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炊具和饮食 -- 钟山

共:💬450 🌺13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来瞎侃几句,

说到陶器的起源,很多学者认为是跟火种的保存直接相关的。因为最初的火种是用篝火的形式保存的,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移动不便。所以,当人们转移火种的时候,用编制的器具,或者木器本身,就成了比较方便的选择。但是这些东西,本身不耐火,人不可能长时间的拿着它们。所以就有聪明人开始用泥巴把外边涂一涂。当这些器物长久使用之后,就形成了最原始的陶器。

但是这些陶器,因为只是烤干的,所以本身非常不结实。而且遇水就化了。以至于流传下来,几乎没有。

而黏土晒干后制成的“土器”,恐怕要等到非常近代的时候,才能出现。因为这项技术要求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高黏度的土和干燥的天气。高黏度的土,是土器不开裂最基本的条件,意味着特殊的地理结构,或者处于河流的冲击下游。从人类早期遗留下来的陶器来看,取土几乎是完全依赖于当地的地质环境。只有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才出现了精致的特地用黏土制作的陶器。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陶器的出现,与土器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而干燥的天气,就意味着原始人类所依赖的野果采集和小动物捕猎,非常难以获得。也就是说,只有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才有可能进入这些地区。甚至是在陶器发展起来之后,才获得了在这些区域居住的必须生活用品。

最开始的羼和陶或者夹砂陶,是因为土质不够好,制成的陶器容易开裂,而特地羼进去的。最初的陶器,因为烧制的火力太弱,是灰色的。后来随着烧制所用的燃料的提高和半窑室的出现,土壤中的铁被氧化成三价铁,而出现红色。这就是最初的红陶。从红陶开始,陶器才开始出现广泛的装饰性纹样。红陶维持的时间很长,这主要是因为烧制工艺和土壤取样的缘故。等全封闭窑室出现之后,烧制的温度已经可以达到800度以上,这个时候,铁质被进一步还原成低价铁,原来的红色逐渐消退,再加上黏土的筛选应用,使得陶器的颜色逐渐转为灰白。这个时候,陶器已经逐步向瓷器方向转化了。如果土质进一步纯化,烧制的温度提高到1000度以上,就是瓷器了。

所以说,瓷器的产生,是前面陶器生产千百万年的积累,一步步走过来的。

让我们回到陶器本身,在红陶时期的后期,因为各种矿物质的发现和在烧制过程中的应用,彩陶开始出现。被用来绘画的各种颜料,其中的某些,逐步向着釉料的方向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制陶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制陶工艺,代表了制陶水平的历史性巅峰的,有两个。一个是蛋壳陶,另外一个是黑陶。蛋壳陶,顾名思义,就是陶器的器壁,只有2-5个毫米厚,最薄的,甚至不足1个毫米。而黑陶则是利用碳渗的法子,作出来的工艺用品。

[IMGA]baike.baidu.com/pic/2/11456051215540828.jpg[/IMGA]

其中,两者相结合,诞生了制陶业的最高峰,高柄镂孔杯。色泽黝黑发亮,壁薄如纸,做工精细考究,典雅高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黑陶烧制的温度,已经达到1000度,介乎于陶器与瓷器的交界点了。

欧洲的制陶历史,乏善可陈。中亚与印第安人的制陶工艺,还是历史久远的,不过,那就扯得太远了。我暂且打住。

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