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好书忆旧 – 《蛇岛的秘密》 -- 萨苏

共:💬49 🌺5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兄对比一下新旧版

旧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封面,下面的是旧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另一套书,一共六册,但也写得非常好

那本书写的非常有趣,但是内容其实非常深奥,让我这个当时的小学生完全看明白根本不可能,不过每次再看总能掌握一些新的东西。张远南写的:《偶然中的必然——概率的故事》、《未知中的已知——方程的故事》、《无限中的有限——极限的故事》、《抽象中的形象——图形的故事》、还有两本是《函数的故事》和《逻辑的故事》。作者的数学水平很深,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而且更可贵的是把每个部分都写得很精彩。唉!可惜这套书是别人的,他又对这些没兴趣,而我借又没借全(自然也没还他,呵呵),不然真的就完美了!

现在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程x^2=x,除了有0和1两个根以外,还有两个无限根。哈哈!

家园 花一个先

我小时侯看过一本《蜜蜂的故事》,也是图文并茂。从中知道蜜蜂是标准的母系社会,蜂王(应该是蜂后)、工蜂、兵蜂都是雌性,雄峰是吃闲饭的,还不常有,繁殖时期出一批,最后就一个能当新郎。蜜蜂采花时(这话怎么这么别扭),是连汁带粉都要,两条后腿上还有两个花篮,专门放花粉,汁呢?存肚子里,回家后再吐出来,另一只再吸进肚子,再吐出,换一只再来,直到成为蜜,当然其作用的是蜜蜂肚子里的酶还是菌我忘了,说明蜜蜂是杰出的化学家。另外蜜蜂还是数学家、建筑学家,蜂巢都是正六边型,容积最大、用料最省。还是舞蹈家,传递信息靠在空中舞出各种图形,实用与艺术高度统一,等等等等。看过这本书后一个后果就是,挨蜜蜂蛰了以后不再哭了,一是蜂毒可以治病,什么风湿性关节炎什么的,虽然当时自己没得,可以预防一下么。再一个,蜜蜂蛰你一下,你不过疼点,人家可是搭上一条命啊,那针上把内脏都带出来了,这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

家园 上海人美,自毁招牌!为钱就什么都可以卖?
家园 没有宝,也花

萨大的好文,照例花一个

家园 现在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程x^2=x,除了有0和1两个根

现在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程x^2=x,除了有0和1两个根以外,还有两个无限根。

说说怎么回事?

家园 握握手,再补充一本。从一到无穷大

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本《东汉故事》。林汉达的《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伴随我成长,是引导我喜欢历史的一部分了。

前几天还在想《东汉故事》《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这几本书。好像还有一套两晋南北朝的.这几本书.

还有《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翻译的书,该书作者George Gamow是科普界的一代宗师.译者暴永宁是物理科班出身,利用文革中被荒废的时间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了这本精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摘录一段关于从一到无穷大的书评.出处:外链出处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属于“通才教育”的科普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与其它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以一个个故事打头和串联,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间将一些最重大或者最有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信手拈来,让人在妙趣横生、恍然大悟以及莞尔一笑中意犹未尽地概览了自然科学的基本成就和前沿进展。而且,作者并非刻意追求“乐此不疲”的阅读效果。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影响阅读兴趣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做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这些过程中能定量说明的地方基本都定量了,但不仅没有让人望而生厌,反而让人对书中内容过目不忘。

  可以摘录其中一个亮点来说明:

  比如,对于我们从高中就接触的虚数i的意义,尽管从大学到研究生的课程里也多有接触,但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最直观的形象是什么,我从来是糊涂的(第一遍看此书时年纪太小,书里的数学就被忽略了),好像我的老师也是装明白,因为他们拿不出一个直切本质又形象生动的说法。所以,“什么意义、什么用、怎么用”,老师一问三不知,学生自然将所学很快还给老师。温故《从一到无穷大》,却让我许多年来积攒的问题都有了新认识。书中是用一个寻宝的故事来说明的:i 是描述在直角坐标轴上旋转90。最简便妥当的表达法。所有的实数都对应于横轴上的点;而纯虚数对应于纵轴上的点。例如,当我们表示位于横轴上的实数3 乘以虚数单位i时,就得到 位于纵轴上的纯虚数3i, 因此,一个数乘以i,在几何上相当于逆时针旋转90。(如下图所示)

  这种描述和这种转换有什么用呢?有利可图的事情在哪儿都是引人注目的,所以作者用了这个寻宝的故事来说明:

  从前,有个富于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在他曾祖父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羊皮纸。上面指出了一项宝藏:乘船至某处,即可找到一座荒岛。岛的北岸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一株橡树和一株松树。还有一座绞架。从绞架走到橡树,记住走了多少步;到了橡树向右拐个直角再走这么多步,在这里打个桩。然后回到绞架那里,朝松树走去,同时记住所走的步数。到了松树向左拐个直角再走这么多步。在这里也钉个桩。在两个桩的正当中挖掘,就可找到宝藏。

  年轻人找到了这座岛,也找到了橡树和松树,但绞架由于风吹日晒雨淋已糟烂成土。年轻人只好失望而归。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但更加令人伤心的是,如果这个小伙子懂点关于虚数的数学,宝藏本来是跑不了的:

  把这个岛看成一个复数平面。过两棵树干画一轴线,过两树中点与实轴垂直作虚轴,并以两树距离的一半作长度单位。这样,橡树位于实轴上的-1点上,松树则在+1点上。我们不知绞架在何处,用大写的希腊字母Γ(这个字母的样子倒像个绞架)表示其假设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一定在两根轴上,因此,Γ应该是个复数:Γ=a+bi,既然绞架在Γ,橡树在-1,两者的距离和方位变为-1-Γ。同理,绞架与松树相距1-Γ。将这两端距离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也就是按复数定义把两个距离分别乘以-i和i。这样便可得出两根桩的位置为:第一根,(-i)[-(1+Γ)]+1=i(Γ+1)+1,

  第二根,(+i)(1-Γ)-1=i(1-Γ)-1

  宝藏在两根桩的正中,因此,可以求出上述复数之和的一半,即:

  1/2[i(Γ+1)+I(1-Γ)-1=1/2[iΓ+i+1+i-iΓ-1]=1/2(2i)=i

  奇妙的事发生了,Γ表示的未知绞架的位置已在运算过程中消失了,不管绞架在何处,宝藏都在+i这个点上。这个失望的小伙子本来只要在图中打×处动一动铁锹,就可以发财了。当然,动铁锹前要先动脑子。

  怎么样,这个故事可以让你对这个好像生活中不存在的i记忆多久呢?反正我这个财迷估计是终身难忘了,谁知道哪天我也能搞到一张藏宝图!

家园 偶太小了,这套倒是没看过,不过对我影响比较大得是国外一书

名字忘记了,是一个系列,讲2-3个英国还是美国得初中生到处探险得故事,我是在那里知道了极乐鸟呀什么的,我是从贝塔斯满买的

更早一点,对我影响大的应该是 十万个为什么 吧

家园 现在科普读物太少了,科普两个字,似乎忆经淡出人们的视线

少儿读物的战场已经被漫画占领了。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看漫画,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好书好杂志让孩子们读了。唉。。

家园 这封面太亲切了

那个链接中,伽莫夫这个译名好像不对。我一直在想,原书作者出版时的汉译名字,他有一系列作品呢,有谈化学无素的,谈物理的。译名就在嘴边,想了好久——阿西莫夫!

家园 无限大和无限小
家园 我再找找那本书,好象一个解是……625,另一是……376
家园 哈尔罗杰历险记?
家园 胡扯
家园 少年科学

科普读物俺读得最多的是《少年科学》,叶老的“金明”栩栩如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