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券商前生故事”可能引出的价值误区 -- 轻阳于飞

共:💬25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券商前生故事”可能引出的价值误区

犹豫半天觉得还是得讨论下。

首先须弥河友的券商系列很好看,很多内容和视角都非常有价值。写这个贴和券商系列无关,是在说另一个问题:券商公司以前的故事,和券商现在的价值估算,是否应该或者适宜有关?

先说海通证券叭。须弥河友提到海通2006年报表上(前世)尚有50亿左右的亏损,是不可转回的,这很对。但这是否意味着,购买上市后(今生)的海通股票,投资人也继承了海通前世的亏损呢?

回答是否。这50亿的亏损,已经在海通上市的资产作价中,被付清了。海通卖价是被削减了这部分亏损的金额之后,才计算出和都市股份换股比例的。

按重组报告提供的资料,重组前海通证券注册资本(总股本)87.34亿元,按1:0.347比例缩股后减为30.31亿股,就是重新调整后的注册资本为30.31亿元。减少了50多亿元,其中主要是过去的亏损被write off.

这调整后的总股数,再以每股做价2.01元,就是双倍的注册资本来卖给借壳后的都市股份,大约共计60亿。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卖掉的不仅是注册资本,还有赚钱机器 --- 海通占总市场约4%的经纪业务份额,以及海通的品牌,人力资源等等。

换句话说,今后无论是都市股份这个一手股东,还是二级市场上大小投资人这些二手股东,购买上市后的海通股票,都不会继承过去亏损的50亿。那个亏损已留在前世,与今生无关了。

当然,海通证券还是被高估了,但这是因为它每估收益不够高,未能支撑现在股价。无关它前世的亏损。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算前世,海通的确巨亏了。财务上对于这种亏损有个很恰当的名字:sunk cost,沉没成本。是指它的价值既无法通过其生产的产品或劳务得到补偿,也无法通过本身的再出售得到补偿。

因为沉没成本产生的心理阴影,或者说沉没成本效应,确实是一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

但理性的投资人,眼光总是注重未来,因为未来的每股收益,才决定股票的价值。即便需要注重历史,也只是为了更精确的估计未来:比如从管理层的历史行为和能力,来估量该企业经营实力;或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销售,成本等等技术成分,去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

另外中信是否算跑输大盘,我也是觉得从投资价值讲,它并没有。这种观念分歧无关对错,而是目的决定立场:你是要准备投资股票,还是要评论局部上一件事情的成败。

最后,由于知识和水平有限,上述观点也很可能是大错特错的。只为探讨,欢迎板砖和斧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