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 萨苏
以前人们的生活单调,听电台的说书已经是重要的娱乐手段之一了,自然也记忆深刻。我们老广一直听的都是本地的粤语说书,广州话叫“讲古”。任何一个20岁以上的广州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到午饭和晚饭时间,拿起饭碗就蹲在收音机前面,竖起耳朵听讲古。听得津津有味,连菜都可以省不少。我和我奶奶都是古痴,中午就必定霸着收音机在听,有时候信号不好,我和我奶奶几乎是爬在收音机旁边吃完午饭的,听得吃饭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讲古”是广东一项具有相当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以前整个广东只有几个广播电台,其中一个就是省广播电台(今天的“珠江经济台”),一到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就必定是“讲古”时段,家家户户都会打开收音机听“讲古”。那个时候真是万人空巷,不在家的人也会赖在有收音机的铺子里听完再走。一句“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简直能把人的魂都勾去了,一直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才会慢慢回过神来,细细品之,仍然回味无穷呢。
当时的“讲古佬”最出名的就是“楷叔”——张悦楷和明哥——林少明。楷叔的杨家将、说唐、金庸系列和林少明的东周、西游记、古龙系列都是最为人所称道的经典。可惜早几年楷叔去世了,我那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着实伤心了一把。至今他们的“讲古”录音还不断在各个地方性的广播电台的“讲古”时段反复地重播,依然是那么地好听。
引一段狗到的资料
我和许多七十年代的朋友一样,自小喜欢听广播故事,每当傍晚六点广播故事开始,都会搬张小板凳到门口收听广播。为什么到门口?嘿嘿,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那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全城收听。
从讲古的风格而论,楷叔和明哥是各有特点。楷叔擅长模仿各种人声,他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老人的声音是低沉的,孩童的声音是稚嫩的,莽汉的声音是粗沙的,女子的声音是柔顺的,文臣的声音是冷峻的,武将的声音是激昂的……各种人物形象都惟妙惟肖;明哥则来来去去都是一把声,但却能通过语气语调来表现人的社会身份特征,皇帝的语气是高傲的,臣下的语气是顺从的,英雄的语气是雄阔的,士兵的语气是单薄的,雅士的语气是文雅的,走卒的语气是媚俗的……各种人物形象都极其神似。打个比喻,楷叔讲古就像水彩画,一眼望去就缤纷绚丽;明哥讲古就像国画,粗看单调,实质传神。但这只是大体如此,并不是说明哥就不会模仿声音,楷叔就不擅长表现身份。例如明哥在《西游记》中模仿的孙悟空的猴子调、猪八戒那句经典的“哥哥啊”都是独家绝活;楷叔在《三国演义》里面“群英会”中模仿蒋干的那种滑稽丑角的语气语调也是无人能及。
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原书是非常散乱的,至少我就没心思从头到尾看下去。但明哥自己编写的《东周列国志》的广播稿,大体上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线索,把东周里面主要的历史事件串了起来,可谓是“红线串珍珠”,我们听起来就觉得舒服多了。明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讲古艺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手稿,每讲一段大约30分钟的古,需要六七千字的手稿。真是每一集都贯注了深厚功力,怪不得这么好听。
楷叔非常忠于原作,他尽量通过讲古来还原原作;明哥则通过自己重写手稿,在讲古中融合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可以说是对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例如《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只是平淡地叙述历史,明哥却注意突出塑造英雄。他的讲古褒善贬恶,爱憎分明,歌颂爱国重义的英雄,痛骂陷害忠良的奸臣,有明辨是非、催人奋发的力量。明哥讲古有一种饱经沧桑、通达人情之后的诙谐,常常能令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认为这是他最显著的风格特点。关于这点,例子很多,就不列举了。
放出来给大家听听,张悦楷讲的书剑恩仇第一回。
之前地址错了,这个才是能听的。
那时候叫个痴迷啊,老妈也支持我看,记得有一回讲何昌火烧九炎山,单老先生突然来了句,‘......大洞套小洞,洞中还有洞,那家伙,别说火烧了,原子弹也炸不透啊!’
明英烈
http://lib.verycd.com/2004/11/01/0000024946.html
稍微长大一点儿后就开始喜欢听三国, 觉得袁阔城那书说的特别有味儿, 语气不像别人那么夸张, 老觉得他那一口水老含着, 要喷不喷的, 但你老得提防着他不定什么时候喷你脸上, 一肚子的笑攒在那儿, 酝酿并涌动着...
不瞒您说, 我现在的IPod里就有袁的三国, 没事儿就听听, 没个够!
有一回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火锅, 特意在中国店买的燕京啤酒. 小酒儿, 小葱儿, 韭菜花儿, 都还so so,等我打开音响, 袁老那京腔儿一出, 一哥们一扬脖儿就把手里的酒全干了...
三国说得好的其实还要说姜存瑞先生,可惜网上只能找到片断。
袁先生的三国固然是好,但失之于温,而且评的地方还是不够。据说袁派还是更擅长短打书,十二金钱镖就很不错。
田先生的小八义说的很好,可惜网上也没有。
李存源先生的张良卖剑,里面的那个剑赞儿说的那叫回肠荡气: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经几年,铸成宝剑喷龙泉。正逢天下起风尘,系得周鲂君子身。俄欲交接游侠子,从来亲近英雄人。何言中道遭损弃,沦落漂泊古冰边。莫道匣藏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这是我听的时候记下来的,应该是从郭震的古剑篇而来,可能有些词听的未必准确。)
感觉单先生的书对伏笔书,补笔书等手法用的不多,而倒笔书又经常过长,经常有听了十几回还没回到正文的时候。而且评的地方偏少,人物脸谱化趋势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