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推荐一本书:《科学成就健康》觉得是中药科普必读之一 -- 南云北望

共:💬302 🌺373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hoho,

照你这么说,别说中药了,就是平时刷墙的油漆,衣服的染料,不同批次的理论上应是同一颜色还会不一致呢。又比如中国自己引进制造的降血压药物,效果明显比进口差一点。又如一些测试肝炎的试剂,国产的也比进口的略差一点。例子多得很。你以为做药就看个指纹图谱就完了?

至于国外那个针灸研究报导,bbc的新闻还特意加了一段,

The value of acupuncture remains highly controversial, with conflicting results from many studies.

Much of the argument surrounds the status of "sham" acupuncture, which is frequently used in trials against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bbc又引用了研究者 Dr. Adrian White的话,

Sham acupuncture often consists of superficial, off point needling, but this may still have a physiological effect

比如superficial这一条,经络感传研究早就有结果,指压会得到与针刺类似的感传,也就是内经中说的得气。superficial实验中,压力值是多少?病人是否有得气感觉?如果得气,再得到sham和针刺同样穴位无明显区别的结论就很成问题。又如off point,不取穴位点,是否还在相应经络上,没看过论文,不得而知。但愿是不在经络上,不然我看结果又是没有意义。因为针灸里有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的说法。

另外,根据70年代末期的传感研究,大约有1%的人属于经络传感敏感类型。如果我设计实验,这部分人应该剔出去另立一组。貌似没有这样分类。再有,各人的经络大体走向与经络图一致,但是具体到个人还是有点细微差别,最好能在针灸实验前做经络传感实验,确定个体的经络具体走向,粗细,才好定off point。

最后,传统针灸组里的针灸手法问题,该补还是泻。据我所知,美国这里的针灸师是只管穴位,不管诊脉。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不诊脉,不依照理论,如何确定手法?如何认为病人是得到有效正确的治疗了?再以此为统计数据,不会有偏差?

以上是我看到报导后的疑惑和想法。我不认为一看到支持自己想法的文章,就急烘烘地拿出来作为支持自己的论据,而对里面的东西还一问三不知的时候,是所谓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