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迂’不能理解为‘迂回奔袭’!否则战略战役问题被降格成战术问题了

首先说这译文,我就有异议

军争篇的‘迂’与‘直’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指‘争胜’中两军的‘远’与‘近’,而且不仅仅是距离上的,更是时间上的,地形上的等等。或者说,是距离胜利的远与近。

一句一句说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的困难之处是,把远的化为近的,把不利的化为有利的。’

这句是说自己状况的。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所以要使敌人的路途‘迂’,而且诱之以利,(使自己能)后敌出发,先敌到达,这才是懂得‘迂直之计’啊”

这句是说,处在‘迂’与‘患’的状况下(其实基本是一回事,互指),应该想尽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在自己掌握主动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你引用的译文,擅自加入了原文没有的内容(…敌人占据的…)。本来自己就‘迂’了,还要更加‘迂己途’,还不嫌远,继续绕……该上军事法庭了

孙先生讨论的是如何变‘迂’为‘直’,变‘军争’中的不利地位为有利地位。偏差的译文+更加偏差的你的理解,变成了主动去‘迂回奔袭’争利,奔袭还不能奔快了,免得跑死……这是不是离题越来越远了?也离常识越来越远了?你到底是要‘奔’袭,还是要稳扎稳打?

--------------------------

再从全篇看这段讨论的地位:

军争是特殊情况

这对吗?

不对!

本篇讲‘军争’,如您所说,是如何掌握战场主动权。这怎么能是特殊情况呢?这是战争中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问题!所谓‘将受命于君’之后,最头大的就是这个问题。难道他们最头大的是‘特殊情况如何迂回奔袭’?

实际上,在本篇,孙先生要讨论,大军开赴前线,应该何时何地接敌展开战斗对我最为有利,并且这一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权衡盘算这一切,才是‘军争之难者’。

打仗,可以说确实是‘大多数时间在安全的腹地行军’,没有大的危险。除了偶尔耍阴谋诡计不得不冒风险,主力会战的时间地点一定程度是可控的,否则主官该上军事法庭了。

但是,孙先生仍然明确的指出了:日行军30里,1/3的兵根本就没体力完成行军,至于其后打仗就更不用提了。生生累垮部队,去了也是‘阙上将军’。全篇来看,这是适用于‘军争’的一般情况,而不是适用于‘奔袭’的特殊情况。

总结:整篇讲如何‘争胜’,要“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先于对手算得态势有利不利的获胜,这才是‘军争’的方法。)根本没有一字半句提到‘如何迂回奔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