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眼看文革 2】习近平的自述及其他 -- 柳叶刀
小时候,除了家里的《水浒》、《西游记》、《说岳全传》等几本旧书外,我的书的来源基本上就依靠医院工会的图书室。记得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都是从图书室借来的。曾经在图书室见过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但是一直到这本书被定为毒草都没有去借过,这本书被收走以后,心里颇有些后悔,真想看看毒草是什么样的。没想到,后来每一本书都成了毒草了,就连《红岩》的作者都被怀疑做叛徒了,合着我看过的书全是毒草啊,对《保卫延安》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兴趣了。
图书室里还有个阅览室,不知为什么,经常只有我一个顾客。我最喜欢的杂志是《电影文学》,像《早春二月》、《从奴隶到将军》等许多电影我都是先看到剧本,好几年以后才看到电影。
记得我姐有一次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基度山恩仇记》,那年头这类书已经很难借到了。我们俩轮番大战,人歇书不歇,三两天的时间就把这本厚部头给啃完了。好象《红岩》我也是这么看完的,这当然都是文革前的事儿了。
家里还有一些苏联的科普读物相当不错,像《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学》和《元素的故事》等等。网上查了一下,后面这本书又重印了,依·尼查叶夫著,家里有小孩的话,应该买。
有人要说了,你这人怎么这么差劲啊?就看你念少儿读物、读小说的,怎么不读读唐诗宋词、史记什么的,那才上档次啊。实话告诉你吧,且不说这些书当年不好找,那时唐诗三百首都少见,就我识的那俩字,还就只能看看小说了。
一九六九年上山插队之前,我有过一段很无聊的日子。家里的书没了,新华书店里除了四卷毛选外,就是两报一刊社论的单行本。上头大概是认为这些书就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了,或者觉得广大群众是没有辨别毒草的能力。其实这也是实情,要没有那些批判文章,还真没法认出毒草呢。
有一天,我在新华书店里偶尔发现了一本新出版的书,一个工人写的关于怎么手工绕弹簧的书。闲极无聊,我居然把它买了回家。后来就照着书上的方法试绕了好几种弹簧,只是原始材料——钢丝太难找到了。后来我没能进工厂,这本书上学的知识也就浪费了。
上山下乡的时候,有一年搞战备,我作为基干民兵和另一个知青被派到公社去支前了。其实并不需要舞刀弄枪的,只是帮助部队架设电话线,我们挖电杆洞、埋埋电杆罢了,对下乡几年的我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不知怎么回事,来的通信兵部队是北京军区的,都说得一口的京片子,还是一大帮子革军子弟,大家在一起胡侃大山,过得挺愉快的。
活儿不累,下了工还有一股子劲没使上。公社所在地是一个山区小镇,那年头也根本没有什么晚间娱乐场所。我们住在公社的办公楼里,下了班就连个鬼都没了。闲得无聊,我们俩人就在空无一人的办公楼里开始了大扫荡。在一间储藏室里,我们发现了一堆大概是抄家来的物品,翻了翻,却发现了一本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虽然结尾的几页被撕掉了,但全书还算完整。我们如获至宝似地拿了出来。支前任务完成后,这本书也就随着我们回到了生产队。
我们大队的每个知青都看过这本书,流毒之深远竟然波及到了临近的大队。我呢,坦白地说,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傲慢与偏见》的结尾是什么样的。后来也不知道这本书传到哪儿去了,也许到今天还在那小山村里毒害着淳朴的农民子弟呢。
希望这里不会有人谴责我们的不诚实行为,还是孔乙己的那句话吧,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虽然我们谈不上是读书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解放军从来就不仅仅是战斗队 1 littles 字0 2009-04-13 01:31:43
🙂这确实是很大的问题 2 镜山口 字384 2009-03-11 06:59:57
🙂其实在我的例子里,手段倒不是主要的问题。 柳叶刀 字109 2009-03-11 07:22:03
🙂【小眼看文革 2】读书杂记
🙂关于《趣味代数学》、《趣味物理学》和《元素的故事》的作者 1 lean 字1172 2009-03-17 08:36:44
🙂好像小说叫基督山伯爵,电影是基督山恩仇记 AleaJactaEst 字0 2009-02-27 14:45:03
🙂是不是有旧版的叫《基督山恩仇记》? 柳叶刀 字32 2009-03-03 07:12:50
🙂说实话,毛选可读性还是挺强的。最垃圾的是马列著作 7 fumachu 字602 2009-02-27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