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我身边的外国人”中的电影《桥》的的一点补充 -- 燕庐敕

共:💬33 🌺5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对“我身边的外国人”中的电影《桥》的的一点补充

兼致归去mm。

老燕写过一篇

我身边的两个外国人:塞尔维亚人迈度瑞奇和日万诺维奇(上)

一个月前某个周末11点半,打开电视,乱调一阵,无意间找到中央四台,发现节目里传来熟悉的歌声――正是原唱《Bella,Ciao!》。立即定格,节目已经开始了一半多了。一边看来一边推理加猜想,总算大致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自打小崔(崔永元,按年龄俺应该叫他老崔)做《实话实说》节目做到自己夜夜失眠没法再做下去后,他转到自己喜爱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死电影。于是他主持了央视节目《老片坊》。经常看到他穿着剧中正面主人公的戏服出现在镜头前,重现电影里的一些片段。小崔投入的实在是很深,以致于连后来接手主持《实话实说》的女主持人和晶(好像因为生小孩,也离开了?),都说他太入迷,又太自恋,她这么说是因为小崔曾经把小崔自己穿着《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志愿军军服拿着爆破筒的剧照放大了贴在自己家墙上和办公桌对面。这档节目在国内老片子回忆了不少之后,又开始回顾译制片。第一批回顾的,是6,70年代拍摄并引入中国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其中就有《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在国内,文革结束前的译制片多数是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朝鲜出的。当时老百姓的口头禅里有这样一段: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说真的,越南电影我本人只看过一部《回故乡之路》,没啥大炮,光是美国飞机下蛋了。等到了文革刚结束时候的1977年,因为“英明领袖”访欧,南斯拉夫也是其中一站。当时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亲自驾驶电瓶车拉着英明领袖参观。 随着中南关系的恢复,一下子进口了好几部南斯拉夫电影,而且全是二战片。其实,早就进了,只是借着这个东风全国放映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的班底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大家也都看出来了。在国内,是先放的《瓦尔特》,当时南京曾经一票难求,到了一件军大衣换一张电影票的地步,在南斯拉夫,则是《桥》先拍摄完成的,而且在放映后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桥》于1967年拍摄,导演哈·克尔瓦瓦茨,68年公映,到69年时,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成了被大家争相邀请的对象。这些演员的名字如下――包括原版中文配音。

老 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鲁非

朱塞佩·匝瓦多尼(博利斯.德沃尔尼克)---侯冠群

班比诺(伊戈尔.加洛)---李连生

工程师(斯.佩罗维奇)---雷明

叶琳娜(西.米亚托维奇)---吴素琴

迪 希(博.贝戈维奇)---王炳彧

曼 耐(约.亚尼契耶维奇)---劳力

“猫头鹰”考斯(雷利亚·巴希奇)---关长珠

德军上校霍夫曼(东德演员拉尔夫·罗摩尔)---谭天谦

第28山地团团长马克·冯·费尔森上校---方辉

游击队联络员丹尼罗---俞力文

28年后,当年最年轻的伊戈尔头发已经是白多黑少,坐在央视的演播厅边上的休息室里,对着镜头侃侃而谈:“那一年(1968),在黑山共和国拍摄这部电影,那个桥可真是很高啊,有一百多米呢。。。。。。69年我们在一个露天大剧场与观众见面,你看,这就是当时的合影,这里面啊,今天,好多人已经不在了。。。。。。”

接着是“猫头鹰”巴希奇:“当年我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电影,后来导演找到我,我就答应下来。因为我的形象问题,所以我一直是不适合出演正面角色的。那个最后在桥上对射的镜头,拍了好几遍,我记得摔得骨头都疼了,导演才叫停。”

然后又换回到伊戈尔:“1969年后,我们又合作拍了几部电影。但是,自打南斯拉夫分裂以后,大家都没什么来往。1996年,纪念导演哈&·克尔瓦瓦茨的电影回顾一周展时,因为战乱刚刚停止,而敌对情绪依然严重,还有很多当时的剧组成员都有政治观点的对立,所以,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去了。那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最后的压轴片就是《桥》。当最后放映结束时,他的遗孀站在台上,一束灯光照着她。我拿着一束献花走上台区,拥抱了她,这时候舞台灯光全部亮了起来,全部观众报以热烈地掌声。那次的鼓掌很长啊,当我放开她的时候,我看见她眼里的泪光。”

这次来中国,倒成了这些人自打南斯拉夫分裂后,第一次再度聚在一起了。电视画面上看,一排白色头发的老人,坐在沙发上,每人手捧一束鲜花,笑意映在脸上。伊戈尔说: “我本人没什么政治观点,但是其他人就不同。尤其是巴塔(日沃依诺维奇),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派别。雷利亚是克罗地亚民主阵线的人,嗯,巴塔是南共联盟的,后来是塞尔维亚社会党,所以,当年他们没法坐在一起。”

这个我不奇怪,巴塔花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扮演了那么多南共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英雄,也因此那么有人气,要是他不接受这些剧中人的思想意识,那倒是有些奇怪了。有有趣的是“猫头鹰”也恰如其分的在真是生活里做了“老虎”的反对派。

这些演员,对中国人这么些年仍然如此记得他们都表现得很激动,也很配合地坐在一起。真是应了电视里说的那句话,电影里的英雄已经逝去,现实中生活仍然在继续。

最后,说说我听到《Bella,Ciao》原声时的惊讶。因为在电影里,我们的配音演员早已把这首歌演绎了一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朝气蓬勃,凌云壮志和慷慨豪迈而又谦逊隽永的歌,后来,无论是中国歌唱家还是俄罗斯歌唱家,唱的都是大致不离这个样子。可是,电影里的原声,意大利歌唱家唱的(南斯拉夫人拍电影还是够较真的,德国演员演党卫军军官,意大利人唱意大利歌),却是大相径庭。

这位意大利歌唱家唱的,不但没有慷慨激昂,反而有些油滑,配上他那浑厚的有如橄榄油般滑润的嗓音,听得我居然觉得,意大利游击队很没把打仗当回事。说得好,是早已将生死直指度外,说的不好,是有些浑不当打仗是啥大问题。在俺们中国人天天听《孙子》里的教诲:兵者,国之大事也――的人看来,简直有些不协调。

突然又发奇想,意军的陆军在二战里的表现,更多的是象在利比亚沙漠,而不是象在东非克伦山,可能和意大利人的性格有关。

最后,全文摘录这首歌―――请懂意大利语的河友好好翻译,我一直觉得,我们听到的中文词(朝霞灿烂mm写的那个)不见得是原意,可能是我们拔高了的翻译。老酒或是其他河友,能找到的请把它贴上来,不胜感激!

补记:特别感谢在北意大利的楚不留香mm给出的链接。

翻译在这个帖子里:链接出处

Bella ciao--Chant des partisans italiens

Una mattina mi son svegliata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Una mattina mi son svegliata

Eo ho trovato l'invasor

O partigiano porta mi via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O partigiano porta mi via

Che mi sento di morir

E se io muoio da partigian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E se io muoio da partigiano

Tu mi devi seppellir

Mi seppellirai lassu in montagna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Mi seppellirai lassu in montagna

Sotto l'ombra di un bel fior

Cosi le genti che passerann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Cosi le genti che passeranno

Mi diranno che bel fior

E questo é il fiore del partigian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o bella ciao ciao ciao

E questo é il fiore del partigiano

Morto per la libertà.

关键词(Tags): #Bella Ciao(当生)#南斯拉夫(当生)#意大利歌曲(当生)#桥(当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