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略谈中医的发展之路 -- 思想的行者

共:💬75 🌺6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略谈中医的发展之路

我对中医充满了信心,我认为中医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第一,理论的明确化,

中医与西医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医理论比较难以理解(中医理论比较宏观,也比较含糊化,同样的理论不同的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需要医者有更多的悟性,这就意味着水平一般的医生有更大的误诊率

中医的辩证也就显得技术难度比较大

相反的西医的理论就具有着更大的确定性,只要你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的科学知识,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西医的理论说的是什么,不容易产生误解

我们来看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中医的心指的就是心脏吗?显然不正确,中医的脾指的就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脾脏吗?貌似也不对,据笔者从电视上看到的信息,有的神经衰弱患者也可以用中医的健脾药物进行治疗,这就说明了脾和人体的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联系

中医的精气神津液到底指的是什么客观存在,这也是需要明确的--当然这个理论难度会大一些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的内核是什么,个人认为可以用系统论进行解释,阴阳是两个互补子系统,阴对应的是对系统的有序结构的生成和维持能力,阳对应的是能量的生成获取能力(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是系统论的一个分支,强调了能量和有序性的重要性,我认为值得借鉴)

五行则对应着一个系统中彼此互相促进抑制而构成动态平衡的子系统,可以认为木表现为有序结构顺利生成的子系统,火对应于有序结构达到饱和阶段的子系统,金对应于整合度很大的有序结构的子系统,水对应于有序结构涣散或者说流动性大的子系统土代表包容性大的子系统

上火是什么意思?湿邪是什么?风邪是什么?痰是什么,什么是温,什么是热,什么是毒?等等---都需要有更为明确性的表述

笔者曾经得过比较严重的风邪,因为笔者当年在福州的时候好几年的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到了夏天又吹电风扇,后来被风稍微一吹,脸色就白得可怕,整个人非常的难受

我认为所谓的风邪指的是由于人体吹风以后导致的血液循环的改变---根据伯努利定理我们知道,风的压力随着风速的改变而改变,当风吹过人的体表的时候,人体表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会发生微小改变,表现为血管压力的改变

湿邪可能对应于人体某些部位的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中医根据药物的味来确定药物的药性,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味谱”的概念,我提出味谱这个概念是参照光谱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不同颜色的光会使人体发生不同的反应,比如蓝色的光会使一个人的情绪倾向于安定,而红色的光则让人容易激动---这就类似于酸味的药物使得人安神,辛辣的药物则具有激发性作用一样,这个机理可能与人体的应激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不同的味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频率激发机制,如同人体对红光和蓝光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反应一样

二诊断的傻瓜化

一方面受制于中医理论的含糊性,另一方面和西医相比,我们知道西医是发明了很多的仪器进行辅助诊断的,比如听诊器,CT,心电图等等;中医是否可以用更多的辅助仪器来辅助诊断呢

中医生的打脉可以理解为一个专家的模糊诊断,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中医的电脑专家系统进行辅助诊断呢?

判断病人上火,阴虚,阳虚等等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客观性指标--物理化学指标 以方便医生做出判断呢--物理化学指标是很方便用仪器进行测量的

第三,标准化

中医的症和西医的病症尽管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对应关系还是存在的(显然比较复杂些)对于某一种病症,官方也可以仿照西医的标准化方法,确定标准化的治疗原则,这不仅有利于中医生的诊病,还有利于制药工业的规模化生产,还有利于中医方剂的知识产权化

第四,传统秘方的知识产权化

众所周知,在民间有很多的传统秘方,民间医生们往往出于各种那个考虑而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秘方,这就造成了某些秘方的消亡

个人认为秘方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秘方拥有者可以在申报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公开自己的秘方,并且获利,那么不仅医生得利,整个社会也得利,中医药也获得到了大发展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