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Disraeli小传 -- Dracula
1830年6月Disraeli坐船到达直布罗陀。在给家里的信里提到自己惊讶地发现Vivian Grey在那里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小说的杰作。刚开始他还表示谦虚,为自己小说不成熟的地方道歉。但是很快当他发现当地人确实很欣赏他的小说后,Disraeli又担心如果过分谦虚,他们真会认为自己不过尔尔。因此他马上改变策略,模仿拜伦,摆出一幅文学天才的派头。在拜见直布罗陀总督George Don时,他还给Don上了道德和政治的一课。这次经历教给他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在一定程度之内,世界对一个人的评价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评价。从此之后,Disraeli再也不会让谦虚成为自己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离开直布罗陀后,Disraeli又先后到了西班牙、马耳他、阿尔巴尼亚、雅典、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埃及。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在耶路撒冷的旅行,让他明确意识到了他的犹太血统。从此之后他一直都对犹太历史、宗教、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次旅行还让他对土耳其产生特别的好感,对土耳其治下的基督教徒则印象很差。这一切对他40多年后,担任首相、处理近东问题时的态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1831年10月底,Disraeli结束旅行回到英国。当时英国正处于第一个改革法案的动荡中。第一个改革法案,有时又被成为伟大的改革法案,可以说是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为1867年第二个改革法案通过,Disraeli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就跑一下题,稍微讲一下这个法案以及英国19世纪的政党分布,给后面的叙述提供一点背景介绍。
英国议会制度的雏形出现在亨利三世在位时期,作为定规建立在爱德华一世在位的时间。议会的出现最初并不是为了限制王权,而是用来扩大王权的一个工具。当时英国国王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爱德华一世意识到如果能够将地方上的重要人物召集起来,给他们解释清楚征税的目的、法律制度的变更等等,取得他们的同意(中世纪时,只要国王不是太无能,王权不是太虚弱,议会总是满足国王的要求),他的命令在地方上就能顺利得多的执行下去。而且当时的交通通讯都很落后,召开议会还可以让国王及时了解到地方的情况以及不满的情绪。那么怎么选择地方的重要人物呢?贵族是由国王直接发诏书征召,他们单独在一起开会就是贵族院,也叫上议院。平民阶层则是每个郡(county)可以选举两名议员,对大一点的城镇(borough)则是由国王发特许状,绝大多数城镇可以选两名议员。组织议会并不是为了贯彻什么民主原则,因此只有满足一定的财产标准才有资格投票。在郡里,只有每年缴纳超过2英镑地产税的男性才有投票权。这个数字在中世纪是很高的,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到1830年已经有15万人满足这个要求。在城镇选区依据不同的国王特许状,选举资格标准也不同。但是都有一定的财产标准。到1830年,大约有35万人在城镇选区有投票权。平民阶层的议员单独开会,叫作平民院,也叫下议院。
这样一套选举制度一直存在到1830年。在中世纪时,国王还有时签发新的特许状,建立新的城镇选区,但是从17世纪之后,英国的选区分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经过50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人口急速膨胀,但是却没有一个席位。而500多年以前的大多数比较繁华的城镇却衰落下来,好多根本就不存在了。到1830年405个城镇席位中,293个里有选举权少于500人。不少只有二三十人。比较极端的例子Old Sarum一共只住了3家,共11个人有选举权。Gatton住了23家,只有7个人有选举权,Dunwich的主要部分都塌陷到海里了,在剩下的地方共住了44家,32个人有选举权。这样的席位被成为Rotten borough。有的Rotten Borough在当地贵族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的席位又被成为Pocket Borough。这些席位基本上都是由贵族的儿子或其他近亲担当。1830年以前,Newcastle公爵可以控制7个这样的席位。其它的Rotten Borough基本上则是由竞选人公开花钱买票,有的地方则是几个选举人联合起来,把席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样的席位,每次竞选,获胜者都要花费好几千英镑。19世纪50年代英国议会立法禁止贿选,遭到了许多地方的抗议,因为这断了他们的发财机会。
在农村,圈地运动之后,英国的土地都集中在贵族和士绅阶层的手中。大多数的农民都是租种土地。1872年以前英国都是记名投票。出于习惯,也是害怕被中止租地的合约,一般人都是服从贵族的决定。真正有竞争性的席位也并不多。因此1830年以前的英国议会即谈不上民主,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在18世纪在面对北美殖民地"No tax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要求时,首相North的回答是当时绝大多数的英国人其实也没有选举权。
1830年英国的两大党是托利党和辉格党。托利和辉格的名字起源于1680年支持或反对约克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即位的两派对对方侮辱性的称呼。Tory是爱尔兰语,意思是强盗。Whig则是苏格兰语,意思是偷羊贼。到十九世纪初,托利党也被称为保守党,代表的是贵族和大地产阶层的利益。他们的政治哲学是英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很完美了,君主制、英国国教以及其它的政治制度都不应作任何变动。辉格党则是一些比较开明的贵族、地产阶层同新兴的工商阶层的联合。工商阶层随着工业革命,经济力量得到迅速增强,相应得就要求政治上的权利。辉格党的领袖则主要是贵族,辉格党的首相里,Grey,Melbourne,Russel(哲学家罗素的祖父)是伯爵,Palmerston是子爵。他们意识到英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果顽固不化,不肯让步,势必导致象法国大革命那样血流成河的情况,贵族最终受的损失更大。1830年时辉格党并不支持普选权。他们主张对制度上明显站不住脚的地方进行改革。第一个改革法案里废除了56个Rotten borough,将这些席位分配到新兴的城市。同时降低了选举权的条件,英国拥有选举权的人从50万增加到75万。这些改革尽管影响深远,但是同激进派的要求来比,还是比较温和的。在议会里还有一小部分议员属于激进派。他们基本上都是出身于中产阶级,主张普选权,言论自由,自由贸易等等。从1830年到1868年他们同辉格党主要是合作关系,1868年之后他们和辉格党、皮尔派合并成为自由党。
这里提到的党派,主要只是议会里的合作关系,并不像现代政党那样有明确的组织纪律,政治纲领。一直到1867年第二个改革法案通过前,大多数议员尤其是托利党的议员都是来源于士绅阶层。他们对政治并不感什么兴趣,成为议员只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他们能否当选也主要取决于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是否有政党提名支持,并不是很关键。因此1832年到1868年,可以说是英国议会政治的最高峰,每一届议会中途都有政府倒台。1868年之后,尤其是1884年第3个改革法案通过之后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按党派投票。因此是否获得政党提名成了能否获胜的关键。这样政党纪律在议会里就比较容易贯彻下去。选民选举出议员,赢得一半以上席位的党组成政府后,议会就成为橡皮图章,基本上不起什么作用了。在十九世纪前半段,在议会里活动、尤其是在议会辩论的能力对政治上的成功至关重要。到了19世纪末,鼓动几千、几万的人群的演说能力,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在电视前的表现,则会决定一个人在政治上的成功。
从17世纪开始,就有对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呼声。工业革命后,旧制度的不合理性越来越明显。1830年乔治四世去世,威廉四世即位。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自光荣革命后第一次,国王支持的党派在大选中被击败。辉格党领袖Grey组阁后,在下议院通过了改革法案,但是被托利党控制的上议院否决。Grey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在真正有竞争性的席位,辉格党取得全盛,托利党的席位全都来自Rotten Borough。下议院重新通过改革法案之后,Grey向威廉四世施加压力,让他在上议院创造出足够多的辉格贵族,以保证法案在上议院通过。正在威廉四世犹豫不决的时候,激进派在英国各地组织游行,许多地方演变成骚乱。Nottingham伯爵的城堡和Bristol主教的宫殿被付之一炬。其它地方警察和游行队伍的冲突也导致了不少流血事件。最终威廉四世同意了Grey的要求。托利党贵族知道大势已去,为了防止上议院落入辉格党之手,他们主动同意通过法案。1832年12月,Grey再次解散议会,按照新的选举方法选举出议会。当时如果威廉四世拒绝Grey的要求,那么英国很可能会爆发革命。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来回答你 上古神兵 字162 2007-07-10 18:23:42
🙂这句话的出处有些杂乱 xluoh 字134 2007-07-12 04:54:24
🙂是这样的 上古神兵 字348 2007-07-12 18:05:29
🙂【原创】Disraeli小传(2)
🙂送花得宝~ 北京阿新 字151 2007-08-17 21:34:30
🙂tory的实际领袖好像也不是贵族 cdcdcdd 字146 2007-07-11 03:17:39
🙂对这段历史一直很有兴趣,呵呵 贪玩的风筝 字136 2007-07-10 06:10:41
🙂胡啊胡啊,等下文 王二狗 字0 2007-07-07 2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