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虎史闲谈:刺客之刺秦(上) -- 京虎子

共:💬28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虎史闲谈:刺客之刺秦(中)

三、风潇潇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是所有刺秦故事中最著名的,然而也是最失败的。荆轲是齐人后裔,迁居几次以后,可以说已经没有国家的概念,他刺秦往好了说是士为知己者死,说白了就是为虚名所累。

当时秦已破韩灭赵,兵锋已进燕疆。燕国太子丹出奇谋,遣荆轲入秦寻机胁迫秦王政归还六国失地,如不从则刺杀秦王。荆轲失手被杀,秦军发兵攻燕,燕王斩太子丹献秦国,五年后燕为秦所灭。

太子丹刺秦的动机以其说是解燕国灭亡的危机,不如说是公报私仇。燕丹在秦国作人质时受了秦王的气,逃亡回国后,一直想杀秦王泄私愤。所以当有人献计联合六国及匈奴以抗秦时,他出於私心以旷日弥久而拒绝。当时形势,合纵是上策,整兵经武是中策,刺秦无疑是下策。

刺秦的目的更有问题,整个计划希望达到曹沫劫齐桓公的效果,如果秦王宁死不屈再杀人。曹沫以匕首威胁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发生在齐鲁两国的和会上,鲁将曹沫之前与齐军交战三战三败,丧城失地,鲁庄公用人不疑也许找不著别人,依然让曹沫领军。眼看打不过人家,只好割地求和。两国君主会盟时,败军之将曹沫用匕首逼着齐桓公退还失地,齐桓公也是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就答应了。事后齐桓公反悔,心说打不过我,假装献地求和,骗我到会,然后刀架我脖子上让我把战场上赢来的地都退回去,不干。旁边管仲劝说,咱不是要图天下霸业吗?还给他落个仁义之名更好。这样曹沫战场上输的会场上用匕首给赢回来了。

司马迁列曹沫于刺客列传窃以为不妥,三军上将胜负不可夺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那能败了几阵,不思整兵再战,反而使出流氓手段。太子丹仅看到曹沫劫齐桓,国土失而复得,但那是春秋时,国君们还要点脸面,博取仁义的名声,以便在纵横天下时得道多助。到了战国时代,这层面纱早撕碎了,背信弃义尔虞我诈。到太子丹时,秦以豪强之势欲吞六国,指望象曹沫那样威胁秦王,还六国失地。即便秦王应允了,事后肯定反悔,荆轲下了殿就会被剁成肉酱。因此刺秦的目的应该是以杀秦王为唯一选择。

即便以杀秦王为目的,是否应当刺秦也大有商榷的余地。太子丹认为,秦王一死,在外领兵的秦将与继位的秦王会互相猜疑,乘此机会诸国合纵可破秦。切不说君臣猜疑的前提能否出现,实践证明趁秦内乱时六国合纵是行不通的。秦国远交近攻,早已离间了六国,此时已兵攻三晋。太子丹策划时韩已灭,荆轲使秦时赵已亡。即便杀了秦王,秦国内乱,剩下四国是否能联合起来?纵然联手能否是秦之哀兵的对手?如果杀不了秦王,必定惹来秦的报复,太子丹并没有作政治军事上的准备,而一厢情愿认为荆轲一去,万事大吉。这样的计划除了能侥幸报私仇外,于国事何补?

太子丹有了刺秦的计划,具体操作起来更为滑稽。此等大事,应当到天下各地搜罗能人异士,反复推敲计划,象张良那样找到合适的人选再动手。到底选什么样的刺客,太子丹心里其实也没谱,身边的人也不知道可用不可用,田光一席话,就让他认定荆轲是唯一人选。

荆轲到底有什么本事?史记称荆卿好读书击剑,看来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从武艺上看荆轲并没有什么侠义事迹,只是一次同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瞪了他,他就扬长而去。与??句践赌棋时争棋路,被??句践呵斥,他不予计较,悄然离去。这两件事说明他的涵养很好,不象别的侠客那样拔刀相向,但也许他的刀法剑术压根就不精,琢磨着拔出来也打不过人家。到燕国后,荆轲结交了一个杀狗的屠夫和击筑的高渐离,三个人每天在街上喝酒,喝高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屠夫听着,最后三人抱在一起大哭一场。凭这个简历,怎么也看不出荆轲是个可以担负如此重任的盖世高手。

荆轲虽然天天醉生梦死但不是酒徒,他生性深沉不露,书读的多很有些学问。当年知识分子少,荆轲因此得以交往名流。在交往时,他专门结交长者。因此可见,荆轲是一个追求名气的人。慷慨歌燕市是故作与众不同,同姜太公钓鱼雷同,田光就是他钓来的一尾大鱼。

田光这个人是燕国的有名的长者,但长者有长者的毛病。他欣赏荆轲的沉稳,觉得年轻人稳重必为大材,这就是老年人的自以为是。他向燕丹推荐荆轲的原因是喜怒不形于色,仅凭这点就能去刺杀秦王?不知燕丹脑子里想的是什么?田光估计是年纪太大脑瓜有些问题,偏执妄想。燕丹不过说“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当时是个燕国人都知道秦国是大敌,算计些抗秦的策略不至与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燕丹说的:“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不过是怕老人家爱唠叨胡吹,事先叮嘱一下,真正计划还没告诉他。他居然认为人家怀疑他要当燕奸,毅然决然自杀了。

太子丹正等着田光找来荆轲,一起研究他的计划,荆轲来讲老头就死了,顿时觉得老头死前推荐的荆轲是全天下最出色的刺客,立刻把全盘计划说出。荆轲是来图个出身的,这时才明白是送命的差事,愣了半天回答说国家大事我难以胜任,对计划也不置可否。太子丹这会儿眼里只有他了,再三连央求代吹捧,荆轲本来是个好虚名的,经不起人抬轿子,糊里糊涂应承下来。太子丹於是奉为上宾,荆轲从此花天酒地,如何刺秦也没人仔细推敲。

太子丹本钱下了,荆轲久久没有出发的意思。时局也每况愈下,秦国灭赵,兵临燕境,眼看大军就要入燕。刺秦原本就是一线希望,再等下去就失去意义了。太子丹跟荆轲说,是想养你一辈子,可是秦军来了我也没那本事了。荆轲讲我其实是打算去的,可是秦王根本不会见我。如果有秦国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加上督亢的地图,秦王一定见我。太子丹不愿杀樊于期,荆轲自己去,跟樊于期讲,我用你的人头骗取秦王的信任,趁机一刀杀了他,等於是你亲自报仇一样。荆轲身上大概有让人赴汤蹈火的气质,樊于期真就自尽了。

太子丹一看恶人让别人做了,猫哭耗子一场后开始行刺准备。购得天下利匕,?n之剧毒,试用一下伤人立死。再找来十三岁杀人的勇士秦舞阳为副手,一切妥当了,荆轲还是没有动身的意思。太子丹已经没耐心了,说实在不行就让秦舞阳先去。好名的荆轲经不起激,说不走的原因是等助手,既然话说出来了,今天就走,於是大家都穿着白衣送他。

易水相送,千百年来传颂不绝。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听得众人痛哭流涕。等荆

轲唱出了流传千古的“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时,满座怒发冲冠。这两句读了多少遍了,只有凄凉悲壮,始终感受不到壮怀激烈的气氛。还不如骆宾王的“与易水送人” 更让人热血沸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尤寒” 。可见是高渐离的筑击高明,让人可悲可喜。

到了秦国,荆轲先用千金贿赂秦王宠臣,宠臣告诉秦王,燕国打算举国投降,秦王大喜,高规格接见燕使,这一步的计划很出色。到了秦宫,计划就开始出问题。秦舞阳过於紧张,让人生疑。这时荆轲的长处显示出来,解释说是乡下人没见过市面,於是荆轲一人上殿。上殿后展示地图与秦王,图穷而匕现。荆轲这时候把行刺的首要目的劫持秦王全忘了,按住秦王的袖子当胸就刺。秦王生死关头断袖而起,佩剑长一时拔不出来,殿上其他人手无寸铁,关键时刻没人挺身而出挡剑,殿下侍卫按秦律不听王令上殿死罪,可秦王手忙脚乱顾不上传令。结果殿上秦王绕柱子跑,荆轲绕柱子追,秦王被追得只好徒手相搏。

陶渊明指荆轲“惜哉剑术疏”,一个刺客手持见血封喉的利刃,被刺对象被逼得徒手相搏还不能成功。秦王的武艺高不到那去,如果换上殿下执戟之士或者有些武艺的,恐怕要空手入白刃了。当然刺秦首先要有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胆量,剑术精的刺客未必有这种侠士的气质,可是荆轲的剑术水平也太低了。

等到荆轲被御医的药囊阻了一下,秦王拔出剑来,荆轲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待到浑身是血,死到临头时还说,不是杀不成你,是想先擒住你。不知是才想起来,还是打肿脸充胖子?

后人感叹秦舞阳临场失措,使荆轲少了帮手。如果太子丹听荆轲一言,等他找的帮手到了,必能成功,并牵强附会认为荆轲等的是盖聂。且不说荆轲是否真的等人,秦军是否容许荆轲没完没了地等而仅仅陈兵燕境,即便来了个高手,上得了上不了殿亦未可知,不是每个人都能似荆轲的沉稳。荆轲沉稳是沉稳了,一匕在手热血沸腾,干什么来的全忘了,就知道杀人了。纵然有人相助,也不过拼一死杀秦王,要回失地门儿也没有。图穷匕现,名垂千古,遂了求不世之名的宿愿,是荆轲刺秦王的唯一收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