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印度经济特别报道: 火山上的印度
——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接近中国,但经济过热的迹象表明当前的增长步伐不可能持久。
钱康 郑力今 译
印度经济如火如荼!各国商人与投资者纷纷拥往班加罗尔与孟买,想分得一杯羹。2007年,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日子指日可待,至少有一个季度的增速甚至可能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热得实在不正常,其中有个严重问题--当前的增速可能难以持续。
表面看来,经济数据很有说服力。去年年初至九月,印度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2%(现有最新数据)。过去四年中,印度的年均增长率超过8%,而1980年代与90年代则是6%,1980年之前的三十年内则仅为3.5%,那时印度政府奉行干预主义经济政策(interventionist policies),束缚了经济发展。现在的印度似乎正在收获1990年代早期推行的改革所带来的收益。当时的改革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贸易壁垒,解放了资本市场,结果,商品与服务业的总贸易量从1990年GDP的17%跃升至GDP的45%。
由于繁荣的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还会十分强劲。政府五年计划(到2011-12年止)制订得雄心勃勃--年均增长率目标为9%。大多数印度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五年内的增长率至少能达到8%。有几个经济学家,象来自Oxus投资公司的索里杰特.芭拉(Surjit Bhalla),认为由于投资的急剧增长,10%的增长也有可能达到。
未来十分乐观。印度人确实有理由为Infosys这样的公司在全世界的巨大成功感到自豪,还有塔塔钢铁公司本周斥资58亿美元并购英国的Corus 公司。他们还举出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的数据(新用户月增长率已经超过中国)作为印度经济的活力与现代化的证据。但请再仔细看看,可能印度唯一比中国增长得快的只是媒体及民众的自我陶醉。
最近到德里的游客都会注意到印度时代报(the Times of India)展开的海报宣传活动,上写:“时刻准备着,印度”(India poised)。可是准备干什么?印度经济正显现让人担心的过热迹象。这意味着需求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供给增长的速度,当前的增长率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尽管油价走低,批发价格通胀指数已升至6%,已超过印度储备银行(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所设的5.5%的上限。印度并未单列出消费价格通胀指数,但工业、非体力劳动及农业工人的平均消费价格增长指数已逾7%。 生产能力利用系数处于十年来最高位,与严重技工短缺一同导致工资水平骤升。
印度储备银行还对信贷规模的急速扩展十分担心。企业与家庭贷款十年来增长了30%。用于商用物业的贷款增长84%,住房抵押贷款增长32%。资产价格看上去充满泡沫。印度股市在过去四十年中上涨逾四倍,市盈率超过20,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中价格最为高昂的股市。过去两年来大城市住宅价格也上涨逾两倍之多。
印度经济热火朝天,在此情况下,印度储备银行在1月31日的利率决定却显得太过缩手缩脚了--上调隔夜拆借利率半个基点,升至7.5%,却维持6%的再回购利率(the reverse repo rate)(通常用来降低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变。过去二十年来利率升幅已低于通胀率,所以实际利率是下跌的。
通胀数据可能还不足说明经济过热的程度。一个开放经济体的需要增速超过供给增速时,其表象更可能显现在经常帐户赤字方面,而非通胀水平方面。印度的经常帐户赤字在去年九月前三个月增至大于GDP3%的水平,而2004年上半年经常帐户有GDP4%的盈余,这是一项很大的改变。国内需求与供给的真实差距其实可能更大。印度储备银行行长Yaga Venugopal Reddy最近注意到,如果把海外印度人汇回国的钱款扣除,印度经常帐户赤字更大。这些汇款既不属于国内需求,也不属于国内供给,更象是流入资本。扣除汇款,印度的经常帐户赤字已近GDP的5%--已经大于1990年代早期印度的国际收支危机中赤字数额。
跟上需求的步伐
但现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还是不大,因为印度有1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后盾,相当于其11个月的进口额,同时印度的外债数额也不大。但这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问题。印度不断增长的经常帐户赤字让人担心,原因不在于它是金融危机的前兆,而在于它表明了面对呈白热化增长的需求,供给已难以为继。
还有,与中国及其它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同,印度十分依赖短期证券资本流入,而非长期性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三年半中,印度短期资本流入占总资本流入量的五分之四,(虽然去年的外国直接投资确有强劲增长,这很让印度人鼓舞)。这意味着如果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偏好(the appetite for risk)出现一次急剧回挫的话,印度经济对提息的承受能力将会很差。
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能达到多快?用大多数估计趋势增长率或增长潜力(指一个经济体保持增长而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最大增长率)的标准方法推算,该数据约为7%。但商人、投资者与数量多得不大正常的一群经济学家都坚信,印度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变”,所以要估计未来的经济增长,回顾历史数据是毫无意义的。
由于早先的经济改革,近十年来印度的增长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尽管越来越多的迹象表面印度正在超速,然而如果印度经济持续以9%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印度经济很可能会变得更热。届时通胀率攀升,财政失衡更加严重,将会面临硬着陆的危险。印度没有能踩下刹车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央行。当政者也不愿给需求降温,因为印度需要快速增长来促进就业增长、减少贫困,这也可以理解。
减缓需求的另一面就是推动供给,具体措施是加速改革,解决由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技工短缺及僵化的劳工法导致的诸多增长瓶颈。但改善基础设施与教育不但得花时间,还得花钱,印度目前的财政状况又完全称不上健康。
表面看来,印度政府已为减少财政赤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今年三月止的这一财年,中央及各州政府的赤字将会降至GDP的6.2%,稍低于财政预算,而且与2001-02年的10%高位相对,已经呈下降趋势。这部分应归功于更为审慎的财政政策与漏税行为的减少,但另一原因也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在经济繁荣及低利率的情况下,印度正处于税收收入的周期性上升阶段。如果由于外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引起了利率上升,或经济发展减缓,财政赤字将会增加。
严峻的风险已经隐现。查坦.阿牙(Chetan Ahya)是摩根.斯丹利在孟买的经济学家,他估计如石油或电力补贴之类的预算外项目又占去GDP的1.8%。总计使印度的赤字接近GDP的8%,是新兴经济体中最高的。同时印度的公债与GDP比例也是其中最高的,达80%。(见表三)
未来几年内财政赤字可能会有更多增长。政府对特别经济区的出口制造商实施的慷慨的免税政策会减少税收。第六届政府薪酬委员会(government's Sixth Pay Commission)也将在2008年4月发表报告,很可能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导致公共领域的费用剧增。上届报告即标志着公共财政突然转入低迷的开始,新建议将于印度的大选年--2009年执行。
与上文相同,印度公债让人担心的问题也不是财政危机。大部分公债的购买者来自国内,资本外流的控制措施也确保了国内储蓄者购买政府债券。真正的问题是印度困难的财政处境导致政府无力再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从而抑制了未来的经济增长。
离开农村
对增长持乐观态度的人们认为印度的优势在于其人口结构。可以预见,该国劳动力人口在未来数十年内仍会保持增长态势,而中国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因此,这一情况将会增加印度劳动力供给,刺激储蓄与投资。更重要的是,低生产率的农村束缚了印度60%的劳动力。一旦劳动力资源从农业向生产力更好的服务业转移,会是印度经济的增长强劲动力。但这只是基于新增劳动力都能找到工作的假设。一旦这工作机会不存在,那么这所谓的人口红利就会演变成人口灾难。60%左右的人口膨胀将会降临印度5个贫穷而落后的邦。
经济评论员们总是混淆印度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增长潜力(只要实施最佳政策这是可能的)与当前增长潜力(如没有通胀压力),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毋庸置疑印度具有巨大长期增长潜力,但缺乏改革,印度就不可能得到完全开发这些潜力。
印度的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尤以糟糕的道路、港口的电力供应为甚。要说这是制约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或突破9%的障碍,不会有人会反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印度制造企业每年平均会因停电而损失8%的销量。虽然每年印度GDP的4%都会用于投资基础建设,但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高达9%。而若换算成绝对美元数量来计算的话,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额是印度的7倍之多。
对此,印度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打算在今后5年中将基础建设的总投资额增加到GDP的8%。其中政府会增加一些这方面投入,而大部分的资金计划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来筹集,但这很难实施。
私人投资家,尤其是外国投资家,仍然避免投资电力和交通这类领域,他们不确定是否能从投资中获取合理回报。在印度,仅有一半的电力得到了支付,其余的不是因偷电而损失了,就是被拖欠着。评级机构ICRA的经济顾问Saumitra Chaudhuri指出,要开展公私合作,首先要进行监管改革,以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就如世行去年的报告中所说,“一个体系出了问题,光修理那些起连接功能的“导管”是不够的,还要重新调整“导管”维修管理制度。”
此外,印度的劳动法也是阻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这限制还多的劳动法了。比如,该法案规定,雇员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未经政府许可不得擅自解雇员工,这样就防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今由于中央政府仍依赖共产党的支持,这些法案还难以被废除。理论上说,各州政府能制订更为灵活的法案,尤其是经济特区,但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
第三个大问题是印度糟糕的公共服务,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供水都是如此。一半的城市家庭缺乏室内饮用水,四分之一的家庭用不到抽水马桶,不论是指在公共厕所还是私人卫生间。而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公共服务甚至每况愈下。例如在Bangalore,现在每天供水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而在1980年代能保证每天20小时的供水。这也许就是印度劳工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如中国快的其中一个原因。
年轻的印度人也没有具备从事城镇高生产力工作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受教育的程度很低,而且保健知识匮乏。200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印度教师队伍中,仅有一半的受聘教师真正在授课时间里授课。另一项调查表明,德里贫民区的政府医疗中心为普通小病开出有害处方的几率超过了50%。
奇怪的是,印度是世界上卫生系统私营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的卫生支出仅占总额的21%。同样的,在调查的18个州中,有8个州的城市儿童在私立学校的就读率超过了50%。但这并不能算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也非政策改革的结果。人们选择私营,正是因为公共服务是在是太糟糕了。因为有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并不使用公共服务,所以要求改革公共服务的呼声其实比实际需要的程度低很多,另一评级机构CRISIL的经济学家Subir Gokarn对此表示忧虑。
遗憾的是,印度的状况要在近期出现很大改观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也有些例外,如印度零售业对外国投资者的部分开放,以及对国内两个最大机场的私有化,这些改革自2004年国大党组阁以来就已停顿。尽管印度总理Manmohan Singh是个天生的改革家,印度政坛各党派和平共处的要求还是压倒了改革的呼声。
返回学校
尽管供给限制了基础建设发展,劳动法和公共服务方面又显得难以应付,但大多数德里本地经济学家仍认为就算不继续深化改革,印度每年经济增长至少也能达到8%(如果改革,他们会预计能达到或突破9%)。当前在印度有个流行观点,亚洲其他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能有8%-9%,为什么印度就达不到呢?但东亚经济体过去对基础建设和教育的投资远大于印度今天在这方面的投入。
最近印度媒体在大肆宣扬Goldman Sachs的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预计印度能保持8%的增长率到2020年。然而,来自银行的报告则明确指出,要达到这个目标,印度需要更多更好的教育、劳动市场改革以及搞高政府效率。奇怪的是,大多数报纸对此只字不提。
许多人认为现在印度有“权力”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提并论,这确实可以理解。但其财长Palaniappan Chidambaram认为,有必要提醒国民认识到目前的增长率并不是某种“神的眷顾”。没有一个国家“应该享有”快速增长,除非该国实施正确的政策。而国家发展最大的危险在于大家会对经济状况的盲目乐观,这便会滋生出对改革的倦怠情绪。毫无疑问,紧随其后的将会是未来增速的放缓。
为了给印度不断膨胀的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印度需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并依此更易的解决贫困问题。但令人尴尬的事实摆在面前,虽然经济在快速冲刺,但大多数人民依然没得到什么改善。虽然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享受着薪水的大幅提升以及房产、股票的大幅升值,但60%的印度人仍处于贫困线以下,没有从中得到一点实惠。
虽然以通行的基尼系数来衡量,印度的收入分配比中国或美洲要平等些,但印度的贫困人口却更多。差不多有2.6亿的印度人的生活标准仍不足1美元一天。5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半营养不良。ICRIER这所经济研究机构的主任Rajiv Kumar如是提醒道,印度需要快速增长,但这并不足以终结贫穷。印度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以使贫穷的农民更方便地离开边远的农村,走向城市。这样的话,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回报。
为了推动可持续增长,印度需要做的是扫除前进障碍,而不是冒着风险超速运行其经济。不难理解印度人迫切的希望其经济发展能如虎一般飞奔,而不是如象一般缓行。但很少有动物如象一般耐力持久,而且可以走一整天(如果它的前进之路没有障碍物的话)。
版权声明: 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但须注明来源“ecocn.org”,标明译者。原文版权归经济学人集团(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所有,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媒体转载请先获得译者授权,谢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保护本国石油公司 印度想派战舰海外护油 1 寒冷未必在冬天 字8100 2007-07-06 13:58:31
🙂最近刚收到份投资报告 1 十里铺 字216 2007-07-06 14:29:11
🙂【文摘】经济观察:中印经济解读 6 葡萄 字0 2007-07-06 00:42:50
🙂【文摘】印度经济特别报道: 火山上的印度
🙂希拉里和奥巴马支持参议院报复中国法案 东东山 字1506 2007-07-05 23:32:45
🙂多说一句 4 葡萄 字0 2007-07-07 09:08:39
🙂受卢比增值影响,印度本财年前两个月贸易逆差132.7亿美圆 4 葡萄 字0 2007-07-05 05:04:07
😥难道您说的就是“丰年坐地课租,荒年收田收屋”? 李根 字214 2007-07-05 10: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