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代发】为何我要写一个“内生货币宏观经济学”(上) -- 大黄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A
2007年6月,香港。
两年多来,世界风行两个词:Over-liquidity,中文云:流动性过剩、Carry Trade,中文云:套息交易。(Carry Trade指向低息货币国家借入资金购买高息货币并存款或者其他“高收益”金融资产的行为)借入日元买澳元纽元,借入日元买挪威克朗…… 澳元新元挪威克朗印度卢比泰国铢,币币狂升。喜欢挖掘发财诀窍的Bloomberg隆重推出特别奉献:冰岛克朗:存款年息两位数,07半年对日元升值40%——贷款日元利息0.5%,套息赚钱大家一起赚哈!
……
10星期后,另一个词Sub-Prime为王,独占中环酷毙男女的专业谈话。
--“ I think it’s somewhat over-sale panic, and I think it is largely a psychological effect… blablabla…”……
只有个傻小子还在研究理论:
--“x博士,您认为,Carry Trade是否导致了货币的增加?”
--“这个……我想想……嗯……也许低息货币国增加了?嗯?不确定……”
……
--“…Thank you for coming here for interview, well, you have got opportunity to ask me three questions, any question?”
--“Ah, yes. As a trader, do you think carry trade creates money?”
--“Wow, good question! That is the very question I want to ask you…”
……
货币是什么?套息交易创造了货币吗?创造了的话,为什么最火热的时候恰恰是Goldilock Economy(高增长、高资产价格、低通胀——The Economist标准里最棒的经济状态)最红火的时代——你的经济学里面,货币可是被称为“通货膨胀无时无刻不是一个货币现象”哦…… 过剩流动性――流动性是什么,银行互相拆借创造不创造流动性?银行借贷给KKR搞私募股权收购创不创造流动性?……blablabla
上台之初被某媒体男正确解读为“厌恶通货膨胀-主义者”(anti-inflationalism)的学术派新官伯南克,在2007年8月冒失除了句需要谨慎对待降息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Jim Cramer带头摔桌子:He knows nothing! He knows nothing about the finance!!!Nothing!!!
若干个月后,业界人士在绘声绘色的描述:伯南克是个热爱“通货膨胀主义者”,号称Helicopter Ben——用直升飞机撒钱的伯南科。可怜伯南科当年只不过是在按照弗里德曼的比喻描述他想象中的法币经济运作,却不仅误读成了他的主张,还成了他的新外号。
华尔街为一而再再而三的联储-财政部拯救措施而鼓掌:美国的股市跟服了鸦片一样,每剂下去,道琼斯昂头风骚一两周,又猛然向下……有人说,伯南科的决断避免了1929年的崩盘。问题是:今天的美国经济结构,和1929年的那实体经济仍为世界牛耳的美国经济结构是否还类似?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B
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曲折过程。
40年代:美国成功使用马歇尔计划维持了二战繁荣,独霸全球,成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也是农业(靠补贴)、服务业(不是20年代的金融服务业)大国。
60年代:越战,用于海外军事采购导致外国持有美元开始增多
70年代:美元危机、黄金脱钩,两次石油危机。海外美元开始发育。石油美元为种子创造出来的信贷货币奔向发展中国家。
70年代末:民主党卡特政府“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货币主义者沃克尔开始货币主义试验——利率大升,经济大降——启动世界性巨变的重要导火索
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政府破产。银行业被迫寻找新业务
80年代:
1 自由放任“里根经济学”——〉减税、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国家债务猛增
2 私人股本业务兴起,来快钱的金融天才赚钱模式诞生,银行新业务——〉LBO类债务、M&A债务猛增
3 实体经济衰退+日韩出口冲击——〉传统蓝领衰落——〉个人消费型借贷开始作为渡过收入难关方式鼓励——〉借债消费形成习惯——〉各类个人信贷债务。
国际方面,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从Credit-Circulation变成Debt-Accumulation
新政以来的几个民主党人奠基建立的伟大社会,动摇瓦解了。
90年代:
民主党人克林顿背弃竞选承诺,鲁宾当选财长。自由贸易模式在全世界扩张。
发展中国家被鼓励金融自由化——墨西哥、东南亚、阿根廷危机,附加转型政府俄罗斯财政崩溃及金融危机
银行分业法案废除——随后1年,科技股泡沫破灭
00年代:
为了挽救低迷的股市,2003年,格林斯潘把联邦基准利率FFR降至1%
2003-2007年初,房地产贷款及信贷产品兴盛。
2007年下半年,电视台采访曾经是工业基地,也是Sub Prime重灾区的五大湖区,发现这个锈带地区已经惨不忍睹。
2000年代,穷人当兵成为时髦,当兵养家——私人军队业(BlackWater)兴起。
……
自70年代末以来的每一步变化,都伴随着新兴金融业务的上升和实体工业经济的衰落。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而中国主要留美经济学学生派出的年代,正是80年代中后期。
与此同时,日本正在走入它最后的辉煌一瞬——很快,流行论文题目就要从“日本为什么成功”变成“日本为什么失败”。日本提前结束了它作为中国思想界老师的可能。——更何况,日本人埋头苦干,没有太多像样的成形理论,更何况,日本马上在股市中摔跤,又在自以为能解决金融困境的金融大爆炸中彻底自我爆炸,也算了了80年代美国的恐日者(Japanphobia)心中一个忧虑。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C
1992年,中国大规模开放
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面铺开——其间,还有无数无比优惠于谋利资本的政策——只要你干的是官方好的那一口:增长GDP。
2003年,资本主义主旋律宣传片《Commanding Heights》出炉,成为北大学生经典教材。片中,中国是优等生。
1980年代末-2000年代初,资源型国家地区拉美和俄罗斯先后拥抱新自由主义。“民主自由+市场”三位一体折腾十几年后,前者,一个前政变军官、一个原住民先后在两个国家上了台;后者,一个克格勃被安插上了台,从此至少在表面中止两地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又过了8年,前者获得了部分人民的支持,后者,几乎成了民族英雄,打算以迂回方式再干12年。
1980年代,里根经济学下的美国,在生产大国日本的冲击下,实物经济一塌糊涂。
1990年代,美国突然活力四射,把当年的德、日,远远“踩在了脚下”。
2000年代,美国人寅吃卯粮,嘿嘿哈霍,消费品源源不断,经济一片大好——据说,这是比黄金20年(50-60年代)还繁荣的经济。
1980年撒切尔夫人改革
1990年,她黯然下台
2007年,昔日工业摇篮的故乡曼切斯特宣布要营建全世界最大的赌场——“市镇当局希望此举能够刺激就业、增进税收”
2007年,英国布朗首相表示,希望英国的金融业,能够服务于中国,“英国具有历史悠久的金融业经验”——他大概会忽略一下:所谓英国的金融业,其实是二战后被一纸报告认为“权宜”保留,1986年大爆炸后才发展起来的“国中之国”,可谓英国的体外离岸中心——伦敦城,它与英国实体经济的关系,比汉撒同盟时期的吕贝克与德意志大地的关系,还更松散。
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1998年,更要命的金融改革实行——只不过大部分日本当权派,好像还没有意识到这很要命。
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
1998年,长期信贷银行破产
随后,地板价卖给美国Ripple Wood私人股本集团,再重组为新生银行
2004年,《拯救日本》中文版出版,主角:洗心革面的长银——新生银行和他的恩主:美国私人股本收购家。与旧日本告别,与新日本拥吻。
自此,两国都认真学习美国经验,认真发展资本市场,不是假学,是真学,彻头彻尾的学。积极国际化,抛弃陈腐观念。
2008年,新生银行报告因为购买次贷有关资产造成巨额亏损,据信,这只是日本相关损失的冰山一角。
对于当年写下日本奇迹的创业者们,对于那些为长银奋斗一身,乃自最后破腹自杀的员工来说,真是个国家级玩笑。
自由放任的鼓励资本主义的经济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在最近十年如果不是身名狼藉,就是至少为社会下层所痛恨——闹腾的厉害的反全球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公开场合不容置疑的绝对正确之举——core下结论了
为什么呢?
北美经济系博士与教员们在说:A Puzzle in Economics。
北大林说:他完成了解释——比较优势。
Really?
关键词:金融业、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的形态、功能,很重要。
宏观经济学家不需要理解这些,撰写论文,他可以把Banking行业的运营说的和制造业一样:“银行业有一个生产函数,带来产出Y……blablabla”。
媒体经济学家所需要掌握的,只有自由化、反管制、反赶超、Lassie-Faire万岁。对了,再加上一句:防止通货膨胀。
……
索罗斯说:现在是个巨变的年代,可作对比的不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而是29-33年的大萧条。不过,也许更糟糕。
这是一个巨变临界点的时代。只不过巨变的主角国的国民,尚且在众说纷纭中,浑然不自觉。
思维&变化
我曾经以为经济学很牛X,所以特地钻研了好几年,发现好像很分散,很零乱。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那个供给需求曲线的叉叉,那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除非形状特异,是得不出除了“自由放任就是对”以外的任何结论的——所以说,什么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啊,想在完善的主流经济学框架里解释其好处,难得很——明明增加成本嘛,总之就是跨国公司的障眼法,Public Promotion-形象提升工程。
本科临近毕业时,师友与我纵论学术:那主流经济学,放在主流的框架里,你是看不出它的问题所在的。
有一个曾经闻名全国的论坛,后来倒掉了。倒掉之前,作为经济学版的版主,有幸在一次学术骂架之中当了调解人,从此我知道了:货币,是个流。——流能增,也能减,能动,也能贮,还能来回倒手——但这些东西,你在正统经济系学到博士后,也学不到,学不会。
尝有兄长于我介绍某王姓专家之金融学理论:曰,此君转自核物理专业,系留美之华人经济学家前十。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股票价格一个小波动,就有剧烈的“供需变化”。余兴奋然,逢毕业,跑去报告某将赴券商之天才死党。死党瞄一眼:少见多怪,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吗?那存量股票的玩意不叫供需,那叫买力与卖力。
再后来刻苦阅读标准高级宏观经济学,我发现,这门活真的就叫家计问题——信不信由看官你自己,按照这个理论,社会没有货币比有货币有利于社会生产——虽然大家都知道相反才是事实。根基上长颗瘤,你说这理论还能信不能信啊,能信不能信?
再后来我发现这个高级宏观经济学不得了,真的把自己当真理,抽了几个历史数字往模型里数值计算,发现“资本市场收益率溢价之谜”——概括意思就是美国股市太“波动”了,按照理性人们不应该支付这样“高”的股价——现实不服从我的理论,所以叫谜(Puzzle)。
怪了,这有什么好谜不谜的——人们好投机,股市是个投机场所,三天两头过度投机——跌落,方差就大了(主流经济学把方差当风险),有涨有跌,历年平均一下收益率也不算很高——倒过来,这就叫付“高股价”——相对于波动人们掏钱甚多。很直白嘛。
主流经济学告诉你:扫瑞,不行~我们经济学强调的是理性基础,所有模型,必须有一个理性人决策。你那个解释,决策者是谁?理性在哪里?什么?击鼓传花之大傻瓜理论(big fool theory)——扫瑞,我们不承认这种野鸡理论。噢,对了,你应该去阅读我们最新的文献:我们最新发明了一个理论:人们在股市上支付高溢价,是源于对于毁灭性灾难(mass-destruction)得先知概率的算计!哇,这将是经济学中堪和量子物理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的理论阿!经典阿!!
得,我敲破脑袋想不清楚美苏核大战的可能性和美国股市长期价格之间的关系……看来我确实不是搞美式学术的料,对于这帮学术佬我惹不起我躲总还躲得起吧,散心去。
于是就到了某转型小国,黄昏中,铁路沿线,萧瑟的秋风中,昔日的工厂厂房空无一人俨然鬼城,透过窗户,可以见到顶上蓝色的天空。外墙的列宁像,早已随着墙皮掉下而斑驳残缺。某该国古代皇族后裔告诉我:祖先见证王朝灭亡,自己见证民族灭亡。当然,该国领导愚蠢不堪,总体上忙着分割矿产资源。该国青年失业郁闷,以为华人偷钱,墙上狂书——You can’t kill people, but you can kill Chinese
后来又到了某山地国,该国正在闹共产党革命。闻佃农收获,几无剩余,叹然。在山间阅读史料,方知穷国都市贫民窟病与农业问题的连接。
又与某群岛国友长谈,知该国强人退位,却十载不起,民心怀古,居然叨念起本已定性为人人唾之的前强人的好处来了。
——这些都是发展的资本问题。然而资本形态为何,如何注入,如何循环,能够带动起飞,好像没有明确的理论。既有理论者,把资本当机器者也。
混混厄厄到了香港,我发现这边的职装酷毙男女都是谈吐很是professional,其实含义都比较白丁。金融业的一般人员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知识——那些很吓人的Quantitative也只是技术工种——最糟糕的是,所见所闻充分说明了“金融业人员的生产贡献”实在是很扯淡的东西。Engineering was replaced by Financial Engineering是一个很糟糕的职业流行取向——感同身受。而专家们可以大肆依据参杂着主流金融经济学和部分会计学的“专业语言”谈论着whether the risk is mis-pricing的问题:所谓专业语言,其实就是用于装X,拉远和普通老百姓距离的语言。平均说来,西文高档专业媒体传递的信息,和中环茶友会的土财经博士传递的信息,价值差别不大。这个游戏,有用的还是内幕消息、大鳄动向,再加上点带运气的宏观判断。
——最后,最重要的金融资本运动的宏观结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连套息交易是否创造货币,无论首席经济学家还是对冲基金交易员都没法解决——因为从来没有人问这个问题。
山国临行前,听了法国巴黎十大某结构学派掌门人的讲座:积累中的国外美元储备问题和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评点人:世行中蒙局局长美元先生(此君家姓Dollar,华文姓杜),带着戏谑的表情嘲弄老教授的法国腔:我不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
十个月后,主权国家基金成为人人谈论的问题,西方国家认为尤为严重的问题。
老教授着力于数字推断以示情态严重,我则想搞一个体系定性模拟。
我与师友有提:我要搞美元在国外堆积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理论问题。
曰:太难了,建议你搞一个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研究。
不服,摞袖子整理。一堆个资料,四五个派别。有派别云:现在是美国出口金融服务,中国出口商品,美国以理财之技换取各国之实物,甚为公平。
什么叫辩护?这就叫辩护;什么叫扯淡?这就叫扯淡。
美国理财之技——啥技艺?2007年8月、11月以后的理财还很具有技艺,很具有生产力?
说来说去,问题:啥是货币,市场经济所求,所谓到底为何?钱,是你赚了我就没了吗?到非洲去淘金——非洲的金是不是越淘越少了?如果源源不断出来,所来何方?中学教科书总是说殖民地作用有二:提供廉价原料来源地,作为倾销商品的目的地——我中学就纳闷:都是当廉价成本的份,还买得起宗主国商品,还倾销?~
似乎有点头绪了:必须有一个货币循环体系,带动各人对产品之分享。问题又来了?循环中货币似可创造,如何创造,如何注入?弗里德曼说此问题不必研究,权且当直升飞机撒下去的——不行,一定得好好研究。哦,借贷行为似乎与此有关,且把贷款放在存款前,银行“凭空”造币鲜——原来埋没多日的后凯恩斯主义正有研究。——如此说来,央行控制力则比教科书之货币乘数说大弱。
接着问金融业:金融业靠什么获得回报:什么样的回报是正常的,可持续的,什么样的回报是不可持续的?回答前者,先得问工业资本是怎么赚钱的——是主流教科书说的边际资本生产率吗?不,我看会计常识更有用,金融业则通过创造有偿货币为工业资本回报中获取一块羹。回答后者,先问汇丰那种贷款炒股业务性质如何?——曰:无抵押的贷款炒股投机是留下个坏账定时炸弹,有抵押(正常情况)的投机贷款是财富再分配——由此可知,Carry Trade套息交易,的确创造了货币,可谓抵押型投机贷款,可能完成财富再分配——当然,倘若日日有人愿意收割,给银行送上钱来,自然也就成了可持续的不当推辞的业务。
于是发现货币原来很弹性,原来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给自己追求的东西,只不过创造之初却不能拥有它(好比发出贷款的银行并没有拥有这笔贷款),只有一切运行完毕之时才能分割一轮生产对应的价值符号——而社会又轮轮连续运转,生生不息,乃自观察着都看不出什么叫“一轮”“生产-销售”出来。原来生产性体系中,货币是和生产捆绑在一起的,是内生的,而今日之花花投机世界,则是与各类投机——无论是炒股贷款、套息杠杆、兼并收购融资债券、繁华地段商业地产之债券……——所谓当年货币主义者直升飞机撒钱的想象,可谓 poor imagine,可以休矣。
于是又发现,既然如此,公信之机构可以用借贷往生产机会中造币,只不过需要一些先期条件加以克服而已,那么扩展到国际之间,A国银行可否实际创造B国货币?一一肯定。如此,何不一我朝外汇之存底,发放定向之贷款,用于中非中拉经济建设之连接,花死物为活水,构建天下通衢,输出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国开行曰:已有类似业务,待扩大,甚喜。友邦人士来言:甚善,可行。偶然再发现,友邦人士者,劝说俄罗斯自寡头收回自然资源之谋士是也。
遂勾画一图景,上书:内生货币宏观经济学——概论。从基础论,勾勒货币循环图景+实物生产流转: 先物质流转,再信贷货币,再存量资产,再世界货币问题。高楼不是一天建起来的,高楼是一层一层大起来的。巴基斯坦公子来鸿提醒:注意竞争因素。作一发展分支图,推销之。
“这是一本书,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又是一门复古的学科”……
“我们新生一代有力量啊有力量,嘿嘿哈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这个。。。。。。。。。。。 一直在找 字0 2008-04-05 15:30:37
🙂这个。。。。。。 烟波钓徒 字0 2008-04-05 15:11:16
🙂【代发】为何我要写一个“内生货币宏观经济学”(下) 7 大黄 字3415 2008-04-05 09:33:58
🙂【代发】为何我要写一个“内生货币宏观经济学”(中)
🙂【讨论】说句扫兴的话 泽畔东篱 字106 2009-06-20 13: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