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查士丁尼西征记 -- 浮云

共:💬61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悠久浓厚的统一传统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罗马元老院接受奥古斯都这一尊号,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开始。至公元二世纪,鼎盛时期的罗马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不列颠岛,北至莱茵河,南抵撒哈拉沙漠,整个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如果俯瞰罗马帝国,最强烈的版图印像是她的地中海性。毫无疑问,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罗马长期牢固地控制着地中海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政治、经济上的统一影响到宗教、文化,地中海世界出现了统一的宗教和文化。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此事被后世史家公认为罗马帝国终结的历史标志。但当时世人并不视此为重大的历史里程碑。包括奥多亚克在内的罗马各阶层人士,根本没想到罗马就此终结,奥多亚克以及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蛮族将领们,仍然臣属于君士坦丁堡的另一位罗马皇帝,至少名义上如此。

罗马帝国曾经不止一次分东西两部,各有自己的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的政治、经济统一存在问题。几个世纪中,罗马帝国被一个,更多时候是两个同一家族的皇帝统治着,偶尔还不止两个。这并不意味着分裂帝国的趋势,而是针对管理和保卫广大地区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都视任何一个皇帝正常颁布的诏令为有效的法令。公元395年罗马又一次在东西分立二帝,所以476年西部皇帝被废除,东部皇帝泽诺(公元474—491年在位)就成为帝国的当然统治者。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是罗马人的帝国而非其他人的,这个罗马人的帝国在西部被分侵催毁但在东部围绕“新罗马”幸存下来。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一直被称为“新罗马”,中世纪结束时,才更名为君士坦丁堡。

地中海特性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慕路斯下台后这一特征并未消失。废黜罗慕路斯在政治方面非常重要,然而这件事并不足以使历史的进程改变遵循了几个世纪的方向。相反,历史在同一个舞台并在同一个影响下继续发展。还没有迹像预示着罗马帝国从大力神柱到爱琴海,从埃及和非洲海岸到高卢、意大利和西班牙海滨的文明共同体终结。476年后西部未再指派皇帝,东部皇帝用了不到五十年,就在任何方面承担起了西方的责任。在这一时期,“新罗马”得出帝国已经结束这一结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自五世纪初开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蛮族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建立这些王国的蛮族首领往往保持着罗马盟友的身份,要受以拜占庭为首都的皇帝的节制,至少名义上是这样。

各王国的法律中保存了相当一部分罗马法的内容,行政官员中有许多罗马贵族。例如东哥特王国创立者狄奥多里克,曾委托罗马元老利伯里主持土地分配。蛮族王国发行的货币也仍然保留着罗马皇帝的头像和年代。地中海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也依然如故。

在五至八世纪,从大的轮廓看,地中海贸易还是老样子。拜占庭控制的东部,和蛮族统治的西部之间呈现出一幅不间断的相互交往的图景。通过从西班牙和高卢海岸,到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海岸的航运,地中海沿岸地区保持着几个世纪以来在帝国共同体内部形成的经济统一。

几个世纪以来,地中海沿岸各个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宗教是相同的,风俗习惯和思想理念是相同或非常相近的。北方蛮族的入侵在短期内改变了帝国西部的政治格局,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罗马帝国这一概念活在人们心中。虽然公元476年后西部有三百年之久没有皇帝,但公元800年,人们仍然为这一称号争夺。是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指责拜占庭皇后伊菱,以摄政名义夺取亲子帝位并弄瞎其双眼,灭绝人性不配为人主(另一部依据《萨利克法典》“女性不得继位”)。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号称“罗马人的皇帝”, 上承凯撒、屋大维和君士坦丁的帝统。尽管“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这一名份早已经徒有其表,此事仍掀起轩然大波。拜占庭指查里曼为僭主,教皇为叛逆。

此后许多年,“罗马皇帝”这一称号仍然被许多人追求。962年初,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由教皇加冕,“建罗马帝国”。甚至十九世纪初一代雄主拿破伦,横扫欧洲之后,仍然是由教皇加冕,称号仍为“罗马皇帝”。

罗马继承者这一称号及其像征,连续争夺了十几个世纪。当476年,罗马帝国政治上崩解时,不可能没有人出来捍卫这统一荣光。查士丁尼西征,就是这一传统下对统一追求的开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