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回到未来 – 萨评《小灵通漫游未来》 一 -- 萨苏
《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封面,不是最早的版本,但基本保留了原封面的风格。最早的封面颜色更深一些,以至于我刚刚看到时误以为小灵通是个“秃光光” – 小记者的头发和封面颜色太接近,被我忽略掉了。
如果说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深刻的科普作品,可以想到好几个名字,比如高士其的《和细菌作斗争》,连环画《小黑鳗游大海》,但《小灵通漫游未来》,只怕要高居榜首。
这本叶永烈先生早年的作品,着迷的绝对不仅萨苏一个,它恐怕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和它对比,耗资巨万的《未来战士》之流,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看过也就忘记。《小灵通漫游未来》更多地展示了人类对于将来的美好憧憬,相信当时曾经抱着这本书幻想过未来世界的人不在少数。八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少儿刊物《少年报》有三个专栏,分别是讲新闻的“小灵通”,幽默讽刺的“小虎子”和最早的儿童心理医生“知心姐姐”,《小灵通漫游未来》里的人物就占了三分之二,它的影响可见一斑,
记得最早看这本书,还是七九年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奇怪的是在网上看到此书却出版于一九八零年,不知道是网上信息有误,还是萨的记忆出了毛病。
不过,此书的正式成稿时间,根据叶先生自己的资料,则是一九六一年,距今,已经四十五年过去了。此文开篇的时候,作者曾经借小朋友之口说道:“我非常想知道:当我100岁的时候。。。”,由此可见,叶先生潜意识里给这部书设定的时代背景为二十一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如今,百年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那么,小灵通的未来世界,到底实现了多少呢?粗粗看看,竟然吓了一跳,小灵通眼中的“未来”,有些还在远方,有些已经到了我们身边,还有的,竟然有些过时了。。。
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阶段总结”,看看小灵通的未来世界究竟提出了什么新鲜东西,今天实现了多少呢?
说做就做。
《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情节是一段虚构的采访 – 记者“小灵通”奉命采访未来世界,恰巧的是晚上迷路,错上了“未来市”在黄浦江畔的停船,结识了小虎子,小燕子两个小朋友,以及他们的一家。于是阴差阳错,小灵通来到“未来市”欣赏了一番未来世界。这部书,名义上就是“小灵通”的采访日记。
《小灵通漫游未来》的第一章“小灵通漫游未来开头的话”,第二章“丢了宝贝”和第三章“奇遇”,是全书的引子,交代了小灵通“误上贼船”的经过,还没有涉及未来世界的具体内容,所以,不在点评范围之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在网上找到这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 小灵通漫游未来开头的话 http://www.shulu.net/th/xlt/002.htm
第二章 丢了“宝贝” http://www.shulu.net/th/xlt/003.htm
第三章 奇遇 http://www.shulu.net/th/xlt/004.htm
正式的点评,我们从第四章“奇怪的船”开始。
对于每样未来世界的物品,我的想法做两项评价:
一. 实现度:
五星:有更先进的技术,已经被淘汰或趋于淘汰
四星:完全实现或技术上可以完全实现
三星:部分实现,尚在发展
二星:部分实现或可以实现,但发现新的潜在问题而放弃
一星:依然是幻想
二. 先进性:
五星:创造性的预言,对实现技术有所描述,和现实世界完全吻合
四星:创造性的预言,对实现技术有所描述,但是存在一定当时无法看到的缺陷
三星:创造性的预言,但没有实现技术的描述
二星:利用了已有技术,对现有技术的拓宽使用
一星:没有依据的幻想
另外,给出现实中最接近的典型,代表性产品作为参考
[待续]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第四章 奇怪的船
(前一章简单介绍 – 小灵通不小心丢失了相机,因为天晚迷路,只好在一把他认为的“公园躺椅”上和衣睡下。谁知道醒来一看,这躺椅居然是在船上。。。)
“出了什么事?出了什么事?”突然,走廊门开了,一位穿着整洁的米黄色服装、戴着大盖帽、胸前挂着望远镜的爷爷急匆匆地跑了出来。
[萨评:这是叶永烈版的,如果是施瓦辛格版的,这位船长可能是如下形象。]
在他的后边,有两个孩子咯噔咯噔地也奔了过来:跑在前面的是个小男孩,和我的个儿差不多高;跟在后面的是个小女孩,比我还矮一个头呢。
“是你喊救命吗?出了什么事?”爷爷一边问我,一边挨着我坐了下来,用粗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顶。
这时,我才看清了爷爷:他有着一副久经风吹雨打的古铜色的脸庞,鼻子下面,留着一撮浓密的白胡子。他的帽子上,有着金光闪闪的帽花,我猜想他也许是船长或者大副。他的眉间皱着“川”字纹,表示他弄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唉,我简直有点害臊,脸上火辣辣的。但也只得原原本本,把我昨天晚上奇怪而可笑的遭遇,一个字儿也不差地告诉了他们。
“哈哈,哈哈……”爷爷听了,眯着眼睛,爽朗地大笑起来。
“嘿嘿,嘿嘿……”那个男孩子前俯后仰,笑得嘴巴合不拢,如果把一个苹果塞进他的嘴里,他也不会觉得。
[萨评:这样的苹果么? ]
“咯咯,咯咯……”那个小姑娘用手捂着嘴巴笑个不住,像是一架扫个不停的机关枪,连眼泪都笑出来了。
我们很快就熟悉起来,成了好朋友。
那爷爷果真是船长。那两个小家伙,是他的孙子和孙女:哥哥叫小虎子,妹妹叫小燕。[萨评:先声夺人,未来世界没到,叶先生已经展示了先知能力,会把老虎和燕子放在一起和平共处。无独有偶,在日本今天最有人气的幼教卡通形象,就是小老虎巧虎和它的兔子朋友米米琳,让老虎和兔子做朋友,其勇气直追小灵通的世界。]
爷爷听说我是个新闻记者,高兴地拍了拍我的头顶:“那太好了,小灵通。我们这船是开往未来市的。你没到过未来市吧?我欢迎你到我们家来做客,玩几天,顺便把我们这座崭新的城市报道报道,讲给你的小朋友们听听。”
“你一定要到我们家来!”小虎子说,“我爸爸是你的同行——《未来日报》的编辑。他一定会非常喜欢你。”
我们并排坐在白色的长椅上,愉快地交谈着。江风阵阵吹来,非常凉快。
这时,我才提出我弄不明白的问题:照道理,船是停泊在江面上的。可是,我昨天一直在灌木丛和草地上摸来摸去。我记得,当时是在草地上摸到白栏杆,然后跳了过去,躺到长椅上,怎么会一下子变成在船上了呢?
爷爷让我扶着船舷的栏杆,朝船底一瞧,我这才发现,这艘船是一艘怪船:它的船底是完全腾空的,脱离了水面,像腾云驾雾似的在江面上航行!
爷爷告诉我:这艘船是一种新式的船,叫做“原子能气垫船”。[萨评:锁定未来科幻第一种 – “原子能气垫船”]在船上,有一个巨大的风扇,不停地往船底鼓风,使整个船都腾空,脱离水面。这样,船在航行的时候,不受水的阻力,所以像飞一样快。正因为这样,船还能在陆地上行驶——它在陆地上也是腾空的,脱离地面。[萨评:这的确是气垫船的一个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气垫船只能在地势平缓的海岸线上实现登陆,可是这样的海岸线并不很多,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海岸线上,平缓的海滩常常被辟做了海滨浴场,为保护城市随处可见的各种堤坝又成为气垫船上岸的梦噩。这也是影响气垫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昨天夜里,他们从江里开到陆地上休息,把机器关掉,船躺在草地上。我就在那时,跃过了栏杆,躺到长椅上睡熟了。清早,气垫船启航了,又从陆地上开往江里,这时我仍在酣睡。直到灿烂的阳光射到我的脸上,我仿佛梦见老虎的眼睛,像灯笼般直盯着我,才惊醒过来……
[萨评“原子能气垫船”:关于气垫船,我曾经很有兴趣,所以多说一点。其实,《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的时候,气垫船已经不是“未来”的技术,甚至在该书成稿的一九六一年,英国的SRN1气垫船,也已经横渡英吉利海峡两年了。但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在六十年代初期,在我国的确是非常热门,气垫船采用向船体底部喷气的做法,使船体腾出水面,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使船只的航速大为增加,还可以从水上直接上岸,被认为是未来水上交通的革命性发展。从文中所述,推测叶永烈先生当时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可能有些联系。中科院上海分院1958年成立,第二年曾研制成功了一艘气垫船,是采用航空发动机的,船体很小,发动机在后方看上去象是驾驶员扛了一个火箭,操纵性和安全性都不太好,但的确能跑。之所以认为叶先生可能与上海分院有联系,因为这里描述的气垫船外观和这艘早期试验艇一样,是完全腾空的。这种设计很快就被发现存在能量消耗大,不易操纵等大量问题,此后我国设计的实用气垫船和其他国家一样,在船体下方增加了橡胶围裙,提高了能量使用效率,也就不可能看到“它的船底是完全腾空的”了。气垫船的确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普通船舶跑到六十公里每小时就很吃力了,而气垫船却可以轻松跑到100公里每小时以上。但是,它并没有如《小灵通》一书中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气垫船的围裙是柔性结构,需要经常的维护和保养,在海上环境中长期使用,会给后勤带来较大压力;第二,气垫船的运行需要在船底生成气垫,其能量消耗比较高;第三,橡胶围裙的支撑能力有限,全垫升的工作方式在大风大浪中操纵困难较大,限制了气垫船的大型化发展。
对此,科学界也曾经进行一定改进,于是促成了“侧壁式”气垫船的发展。侧壁式气垫船船体两侧用刚性舱壁代替了柔性围裙,使气垫船的操纵性大大好转,也能够大型化。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气垫船失去了从水中直接上岸的能力,而插入海中的刚性侧壁也增大了船体阻力,降低了气垫船的速度。同时,大型喷气式飞机,地效飞行器的发展,也使气垫船的潜在优势受到冲击。因此,气垫船虽然在海军登陆舰艇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却没有成为现代船舶的主力,在民用方面,由于燃料费用问题,除了特殊的水浅礁多航线外,也呈现遭淘汰的趋势。
如文中所述的远洋大型气垫船,在现实世界中侧壁式气垫船是可以实现的,设计几千吨的侧壁式气垫船并不希奇。但至今还没有核动力气垫船的出现。世界上的确有过几艘核动力民用船只,如苏联的列宁号破冰船,日本的陆奥号商船,只是直到今日,人类对于“核”这只老虎的使用,还不敢说随心所欲,在气垫船上安装民用核动力装置,研究还不充分。不过,要是使用军用原子能装置,技术上还是可以实现,比如法国红宝石号核潜艇的动力,可以在两千多吨的船体内安装,只是军用的动力装置,用于民用其经济性恐怕是无法保障的。
总体评价:实现度 五星,先进性 二星]
最接近的现实产品:商用气垫船
中国早期全垫升气垫船716号
气垫船闪电般在江上[萨评:科幻,科幻,从文中判断,这应该是黄浦江,但假如六十年代初黄浦江上出来这样大一个怪物跑出海去,恐怕就要被人当飞碟或者美苏间谍飞机打了。],行驶。起初,江水是黄色的,满是泥沙。渐渐的,江面变得越来越宽,水也渐渐变蓝了。爷爷告诉我,船已经从江面开到海面了。这时,只有远处岸边的水,才是黄色的,犹如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地毯,镶着金黄色的滚边。后来,这滚边也消失了,四周全是碧蓝碧蓝的海水——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晶莹的海水映着蓝蓝的天空,这样美丽的海景,我从来也没见过。
“小灵通,你没到过大海吧?我今年快80岁啦,在海上已经生活60年了 [萨评:计算一下,这位爷爷是十几岁开始当船员的,按照现在的标准,最高学历只能到高中,招聘上船长这个岗位可是不容易呢。]。你瞧瞧,祖国的海洋多么壮丽,多么宽广!”爷爷指着浩瀚的大海对我说。
我完全被这迷人的大海深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支歌: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爷爷说自己还有些事情,就到驾驶室去了,留下小虎子和小燕陪着我。
小虎子健壮结实,穿着蓝白横条的海魂衫[萨评:有眼光,有些好东西是时光无法泯灭的,比如苏东坡爱吃肘子,我也爱吃,但商纣王爱吃猪油拌饭(当时的八珍之一)我就难以效仿了。写未来的事情,如果出现了现代的东西,很能考验作者区分东坡肘子和猪油拌饭的本领,海魂衫显然是东坡肘子一类的,今天穿也不寒碜,据说还是某地的今年流行呢。要是“人民服”,那就难说得很了。]他的脸蛋晒得黑里透红,在又浓又黑的扫帚般眉毛下,闪动着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珠。前额,老是有一绺“倔强”的头发,令人发笑地翘着。小虎子力气可真大,当我与他初次见面,互相握手时,他就把我的手捏得发酸。我真不知道,他是无意呢,还是故意要给我来个“下马威”,使我一见面就知道他的厉害。
有小虎子作伴,真是永远也不会感到寂寞。他的嘴巴,像收音机喇叭似的,老是讲个不停。
小虎子对我说:“小灵通,我想你一定也是个喜欢讲话的人。我就是这么个人,爱说这个,喜谈那个。即使晚上睡觉了,嘴不动了,手也停了,脑子还在动——在做梦。做着,做着,嘴也动了,说起梦话来了;手和脚也动了,踢起被子来了。” [萨评:当心,也就是未来由着你,在上个世纪,你这叫多动症外加撒癔症,某些地方对撒癔症这类毛病是会用电击帮你矫正的。小虎子¥#!#·##¥#¥#]
[待续]
小燕扎着两根羊角辫,辫梢结着大红的蝴蝶结。圆圆的小脸蛋一点也不黑。只有那一对天真的大眼睛,跟她哥哥一模一样。两颊绯红,像个苹果。她静静地听着我与小虎子谈话,从不打岔。我很奇怪,小燕怎么老是一声不吭呢?
小虎子似乎觉察到了这一点,对我说:“我妹妹哪,她见了陌生人,就像个闷葫芦似的,不声不响,嘴巴贴上了大封条。”
接着,他向我靠近了一点,把双手一合,做成一个传声筒,贴在我的耳朵旁,低声地告诉我:“小灵通,你可千万别小看她呀!我得预先告诉你,她最爱告我的状……”[萨评:这一点未来怎么也一样?不叫的那啥才咬人。。。]
小虎子叽里咕噜讲个不停。我没到过海洋,也没坐过海轮,很想走走看看。小虎子立即从长椅上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说:“我带你去参观参观。”
小燕跟着也站了起来。
“你别去。”小虎子说。
“我偏要去。”小燕撅起嘴说。这时,我才第一次听见小燕讲话。
“让她一起去吧!”我说着,左手拉着小虎子,右手拉着小燕,我们三个人沿着走廊,来到了甲板上。甲板银光闪亮,我以为是用铝做的,跟飞机一样。小虎子像个小船长似的,把他从爷爷那里听来的话告诉我——气垫船不是用铝做的,是用一种叫做“钛”的新金属做的。这种金属的样子很像铝,也是那样轻,可是,它比铝更加耐腐蚀,不怕海水侵袭。[萨评:锁定未来科幻第二种 – 用钛取代铝作为船体材料]我一听,赶紧打开采访笔记本,用那根胡萝卜般粗的自来水笔写下了“钛”字。
[萨评“用钛取代铝作为船体材料”: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当时,钛的金属特性已经被认识到,但用钛造船,还是纸上谈兵,直到十几年以后才得以实现。苏联的潜艇王牌 – A级攻击型核潜艇,就是用钛制造艇壳的。而此处对钛的特性总结也很到位 – 耐腐蚀,不怕海水侵袭。事实上,把钛浸泡在王水中,也拿它没奈何呢。钛也不是没有缺点,作者在这里很巧妙地说道:“这种金属的样子很像铝,也是那样轻”,相对于钢铁而言,这话正确,但钛的密度实际还比铝稍微大一些的。用铝造船,实在是对设计师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但铝还有一个缺点是熔点太低,只有六百六十度。钛在这方面的优势太明显了,直达一千六百度,强度也比铝强的多,甚至达到钢的两倍。可惜,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钛的稳定,强度高,造成了它的优势,也使它的难加工达到了极点。难加工和高价格,让普通船舶对钛望而却步。全部用钛的普通船,只能说太。。。。。。。太烧钱了。由于钛资源的丰富,相信对钛的开发,依然是未来重要课题之一。
总体评价:实现度 四星,先进性 五星]
现实中最接近的典型产品:俄罗斯钛制船壳阿尔法级核潜艇
甲板上风真大,吹得手中的笔记本哗哗直响。我抬头一看,嘿,甲板上装着一大排螺旋桨,像一排巨大的电风扇似的在那里旋转。小虎子指着螺旋桨说,这跟飞机上的螺旋桨的道理一样,它一转动起来,朝后鼓风,船就飞快地前进了。
噢,我明白了:原来气垫船上有两股风。一股风是朝下吹,使整个船腾空;另一股风是往后吹,使船飞快地向前进。这么一来,怪不得气垫船既能在水上飞,又能在陆上行了。[萨评:需要同时提供向下和向前的能量,是气垫船的致命问题,不但燃料消耗高,而且动力系统复杂]
这艘气垫船非常大,有许多房间,好多好多旅客。小虎子领着我一个个房间去参观。小虎子跑得满不在乎,小燕却喘着气,呱哒呱哒地随在哥哥后边。船上,除了旅客住的房间,还有阅览室、乒乓室、电影放映室…… [萨评:这倒是和今天没什么区别。。。和四十五年前也没什么区别。]
小虎子领着我跑到船顶上去玩,那儿,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小虎子还豪迈地告诉我:这艘气垫船是用原子能开动的,一块香皂那么大的原子能燃料,就可以使这艘气垫船开几万公里哩!
正说着,在远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黑点。一眨眼,那黑点越来越大。
“我上去看看,究竟是什么船?”小虎子说着,就爬上旗杆。他真行,一下子就爬得老高[萨评:后面那么大风扇,高速前进中你爬旗杆玩?小伙子不活了?!]。他正想招呼我也爬上去,一看小燕在我旁边,就“唰”地一下滑下来了。他低低地贴着我的耳朵说:“算了,小燕在这儿,还是别上去好!”
那船越来越近,嘿,它有一个又圆又尖的船头,跟飞机差不多,小虎子告诉我,这叫“水翼船”。 [萨评:锁定未来科幻第三种 – 水翼船] 有趣的是,这船船底长着两个翅膀,飞速地在海上航行,整个船就像蜻蜓点水似的擦着水面高速前进!没一会儿,就无影无踪,海面上只留下一道雪白的浪迹。
[萨评“水翼船”:这里面所提到的水翼船,有些模糊。水翼船是一种高速船型,主要是利用水下的滑撬抬升船体,在高速航行时只有滑撬在水中,船体完全露在水面,这样摩擦力很小,能够得到相当高的速度,是经济高速的船型。今天,大量水翼船在军用民用领域都得到很好的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船型。
中国海军湖川级水翼鱼雷艇
但是,水翼艇的最大速度实际上还低于气垫船,因为它毕竟有一部分水翼浸在水中,它的最大速度不到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时,一般的速度在八十至九十公里之间,它的优势不过是能够较经济地达到这个速度,技术实现较为简单而已。有个题外话是我国之所以在水翼艇上发展较快,原因是开国以后我国海军战斗力相对较弱,急需高速快艇保卫海岸,并遂行打了就跑的战术,无奈当时造船技术储备实在不足,传统的滑行艇造出来以后却滑不起来,使上层非常不满,于是调集技术力量攻关解决快艇艇型问题。恰好苏联也非常重视水翼艇的开发,能够提供若干技术资料,结果中国开发出的水翼艇起点就比较高,比如湖川级鱼雷艇,就曾经出口多个国家,并被苏联反过来弄回去研究,以防和中国冲突时吃亏。
不过,无论怎样,水翼艇都不能算是“未来”的技术,因为它是十九世纪就理论上颇为完善的装备了。那么,小灵通看到的水翼艇究竟是什么呢?
从“船底长着两个翅膀,飞速地在海上航行,整个船就像蜻蜓点水似的擦着水面高速前进”的特点来看,这根本就不是水翼艇,而是一种新型高速船 – 冲翼艇。
冲翼艇,又名地效飞行器,主要不是在水面行驶,而是在水面以上几米乃至三四十米的低空飞行。冲翼艇是利用地面效应航行的飞行器,装有宽大的机翼。当艇在水面高速运动时,流经机翼与水面的空气流由于受到突然阻滞,机翼下面的压力升高,形成气垫,把艇体托出水面,或许更应该叫它超低空飞机。
冲翼艇的速度可以达到六百公里,也可以造得很大,奔行起来确实是“像蜻蜓点水似的擦着水面高速前进”。即便在今天,也是一种有飞机的外形,又利用了海面效应的先进航空器。
俄罗斯著名冲翼艇“里海怪物”之姊妹“雌鹞”的三面图,排水量五百五十吨
这种技术,在六十年代还正处在实用的前夜,就被《小灵通漫游未来》准确地预言了出来,可说是令人震惊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其描述和今天的冲翼艇几乎没有差别。
总体评价:实现度 四星,先进性 五星]
现实中接近的典型产品:雌鹞冲翼导弹艇 飞行中发射导弹的新“里海怪物” --雌鹞冲翼导弹艇
[待续]
这个是不是乌龙,谁能分得清?
真皮沙发+花
全乱套了,就怪老萨自抢沙发
没想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给萨大献花都成了习惯,好不容易又砸出个通宝。
~~时间不远,也就是92年左右,我还在上初中,那个时候我表妹刚刚看完这本书,经常会想出点古怪的东西。
假期里,我的小姨(也就是俺表妹的娘)经常会把什么猪舌头、猪耳朵、鸡翅膀卤好了给我们这帮年纪不大的馋猫吃。表妹不是我的对手,经常是比我吃的少,深感这些好吃东西的可贵之处。
于是一天有了如下的对话。
“哥,你说我妈干嘛不多卤一点啊,每次我都抢不过你”
“恩,是这些东西,都很少,贵啊,你知道么,一只猪也就2个耳朵,一只鸡也就两个翅膀~~”(此处省略若干咀嚼之象声词)
“哥,你说要是以后科学发达了,猪身上张满了耳朵和舌头,鸡身上张满了翅膀~~~我们想吃多少吃多少~~那多好啊~”
“#¥#¥※%……%……%#%¥”
嘴里塞满东西的我,那时脑海里可不是什么好图像,您想啊,长满了舌头的猪,长满了翅膀的鸡~~~那那我还敢吃么?~~~
多年以后,当我听说什么基因、科隆的时候,这一鸡一猪便从我的脑海深处向我跑来~~不寒而栗啊~~~
这本书再版过几次,一些地方做过修订,
好象还有个小灵通再游未来的
顺便替老萨纠正一点,图上的那艘冲翼艇不是“里海怪物”,它另有个名字——“雌鹞”(为什么非是母的就不知道了),比怪物要小不少,出现的也比怪物要晚一些。
那就是90%的70年代及此前(甚至包括许多80年代的)的科幻小说和一些预测未来的文章都没有预测到手机的出现,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是已经拥有超空间移动旅行和移居其它星球的技术时,人们还满街找固定电话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