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箫管开花: 大棋士的小手筋 -- 丁坎
一般对通假字的解释,古代字少所以很多字还没有造出来于是只好一字多义,互相假借。
不过是不是也有古人写了白字的情况呢?如果不是“三豕渡河”实在混不可解大约也是要被当成通假字吧?
另外,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中国地方如此之大,古人又是怎样保持不同地方不会自行造出不同的字来的呢?这类自造的“通假字”现在仍有。例如那个著名的把“大鳊鱼、小鳊鱼”写成“大便鱼、小便鱼”的例子。
自然,《说文》之类能够起到规范字体的作用。但是考古发掘每每发现很多“通假”字。而这些“通假”字犹以魏晋以前为多。例如我们最近讨论的那位颛顼,在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二五八写作“耑玉”,帛书《刑德》则写作“湍王”,《春秋元命包》中写作“颛玉”。
我的猜测,东汉纸张开始普及之后,使书籍的传播有了廉价的载体。而古老的“拓印”技术和纸张结合在一起,在雕版印刷之前让大范围的传播同一版本的字体有了可能。而到印刷术普及之后,则文字才真正有了随手可得的标准。
不知丁兄以为如何?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箫管开花: 大棋士的小手筋 30 丁坎 字5457 2008-06-28 05:29:14
🙂【讨论】丁兄认为古代的通假字是错别字吗?
🙂【讨论】造字的假借与用字的通假不同 2 丁坎 字1731 2008-07-11 13:11:32
🙂这个"托渡"在围棋里只能算是基本常识吧?恐怕算不上手筋 beyourself 字0 2008-07-08 13:22:32
🙂beyourself兄明鉴 1 丁坎 字585 2008-07-09 00:24:57
🙂写的很有创意 douerdu 字354 2008-07-08 11:55:08
🙂用硬通货托一下! 渔舟 字115 2008-07-04 20:28:15
🙂多谢渔舟兄 丁坎 字56 2008-07-07 0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