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小说,求名字,更求评论。 -- forger

共:💬51 🌺5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12.
家园 13.

高炉开炉的第三天,老哈和李铁匠已经把搅拌炉安装完毕了,这是一口铸铁的大锅,放在用耐火砖搭成的架子上面,底下用煤炭烧着火,而在那口大锅的上面,还有一根铸铁管子伸出来,连着另外一台水利鼓风机,可以对着炉面,吹出空气。

老哈看到搅拌路的温度已经差不多,就把高炉的出铁口打开,铁水便流了进来,在上面空气吹拂下,铁水中的硅和碳,便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铁水便如同沸腾了一般,汩汩的冒着泡,四下里火花飞溅,老哈身穿着三层鹿皮的防护服装,头脸裹的严严实实,眼睛上更带着他特制的小孔眼镜,以防止钢花飞溅伤到眼睛,他拿着一根长长的铁棒对着开锅的铁水就搅拌了起来,很快,随着钢铁中的碳逐渐减少,铁水的熔点也越来越高,很快,在铁水锅的表面,便有一些熟铁块凝固了起来,就如同豆腐脑一样,李铁匠知道,这就是熟铁了,便在远处,用三指的铁叉,把他们小心地从炉子里面扒拉了出来。很快,大铁锅里的铁水就消失了,只剩下地下一团团一块块,黑乎乎的熟铁。

炼出了成堆的熟铁之后,翻砂厂的那些被打碎的砂模子,又被重新做成了模子,很快,村寨里面又有成堆的铁锅,以至于已经没有房间来装这些产品了。然后他们又铸造了许多用来制造标枪用的矛头,以及老哈要求的许多奇怪的东西。

十天之后,整个村寨的人看着成堆的钢铁,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老哈清点了一下,村寨里面的钢铁已经足有超过二十吨了,不过他仍然不满足,后面他计划的炼钢活动中,还是需要很多原料的,虽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铸造,他们就直接铸造了很多铁球,每个都是鸡蛋大小,这些铁弹子,大不了还可以用来作为投石带的弹丸,还是很有用处的。

等到一个月后,积累了超过五十吨的生铁熟铁之后,高炉终于熄灭了。可是大炼钢铁并没有结束,炼钢马上就要开始了。

相对而言,炼钢要比炼铁麻烦的多,老哈现在这个高炉,也就是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水平,虽然使用的燃料是焦炭而不是木炭,但总体而言,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工业化炼钢则需要使用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技术,由于眼前的钢铁原料并不是无限的多,而钢材的需求更是有限,老哈决定走比较保守的,反射炉坩埚炼钢法。

反射炉的温度很高,在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制造玻璃,这是老哈的另外一点考量,不过玻璃生产最关键的碱,老哈现在根本无从落实,所以也不着急,眼前首要之物是把坩埚做好。

老哈的计划,做的是简单的白云石焦油坩埚,这种坩埚的制作比较简单,比较符合老哈现在手头的原料要求,他并不是没有石墨,村寨所在的勃利县有亚洲第一的石墨矿,但他并不打算做在穿越者中十分流行的石墨坩埚,石墨矿可不是那么容易找的,用木炭代替的结果,基本上是制造出一个个炸弹,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但总之,那种坩埚的危险性让老哈望而却步。

做白云石焦油坩埚,当然首要条件是有焦油,在高炉熄火之后,老哈便开始了新式炼焦炉的建设,这个炼焦炉,可以说是把煤炭装到一个铁盒子里面,然后从底下和旁边加热,等差不多了,在往里面浇水,把焦炭熄灭。这是密封的干馏,能够得到高温的荒煤气,荒煤气通过泡在水里的热交换器,就被冷却了,这样,焦油和粗氨水就被冷凝了下来,经过简单的静置分层,下层的焦油就可以用了。当然,这个时候,荒煤气里面还含有很多一氧化碳和苯,都是剧毒的东西,老哈当然不想让自己以及众人受到残害,他在煤气的出口专门生了个火炉,把这些东西都烧掉,而火炉也不能白烧,便被他用来作为陶器的低温干燥炉用。

由于主要器件都已经铸造完成,炼焦炉的安装,只用了三四天就完成了,然后每天便可以出两炉,大约4-5吨焦炭,这个数字,即使高炉全力以赴生产,都是没法消耗掉的,老哈当然也明白,他把多余的焦炭搬进了村寨,打算用于冬天的取暖用,焦炭的好处是,没有刺鼻的煤烟,价格当然贵得多,但是既然不用白不用,那么大家就过更加奢侈一些的生活吧。

一吨焦炭,大约可以产生30千克煤焦油,还有100公斤左右浓度不是很大的氨水,尽管浓度不大,但已经臭的让人受不了了,还好炼焦炉和石灰窑的距离不远,老哈便引来了石灰窑的废气,用二氧化碳和氨发生反应,来生成碳铵,然后把氨水阴干,就得到了白花花的碳铵,老哈把它们小心的收集起来,一部分用来做氨化饲料的试验,另一部分用来存着,一共明年的种植粮食用。

有了煤焦油,就可以用来制作白云石煤焦油坩埚,制造很简单,把白云石在石灰窑里烧过,然后磨成细分,和煤焦油按照10:1的比例混合了,由于煤焦油的粘性,就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然后在两三百度的低温下面烘烤一段时间,让焦油里面的挥发性物质散发掉,然后就算好了,等到反射炉生起来,加热之后,焦油就会碳化和白云石紧密结合,形成熔点高达2000度的坩埚,用来炼钢是足够了。

老哈作了一套木质的模具,很快就做了一堆,几十个坩埚,每个高达约一尺,直径半尺,老哈他们把炼出来的熟铁块用大锤砸碎,然后混合了砸碎的生铁块,再混合了石灰石和敲成小碎块的焦炭,每一个坩埚里面的配方都不一样,生铁和熟铁,有的里面放着烧过得石灰,有的仅仅是石灰石,还有的里面加了骨粉,石膏或者别的老哈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的石头

反射炉,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边烧火,然后把热气吹向弧形的炉顶,然后被炉顶反射下来,喷在下面的坩埚上面,再被高达两仗的烟囱抽走,经过加热过的空气,再吹到焦炭上以后猛烈燃烧,能够产生高达一千七百度以上的高温,老哈作的这个反射炉,是根据他后世见过的,浙江永康一个回收废旧金属的公司的炉子建造的,炉膛宽两米,长三米,在一端是燃烧室,隔着一个防火墙,另外一边是熔池,是一个五十厘米左右深的,一米二乘一米二的正方形池子,也是用白云石焦油防火砖砌成的,老哈打算已开始用坩埚,找到各种钢材的合适配方以后,便可以直接在熔池里面炼钢,由于这一池子钢将会有5吨重,所以他把熔池砌的特别牢固。在圆弧形的顶上,还有一个洞,可以打开观察炉内,还可以伸进一根铁棒在熔池里面搅拌,虽然后世老哈观察过的那个反射炉是用来炼铜的,但老哈想,只要温度够了,这个熔炉拿来炼钢也是可以的。

弄好了一切,他就把装好了材料的坩埚放在熔池里面,用焦炭点上火,经过热风炉加热过的空气吹在焦炭上,果然产生了高温,老哈打开炉顶察看,那些坩埚里的铁块,很快全都熔融了。

这么烧了三四个钟头老哈停止了添加燃料,又过了一会,等到炉子熄灭了以后,他才打开炉子,小心的取出里面的坩埚,然后按照编号,打碎,去除掉表面的钢渣,每个坩埚里面都有二三十斤的钢饼,老哈便和李铁匠一起,逐一检查,看看那块钢饼里面的钢质量最好,然后拿出记录的配方进行核对。

经过六七天的试验,老哈已经得到了机械性能不错的高碳钢,和加工性能很好的低碳钢两个配方,后面可以大规模生产了。当然,其余的钢饼也没有浪费,这上千斤各种性能的钢,很快被李铁匠带着徒弟,打成了锄头,镰刀或者别的东西。

这个时候,老哈并没有去关心打铁的事情,让他抡大锤,他也没有哪个力气,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氨化饲料上面。

他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在里面其上砖,再抹上一层水泥,一个氨化饲料池就算做好了。然后,他把从草甸里割来的草晒干,切成一两寸长的小段,然后均匀的铺在那个大坑里面,扑上一层,撒上一层浓的碳铵溶液,大概碳铵的重量占干草的8%,等到铺满了大坑之后,就把大坑上面盖上木板,上面再糊上泥密封,等到两个礼拜之后,打开大坑,氨化饲料就成熟了,牛儿们果然很爱吃,老哈却发现问题了,这饲料拿出来两三天后,对牛儿的吸引力便大大下降了,于是他只好重新挖了一堆小坑,一共八个,每隔一天就作一坑的氨化饲料,如此便可以保持循环,每天都有新鲜的氨化饲料给牛吃。

可惜这样一来,老哈才发现,每天现在村寨里能够挖出两船的煤,大概有六吨,可以炼出4吨的焦炭,可是这时候的氨水,只够大约作八百斤的氨化饲料,对于超过两百头的牛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另外让他郁闷的是,那几匹马吃了这饲料以后,竟然拉稀了,明显不适应,老哈也只能作罢。他并不知道,氨化饲料只适应于牛羊这两种反刍动物,对于骡马来说,还是没用的。还是乖乖的给马准备精料吧,一匹马要吃四五个人的粮食,让老哈觉得,养马镇的是好奢侈的事情。后来聪明的人发现,这么氨化饲料,太麻烦了,于是他们直接在饲料里面加上了2008年让整个和谐国普及了化学知识的东西——三聚氰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