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 扔石头的

共:💬17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瞎说

我认为合理的教育步骤是这样: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第一次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技术类中学,这类学校现在叫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这批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其途径并不是考入通常意义上的大学,而是进入技术类大学(现在叫高职)。他们毕业后成为高级技工。没有考入技术类大学而直接就业的可以进行在职深造。

分流中的另一部分学生升入非技术类中学(现在叫普通高中)。他们如果继续深造,将考入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所谓非技术类并不是说只有文科,而是以研究为目的学习。

我是“大学专科化”的拥护者。为什么呢?因为大学阶段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以后的就业或研究打基础。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如果学生有研究的志向,毕业后可以进入专门的研究机构,不论是独立的研究院(比如中科院某某所)还是隶属于大学的研究所都可以。以前我们对于大学的作用认识不清,是因为当时的教育普及率不高,现在仍然认识不清,则是爆发户心态。总想弄个“高大全”出来,我觉得很可笑。比如清华非要搞个美术学院,北大非给弄个医学院,不知道目的何在,大概可以多收好多学费吧,不然为什么不搞个“情话大学戏曲学院”呢?医学和艺术是两个特别的学科,不能简单的套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他们是自成系统的。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对所谓“综合”那么情有独钟。水平高低在人而不在院系的多少。人为的堆砌只能造就怪物,合来合去,浪费国帑不说,不见得对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好处。现在动不动就要搞“航空母舰”、“世界一流”,我觉得是文化自卑感的流露。也有可能是“海龟”逐渐进入管理层的缘故,毕竟他们是吃洋饭的,总觉得炸酱面也应该用刀叉来吃才体面。

实际上,不同大学就意味着不同门派(不是学派),当时的院系调整大概也有“破立”的意思吧。

石兄转的这篇文章好象不是在说院系调整的事情,应该是属于“体制批判”类的“中共破坏教育”分类。确实,社会学和哲学受到打击,可是天还不至于塌下来吧。放眼世界,只得不失的事情好象不多。指出失误应该鼓励,可是含沙射影就不对了。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