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末日之箭 -- 大鹏翔宇
为庆祝俺的小黑复活,特此挖坑。
------------------------------------------
1944年底的欧洲战场,天空早已被盟军所统治,第三帝国的“精鹰”们不是命丧长空就是蛰伏地下,这时纳粹研制的“秘密武器”们开始粉墨登场,而盟军飞行员们也越来越频繁的报告说在天上遇到各种各样的“怪鸟”,其中一种,速度极快,能够高速摆脱野马式战斗机的追杀,尤其令盟军飞行员印象深刻的是这只“怪鸟”居然前后各有一副螺旋桨!
等到他们再度与它邂逅的时候已是1945年4月,纳粹灭亡的前夕。在南德的门根飞行试验场和道尼尔的工厂里,人们找到这只“怪鸟”的踪迹,它就是克劳德•道尼尔设计的双发重型截击机Do 335,绰号Pteil (德文“箭”)。
一切要从1910年说起。
这年26岁的肯普滕人克劳德•道尼尔得到一份在齐伯林飞艇制造工厂试验部的工作,年轻的特许工程师很快得到“飞艇之父”,大老板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的赏识,担任他的私人科学顾问。
道尼尔
齐柏林伯爵
一战期间齐伯林飞艇一度大出风头,但不经打的弱点一样暴露无疑,实战证明:飞机才是天空的主宰。于是吸取教训的小道开始自立门户,研制大型全金属结构飞机,因为受伯爵影响颇深,小道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后齐柏林风格。他设计的飞机如果称为飞船的话显然更为恰当,这飞船可不比现在的“神舟”和“联盟”,而是大型水上飞机。
飞艇和飞船,小道从此走上了与伯爵不同的道路
从最初的Do-1,到后来的Do-14,Do-18,再到最巨型的Do-X,小道的道行越来越深,小道也长成了老道。正如卡莫夫的共轴反桨,诺思罗普的飞翼,这些航空史上的大牛们多有自己的一套像指纹一样独特的设计风格,大家应该看到了,所有的这些水上飞机都有着一个明显的特征: 高高耸在机背上的发动机短舱和前后两副螺旋桨,前面的螺旋桨提供拉力,后面的螺旋桨提供推力,这么个“前拉后推”的设计要放在今天恐怕要称为传说中的“道氏风格”。
Do-1
Do-18E
Do-X,跨越大西洋的飞行记录创造者,只不过乘客到达后还得坐船上岸。
这样布置发动机的原因除了可以防止发动机进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为了追求高速度。自从飞机发明之后,每一位飞机设计师无不在绞尽脑汁的追求更高的速度,从优化气动外形,到使用新材料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大飞机的动力,大马拉小车自然跑的快,可是在活塞式发动机潜力挖尽而喷气式发动机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增加发动机的数量是当然的选择,可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按常规将多个发动机横向排列安装的话,也会扩大飞机的整体迎风面积,所增加的阻力不可小视。此外当某一边发动机失效的时候,还会影响飞行的平衡。
老道脑中灵光一闪,要是按纵向前后配置发动机,沿机体中轴线传递动力,使飞机能以单发的气动外形利用上双发的动力,岂不是可以克服这类缺陷吗?
看上去很美,可不一定实用,老道的想法在水上飞机身上不太成功,因为高高在上的发动机舱本身就是一个阻力的来源,不甘心的老道老道的把发动机舱往下一移,把机身和发动机舱并为一体,于是一个编号为 728044 的专利就诞生了。
这个思路成就了老道,也促使了Do-335“箭”的出现。
二战爆发以后,道尼尔公司忙于为德国空军制造轰炸机,保守而死板的航空部对老道那个怎么看怎么不让人放心的设计一直抱怀疑态度,于是老道不得不老老实实的设计了Do-17,Do-217这些传统布局的轰炸机。但是在齐柏林伯爵手下就学会了偷偷干私活的老道一直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1940年,GO-9技术验证机飞上天空,证实了后部推进方式和传动系统的有效性。很快,机会来了。
Go-9,后面是一架Do-17
1942年,德国航空部发布新型高速轰炸机的研制需求,道尼尔凭借着独具特色的设计击败了阿拉多(Arado)和容克斯(Junkers)公司这两个强劲对手获得了编号 RLM Do 335 的研发合同。但是设计工作刚刚开始,上面发话了,因为盟军的空中威胁日益增长,单纯的轰炸机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新的轰炸机应该成为一专多能的万金油式飞机,而且还要能改装成战斗轰炸型、高速侦察型、双座夜间型和重装拦截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差点呕血的老道总算把改进方案拿了出来,结果早就对老道的专利设计充满不信任感的航空部迟迟不肯签合同(感谢航空部,救了多少盟军飞行员的命啊)。
抓狂的老道怒吼:“额上面有人!”他上面的人是时任空军总监的米尔希(Erhard Milch)元帅,在他的直接干预下,设计方案通过,1943年初道尼尔拿到了制造3架原型机的合同。可是这时候上面又变卦了。
这回老道上面有多少人都没用了,因为下决定的人是最大的大老板:希特勒。
(土鳖那个扛铁牛)
图文并茂,好看!
小黑复活?什么典故啊?
不过可能可靠性不怎么地,好像那时传说说弹出去以后,飞行员的手臂还留在座舱里——活生生给拉断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在下一篇会讲到
history 频道上经常播,一个是螺旋桨装在机身中部,类似于火箭一样垂直起落,
速度肯定是差不了的.可以它这个布局,机动起来不怕把腰折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终于开始集中到最优的或者比较优的方向上,所以显得新武器越来样子越接近,好不容易出了个异类F117,结果也被证明不够实用,最终难免走向淘汰。
如果把飞机的发展看成一个函数的话,那么在限定的条件下(比如地球的引力和大气的性质没有较大变化的可能,作战目标基本一致),那么这个函数会收敛在一个很小的区间上。
BTW,小黑是谁?
俺还想看Do17
先预定下集的沙发.
但是很难控制先后的扭力,经常发生滚动,呵呵,等退休以后自己带孙子继续DIY吧
还是作家好,不用做试验。
Adam Aircraft Announces A500 Aircraft Featured in 'Miami Vice,' the Movie
后来法国人缴获了一架这东东,在地面试验,老是实现不了弹射,给下了个结论:德国人的弹射技术纯粹就是一个摆设,在试验中从来没成功过。
后来才发现在飞机的起落架上有个继电器,当起落架收回之后才能接通弹射火工品的起爆电路,用来防止在地面起降时误操作的。
Do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