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与煮酒庄主死缠滥打-- 再浅谈水浒版本问题 -- 西柠

共:💬3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多谢吴兄, 与吴兄稍做讨论

关于方法

现在分析水浒的版本,要么从120回往下删,要么从71回往上增,个人觉得。删要比增容易,毕竟只要一两个确定的条件,我们就能推测一些篇幅是伪造的,而如果没有直接的证据,却无法推断那些篇幅是真的

确是如此, 举例证伪较易些。

关于篇中的诗词

如果比较一下宋元话本和明中叶以后的话本,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宋元话本除了篇首和篇尾,基本文中是不插诗词的,而明代话本由于市场需求,为了好卖一些,就是老的小说原来没有诗词的,他也给加进去,负面影响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了,诗词不堪入目。所以我认为,如果《水浒》是元末明初的作品的话,原本应该不会出现很多诗词,毕竟小说家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很难想象他会创造出这么标新立异的东西。

有一定道理, 记得有这么一个评论说这里: “远远地杏花深处,市稍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帘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但见: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掩桑麻古道边。白板凳铺实客坐,矮篱笆用棘荆编。破瓦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尽画酒仙。”前面讲是草帘后面就是布帘, 显见不搭配。 可作一例观。

关于<<江湖豪客传>>

西柠兄能不能举出这些资料的来处?据我记忆,第一次出现<<江湖豪客传>>是在民国时期挖出来的那个号称是施耐庵墓的资料中发现的。但至今,。这个墓依然真伪难辨,我是比较倾向于假的,或者说,即使墓是真的,那些资料也是假的。第一次出现碑文是在那个古本水浒出版的时候,据说那50回就是从施家后人那里得到的。既然那五十回大家都认为是假的,那前面那个碑文就相当可疑。还有,江湖在那个时代基本是贬义词,看“逃走于江湖之上”之类的话就可以看出,而在文中,一次都未出现“豪客”这个词,用的都是“好汉”,“英雄豪杰”。即使当时作者不像后人那样注意书名与小说的关连,但是,用一个贬义词和一个文中从来不用的词,未免有些奇怪。而且,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把<<江湖豪客传>>这个名字放在宋元明清民国的小说中,你会选择那个年代?我觉得作伪者实在太不敬业了,这么基础的错误都会犯。

出处全部都在文(一)中二段, 吴兄如有时间和资源, 不妨一翻: 王道生所作施之墓志,清袁吉人的<<耐庵小史>>, 清李详、刘仲书<<施耐庵传>>, 明郎瑛的<<七修类稿>>。 粗略上网一查, 最后的这个证据网上就有, 请看:

http://www.yjsy.ecnu.edu.cn/jszj/%E5%AD%90%E9%83%A8-%E9%AD%8F%E6%99%8B%E4%BB%A5%E4%B8%8B/%E4%B8%83%E4%BF%AE%E7%B1%BB%E7%A8%BF/qxlg_23.htm

那个墓志, 作伪可能性有, 比如细节处“明洪武”如何如何, 但也有人指出, 同时期的墓志也有类似体例言辞的。 以我无法推断真伪, 但即便所有证据都不可靠, 依然说明, <<水浒>>一书原名, 未必就叫“水浒”, 原名叫什么, 还很可疑。

关于郭勋本

我以前看资料介绍,以为最老的那个就是郭勋本,看来不确。不过留存影响最深远的容与堂和天都外臣版本都源出于郭勋本,说他对水浒版本影响最大,也不算虚夸。“尺八腿”“一直撞”,我比较怀疑那个清人笔记中记载的,毕竟如果他是容与堂和天都外臣的母本,没理由子本都是“赤发鬼”“双枪将”,而它却是“尺八腿”“一直撞”,比较可疑,可能他看的不是郭勋本。如果致语是文前的小故事,那么倒是符合元明话本的特色,对于研究文学历史而言,删掉了这个的确是很大的损失,但对于小说而言,行文就要紧凑的多,从小说流通,小说结构而言,这个倒不能算罪状。

郭本地位, 尚无定论, 崇尚郭本者推之极高。 应是一个水浒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尺八腿”之证据, 为所有证据中最弱者, 吴兄所言是也。

水浒杂剧

现存元水浒杂剧不足10本,其中与文中有关的,只有负荆和九宫八卦,都出在71后,方腊之前,九宫也是元末作品,施公能直接应用的可能性不大,负荆倒是有可能的,但是施公借用前人的本子而写的,罕有直接照抄的,因此比较可疑。已经失传的杂剧如丑郡马射金钱,在水浒中只是一笔带过,除了武松的戏出于杂剧多一点(究竟有多少也不能确定),其他的基本都是依话本和原创而写的,所以对于直接照抄的负荆,以及有读书笔记留存的乔坐衙,他们是否为原本所有,我是比较怀疑的。

吴兄所言甚是, 上次煮酒兄与我谈及此问题, 已严重动摇我对于杂剧对小说影响之信心, 容再多阅读些资料另复, 希望再就此问题与几位仁兄深入讨论。

关于施的创作方式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高俅,林冲是施公着力去写的人物,而且,在以前的水浒故事中,基本没有这两个人的影踪,然而,这两个人塑造得极为成功,可以想见,施公的细节描写,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串连串得不好归罪于他,恐怕这个罪状稍大了些,毕竟这是长篇小说的开山作之一,在这之前,是没有人教他们如何架设结构的,能够把小说关联到还讲得通,我就觉得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毕竟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局限。

林冲段落, 应是施公首创, 即便串场写得不好, 在大面上看, 也已是十分不易, 确不可苛求。

瞎猜施公

水浒中关于宋朝时事,官制,人物,民俗,基本都没有什么错误,一些一般人知道的比较少的,他写起来也井井有条,像推荐高俅的小苏学士苏辙,蔡九知府(蔡京只有八子),书法四名家,宋江家的地窖与忤逆文书,如果不是对宋史有相当造诣,这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当时他的地位不高,如果依靠他自己的实力,估计无法支持他研究宋史的开支,我怀疑施公是否有可能是脱脱编撰宋史时的一个低层人员,这也可以解释他对北方方言有一定了解。但是施公北方的地理很差,估计是没机会自己游玩

水浒一书就地理而言, 似乎南面疏漏比北面少, 然而就方言论, 似乎南北皆有, 各说各有理, 尚莫衷一是。

谢谢吴兄的高论, 还请一同多多探讨, 也期待吴兄在西西河展示大作。 非常感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