了,成家了,不供养父母,已经“便宜”了你了,还“赖”在父母那里,还嫌不自由,怨谁呀?

元宝推荐:老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