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什么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 -- 叶成斌

共:💬69 🌺19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历史人物的活动必须放到历史场景考察,才能得到比较正确印象,大概很少会有人不同意这一点,而做到并不容易。

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喊万岁为例,有个比较的对象,林彪。每次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周恩来都紧随其后也讲话了,讲完话林、周都山呼万岁来着,你贴出的周恩来那个镜头,我可以肯定是特意选出的最激动一次,反观林彪,伟大就是每次“四个”,周每次一个伟大,林彪每次都“额头、脖子”的青筋暴凸,尤其“万万岁”那句拖腔时,那副样子,让人觉得林对毛的感情很深!文革后,我有幸看过那些影片,最深印象之一就是林元帅“脖子、额头”的近镜头,林彪比较瘦,皮下脂肪很少,血管清晰,青筋暴凸更明显……,真是一比较才知道什么叫“声嘶力竭”。

还有,每次中央领导人接见红卫兵、群众组织,周恩来的讲话最能与同时在座的陶铸、陈伯达、康生、江青……的讲话作比较,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分工(偏重某方面讲),从我看到的许多文革传单(其实就是油印小报),总起来看,周恩来讲话最保守了、最生产了、最人民了……,也许是他肩负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重任的关系,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文革那几个人,可这就是事实。

周恩来在公共、公开场合出现的频率,恐怕至今无人能及。他几十年来接触过无数的中外人士,各种各样都有,给人们的印象,也是各式各样,总起来的印象,就是最真实的周恩来了,因为没有人能在人前假装几十年的。周恩来的丰碑在人们心中。

其实在网上讨论、交流,应该“仅是事实”,事实上“不同”才有讨论、交流的必要,观点一般无什么讨论的需要。谢谢贴子,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