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玄武门之变之太子之争、一 -- 唐一介

共:💬246 🌺5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太子之争、二

李渊是有任人唯亲的毛病的,在亲上惟有李建成、李元吉能与之相比,在能上也只有李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李世民,就是他在军事上最大的王牌。相应的,具备着杰出才能和远大志向的李世民,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唐王朝统一天下的最主要的功臣。

李世民又是一个有着极大抱负,并具备实现这种抱负的能力的人,他在征战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忠于他的文武人才。另外,多年在外征战的经历,让其由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统帅,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也是非常巨大的。①

如此一来,李世民在地位和权势这样的硬实力上固然是如日中天,在威望,个人能力和人才集团这样的软实力上也是无人能匹。

李建成在李唐建立之初的时候,相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种优势主要是因为他的嗣长子身份,但与他在开国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与李世民基本并驾齐驱的功绩也是不无关系。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李建成的声望和权势固然有所提高,个人能力和人才集团方面,也是有所增强,但这种提高和增强的速度,相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是太慢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②

如此一来,李建成在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与李世民相比就都有着较大的劣势了。他所能依靠来弥补这种劣势,维持他与自己这个弟弟的平衡的,就只有自己的太子之位,及其所带来的超出一般皇子的权势和地位了。

李渊不是那种对自己儿子也分外猜忌的人,相反,他对自己三个嗣出的儿子是相当宽容甚至放纵的,不但“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相遇如家人礼。”甚至“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敕并行。”太子和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的命令,竟然与皇帝李渊的诏敕具有同样的效力,这样上下不分,自然就搞得“有司莫知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本段所引皆出《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了。

李渊的皇权,在一些方面与李世民的王权相比,都不再具有绝对的上下之分,李建成的太子权就更不用提了,太子应有的超出普通皇子之上的权势和地位,也就因为李渊的放纵而消失于无形,只剩下皇位继承人这一空名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建成就完全失去了与李世民对抗的客观实力(东宫卫队这一关键因素,也早就因为秦、齐二王府被李渊授予同样的权利而消弭了质的差距,只剩下了量的区别),不能不感觉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极大冲击。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时候,担任太子中允的王珪和担任太子洗马的魏征,曾经跟李建成说过这样一番话:“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今刘黑闼散亡之余,众不满万,资粮匮乏,以大军临之,势如拉朽,殿下宜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

由此可见,在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李建成的境地一度是很危险的,已经不是什么无所适从的问题,而是处于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中,不得不想办法挽救局面了。虽然李建成按照二人的建议,取得了讨伐刘黑闼的机会,取得了胜利,捉住了刘黑闼并将其斩首。但正如魏征所说的那样,二次反叛的刘黑闼(刘黑闼的第一次反叛是被李世民平定的)已是不成气候的残羹剩饭,这次胜利,没能给李建成带来太大的回报和帮助。③

①:李渊起事的时候,李世民年仅十八岁,在这个时候,能够说属于他这一派势力的只有刘文静,而他在唐朝建立后很快就被处死了。后来忠于李世民的文武人才,大多都是李世民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收拢旗下的,像这样能够将天下人才纷纷收归旗下,并取得他们的近于绝对服从(当然侯君集等少数几人是例外,但那也是很久以后,在新的形势下发生的事情了,事实上,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在李世民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史料表明侯君集曾有过丝毫动摇,更不用说二心了,相反,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立下了可以与尉迟恭相提并论的功绩),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事情,恐怕惟有汉高祖刘邦可以与之相比较。(汉光武也以能团结人才著称,但对比一下他们所团结在旗下的人才,就可以发现汉光武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了地利,不像李世民那样,天南地北,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能百川汇聚,物尽其用,另外,汉光武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有着巨大的外在压力,但在内部,却从来没有经验过李世民那样的考验)像这样的事迹,本来是十分引人注目,只是由于李世民本人在军事政治上的能力太过突出,这才失去了光芒。

②:在外征战的将军,相比在家维持这征战并进行发展的重臣,总是会获得更大的声望,这就是为什么史家眼中对刘邦的重要性无人可比的萧何,在民间的知名度却远较韩信为逊的原因。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还有刘邦的亲历亲为,还有其他著名将领的四处征战,但在唐初,由于李渊任人唯亲的毛病比较严重的原因,更因为李世民军事才能过于突出的原因,李唐的统一天下,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李世民的一手为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建成保障后方和支援前方的杰出成就,相比李世民的功绩来讲就是黯然失色了。

③:武德三年至四年(公元620-621年),李世民打出了震惊天下的一战,一举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两股最大最硬的势力,使群雄纷争、扑朔迷离的局面一转而变为李唐统一脚步不可阻挡的形势。相应的,李世民的声势威望,官爵权势也一跃而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由于身为皇子的李世民起点就很高,往上提升的余地不大,李渊在这一战后不得不想尽办法创出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来对他进行封赏),此时李世民耀眼的光芒甚至盖过了李渊的风头,更不用说太子李建成了。

更可怕的是李世民丝毫没有放缓脚步,他在第二年再接再厉,击溃刘黑闼,吓降杜伏威,眼见着就要将残余的割据势力一一碾碎。

在这样的形势下,李建成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当已经在李世民面前彻底输了一场的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卷土重来的时候,魏征向李建成说了正文中的那番话,劝他一定要取得代替李世民征伐此时已经成了软柿子的刘黑闼,借此增加声势威望,收纳人才,以及建立自己的地方势力。然而即使这样的目的完全达成,在魏征看来也只不过是“庶可自安”,智能勉强的,暂时的缓解一下迫在眉睫的太子之位被李世民取代的危险。

李建成成功的取得了这一机会,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这胜利却并没能为他增加多少声势和威望,至于收纳才人和建立自己的地方势力这两点,从后面的情况发展来讲,更是没有取得丝毫的成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