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 -- 光禄勋

共:💬34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二)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三)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四)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五)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六)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七)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八)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九)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十一)链接出处

投名状原型刺马案 - 比罗生门更精彩的故事(完结篇)链接出处

[SIZE=3]两江总督[/SIZE]

说到这里先要看看两江总督是干什么的。

两江总督,前身为顺治年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府驻江宁。康熙年间正式定名,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几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总督共有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漕运总督、南河总督、东河总督等。)所谓两江,即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古为江东(或江左),因长江在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这一段基本呈西南东北走向而得名。江南省包括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省又包括上海。两江总督,往往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华东局(上海、江苏、安徽和江西)局长兼军区司令。全国总督中,最重要的是直隶总督,其次就是两江总督,这是因为清政府财税三分之二出于两江。

两江总督从康熙到宣统,历200多年,近百任,平均一任2-3年。两江总督府后来还曾用作天王府和总统府。两江总督前期满人多,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主要由湘淮系统控制,例如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此外,两江还有江苏巡抚(苏州)、漕运总督(淮安)和河运总督(扬州)。

马新贻本人的任期为1868-1870。

其前四任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5-1866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其后五任为:

1870-1872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72-1872 何璟 广东香山人

1872-1873 张树声 安徽合肥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开县人

1874-1875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马新贻前后10任总督,共8人。曾国藩就干了3任,而且马新贻前一任和后一任总督均为曾国藩。

8人中,湘淮系统的就有曾国藩、李鸿章、张树声、李宗羲、刘坤一5人。

其余3人中:

马新贻被刺。

何桂清任内驻守常州,太平军攻常州时何弃城逃至上海租界,致常州、常熟、苏州失守,于同治年恭亲王征询曾国藩意见同意后处斩。

何璟似乎与湘淮关系不大,不过只干了1872一年。

附参考资料一:历任两江总督

1665-1668 郎廷佐 汉军镶黄旗人

1668-1673 麻勒吉 满洲正黄旗人

1673-1681 阿席熙 满洲镶红旗人

1681-1684 于成龙 山西永宁州人

1684-1687 王新命

1687-1688 董讷 山东平原人

1688-1694 傅拉塔 满洲镶黄旗人

1694-1698 范承勋 汉军镶黄旗人

1698-1700 张鹏翮 四川遂宁蓬溪金桥乡人

1700-1706 阿山 满洲镶蓝旗人

1706-1709 邵穆布 满族

1709-1712 噶礼 满洲正红旗人

1712-1712 郎廷极 汉军镶黄旗人 郎廷佐之子

1712-1717 赫寿 满族

1717-1722 长鼎 满族

1722-1726 查弼纳 满洲正黄旗人

1726-1730 范时绎 汉军镶黄旗人 范承勋之子

1730-1730 史贻直 江苏溧阳人

1730-1732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32-1733 魏廷珍 直隶景州人

1733-1733 高其倬

1733-1737 赵宏恩

1737-1737 庆复 满州镶黄旗人

1737-1739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39-1740 郝玉麟 汉军镶黄旗人

1740-1741 杨超曾 湖南武陵人

1741-1742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人

1742-1743 德沛(宗室)

1743-1748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48-1748 策楞 满族

1748-1751 黄廷桂

1751-1753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53-1754 鄂容安 满洲镶蓝旗人

1754-1765 尹继善 满洲镶黄旗人

1765-1779 高晋 满洲镶黄旗人

1779-1786 萨载 满洲正黄旗人

1786-1787 李世杰

1787-1790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0-1791 孙士毅 浙江仁和人

1791-1794 书麟 满洲镶黄旗人 高晋之子

1794-1795 富纲 满族

1795-1796 福宁 贝子永固包衣

1796-1797 苏陵阿 满族

1797-1799 李奉翰 汉军正蓝旗人

1799-1803 费淳 浙江钱塘人

1803-1805 陈大文 河南杞县人

1805-1809 铁保 满洲正黄旗人

1809-1809 阿林保 满族

1809-1811 松筠 蒙古正蓝旗人

1811-1811 勒保 满族镶红旗人

1811-1816 百龄 汉军正黄旗人

1816-1824 孙玉庭 山东济宁人

1824-1825 魏元煜

1825-1827 琦善 满洲正黄旗人

1827-1830 蒋攸銛 汉军镶红旗人

1830-1839 陶澍 湖南安化人

1836/1839 林则徐 福建侯官人

1839-1839 陈銮 湖北江夏人 / 邓廷桢 江苏江宁人

1839-1840 伊里布 满洲镶黄旗人

1840-1841 裕谦 蒙古镶黄旗人

1841-1842 牛鉴 甘肃武威人

1842-1844 耆英 满洲正蓝旗人

1844-1847 璧昌 蒙古镶黄旗人

1847-1849 李星沅 湖南湘阴人

1849-1853 陆建瀛 湖北沔阳人

1853-1857 怡良 满洲正红旗人

1857-1860 何桂清 云南昆明人

1860-1865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5-1866 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

1866-1868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68-1870 马新贻 山东菏泽人

1870-1872 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

1872-1872 何璟 广东香山人

1872-1873 张树声 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

1873-1874 李宗羲 四川开县人

1874-1875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75-1879 沈葆桢 福建省闽侯县人

1879-1881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81-1881 彭玉麟 湖南衡阳人

1881-1884 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

1884-1884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4-1887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87-1887 裕禄 满洲正白旗人

1888-1890 曾国荃 湖南湘乡人

1890-1894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894-1895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1895-1902 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

1902-1903 张之洞 直隶南皮人

1904-1904 魏光焘 隆回金潭人 / 李兴锐 长沙浏阳人

1904-1906 周馥 安徽建德人

1906-1909 端方 满洲正白旗人

1909-1911 张人骏 直隶丰润人

附参考资料二:

1. 张树声(1824~1884)

字振轩,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咸丰年间在籍办团练,1862年率部参加李鸿章组建的淮军,编“树字营”,赴上海,在江浙一带镇压太平军。1865年随曾国藩 “剿捻”,翌年复归李鸿章节制,历署按察使、布政使。1871年起任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9年授贵州巡抚,不久任两广总督,1882年署直隶总督,次年署北洋通商大臣,旋复任两广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初期,因所部潘鼎新战败,被革职留任,在广东协办防务。病卒于任。著有《张靖达公奏议》等。

2. 李宗羲

字雨亭,四川开县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是李鸿章的同年。同治十二年曾国藩殁于两江总督任上,由于李鸿章的推荐,李宗羲竟能继任此一要缺。其人才具平常,李鸿章可以遥制;两江诸般设施,每听北洋指挥。盛宣怀以直隶候补道得以派到招商局去当会办,便是李宗羲任内之事。

3. 刘坤一(1830--1902年)

字岘庄,以诸生起家军旅。咸丰五年受刘长祐之邀,率乡团与太平军作战。后随刘长祐参加湘军,援战江西,因作战勇敢,屡立大功,被破格提升为直隶知州,成为湘军中的一员大将。此后曾转战于湖南、广西等地,历任临江知府,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 光绪元年(1875年),刘坤一升任两广总督,5年后出任两江总督,成为清朝后期镇守一方的地方大臣。当年收回伊犁后,刘坤一曾上奏请求朝廷急筹东北防务,防备日本、俄国,而与英、法等结为声援。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坤一以钦差大臣身份驻守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陆军,一战而败。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当慈禧太后与荣禄阴谋废黜光绪皇帝时,刘坤一上书坚决反对。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刘坤一与张之洞等联合倡导"东南互保"。1901年,又与张之洞一同连续3次上疏请求朝廷变法,主张以兴学为首务,整顿中国旧法,兼采西方法律。时称"江楚三折"。 至此,刘坤一已由一名汉族封疆大吏,衍变成清朝末期的改革者和变法者,成为晚清朝廷中比较进步的大臣。刘坤一去世于1902年,终年72岁。当时他已被清朝廷封为"太子太保",是闻名中外的变法派大臣。他去世后,被清朝政府谥为"忠诚",并追封为一等男爵。他的儿子刘能纪,被任命为四品京堂,孙子们也都被授予官职。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