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评苏联援助的作用 -- 邦德

共:💬95 🌺8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补充之三:中国的事情最后还是靠我们自己

我们讨论苏联援助的事情已经到了这里,那么历史我们已经回顾了:

1)苏联内战时期,列宁为了发动在俄华工和稳定东部边疆,当时许诺过要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当时华工踊跃参加红军,几万华工为苏联流了鲜血!

2)苏联作为联合国创始核心,在二战后(1945年以后)背着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与英美达成出卖中国利益的交易,把蒙古从中国版图分裂,并且继续在东北驻军,同时抢劫东北物资(属于中国的财产估值至少超过苏联援助的数量),这第一反映了国民党政府的无能,也同时反映苏联对待自己邻居的赤裸裸的强盗意识,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可能还不知道这段历史!

3)朝鲜内战最后演变,导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国际义务和自己国家利益出兵援助朝鲜,并且战线自鸭绿江起终至于三八线附近,这是新中国诞生后主要依靠自己力量打的第一仗(稳定战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我军主要依靠缴获日式装备和美式装备),这是百年来中国和世界最强的军队打的第一仗,我们赢了!

抗美援朝的事实极大震撼了苏联,自此苏联不在把中国当做一个附庸看待,苏联援助才落实,这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实力换来了苏联援助!而且可以讲我们是顾全国际共运大局,给足苏联当时领导面子,这点援助和我们的损失比,有人计算过吗?如果感谢,当然要感谢我们的先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志愿军将士的努力!

如果要说新中国的基础是谁奠基,那当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我这里就再回顾历史:

苏联撤走专家之后,我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还清外债,自此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看中国航空就看到,最初苏联给我们几种飞机零件和图纸,我们的基础是在来件组装和部分零件按照图纸加工这个级别开始的,那么到今天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研发的都是我们自主发展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印度这个对比,图纸拿的比谁都多,零件组装的也是比谁都多,他们今天是什么程度,营养过多而没有充分消化---我看印度就是这样!

如果说机遇就是我们中国人在三个时间点上自己争取了机会,第一苏联援助我们开始起步!第二苏联专家撤走,我们开始了漫长且艰辛而且有效的消化吸收还有创新,这里面我们自己吃透了前两代飞机设计的关键---------------------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起步的关键!第三改革开放西方和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合作,这对我们设计生产研发而言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融合了前两代飞机设计的体会,吸收了西方设计的长处,这是我们腾飞的开始!

中国人自己要看得清自己,要有信心!毛主席最大的功绩就是带领我们冲出百年的梦魇,重新铸造了我们自信的民族魂魄!

中国的事情,最后还是感谢我们的先人吧!

苏联援助不是施舍,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是苏联对我们实力的肯定和回报!

资料补充:

1)朝鲜战争大部分历史专家同意扭转朝鲜战局的是自鸭绿江开始的我方称为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有英国学者又叫清川江长津湖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没有苏军空军掩护,没有成建制苏联主战设备,依靠的是日本三八式步枪,机枪,手榴弹,小口径迫击炮这样的轻步兵装备,在冰天雪地里面冲锋,最终把美军赶过了三八线,导致了美国军史上最大一次撤退,自此后美军适应了我们进攻节奏和特点,苏联装备也开始普及,战线始终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军承认我方装备极度低劣但表现极好,自此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

百年来中国失血很多,自此中国人开始昂首站立于世界,洗雪东亚病夫百年耻辱!

2)中国军工工业体系是依靠广大人才来奠基,我们很多留学的学子自新中国成立纷纷回国报效祖国、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

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W.R.辛格(Synge)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他的出色工作受到导师辛格的赞赏。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GALCIT),在航空大师T.冯·卡门(von Kármán)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由于有名师指导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加之他本人的刻苦努力,为他在以后10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

  1946年,W.R.西尔斯(Sears)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实际上,郭永怀在这10年间是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H.庞加莱(Poincáre)、J.莱特希尔(Lighthill)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 in Applied 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要用他的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种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于1956年11月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赵九章是湖州吴兴人,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攻读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动力海洋学;1938年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工作迅速达到了国际水平;他画出了第一张北半球天气图,为人工降雨需要开创了我国云雾物理的研究;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地球物理系,他兼任系主任,造就了我国第一批空间物理技术人才;

读者知道“中国航天之父”是谁吗?是湖州南浔人屠守锷。1941年,屠守锷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抗战胜利后辞职回国。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1957年,屠守锷被聂荣臻元帅点将筹建国防部五院即导弹研究院,从此进入中国最尖端神秘的科技领域中。刚开始时,大家连导弹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后利用苏联提供的几枚过时的导弹,开始消化、吸收,仿制、独创。不久,屠守锷又担任了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里程。洲际导弹直径3米多,长度30多米,重达180吨以上,其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速度每秒钟7公里以上,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只需半小时左右,是威力巨大的战略武器。国家在1965年3月确定,要求洲际导弹1971年试飞,1968年,屠守锷和同事们拿出了初步设计方案。遗憾的是,由于“文革”影响,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直到1980年,中国的洲际导弹才终于发射成功。1985年,屠守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9年,正当我国原子能研究起步时,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钱三强把一项十分机密的任务——铀分离膜的研制交给了年仅27岁的桂业炜。铀分离膜是生产核燃料的一个关键部件,当时世界上掌握浓缩铀分离技术的,只有美英苏三个国家。短短两年过去,桂业炜与同事们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分离膜,为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了奇功。

钱三强是著名学者钱玄同之子,幼时随父母居住北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次年留学法国,进行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对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1960年开始领导新中国原子能的研制工作,1964年,在他的具体领导和主持下,中国成功地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