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青春为爱出发——纪念切.格瓦拉逝世40周年 -- 三个C盘

共:💬47 🌺1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斗争对象有变化吗?

旧式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也就是以英荷葡西过去的依托在殖民地建立殖民强权的模式已经终结;新的美式殖民依托的是它的全球军事体系和亿美元为基础金融机制。格瓦拉的理想主义,已经失去了具体的、直接的斗争对象;或者说普罗大众所理解的直接的斗争对象。

60年代格瓦拉对抗的,不是“新的美式殖民依托的是它的全球军事体系和亿美元为基础金融机制。”吗? 我记得中苏古及其追随者编的教材里,这类话很多啊,哦,比如我记得80年代看的60年代历史书里就有“美国不仅奴役......,也在一定意义上奴役着(盟国)西欧和日本。”

从各地(比如西雅图,布拉格)的反全球化游行来看,靶子在左派人士心里还是蛮明显的。

我倒觉得,格瓦拉的名声现在还不错,有人叫“红色基督”,和他这个形象(符号)与苏联或者别的共产主义国家有所区隔有关系:面对世界资本主义这个靶子,反对者提起他来,不太容易联想到苏联的“群岛”或者东方大国的别的什么;而且,苏联当年就觉得格瓦拉太激进,另一个东方的共产主义大国也称他为“左倾......主义”,直到前些年,通过张广天的戏剧,和“读书”上索飒的系列文章,才算又提起这个人。

另一个有可能matter的因素,也许和理论背后的文化背景有关:马克思主义毕竟源于西方体系;拉登的“古兰经”,嗯,还是有点差别的。

一说格瓦拉,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刚出国的时候在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见过那张血红色背景的画像,下标“16加元”------呵呵,想到切本人对市场经济,对“钱”的痛恨,“叫卖红旗下的蛋”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