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如何认识"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的问题? -- 副将
总工作岗位数应该和总工作年龄人数相符,后者在不断有年轻人加进来的同时,也有退休人的离去。如果两者相抵,那就业率就不变。如果年轻人加进来快于退休人,那就业压力就增大,反之减小。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数字是公开的,但每年退休的人数不知道,这样就不大好算就业压力的变化。就我所知,近些年退休年龄提前,退休人数在量上是很大的,只是具体数字不知道。
我只是从就业压力来问,没有考虑老有所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有的问题,这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结果。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两者相符的话,老有所养就不是问题。如果不相符,就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人把这些数字列出来,空对空,怎么谈?
你说的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也说过,他接受不了.
屁股决定脑袋,我从没看过表现这么突出的.
你别玩牛二这一套.
我没写过,大把人写过,经济繁荣与就业的关系!
你已经是闹版了,知道不!
既然道理这么简单,国务院的人好笨啊,怎么就不按你们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呢? 人口问题都被你和水寒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为什么就不按你们想的办法去干呢? 不但不听你们的,还要开会,做决议,"全面加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 2007年1月--北京
你东东山能先给我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央现在不放开计划生育,还要收紧----再说别的,好吗?
以上提法之牛二,之无聊.我懒得回复,是非曲折,大家都明白!
国家收紧了生育政策吗?国家一直在向宽松方向微调,你一厢情愿都不清醒了.
这个政策,通篇只涉及十一五的具体要求.以后的要求将来再说,十一五还有几年?
把以人口数量为主转向人口结构为主是十二五肯定要做的事情.
这是历史的车轮.你想挡就要被碾碎.
91年国家经济政策还申明以稳定公有制为主,93年之后就快上突进,期间老左派也很难受,
姓社姓资都不争论了.2年前国家出了什么政策顶什么用?
人口政策的正反方势力的争论,国家进行ing.要不水寒也不会在内参出书.双方争议在
现在的人口真实形势而已,计生委主推16亿论,放开就大家反弹论,这次国家姑且相信他.
但这些说法在2010年普查后都会破功,一是人生育意愿下降,不愿意生两个,独生子女
夫妻二胎率几乎为0.二是届时人口根本达不到计生委预计的13亿6千万左右.估计
要少4000万.期间教育部的数字也会出来,佐证小孩下降多少.
人口政策具体指导要求只到十一五也是这个原因.
实践是指导一切的标准,妄图忽悠数字的,最终会被数字惩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西河上关于人口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看了东东山介绍的水寒的理论、副将的理解、孔老大的主体民族和帝国分裂的相关性之后,我虽然没有做过什么调查,也没有什么数据,但这里我就以自己的认识来理解理解人口问题。
解放时,中国人口大约在4亿左右,以现在的眼光看,这真是个很可怕的数字,因为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几乎就没有什么太平的日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间或着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还能有4亿人口,我不得不叹服中国人民的坚韧。把解放后人口迅速增加归罪于GCD是不对的,尽管有“人多力量大”的说法,但具体来说,政府并没有像前苏联那样鼓励生育,充其量是不反对。和平时期无疑是人口大幅增加的时期,而中国人一直都有着“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改过来,中国人其实一向都多生,只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把人口问题体现出来。而客观条件主要就是吃饭问题和医疗问题,当然还有大环境的“宏观调控”,比如战争瘟疫天灾什么的。一般来说,在不讲究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在美洲高产作物引进的前提下,吃饭问题不算什么,只是多加一把米和多加一点水的问题,但是医疗问题是很难有大进步的,这导致婴儿存活率低,幼儿容易夭折。也就是说,尽管生的多,但是死的也多,所以问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解放后,随着医疗水准的巨大进步,保障体系的建立,人还是生的多,但是死的少了,所以中国人口就膨胀起来了,而且由于基数已经很大了,所以膨胀的很快。解放后一段时期无疑是出生人口高峰期,这点我无需去查阅数据就能得出结论。至于具体的个例我可以参考老爸老妈家的情况。老爸家有兄弟三人,老妈家有兄弟三人、姐妹三人,而老爸老妈家的情况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个别惊人的例子也有,老爸的一个同学在家里排行第七,而他家兄弟姐妹加起来有15人之多,尽管夭折了4个,但仍然有11人。
人不是大罗卜,不是只要种到地里洒洒水就行了。人要衣食住行,这还是最基本的。中国现在人口算多算少?无疑,现在已经是很多了,我想也不需要什么数据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到底应该要有多少人口,貌似没人说得清,孔老大说可以容纳多少多少亿,但是他也加了前提条件,而他的这个前提条件短期来看似乎也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是即使前提成立,也最多能解决衣食,剩下的住行怎么办?如果说,当年刚解放GCD没有及时认识到人口的问题而放纵了人口的迅速增加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意识到人口问题却因为人口老年化缺乏劳动力而继续放纵人口迅速增加是不是在用一个更大的错误去弥补一个错误呢?现在为了给当年高峰期增加的人口养老而选择多生人,那么,以后为了给这些现在生的人养老是不是应该继续选择多生呢?现在计划生育会导致的人口比例倒三角固然不妥当,那么放弃计划生育而必然导致的人口比例正三角是不是一定就比倒三角好呢?别忘了,这个正三角面积可是要比倒三角大的。
我有一个表哥,比我大十几岁,他有个15岁的女儿,他的弟弟也是生了个女儿,所以他爸妈就很不满,一定很想要有个孙子。以前,他在钢铁厂工作,不敢超生,不过后来他离职下海做生意,这几年挣了点钱,于是前年他就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如果他弟弟不是在电信部门工作的话,我完全相信他弟弟也会马上做好多生的准备。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第一,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因为你的文化水准高了就不一样,而且就算你无所谓,你的爸妈也不会无所谓;第二,暂时的没有多生很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情况一变事情很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能通过某些数据就能得出现在人的观念已经变得不愿意多生了,数据有可能会骗人的,因为有可能会理解错误;第三,在某些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还是很能让人投鼠忌器的。
孔老大的主体民族和帝国分裂的相关性的观点也很有点实际意义,我觉得他的说法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很正确的,主体民族是得保障强势的地位才能避免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他的数据有问题,或者说对数据的理解有问题,事实上,许多河友已经提出过了,第一,许多明明是汉族的人为了某些好处而冒认是少数民族的。我就认识这样的人,我直到大学毕业才直到原来他是土家族的,而且他自己也承认他是冒认的,为的就是那些好处,而且在他老家那里,像他这样的人很多;第二,由于同化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和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我在大学里也认识这样的人,从云南来的,是苗族,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什么的人才算汉族人?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存在以上两种情况,不能说明主体民族已经受到了挑战,汉族的强势地位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动摇,而且孔老大的这些观点很容易被某些有心人士利用,挑拨离间,所以得小心谨慎对待。
我赞同晨枫的观点“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有的问题,这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结果”,而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就是出生高峰人口周期性地鱼贯进入老年期造成的,完全不必大惊小怪,也并非除了多生人之外就没有解决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方法之一,而且在中国这个方法似乎更可行,因为起点还很低;提高退休年龄也未尝不是解决方法,就算我们必须得为当年的错误买单,我也认为现在买单比以后买单要好的多,因为这个单迟早要买,以后再买小心被加上高额利息。
少数民族年新生人口数量与汉族年新生人口数量相当,且少民里面新生穆斯林人口的增加最迅猛,而藏、疆向来是不稳定源,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还有回族等其他穆斯林聚居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关系经常处得不是很好,常常以非穆的妥协告终。
我个人认为汉族人口应当保持在总数的90左右%,至少汉族和其他南方大部分温和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应当保持在90%以上,如此有利于社会稳定,使国家发展无后顾之忧。
我的思想是不是太霸道?虽然貌似和我没什么关系,但难免有点担心
计划生育-至少前些年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区别对待那就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脚了,现在汉人(也包括不信伊斯兰的少数民族)人数还能占绝对多数,再过50年100年呢,尤其在新疆宁夏这种汉人本来就不占多数的地方,又是什么情况
可笑的是还不自知
台湾省政府? 美国政府? 日本政府?中国政府?
我的观点和现在的中国政府明明是一样的,你看不出?
不要上当受骗!
我写的原创,你跑来乱说一气,还说我闹版?
我是原作者!
要搞人身攻击还是去别的bbs吧
不考虑外贸,在人口下降的同时,个体消费水平如果增长,饭碗是不会变少的。
现在的中国虽然有这么多人口,但是低消费人口占其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消费主要就是衣食住而已,对生产的刺激很小。而且这些人严重缺乏经济保障,因此即便收入有所提高,也倾向于把收入变成储蓄,来应付未来的不时之需。这种状况下如果继续保持高出生率,只能是家庭越来越大,个人越来越穷,国家资源都浪费在维持巨大人口的生存上,要做任何转变都得付出巨大代价,社会经济还是保持在低水平生产低水平消费上,恶性循环,没治的。
这种情况下,提高经济质量,同时大力促进均富社会形成,才是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而其实人口减少,应该是有利于这两个变化的。当人口减少到一定水平,社会才不用故意安排些低级劳动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而劳动者从事高级一些的劳动,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也促进了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生产环节产生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