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伪科学、赝科学和病态科学 -- jlanu

共:💬3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支持一下小宋)

===文汇读书周报 江晓原 刘兵===

□上次我们谈到的斯诺抨击“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的演讲,作于1959年。然而,有些人士却认为科学自身也充满着傲慢与偏见。在斯诺演讲之前7年,F.A.哈耶克早已经对此忧心忡忡了。他这本《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初版于1952年,从书名上就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的立场和情绪。书中的矛头主要指向那些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哈耶克认为这些人“几乎都不是显著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的人”,也就是说,几乎都不是很有成就的科学家。照他的意思,一个“唯科学主义(scientism)”者,很可能不是一个科学家。这个区分非常重要。

■人们经常在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科学家”这个词。或者说,科学家是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的。在那些“大科学家”中,不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意义上,哈耶克显然是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人们确实也将那些从事具体科学研究工作而不一定具备人文意义上理想素质的人泛称为科学家。

□哈耶克所说的“几乎都不是显著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的人”,一部分是指工程师(大体相当于我们通常说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指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徒子徒孙。有趣的是,哈耶克将工程师和商人对立起来,他认为工程师虽然对他的工程有丰富的知识,但是通常不考虑人的因素和意外的因素;而商人在这一点上比工程师做得好。哈耶克笔下的这种对立,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对立――而且在他看来,计划经济的思想基础,就是唯科学主义――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世间一切问题。计划经济思想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它幻想可以将人类的全部智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超级的智慧,这个超级智慧知道人类的过去和未来,知道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为全人类指出前进的康庄大道。哈耶克反复指出:这样的超级智慧是不可能的;最终必然要求千百万人听命于一个人的头脑。而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如今世人早已经领教够了。

■刚刚拿到此书时,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此书的书名的真正含义,直到读后,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彻底地想得很明白。“科学的反革命”,这个标题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是两个概念的组合,即科学与反革命。当然,连带地,讲反革命,自然要涉及到革命。那么,这些概念的所指究竟是什么呢?哈耶克想用这样的标题来表述什么样的核心思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从原文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Studies onthe Abuse of Reason中看,“革命”应该是一个正面的词,哈耶克的意思是科学(理性)被滥用了,被用来反革命了。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创新,反对创新,压抑创新,就是“反革命”。哈耶克指出,有两种思想之间的对立:一种是“主要关心的是人类头脑的全方位发展”,每个人的创新不应受别人支配,这样总的效果就会比任何单独的头脑所能筹划的更伟大。另一种是想“把自己周围的世界改造成一架庞大的机器,只要一按电钮,其中每一部分便会按照他们的设计运行。”前一种是有利于创新的,或者说是“革命的”;后一种则是计划经济的、独裁专制的,或者说是“反革命的”。

■除此之外,哈耶克还指出了另一点,即“科学家或迷恋自然科学的人经常试图用于社会科学的方法,未必就是科学家在自己领域中事实上采用的方法;倒不如说,那是他们以为自己在使用的方法。这两者未必是一回事”。对此,无论是那些唯科学主义者们,还是在争论的另一方面对唯科学主义进行批判的学者们,恐怕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眼下最严重的问题,倒不在于自然科学方法之移用于人文学术,而在于工程管理方法之移用于学术研究(人文学术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研究)管理,在于工程技术的价值标准之凌驾于学术研究中原有的标准。按照哈耶克的思想来推论,这两个现象的思想根源,也就是计划经济――归根结底还是唯科学主义。在哈耶克发表他这些思想的年代,我们正在闭关自守,无从了解他的思考成果。就连7年后斯诺发表的演讲,我们也几十年一无所知。如果说哈耶克1952年的《科学的反革命》是先

见之明的警告,那么斯诺1959年的《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就只是顺流而下的呼喊。而近二十年前我们热烈欢迎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时,实际上是从唯科学主义立场出发的――至少我本人是这样。当然这不能怪我们,因为当时我们太缺乏科学了。

■是的,当年我作为译者之一翻译《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一书时,确实也是出于这样的立场。但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从科学背景出身,然后投身于人文研究的人,更能感到到两种文化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而且,如果他(她)真的成为一位称职的研究者的话,多半会逐渐离开唯科学主义。但在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宣传与研究的区别,也要注意到另外一个事实,即中国人对科学的那种非理性的、概念化的崇拜,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极度缺乏是并存的。这种复杂的局面,是我们今天阅读、思考和研究两种文化问题与唯科学主义问题时所不能不注意的。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科学本身已经取得了、并且还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是无可否认的。我认为“科学的负面效应”这种提法不妥。与其说“科学的负面效应”,不如说是滥用科学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科学本身迄今为止是非常成功的,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出在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人世间一切问题的信念和尝试――这就是唯科学主义和哈耶克所说的“理性滥用”。

《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

F.A.哈耶克著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