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民主?共和?——形式主义害死人:读《袁氏当国》有感 -- wingbro

共:💬77 🌺1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是,哪里来的那么纯粹的合声呢

社会的内在结构也是在不断变化才慢慢稳定下来的。但是社会的结构如此复杂,共鸣所发出的声音和频率不会是单一、纯粹的洪亮合声,总要有许多其他的声音。而且,在那么多不同频率和强度下所发出的声音群,总归还是要有一两种声音来主导全部声音的走向。那么,这类声音应该由哪些社会结构的部分来发出呢?

另一个问题在于,这种可期待的社会内在结构是否可以持续地促使社会内部各主要成份和组成部分向一种更加有利于走向民主,或者说类似于民主的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程序的模式演进呢?

虽然据说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才是社会历史推动的主要力量。但,纵观历史的发展,“没有先进理论知道的人民运动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大意如此吧。可见,总归还是需要一种可以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结构的制度框架和内核存在的。

是先有处于成熟萌芽状态的社会结构雏形,还是需先有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国家理论或思想呢,或者还是二者相互促进、并生并行呢?这是需要交由国家或者人类社会历史学科研究的内容。

我的观点是,除非外在阻挠的强力依然存在并且仍然不可逆转,那么,以中国现代社会民众所拥有的民智程度和财产基础而言,实行民主的外部条件已经接近成熟了(到底什么才是成熟的那个度,说得清么?)。

退一万步,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今天中国可以实行民主的社会成员的数量以及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难道还不如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美国么?

奏响合声的力量已经具备,所缺乏的只是最初几年的制度变动而已,当然,这种变动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会很大。但是,我认为,以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来说,这种影响已经是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接受和控制的了。如果这几年的影响只是几年GDP的较低增长,那么这种代价对于中国而言,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几乎可以忽略。(这种代价,无论如何给中国的影响也不会超过大跃进和文革)

其实,掌握这种主流合声的生源仍然在政府手里,只是,盖在盖子下面的事情太多,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又太过于完美和单一化,导致无法自我批评罢了。盖子掀开后,会是什么?这种恐惧无法为某些人承受罢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