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久公子谈货币(七) -- jugojl6

共:💬16 🌺12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久公子谈货币(十一)

宋鸿兵等人提出来一个观点,即有人赚钱就一定要有人赔钱。他根据这个观点认为:现在这个危机,欧洲的银行们亏钱,亚洲主权基金亏钱,日本亏钱,美国的大部分对冲基金也输得裤子快掉了,那么谁赚钱呢?于是宋先生指出:一定有一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在“大赚钱”!

这个观点对不对?他为什么会提出来这种观点?

还是要结合普通的流量性物品的经济和存量性质物品的区别来谈。

就普通的产品生产-消费而言,认为“有人赚钱一定要有人赔钱”这种0和博弈的观点是非常可笑的。人类社会运转了这么久,欺骗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正常的企业盈利当然并不来自于对他人的欺骗。如上面所提到的,企业表现出来的货币利润只不过是流转到他手上的那份用于购买它所对应的产品份额的购买力符号,有人赚,但并不对应有人“亏”。劳动者打工(卖服务)赚钱和企业卖产品服务赚钱,只不过是货币流动过程中站在流入方看到的现象。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有赚必有赔得情况?在很多金融高手交易员的术语里,经常提到“对手方”(counter party)这个概念。经常提到我方赚钱,则对手方面赔钱。这个看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的确,这些交易员们交易的当然都是存量性物品如证券、大宗商品之类,换手的只不过是直观意义上的货币,买方付出了货币,但得到了存量性的物品,这个过程可说不上是他赔钱。事实上,这种交易完全可以凭空创造出价值符号出来,即货币是一种基本的价值符号,这些交易中转手的财富品本身也是标记着一些数值的价值符号,只要mark to market这种通行的游戏规则,把在其中流动的基本(直观)货币和证券们放到一起,就可以看到这些价值符号的瞬间“创造”(如果买来卖去不断按越来越高的价格换手),同理,也可能看到这些价值符号的瞬间“蒸发”。

所以认为存量性物品的交易会是0和博弈的游戏的指责要想成立,需要特有所指。在下面这种情况下这就是成立的:一个财富性物品(比如股票)在转手交易过程中,先以高价交易A卖给B,再以落回原价的水平A从B处买回来。则按照原初货币的角度,的确,只发生了净转移。因为财富品的价格(价值符号数量)先涨后落,没有变化。社会所有财富品(货币加上存量性物品)的货币所值数量没有变化,则有赚必有赔。

但是如果转手的财富品的成交价格没有跌落,那么尽管发生了交易,那么社会总财富的所标记的货币值数量的确在增加——当然也许这个是一个泡沫(所以泡沫一词都是特指成交发生的价格高的不合常理,尤其在这个成交的转手物品是为了再次转卖时成立,有的经济学家不承认泡沫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比如张五常,加伯等人,认为成交即合理,其实也是没有看到再转卖这个特点)。在名义货币价值值仍然增加的同时(当然也许这是泡沫的“上升期、上半场”),你就不能说有人赚。事实上是卖掉的人是赚了,而接盘的人呢?不知道,不清楚,至少现在没赔也没赚。

当然,财富品的价格,总是波动不断,所以很难看清楚货币是如何“净转移”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游戏,货币入手又流走,在任何一个时刻很难去严格界定你在这个参与的买卖游戏中“是赚还是赔”。只能得到一个大的趋势性概念:如果一个股神高手,年年都可以从中将不少账面收益变现落袋为安,并以此带来消费流满足自己吃香喝辣的腐朽生活,那么这个人肯定是没白活,靠股市过活,值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必须有一种基本性的直观货币,用于个人手中这些财富品/存量品的“变现”,完成财富品从一个人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手里的过程。那么这个“基本性的直观货币”是什么呢?他就是流动在社会货币中流窜在存量品当中起交易媒介作用的那群货币

(当然,财富品存量品,从功能上来说,可以视为具有价值贮藏功能的“半货币”,或者说通常意义上的货币,如果长久不用,不流通,只起到价值贮藏的功能,那么和这些财富品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流行的财务学书籍,喜欢把长期存款和股票、债券、古董并列为“投资产品”的原因。小小的区别无非是长期存款可以直接变成具有可流动性的日常“完全职能”货币——具有流通性,中间不需要经过倒手,而其他的财富品、证券,需要依靠 其他的日常货币变现倒手才可以变成货币。笔者我倒是有一个比喻,不知道读者是否有银行界的朋友,如果有一定了解准备金这个概念,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流窜的货币就起到一种社会准备金的功能-- 也就是说,存款数字和现钞准备金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财富品和这些买卖财富品的货币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那么这群流窜在财富品之间的货币,本身还可能是“虚增出来的”、“凭空造出来的”。很抱歉,这里还没有提到社会的货币的多层次结构,换句话说,写了这么多到这里,货币怎么生出来的还只字未提。只能这样先预告一下:

用于存量物品交易转手的货币很可能是通过贷款/存款这种模式制造出来的,从整体上来看,“凭空造出来的”;

而用直接融资来代替间接融资,换句话说,创造出一大堆可交易的存量性物品(股票、债券)之后,很容易倾向于创造出与实际生产不相称也不需要的过量信贷带来的过量货币;而很遗憾,这些信贷往往是最后要违约default的。

所以,泡沫有双层放大:

1 用信贷方法去创造出巨量的货币,并将这些货币投入到存量性物品即财富品的转手交易中

2 财富品的市场价值——财富的货币值在这些货币中实现了巨量的膨胀。

这就是过去十几年这个世界“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故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