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仵德厚是否有罪以及“大义灭亲” -- 煮酒正熟

共:💬97 🌺16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和煮酒兄商榷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楼下BADBIRD兄问十万人牺牲是怎么来的,不好意思,西西河这里的这个数字是鄙人先提出来的,依据是网友给仵德厚考证的简历:

    1941年,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30军27师少将副师长。

    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解放军围攻太原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率所部驻守太原,配合二十七师师长戴炳南瓦解了三十军军长黄樵松计划向人民解放军投诚的计划。黄樵松因此遇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与其谈判投诚计划的人民解放军8纵参谋处长晋夫等两名干部。值得一提的是,晋夫是代替时任8纵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前往谈判的。仵德厚因此功被国民政府提拔为二十七师师长,而城破被俘后,则被判徒刑十年。

    1948年11月的黄樵松起义被瓦解使得太原解放的过程成为了解放战争中最残酷的几场攻坚仗之一。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间,驻守太原的国民革命军伤亡六万余人,进攻太原的人民解放军伤亡四万五千余人。围城期间太原极度缺粮,出现人肉相食的情况,至今尚未有权威的平民死亡数据。

    1959年,仵德厚十年刑满释放,服刑期间仵德厚认罪表现积极。服刑后又被指定到山西省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工人,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自由。

    1975年,毛泽东签署发布“凡在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仵德厚得以返回家乡。获释之后,一直居住于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

    1986年,仵德厚被吸收为县政协委员。

从上面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间国共双方部队伤亡在十万五千到十一万左右,平民死亡的数据现在没有正式公布,根据我的估计,应该多于军人,原因有二:一、太原围城后期的粮食紧张,饥病而死,“出现人肉相食的情况”,听老人们讲,那会儿一个金戒指只能买个烧饼;二、围城攻坚的火力,因为城防工事坚固、守军顽强抵抗(已经做了充分的巷战准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太原街道路口残余的水泥暗堡还偶尔可以看到),最后攻打太原时有很多增援的部队(包括杨成武、杨得志),还调来了四野的炮纵,据当事人回忆当时炮声已经响成一整个,根本分不出节奏,部队都有很多震聋耳朵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总的估算下来,1948年10月之后太原战役军民死亡人数在十万以上,是差不多的。当然,你要让我拿出准确的平民死亡数字,对不起,我也没有。我凭的是家乡老人们的讲述和我自己的推测,当然如果拿日本人论证南京大屠杀人数的标准来要求的话还差的很远。我想要说的是,如果黄樵松的三十军起义成功的话,这些人里的大多数是不会死的。

下面我想谈谈对楼主“人性良知和普世道德”的看法,首先这个东西应该是个最低、不完善的标准,根本解释不了复杂的人类活动。因为制定它的目的是想把所有有争议的地方统统屏蔽掉,让各种立场的人都能认可,那它也就成了最小公约数,比如:打人不对,谁先打人谁是坏孩子之类。不信你看:

乱武小兄质问仵德厚被判十年究竟有什么法律依据,我以为这个质问有点不公。正如许多兄弟所言,KMT杀关TG又是凭的什么法律依据?难道不是凭KMT制定的法律依据?既然他们根据自己的法律依据可以屠杀TG,为什么TG就不可以根据自己的法律关仵德厚10年??要批判TG关仵某,公平的做法是首先批判KMT大肆屠戮TG。要说屠杀对方阵营成员 KMT 可比 TG 干得绝户多了!放着吃人老虎不打 却专打吃鱼小猫,是何道理??

对于这段话,完全可以这样反驳:要批判TG关仵某,公平的做法是首先批判KMT大肆屠戮TG,你的依据无非是KMT大肆屠戮TG在先嘛,我要说在你说的KMT大肆屠戮TG之前,TG已经杀KMT了,要说杀得早你最远说到四一二,我说TG在四一二之前已经杀KMT了,而且有名有姓,你要在我之前提出一个,我能提出比你更早的,反正谁早谁有理嘛;

你说KMT杀TG杀得多,我说多多少算多?是一个两个,还是一百两百?你给我统计出来,不到个位数不算完啊,哼,有一次TG杀KMT杀了很多很多呢!你不说谁被杀得多谁有理吗?……这种讨论会有结果吗?有必要把大家都降低到小孩子的智力水平去讨论成年人的问题吗?人类的活动是复杂地,是很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你不去摸它的内在规律,拿出一个臆造的东西来去解释它,无异于掾木求鱼。仵德厚的问题,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立场都能理解,都能解释,唯有用了这个“人性良知和普世道德”解释不了。

其次,我认为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历史是对历史的一种漠视,数百万人用血写就的历史,到老兄这里就成了

站在今天这个时代,当年KMT和TG双方的相互屠杀 (战场之外的),都是“不道德”的
了,过于草率了吧?

正因为是采用“人性良知和普世道德”来判断,有很多事情是没有是非之说的,也争论不清楚,所以后面很多东西就变成心理分析了:

如果仵某纯粹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军人荣誉而选择死战到底,并且最终杀身成仁,即使他的顽抗造成了十数万军民的无畏牺牲,我对他的尊敬仍不会少于对傅作义的。在我看来,死战到底和放弃抵抗保护生命这两种做法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优秀品质。老锥子认为死战到底是不识时务,是不智,我是不同意的。

最后,关于他和戴某告密导致黄樵松军长和TG晋夫被害之事,我以为戴、仵两人做法虽然于公没什么错,但于私却大有问题。当时主持坚守太原的就是他们两人,南京方面只有依靠他们。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顾念一下老上级,完全可以保住黄樵松的性命。如果我是戴、仵(当然前提是我决意要死守太原杀身成仁),那么我会把晋夫交给南京方面处置,以此表明我与TG誓不两立的决死态度,但同时拒绝交出黄樵松!城破之时自己有死而已,但绝不会处决老军长。

但戴某、仵某却狠心绝情置老军长于死地!

如果说仵某参与出卖老军长尚有其无奈之处(顾念自己的家小) 还能稍稍得到我的理解的话,他暮年之时对老军长被害自己所应承担的罪责毫无忏悔之意,反称对方为自己的老朋友,就颇令我侧目而无语了。首先黄樵松结拜的是戴某,绝对信重的也是戴某,戴某如果不被处决,倒是有资格说这么一句,他仵德厚想成为黄军长的朋友还差着点儿档次。更重要的是你参与出卖了老军长并致其被害,现在又说他是自己老友,这是什么人品??这个问题上闹钟兄再次一语点破:仵德厚人格上存在严重缺陷!这样一个人,从人性良知角度上,完全不值得我们尊重。

对这个问题还是看文章网友说的好

就仵某而言,他在整个历史背景下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他才被推到潮流的前线,而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这个人做过什么,对于他另外还做过些什么,他的价值观,他的思想斗争,他的心态,其实我们一无所知。如果仅就那么一点点信息就要对他的人格下定论,我看还差得太远。

而且我认为,这恐怕也不是评论历史人物的办法。老话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穷人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意思是你如果要看一个人的品行,你要看他的想法、思路,而不能只看他的行为(包括语言),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的,某一次具体的行为并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他的真实想法;要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你要看这件事情的客观后果,而不能仅仅看当事人的想法,因为人的思想是复杂的、隐蔽的。评论历史人物不是品德鉴定,不能仅看他的一时一事、一言一行,要整体地看,重点是他行为的客观影响。因此,在讨论戴和仵谁应该负告密的主要责任问题上,我认为

说“ 戴是主谋,仵是协从”应该是问题不大,因为黄樵松找的是戴商量(仵不够资格),直接告密的也是戴,这实际上就够了。你戴某人当的是师长,回来找谁商量是你的事,商量的人说的话听不听是你的事,听了以后干不干也是你的事。事实上最后不是仵某人告了戴某人的密,而是戴师长告了黄军长的密。所以说要追究责任的话戴负主要责任是合适的,仵就是个帮凶,判了十年不算多。
而不是去看戴某人当时的口供和仵某人后来的辩解。

楼主以为依据的“仵德厚后来称黄樵松是他的老朋友”恐怕十有八九是小报记者瞎编的,因为我不认为他能那样寡鲜廉耻(事实证明,某些记者常常能够做到),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那如楼主所说,仵某的行为就“稍稍得到我的理解”了吗?如果明天有个小报登出报道说当年仵某人曾在黄军长坟前痛哭流涕,自称该死,楼主是否就能给仵某人正面的评价了吗?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依托在一句传闻上面,可以随风变化,这种评价不要也罢。

楼主认为

如果仵某纯粹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军人荣誉而选择死战到底,并且最终杀身成仁,即使他的顽抗造成了十数万军民的无畏牺牲,我对他的尊敬仍不会少于对傅作义的
,我却认为造成十数万军民的无谓牺牲就是最大的罪恶,无论仵某人格如何、职业操守如何、道德品格怎样,他都应该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或许就是我们狭隘的立场主义者和“人性良知和普世道德”的差别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