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十二亿火星人:一个法国人眼里的中国(1) -- 倾听

共:💬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十二亿火星人:一个法国人眼里的中国(2)

第五章

不要客气

如果你和中国人说:“谢谢!”那么标准回答是:“别客气”、“不要客气!”

或者“不用客气”。

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究礼貌也就没有什么可奇

怪的了。不是说“不要客气”吗,说得太对了,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这四各字的本

义照章行事。中文字典里有些词似乎完全是给外国人预备的,除了外国人谁介意

向收款员说一声“谢谢”?除了刚到中国的外国人,谁会不识相地向火车售票员

问一句“你好”?如果盲人听见有人说“你好”、“谢谢”、“对不起”、“请”

这些词,那一定是撞见“鬼”(香港人对外国人的称呼)了。

不过,有时候你还是会听见中国人责怪另外的人“不懂礼貌”。这可新鲜了,

难道说中国还真有些“懂礼貌”的人吗?随便往周围看看,大声嚷嚷干扰他人工

作或休息着有之,随地扔垃圾脏物着有之,衣冠不整着有之,嘲弄侮辱他人生理

缺陷着有之,懂礼貌的人在哪里呢?我一直没有弄明白。

不过,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的,中国人的礼数没有“先来后到”的原则,乘

公共汽车要挤上去,卖火车票要往前拥。车上的座位主要是为那些能够踩倒一片

的汉子所预备的,但是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香港地铁和北京公共汽车进站时,

都会有扩音器提醒乘客要“向下后上”,可惜好像谁也听不见。车下的乘客们依

然执著地向里冲,车上慌慌张张企图下车的乘客则逆流而动。

要是橄榄球比赛可以在公共汽车里进行,中国人铁定的会拿世界大赛冠军。

中国人的礼数里也不包括对他人的尊重。每当我在街上与大家一起围观什么

新鲜事,总会有一个中国人不左不右正好立在我的眼前,挡个正着;每当我在可

人家定睛观看电视屏幕上的有趣画面,总会有一个中国人忽然换一个频道或者干

脆把声音关了,以便他们继续高谈阔论;每当我在看一本书或者欣赏一本影集,

总会有中国人把你手上的东西夺取,想看个究竟。如果我从旅馆里出来上街上溜

个弯,保准有一个中国人把他鼻子里冒出的烟圈都吹到我的肺里。

唉,究竟什么是中国人眼中的礼貌呢?让我们直接问一下中国人:“什么是

礼貌?”回答是:“那就是会说你好,再见,请进,请坐这类的话啦!”“可是

我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听不到中国人说这些话呢?是不是还什么其他什么我不知道

的礼貌用语呢?”中国朋友回答说:“没了,真的没了,我们的礼貌规矩本来就

不太多。”这可不是我编的,这是中国人亲口告诉我的。

翻翻中国字典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礼貌”这个词中间的“礼”字,

有“典礼”、“礼节”、“礼仪”的意思,而第二个“貌”字表达“外表”

、“样子”的意思。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所谓礼貌既是作出礼仪的样子而

已。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保持衣着整洁就是中国人的礼仪之一。具体来说,参

加我们在少林的功夫训练,虽然满地摸爬滚打,但是一定要带一顶干干净净的帽

子。礼貌还涉及面子问题,就像俗语所说:树有皮,人有脸。让别人丢脸可能是

一件挺叫人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绝不是礼貌的事。讲礼貌就要尊重他人的绝对

自由。如果老外去告诉一个中国人说话声音小一点,那就是一件极不礼貌的行为,

正好反衬出西方人的野蛮。同样,如果谁想提醒中国人不能在公共场所抽烟,或

者别随地扔纸片,也会被中国人认为是干涉他人的私事。所以在中国千万不要直

接批评别人,也不要表示自己不满意,否则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被人小看,

当成“老农”。

在中国,不能说或者不能干的事情有很多。向中国人问路就很令人困扰。中

国人怕丢面子,不认识路也不说不知道,所以可能拿着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然后

随意告诉你一个方向了事。对中国人来说,告诉他人自己不知道,无异于对自己

的一种不礼貌行为。和中国人见面,对方递过来一只烟,礼貌的拒绝方式是:

“我不会抽烟”。如果谁像我那样说“不,我不抽烟,这有害身体健康”,那根

本就是对他人的侮辱。法国电视广告所说的:“太太,您看上去很疲惫的样子,

一定是没有睡好觉,该换一张床了吧!”在中国一定行不通,因为人们不喜欢人

家管自己的私事。

我在苏州的时候曾经出了一次(自行)车祸。当时我正在安欧洲人的标准速

度行驶,我正要从右侧超越另外一个骑车人的当口,他却鬼使神差般地突然向左

边靠过来。幸好没出大事,只是那位骑车的中国小伙子的胳膊上擦破了一点皮,

算是有惊无险。然而,我没有料到的是,一场涉外面子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中方使出的战术是:喊叫、侮辱、震慑外加有威胁型的动作。

而外方的态度是:有趣,就像在看东洋景一样。中方有关人士看见肇事外国

人居然露出嘲弄的表情,更加大力度喊叫、侮辱和震慑。中方越闹,外方越发觉

得可乐。只见这位小伙子摩拳擦掌,看来想给我一点教训,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

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看打架呀!要是真挨了揍,看来不愁找到证人。不知为

什么,和我一起参加这次街头表演的中国小伙子,突然决定收兵,扶起自行车又

左右摇摆着骑车远去了。估计是他认为已经在国人面前做足了姿态,没有在外国

人面前丢脸,荣誉保住了。不过,要是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话,事情也许不会这样

就轻易了结。说不定几分钟以后,他会带着一根大棒子回到现场继续战斗。我在

上海街头看见一辆卡车司机和一位三轮车夫发丧生争吵,脸面对脸面,谁也不让

谁,最后就是以暴力告终。幸亏,我看出中国人打架,虚张声势的成分居多,所

以往往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伤害,也还是有惊无险。毕竟,丢一下脸还是要优

于鼻青脸肿。

在尽量避免让中国人丢脸的同时,在该“给脸”的时候不给脸也是极不礼貌

的行为。什么叫“给脸”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恭维和奉承别人。而被夸奖的一

方则要千篇一律地回答:“不行,不行,过奖了。”给脸的方式还包括请客吃饭,

唱卡拉OK,按时赴约,或者陪客人出去一直到电梯门口、汽车或自行车旁。中国

人最见不得傲慢和自吹自擂,不论是什么人,都要随时把“我还差得很远”这句

话挂在嘴边。脸面就建筑在持之以恒的谦逊上,总会得来相应的回报。回报可能

是上司的口头表扬(我发现中国人其实吹捧他人的时候比攻击他人的时候多得多),

也可能是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在你犯错误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在办

什么手续的时候帮你一把,走个后门。

虽然在中国不存在阶级或等级差别,只有面子大小的区别。林语堂就讲过这

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位丘八的脸太大,乘船时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

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

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

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时至今日,一个中国人可以在“严禁吸烟”的牌子前划

一根火柴点燃一只烟,悠然地在众人面前走过,那可真是给自己挣足了面子。如

果碰巧被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看见,被迫把烟掐了并被罚款,这刚挣到的面子就

又丢了。但是,别急,中国人有一个特殊的办法挽回面子,那就是等执法人员离

去以后,再划一根火柴,把烟点着,骂骂咧列出一口恶气。中国人从来不自许超

人一等,但是却每每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管中国人自己是否能够意识

到,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主义实际上有两个特征:一是道家式的自然主义,二是用

心地保全脸面。所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随心所欲,把公共道德和规章制

度看作是对自己私生活的侵犯,破坏了自己的无政府主义理想境界。另一方面,

他们可能把规章制度据为己有,逼迫别人就范又成就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举个

例子来说,中国人在公路上开车,要么蔑视交通规则,要么把交通规则视为约束

他人的工具,这就难怪中国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了。

说点正经的

法国的公路也不比中国更安全,一年死于交通事故高达十万余人,这是否说

明法国人也缺乏文明礼让的精神呢?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不受权威和规章制度

的束缚,开车的时候喜欢超速,见了警察也丝毫不思改悔,人家刚一转身就开始

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在中国,警察说一不二,颇受尊重,只有傻瓜才会和警察

顶嘴。就拿在禁烟区吸烟这种事来说吧,如果被执法人员警告,抽烟的人当即就

会把烟掐灭,决不会对执法人个人有什么不满。当然,烟掐得快,忘性也大,过

一会就又点一根烟抽起来。

与中国人相比,法国人不知道维护自己的“面子”,又不愿受规章制度的束

缚,在骨子里都渗透有莫名的优越感,自以为是。有一个关于法国人的笑话,是

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在法国做什么生意才能发大财?答:”把法国人按实际价

值收购,然后再按照他们的自我估价卖出去,您就成了百万富翁了。“法国人还

有别的坏习惯,比如上车逃票,或者在超级市场顺手牵羊什么的,简直成了全民

性的体育项目。也许是法不责众的原因,所有法国有关当局对上车不买票的人只

给与轻微的罚款,与伦敦罚款2000法郎的数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说在中

国,如果赶上”严打“,在商店里的小偷小摸有时也会被课以重刑。与法国人相

比,中国人也许会说:我在地铁里违禁吸烟不假,但别忘了我可是买了票上车的。

其实中国人自己就承认他们不大讲“礼貌”。而我也必须承认我们法国人自

己也许又过分拘泥于“教养”和形式。中国人不讲规矩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可爱。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穿衣,大吃大喝不必讲究卫生,随时随地可以吐痰,

夜半三更高兴了可以喊一嗓子,不必为打嗝放屁感到拘谨,与同胞说话打招呼直

来直去……除了外国人以外,谁也不会觉得别扭。再说,那些外国人的所谓“礼

貌”、“教养”在很多情况下严格到了独裁的程度,而同时又极度地虚伪。中国

人不按外国人的那些规矩去做,不也活得挺自在吗?吃饭胳膊放在桌子上,或者

手指在鼻子里面过一下,不会死人。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只妨碍那些不会自

由自在生活的人,而这后者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呢?中国人选择了一种自然而然的

生活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讲究文明礼貌的中国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经过奋力拼博冲上公共汽车

抢到一个座位以后,他们会尽力照顾那些没座的乘客,比如人家把包裹放在自己

的膝盖上,或者接过妇女手里的孩子抱着,一直到自己下车为止。更令人惊奇的

是,有时候有年轻人会主动站起来为老人让座,而老年人又会为儿童腾出座位。

说到孩子,中国人有时候称他们为“小皇帝”,不论是不是自己的骨肉,都会给

他们以无微不至地照顾。请注意,所有的成人(包括外国人在内)都是孩子们的

“叔叔”,当叔叔就得当出个样子来,对下一代负责任。

说到底,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

同的理解。美国人到邻居家串门,到厨房打开冰箱找瓶啤酒喝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情。在法国,虽然主人常对来访的朋友说:“请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但客人

绝对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放肆。这样看来,如果说中国人不懂礼貌,这只是从法国

人的观念出发得出的结论。如果以日本人的标准来看,习惯于当众擤鼻涕的法国

人其实十分粗鲁,属于乡下人。这就叫做文化差异,我们可以就这种差异进行研

究,但是绝对不能有高低上下之分。英国Macartney 爵士在1794年就说过:“用

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是最大的谬误”。中国毕竟是属于中国人的。

一位法国哲人Marmontel 在763 年写道:" 对于审美观、观点、情感乃至于

某些不合时宜的习惯,其本身不能以好或者坏来简单评价。它们存在与社会之中,

成为个人的属性,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东西是完美无缺的神话。如果有外国人来到

北京城,嘲笑中国式的建筑,认为住在这种不和谐的建筑内的中国人是傻瓜,这

个外国人自己才是傻瓜。也许他在其他地方可以指手画脚,但是在北京,他代表

了谬误。“

同样,礼貌这个概念本身也只能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之内,用以协调该

区域内同一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懂礼貌还是不懂礼貌,都是相对于

他的同胞而言,他只对自己所属的社会负责任。即使同属中国人,一个城里人是

否有权指责农民不懂礼貌?虽然他们属于同一个国家,但是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世

界。中国是一个地方观念拿很强的国家,大家都是中国人,但是各地都保留了自

己的方言、习惯和宗亲关系,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差别。

第六章

阴阳混沌

中文里的妻子这个词中的“妻”字,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示“女人”

,另一部分表示“扫帚”!而女人的“女”字,则让人联想到一个顺从的女

子,低头垂胸、盘腿蹲下的样子。与女性相应的“阴”,表示山峰的背向太阳的

一面,有寒冷、月亮、负面、乌云、封闭、夜晚和北方等诸多的含义。

相反,与男性对应的“阳”字,表示山峰的朝向阳光的一面,有温暖、太阳、

正面、光明、开放、白天以及南方等含义。至于男人的“男”字则通过在田地里

出力的场景体现出来。

这下子事情就清楚了:妇女的角色自古以来就是主内,做饭、收拾家和带孩

子,而男人的任务是到外面劳动做工。为了把妇女拴在家里,或许是怕她们冻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妇女必须缠脚(直到1949年毛领导的革命胜利以后,这种现

象才绝迹)。不安分的女人当然也可以出去,可干的工作无外乎是妓女、老鸹、

巫婆、尼姑、接生婆,或者当个农妇下地干活。

中国妇女结婚以后可以保持娘家姓氏并不说明所有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想要

个男孩。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只能有一个孩子的政策实际上加剧了男女出生比例

的失衡。如果说,按照自然规律,每出生95个女营救应该有100 个男婴。然而,

在中国,因为堕胎和溺婴再加上老奶奶的胜男孩的祖传秘方,女孩和男孩的比例

可能是85:100.这相当于少生了差不多一百万女孩!出现在孔夫子之前的古老《

诗经》里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形容男孩的:“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

弄之璋。”而唱到女孩时口气就有所不同:“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一璋一瓦,亲疏分明。孔夫子的学说也对中国人家庭内男女地位有

极大的影响。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没有男孩就相当于无后。通情达理

的政府于是对农民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在第一胎是女孩的情况下,再生第二个孩

子,碰碰运气。

虽然在旧观念里女孩不如男孩,但是进入成年的中国女人们却能与男人平起

平坐。过去普遍认为男人是一家之长,是头,现在人们说:男人是头没错,但女

人是颈,头什么时候转、往那个方向转还不都得听她的。中国女人有坚韧的性格,

而且据说连体魄也要比西方女人强壮,难怪中国男人下班回家后在女人面前个个

服服帖帖。一位中国领导人在国外访问时就对记者说过:“在家里全是我夫人说

了算。”在家务事面前男女平等,连带孩子也不例外。

反过来,中国女人长期以来已经也像男人一样参加工作。在农村、工厂、商

店甚至国家人民代表大会(百分之二十一的代表是女性,而法国国民议会理女性

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六点四),到处可以见到妇女的身影。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

男劳动力的流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活都由妇女承担。在工作上的男女平等,

自然而然导致了社会中对性别的忽视,人们不会可以去照顾女性。西方人“女性

优先”的观念在中国变成了“儿童优先”。但是有一个例外,中国男人有很深的

恋母情结。根据台湾的一项民意测验,在遇到危险必须在孩子、妻子和母亲之中

作一抉择的话,绝大部分的男人都选择母亲。

现在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衡将来会给长大的女孩一个绝好的“报复”男人的机

会。因为女少男多,青年男子找女朋友难,找到合适的结婚更难,中国不久将出

现“妻荒”。据推算到2020年前后,每年至少有一百万男人处于找不到对象的尴

尬境地。到那时,只有达标的小伙子才能上情场一试。什么叫达标呢?要有钱,

是城里人,还要有才华,再加上身高(一米七零以下的男士被称为“残废”或

“半残废”的小男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一门心思要发财致富的原因,我们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男人对嫁了老外的女人那种深恶痛绝的情绪。找老婆对中

国男人来说,这不仅是解决情欲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如果说一个中国男人挎上个洋妞是有钱有势的象征,一个中国女孩跟上一个

外国男人压马路就会被认为是破鞋、妓女。由于卖淫是非法行为,所以警察就会

进行干涉。我在少林的时候就碰上过警察晚上11点闯到我的宿舍里检查我是否真

的是个“单身”。

尽管官方对一切色情和淫秽的东西都加以禁止,中国人其实并非禁欲主义者,

在任何药店里你都不难买到壮阳药品。上街看看男人腰里别的BP机和移动电话,

再看看女人的丝袜、超短裙和透明上衣,你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衣着打扮实在是很

性感。到商场买东西也会时常遇到令人心动的产品:印有裸女的“健美”牌扑克

牌就不多说了,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各样刺激性欲的药品(即中国人所说的春药)。

外国人不要担心找不到春药,包装盒上往往有直观的照片。中国人性观念如此开

放,但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为什么商店里峰乳肥臀的塑料时装模特怎么一概都是

西方女性的模样?据一位中国朋友的解释,中国人不能忍受让中国女子在大庭广

众之下招摇(哪怕是塑料的也不行),所以只好让有裸体文化的西方女子代劳了。

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模式下回归中国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想去开开眼界。?

去看什么呢?当然最重要的是领略一下香港的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香港几

乎成了中国大陆的性商店:观赏脱衣舞、楼着小姐唱卡拉OK、看色情电影录像、

采购性用品,实在不行还可以翻看一下街边的黄色杂志。中国人其实很需要这样

的性教育。根据中国报章上的消息,中国人的房事“意外”频生。一位新婚的女

子在第一夜以为看见了一只大耗子,而失声惊叫起来。另外一位女士结婚两年不

曾怀孕,经医生诊治时才发现原来丈夫一直进错了洞穴。还有的女孩认为自己还

没有领结婚证,所以不会怀孕。

如果你在街头看见两个中国女人(或男人)手拉着手走路,虽然令人感动,

但千万别指望他们一会儿会当众接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是两

个要好的朋友。在结婚前,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只限于同性之间(当然,男女

恋人之间偶尔会手挽着手走路,在下雨时或烈日下为对方撑伞,但他们绝少在公

共场合作出亲昵的行为)。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岗位还是在公共汽车上,中国人

都有很多机会触摸同性,我在少林学习期间,一次在舞厅里,一位男同学走过来

问:“你愿意和我一起跳舞吗”?我回答说:“不,谢谢。我只和女孩子一起跳

舞。”那天我根本没有跳成舞,因为女孩子只跟女孩子们一起跳。其实这样也很

好,免得别人风言风语,搞不好警察还会来找麻烦。还有一次班上联欢会时曾经

玩过一种游戏,参加者用黑布把双眼蒙上,用手抚摸同学的脸颊,摸胸膛甚至腋

下的腋毛,然后猜出这位同学的名字。轮到我时我抗议说:“我们国家不兴这样

做。”同学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你们国家的人不是动不动就亲嘴吗?”

我告诉他们:“其实不是那么绝对。除了同性恋者,一个男人只会亲吻女人。”

“你说的亲吻就是亲嘴吗?”“一般男女之间是贴脸颊,并不是亲嘴。只有同自

己的妻子或者恋人才会嘴对嘴的亲吻。”“男人之间呢?”“男人之间只兴握手。

但是对不熟识的女士也可以握手致意。”中国同学对我这一番介绍的评论是:

“这么复杂!”不错,中国人两性之间的关系接触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授受不亲,

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那个男人不慎闯入了女浴室,哪怕他什么也没看见,

他这一辈子就背上了“流氓”的骂名。

有一位中国朋友曾经向我打听:“听说在法国有很多妓女?”我告诉他说:

“从绝对数量上说,法国的妓女要少于中国。但要是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呢,法国

的妓女数量可能跟中国差不多。”中国朋友听了头摇得像拨浪鼓:“这不可能。

我在中国根本就看不到妓女。”“在中国看不见妓女是很正常的,因为妓女属于

非法。但是在大城市和一些旅游热点,妓女到处都有,只不过更隐蔽罢了。在法

国客人一般是去找妓女,有些街道干脆就是妓女一条街。

而在中国妓女直接和住店的客人联系,或者在街上偷偷招揽客人。“如果谁

手上有一块名贵的金表,那他撞见妓女的机会就大多了。但还有一些中国女人,

主动接近外国人,目的是要以假结婚的方式取得外国国籍,一旦达到目的就要离

婚。这种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其实不能算是妓女。

说点正经的

当今中国人的性观念,大致与法国战后的情形相仿,也许唯一的区别是法国

警察那时一般不会闯到私人住宅里去查铺。其实现在中国警察也不是什么事都管。

根据他们的说法,男女只要是双方有感情,婚前性行为也不是不允许,他们干涉

的是非法通奸。我问过警察“你们怎么知道双方有没有感情?”

警察摇摇头没有回答。但愿这“感情”不要成为“关系”甚至贿赂的同义词。

中国的青少年遇到外国人很喜欢讨论性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光棍生活过的其

实很安逸,社会中也没有太多的东西搅乱这种心理平静。一旦他们到了法国,很

可能会感觉受到了骚扰:电视电影里的裸体镜头、色情商店、性交易,还有人们

日常生活中对性事不加掩饰地谈论,都会使来到法国的中国人很快填补他们欠缺

的那部分知识。

中国人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孔夫子就说过:“吾未见

好德,如好色者也。” 荷兰作家罗伯特?凡?古立克(Robert van  Gulik ,

 1910-1967 )在他所著的《古代中国性史》中也证明中国不愧是性文明古国。

经过一段沉寂以后,现代中国的性文明又有星火燎原之势。男人一旦有了钱就开

始动那方面的脑筋,把失去的青春补回来,因而春药大行其道。

君不见,大款周围的围绕着“小蜜”,香港周边出现了“二奶村”。

第七章

以食为天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不错,我们在饭桌上就可以看见最典

型的中国人:右手里拿副筷子,左手捧着只瓷碗,鼻子在(酸辣)汤里。中国人

说起国家或者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所用的量词是“口”,也就是吃饭的嘴。如果眼

睛看见了米(“眯”),可以放心地合眼养神了,眯着眼睛笑了。

至于肚子,那就更不得了,除了可以贮存肉以外,还可以蕴藏知识的地方,

所谓“满肚子墨水”。

法国人虽然会吃,但是与中国人比起来还是得自叹弗如。可以说,中国人吃

饭不是为了活着,而是活着为了吃饭,吃更多的饭。对中国人来说,能吃是身体

健康的象征,而体胖则代表地位和财富。所以“吃”就成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永

恒主题。两个中国人见了面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问:“你好,走的好吗?”(法语

:Bonjour ,est-ce que  ca va?的直译)而是会问:“你好,吃过了没有?”

对这样的问题,我可能具实回答:“早吃过了,都下午三点了。你吃过了吗?”

对方也可能会实话实说:“还没呢。”看来我们说的不是同一顿饭。中国人是无

所不吃,无处不吃,无时不吃,而且吃没个吃相

中国人的无所不吃使以吃青蛙而著名的法国人黯然失色。要说起中国人吃什

么,那可是一个长长的单子,还不如数一下中国人不吃什么来的快。简单的说,

只要是四个腿的,除了餐桌以外,都可以炒了端上桌子吃掉。尤其是中国南方的

餐桌最富有情调:狗肉自不必说,还有猫、蛇、鼠、鸟、蝎子、猴、乌龟等等,

只要有前身都可以吃到,在这里点鸡肉简直有点叫人不好意思。不过外国人可以

不必担心点了牛肉换成了狗肉,因为狗肉比牛肉贵,老板决不会吃亏。

无处不吃,在室内吃,在街上也吃,坐着吃,站着也可以吃。对中国人来说,

在哪里吃从来不是一个问题,要紧的是吃的是什么。也多亏中国人不在乎,否则

那些简陋、肮脏的人民餐馆可能就没有顾客上门了。看着满桌满地的残留食物,

我敢肯定如果把法国的餐饮卫生标准搬到中国来的话,可能没有几家中国餐馆还

能继续营业。

无时不吃,中国人什么时间吃取决于他们什么时间碰见吃的东西。到街上遛

一圈,吃的东西到处都是,有玉米棒子、冰棍、包子,还有油锅里炸得焦黄的什

么东西,这些小吃只是为了帮助中国人度过两顿正餐之间难捱的时光。

正餐的时间也每个准,但是一般说来很早,午饭11点、晚饭6 点就可以开吃。

中国人吃饭没有那么多规矩,怎么方便怎么吃。请记住,千万别请一个漂亮

的中国小姐吃鸡,否则小姐会就地变成一个油脸仙子。我注意到中国人在打扫碗

中或者盘中最后一点食物的时候,采取的是仿生术(具体一点说是参考狗舔食的

方式)外加吸尘器的速度。对不起,我太恶毒了,中国人吃饭不能说与狗一般,

因为狗不会吐出骨头来。中国人吃饭很快,往往我刚开始享受,我的同学们已经

吃完了。他们仿佛还生活在饥荒年代的阴影中,我不快点吃,等会就让别人抢光

了。不光吃得快,而且舌灵嘴巧,什么不适合下咽的东西都由舌头负责甄别出来,

然后上下嘴唇配合把废物吐在饭桌上或者地上,还伴有愉悦的声音。等吃完了饭,

我们可以通过桌上地下的渣滓才能判断刚才食客们吃的是什么东西:“今儿吃鸡

了吧?”。

在中国吃饭有一个明显的社会效应,那就是向旁人展示自己有钱。比如请客

的时候,主人一定要多点菜,以客人吃不了为原则,没有点浪费,就没有脸面。

比起过去中国的皇帝每餐要上一百多道菜,现在的宴会可算是节俭的多了,只上

十几道菜而已。菜一道一道地上桌,在圆桌中央的转盘上缓缓移动,进餐者手里

的筷子如同魔术棒一般,把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变到肚子里,有劳肠胃去慢慢分解

吧。至于米饭,那是大众食物,吃也可以,不吃也没关系。

当最后一道菜吃到一半左右的时候(如果没有剩下,那就意味主人定菜的数

量不够),这宴席就到了尾声了。但是还得接着喝酒,一边喝一边划拳,谁输了

谁喝,最好是一醉方休。到了结帐的时候,如果是有人请客,那么主人会悄悄的

付款。如果事先没有说好,那可就热闹了。在香港,每一个参加饭局的人都掏出

“金卡”、“银卡”展示,争相买单。在大陆,谁付帐要看谁力气大,几乎把对

方推翻在地,然后嘻嘻哈哈地抢着把票子递出去。不管是那种情况,谁也不会仔

细核对一下帐单,菜价再贵也比不了面子的价值。

说点正经的

诚实地说,我不应该对中国餐馆的卫生状况太过夸张,真正因为在餐馆吃饭

儿的病的人并不多,因为所有的餐馆年年都接受卫生间防疫部门的监督,经检查

合格之后才颁发营业许可证,而且这种检查原则上是不预先通知的。检查的内容

主要是饭菜的制作过程而不是厨房和餐厅的外观。美国的快餐店看上去一般都很

漂亮,但是却发生过年轻的顾客因为吃汉堡包中毒的事件。

十全十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有几个中国人能够承受巴黎法国餐馆和

这种餐馆的价格?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相对简陋的设施菜保证了饭菜的廉价,几

乎所有中国人都可以经常去餐馆,有的人甚至每天都去餐馆吃饭。少林的餐馆一

份菜的价格在8 到13法郎之间,广东炒米饭的价格还不到两法郎。这样的价格,

除去原料和人工成本之后,老板还能赚多少钱呢?他们肯定没有足够的钱像在法

国的中国餐馆一样把餐厅装饰的金碧辉煌。法国人一般老百姓大概一年才能去附

近的中国餐馆去吃一顿,每当他们进门时看见金鱼缸,和墙壁上的似乎总是在流

水潺潺的中国画,布置是否知道正是他们所付出的高价才有了这一切?

中国人不习惯法国餐的吃法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刀、叉,最令他们

头疼的是法国餐不够丰盛,个人吃个人的,没有多少种菜却一会儿换一个盘子,

还要高谈阔论没个完。加上餐桌上礼仪太多,吃饭的人总是要想着怎么吃,而不

能专心享受食物。总结起来说,法国人吃饭太拘谨、太严格、太干净、太规矩、

太长、太凉、太贵、太浅薄,一言以蔽之:没法吃!从法国回来的中国人总是会

感觉轻松许多,丰俭由人,拿起筷子吃自己喜爱的东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多

么自由愉快。

第八章

冷酷的心

"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欢迎你们远道光临,我有几个好消息向你们宣布。第

一,今天中午你们吃的不是牛肉,而是狗肉。第二,今晚你们还将品尝到蛇肉。

在此之前,为了刺激你们的食欲,我们将到著名的农贸市场去参观。" 对于我们

这些自称为动物的朋友的法国人,这些“好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雳。

来到广州一处著名的农贸市场参观,我们匆匆走过缺乏生气和活力的蔬菜水

果的柜台,被药类柜台所吸引:海马、蝎子、蛇、蜈蚣、蜥蜴、青蛙,还有看上

去像蟑螂一类的小东西。虽然这些小动物已经是处于干燥的状态,但依然可以为

生病的中国人效力。据说蛇可以治疗腰背酸疼(是否因为蛇没有脊梁骨?),而

蜥蜴可以减轻呼吸道疾病。如果患了男性疾病,拿就得求助于雄鹿的部件(老虎

的疗效当然更好,但是物以稀为贵,现在已经不太容易见得到了)。人参也有显

著疗效,某些野生的名贵品种可以卖出天价,像我这样的老外只能在远处观赏一

下浸在瓶内的人参标本了。

生禽肉类柜台就热闹的多了,令到顾客眼花缭乱。这里有乌龟、猫、鱼、鹌

鹑、野鸡、鸡、青蛙、鸭子、螃蟹、黄鳝、田鼠、猫头鹰、鸽子,等等各种动物,

有跳的、有爬的、还有正在蹬腿挣扎的。我瞥见了一只眼睛里露出痛楚的表情的

兔子,原来它的皮毛已经被卖兔子的人剥去。这当然不是为了给可怜的兔子在大

热天能凉快一点,而是为了等顾客来购买的时候能够节省时间。广州人生活节奏

快,再加上喜欢鲜活产品,所以就委屈了兔子了。兔子受的罪还不只是被剥皮,

卖肉的人还要在它的肚皮上划上一刀,打开一条十几厘米长的口子,伸手掏出内

脏下水,兔子终于在惨叫中咽气,这一幕直看得我毛骨悚然。如果把这些情景拍

成照片寄给法国动物保护的知名女星Brigitte Bardot,不只她会作何感想。一

位中国朋友问我:“在你们法国,你们不会这么干吧?”“不错,我们尽量不让

动物受痛苦。”中国朋友说:“我们这儿没这个讲究。”这句话我同意,眼见为

实,中国人的确对动物冷酷。五十年代中国人曾经以群众运动的方式下大力气除

“四害”: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后来却发现其实麻雀也是捕捉害虫的益鸟,

所以麻雀的地位被臭虫所取代。然而,至今中国人依然喜欢抓麻雀和其他鸟类,

不是为了除害,而是为了把它们关在笼子里观赏,听他们唱歌。

中国人对动物有铁石心肠,包括对自己豢养的动物也不例外。我们的功夫学

校有两只狗,一只叫“黑子”,另一只叫“豹子”,每天在惊悸和恐怖中生活。

“黑子”最惨,它因为喜欢在院里靠近八十几个学生练功的地方睡觉,所以不断

受到学生们的耍弄:有时候被一根绳子拖着奔跑,有时候头上被套上一个塑料袋,

有时候被迫与螳螂或者蛇打架。还有的学生喜欢跨上狗背练骑术,或者戴着拳击

手套对这狗肚子练功夫,或者干脆飞起一脚把它踢翻在地。如果有谁不戴手套抚

摸这两只狗,它们几乎会露出意外的神情。尽管这两只狗过得是真正的“狗日子”,

但是比起院外的野狗来,它们简直是属于贵族阶层,至少在这里它们不会被淘气

的小孩割掉尾巴,或者被贪吃的成人下油锅。

要说起来中国人其实很喜欢动物,特别是关在铁栏杆后面的动物,所以几乎

所有梢具规模的中国城市里都有动物监狱。可惜因为经费紧张,这些动物园有大

都设施简陋。一只硕大的猛兽可能会被豢养在一个9 平方米的宿舍里,前来观赏

动物的中国游客谁也不会觉得别扭。当然,有中国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则得天独厚,

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大熊猫数量已经很少,就是在中国也不是随便那个动物园

都有,只有北京、成都等几个较大的动物园才有。另一种稀有动物金丝猴的待遇

也还不错,但是中国人似乎对它不大感兴趣。新加坡动物园花大价钱租了金丝猴

展出,每当有金丝猴出场的时候连门票都涨价。金丝猴在大陆没有这么俏,这里

的老百姓偏爱黑猩猩,尽管铁栏杆上挂者“不许投喂食物”的标牌,游人依然兴

致勃勃地向黑猩猩大喊大叫,抛掷各种食品和烟头。黑猩猩也似乎很喜欢这种表

演,它们心里一定觉得这些人哥们很滑稽。

说点正经的

中国人对动物表现出的冷酷之心也许可以从动物之间的残忍来解释,或者中

国人对他人或另类命运的某种漠视。动物就是动物,决不能和人等同看待,即使

是宠物也不例外。西方人正相反,我们有时对动物的关注超过对人类本身的关注。

中国的母亲不会像西方女人一样放下孩子不管去养一只乖顺的小狗,这里少有伤

人的恶狗,邻里之间也不会象我们那样为了没教养的狗而发生口角,当然也用不

着为猫狗去买比人吃的东西还贵的食物。

从另一方面说,折磨动物乃是人类自孩童时代起就有的天性。我们小时候谁

没有烧过蚂蚁、撕过昆虫的翅膀或者虐待过猫狗。中国的中、老年人对动物就会

表现出更多的慈爱之心,早晨在公园里提着鸟笼散步的老年人就很说明问题。从

这些溜鸟的的老年人悠闲的步履,我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享受,与法国大

城市里挂着沉重钥匙链的散步的孤独老人们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动物园,我想那里的猴子与在西方的猴子一样无忧无虑。虽然西方动物

园里的动物居住条件可能要好一些,但是那是以向游人多收门票的代价而换来的。

当所有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以后,它们自然会改善动物朋友们的房舍,总

不能要求猴权高于人权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