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非典征文】旱冰和滑冰 之 旱冰篇 -- 电子赵括
第一次滑旱冰,大概是小学五年级的事情了。当时赵奢老将军出国进修一年,回来的时候给赵括兄弟带了一双旱冰鞋。现在赵括还能记得大致的样子,尤其是滚轮非常结实,简直和磨刀的砂轮有一比了。不过当时的赵括兄弟都非常“惜命”,怕摔,也没怎么练。在兰州时家的附近就有一个旱冰场,赵括上学放学稍微拐个弯就可以看到里面穿梭的人群。80年代这个还很新鲜,费用对于赵括那微薄的零花钱而言算是天文数字,加上胆小怕摔,自然是敬而远之。
初中来到北京后,赵括和括弟虽然分在了不同的班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关系非常好。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个元旦两位老师一商量,两个班联合包下了八角地铁站附近的一个旱冰场两个小时,作为大家庆祝元旦的活动。赵括一到旱冰场,立刻被已经到那里的男生们用军大衣盖住头,劈头盖脸地揍了一顿。看到后来的家伙挨个挨揍,原来这是给大家的见面礼啊。
原则上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认真地滑旱冰吧。穿上鞋,当然站立不稳,也没法前进,接二连三地摔跤。我也只好沿着边沿的铁栏杆慢慢前进。班里面有几个家伙滑得不错,滑得最好的,令人意外的是个女生。扒着铁栏杆走了一会儿后,当然是不过瘾了,赵括就慢慢的松手往中间走去。
走过去的时候小心翼翼,到了中间和大家一起滑,那可就倒了大霉了。到了中间不但摔跤摔得狠,摔完了想走到休息的地方不再摔几个跟头都过不来。莫名其妙,往中间走的时候怎么没这么些波折。班里面虽然有几个滑得好的,都在专心致志地,手把手地教女生,赵括想找个人请教都没办法,无奈。还好最后的半个小时我们班滑得最好的那个女生大概是看到赵括实在惨不忍睹,过来陪赵括滑了一圈。总算找了个高手请教了一下子。这个女生和赵括并不算很熟悉,但是大概就因为这个,看初中毕业照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她仍然可以一下子认出来,也记得她那并不常见的名字。
高中后又和同学自己掏钱去过两次,记得最清楚的是人满为患,滑不开。元旦那次两个班并没有都去,一共去了七十多人吧,对于那个旱冰场正合适。高中的时候已经有情窦初开的情侣了,当时同一个年级还真有一对儿,高中新生报到就一见钟情,后来也修成正果。这一对儿成了我们同学中的经典话题,当时他们两个也去了,手拉手一起摔在地上哈哈大笑的样子我现在还有印象。
记忆中上大学时还去滑过一次旱冰,因为已经开始滑冰,对旱冰的感觉,鞋太重,作动作比滑冰费力气,也就没有兴趣了。尝试了一下内轮外轮,感觉和内刃外刃还是有点类似的,就是太重,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尝试。此后再也没有碰过旱冰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滑冰作为冬天北大的体育课,赵括当然是逃不掉的。第一次上滑冰课大家都去学校领鞋。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是不会用外刃,两脚都用内刃拼命扒,因此北大学校提供的鞋基本上冰刀都偏得厉害。一两节课过后水平稍微增长,想试试看整个身体左倾或者右倾拐弯,使用内刃的那个还好,使用外刃的那个非常别扭。现在想想看赵括那时候能迷上滑冰真是不可思议。或许也是因为北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借冰鞋是免费的,把学生证往那里抵押一下子即可?白玩当然去的频繁。这么课上课下去了几次,赵括对学校的鞋已经感到不过瘾了,于是拿出80元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双冰鞋。对于在北大的第一个学期全部开销也没超过500元的赵括,这可真是一大笔开销了。
这双冰鞋已经退役了,但是我在滑冰上的功底还真是它帮忙练出来的。刚上大一的时候赵括的成绩不好,大一的那个冬天相对还老实,中午也跑去上自习,去滑冰的次数不多。到了大二的那个冬季,赵括的学习已经有起色,也就放肆多了。中午不睡午觉跑去滑冰,水平当然也见涨。我们宿舍大一有六人,大二转走了一位变成五人,只有一位没有冰鞋。因为滑冰,大一伤了一位,大二伤了一位,伤的部位都是眼睛旁边,相当吓人。大二受伤的那位正好在期末考试期间受伤。当时我们考几门忘记了,记得的就是第一个星期基本考完,第二个星期只有一门概率了。就在这个期间这位伤了,一时间一只眼睛基本睁不开,是不是去考试大是踌躇。还好没两天眼睛就能睁开了,尽管看东西还模糊。这位一咬牙来了个轻伤不下火线。老天爷还真是挺眷顾这位好汉的,这次的概率考试非常容易,回来他大呼冒险值得,然后高高兴兴地坐火车回家了。
大一的那个冬天过去了,我也就是能滑而已,站着可以不摔跤。真正开始琢磨些动作是大二冬天的事情了。首先,是侧着转弯,左转的时候右脚要能拿到左脚内侧,右转的时候左脚也要拿到右脚内侧。因为冰场都有规矩,全都是逆时针转着滑,我左转当然比右转练习的机会多多了,也更熟练一点。其次是倒着滑。倒着滑一开始练习的动作大概大家都差不多,就是倒着画葫芦。这一关过去了,就是倒着画S曲线。这两关过去之后,基本上就会觉得倒着滑比正着滑还容易。花样滑冰并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要有一定的美感,因此基本动作要求是重心要往后靠,不能过于前倾。对于初学者正面滑行时重心靠后,自己心里就不踏实。接下来就是倒着侧身转弯,和正面差不多,也是转弯时要把外侧的脚拉到内侧来。这个动作坦率地说,比正面要容易得多。关键在于外侧的脚拉到内侧来的时候,身体拉开,两只脚都可以保留在冰面上,给了重心控制很大的余地。后来滑熟练了,倒着滑的各种动作都被我用来作为正面滑要摔倒的急停方式。
大二的那个冬天,11月底就下了北京的第一场雪,第二天湖面就结冰了。包括赵括在内的我们宿舍的三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第二天就拿着冰鞋跑去滑冰,整个冰面上也没有别人。刚刚结冰的冰面非常平整,加上没有别人,是我记忆中最为惬意的一次了。滑行在冰面上,发出嘎拉嘎拉的轻响,多少还有点惊心动魄。
大二那个冬天,中午基本上就全部贡献给滑冰了。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有一个星期五下午没课一口气滑了四个小时,结果回宿舍以后立刻是一滩泥,动弹不得。以后基本上不敢超过两个小时了。等到12月中下旬体育课去滑冰的时候,老师带大家排队领冰鞋,我们几个自己有冰鞋的队也不排,先滑为快。有的女生穿上冰鞋也不敢站起来滑过来,我们几个就自告奋勇地去把她们拉上来,她们正着我们倒着。带女生有个诀窍,就是只能助她们“一臂之力”,不能两只手都拉。一旦给了这些丫头们为了她们不惜“两肋插刀”的感觉,她们顿时就会产生十足的依赖性,一放松,整个人哗地一下子就撞过来,结果经常是两人一起摔倒。吃亏几次后我带女生不管她怎么挣扎,也仅仅限于“一臂之力”。滑冰课体育老师管得不严,偶尔几个人不来也问题不大。大二的最后一节滑冰课,有一位从来没有来上过滑冰课的家伙破例“赏光”,结果就是穿上冰鞋在冰面上站了一节课。也真是个有趣的家伙。
大二以后就没有体育课了,滑冰只有自己凭借兴趣爱好。中午人最多,有时候太挤了点,因此偶尔早上8点,上午第一节没课的时候也去去。早晨去的好处是没人,一点不利的地方是北京冬天晚上风大,经常把附近的尘土石块落叶等等吹到冰面上来,到处都是“地雷”对于我速度不快的花刀,问题还不大,同去的另外三人一个是速滑的跑刀,一个是冰球的球刀,速度一旦上去了遇到地雷真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后来去得也少了。值得纪念的是就是一个早上,就是因为冰面不干净,我不得不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练到着滑转圈。速度上去后,不知不觉地左脚就伸出去了,仅靠右脚的外刃支撑,这么居然转了半圈。当时我吃了一惊,不过还是把脚收回来了,没摔倒。倒着滑熟练了是非常难摔跤的。这个动作是跳跃的基本功,等把这个动作做熟悉了,当然是“跃跃欲试”了。没想到这个跳跃来的比预计的快得多。一次和大家一起去滑冰的时候,一个女生问我能不能跳,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跳了一下子,点冰半周,落地还挺稳。就这么度过了大三滑冰生涯。到了大四,本来是想继续练习跳跃,天公不作美,那年是个暖冬,一直到12月20日左右才降温,12月底才封冻。虽然降温后的未名湖背阴地方已经是固体,向阳的地方还是液体。不太大的背阴地方挤满了滑冰的人,不要说做动作的余地小,我也不敢跳,怕真的来个“点冰半周沉底”跳。等到12月底结冰后,因为已经过了体育课的时期,冰面上没有人打扫,越来越脏,我去得就少了。跳跃的准备动作需要加速,满地地雷我也加不上去。这个跳跃一直没有认真练练,多少是有点遗憾。
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去紫竹院公园滑过一次,偶遇一个高中同学。来日本以后一开始并没有把冰鞋带来,心想东京天气不结冰,不会有用武之地吧。再度穿起冰鞋,是2001年元旦前后的事情。
我们那里没有真冰的滑,只有旱冰。我只滑过一次,还被摔得七荤八素。 记得当时是高中逃课去玩的,却遇到了同校的一个体育老师,那家伙滑得很好,看到我们还来教了一会,根本没有想到我们是逃课的。
在伦敦滑过真冰,当时工作地点旁边有个大水池,冬天就浇上冰让人滑,在同事的怂恿下滑过几次,感觉那跤摔得要比旱冰舒服多了,痛,并快乐着。
到了日本后头几年老老实实,也就是偶尔打打网球。后来才知道日本滑冰设施还真不少,看来继两千多年前纸上谈兵以后,赵括再度犯下了“纸上谈冰”的错误。2001年元旦正好是我准备硕士论文的紧张时期,但是想元旦怎么也该放松放松吧。在网上无意中知道了学校附近就有滑冰场馆,心说去试试看?冰鞋当然是租了。跑到那里一看,好嘛,比我想象的人可多多了,男女老少,黄发垂髫,什么人都有。毕竟是几年以来第一次穿起冰鞋,赵括也不敢大意,主要是找感觉。正面滑太危险,就从倒着滑开始复习。这次还真的出了点危险,不知道怎么就失去了知觉。等醒过来,自己躺在冰面上,看到旁边的工作人员滑过来扶我,问我怎么样。我自己意识很清醒,也想自己站起来,就是手脚软绵绵地站不起来。现在想想看,应该是摔了后脑,听工作人员的口气失去知觉大概10秒钟。工作人员把我扶到休息室,我休息了二十多分钟感觉不错,至少回家没问题了,就向工作人员道了谢,回到了学校自己的研究室。回去后上网先下了几盘棋,连战连胜确认自己没有被摔傻后才往沙发上一躺,睡觉休息去了。
东京附近听说有一个露天滑冰场,但是距离我住的地方太远了,是不是真实我都懒得去验证。室内滑冰场,费用还真是不菲。最常见的价格,滑冰1300日元,如果是租用冰场的鞋另加500,自己没有用具的去一次要1800日元。不要说周围没有合适的场地,常去费用上就有点心疼,也只好偶尔去去。和大学毕业时相比,五年间赵括的体重增加了10公斤,做各种动作都感到关节等处负担的增加,加上久疏战阵,跳跃这种高难度动作想都不敢想。每次倒着滑转弯,也就是跳跃的准备动作,速度一旦上去感觉控制就成问题,关节尤其是膝盖明显负担加大。看到冰场上有些十几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跳跃如飞身轻似燕,当时的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不减肥不行了!
东京附近的各个比较出名的滑冰场馆我还都去过。感觉上,代代木的那个就是第一次去,摔了个不省人事的那个,后来没去过,记不清楚了;高田马场附近有一个,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那个场馆的冰面是最好的,很平整光滑,不过对于初学者反而有点危险;新横滨附近有一个,建议大家不要去,不但冰面糟糕,出租用鞋也很不怎么样,刀偏鞋软,几乎站不起来;横滨车站附近有一个,我去得最多,冰面还不错,虽然不如高田马场那个,不过不知道出租用具的质量如何。横滨的那个有个好处,每个星期的星期天中午12点左右有教练免费教初学者半个小时。因此我组织过大家去滑冰,要么去高田马场,要么去横滨。日本这些滑冰场馆都是全年营业,有一年夏天我组织了一次去滑冰,还真的来了几个。当天来台风下大雨,外面下雨里面滑冰,回家的时候吹坏了我一把伞。也算是一乐。
2001年的那个元旦之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不是元旦期间回国,元旦当天一定去滑冰。是哪一年我记不得了,诺大的冰场上就我一个人,一开始感觉自己自由自在很惬意,滑到后来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别人一起滑,没有那些熙熙攘攘,没有几个滑得好的高手,没有那些战战兢兢的初学者,也没有几个漂亮的MM养眼,赵括一个人还真没办法提高自己的士气。
最后插一句嘴,我一直认为身材修长的美女,比如柴郡主啦小非侠啦雪太傅啦(减肥以后的)小肥青啦应该去挑战一下子花样滑冰。悠扬的音乐,修长的身材,舞步轻盈秀发飘逸,还有运动之美......赵括在北大滑冰时就曾经看到过这么两位,看得赵括当场就摔了一个跟头,为之倾倒。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位西河MM能再让赵括摔一个?
肯定没傻,要不赵兄哪能三篇大文一气呵成?
再请教一哈,冰上刹车是个啥要领,咋练才中?
俺现在跟着俺闺女后面学冰。开始还是俺保驾护航,现在掉了个了。想让她教俺小丫头还不乐意:“爹地,你太老了,别跟俺学,会摔着你的。”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条件,俺们冬天只能游泳,不能滑冰。第一次上冰是出国以后,居然是在新加坡。热带么,开始不知死活,穿着大裤衩就进去了。场子里满是冰碴儿啊摔得那叫一个惨啊。把场上教练都给招来了,人教练伸手帮俺把鞋带重新系了一下,再滑一下马上赶脚好多了。转回来仔细一看教练的身份牌,袜靠,赵晓雷!大腕儿耶!
刘陆阳和赵晓雷,河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咱国家队的金童玉女,首届冬季亚运会冰舞冠军啊。赵帅哥如今退役上新加坡看场子来了。人发福多了,比赵括还胖,不看名字是一点认不出了。俺当时是赶紧的跟人套瓷。异国他乡碰见粉丝了老赵本来心情不错,聊起近况就禁不住长吁短叹,往场里一指说你看这场子里头,水平咱也就不评价了,凡是自个儿带冰刀来的,那装备都比M 们国家队的强多了。
一般花样滑冰的速度不会很快,要摔倒我最常见的就是转体,转到倒着滑的姿势。其他的,我也不会。
高田马场和新横滨的我没有去过,西武新宿上有一个我倒是去过。里面有个MM滑的那叫一个好。俺虽说没摔但也打了不少个趔趄!!
摔起来也爽多了
大概人和人不一样吧
下面的小嘀咕又该嘀咕了。
我也喜欢旱冰,水冰也能滑,可是可能用力技巧不对,脚踝太累:(
小时候看见冰刀害怕,估计是受了心理创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