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动手较技歌诀六首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13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接上页

1、力斗

根本不知道虚实生克的道理,一动手犯硬蛮干。

阐释:

此条力斗的内容,针对的就是指历代拳家批判的所谓外家拳法之运用努筋突骨之功,而致百身之病。又猥知卤莽,是彰乎知的这些人而说的。因为,这些修炼者,从根本上就不知道运用自身内气、外形来建立健顺刚柔、虚实之德体的重要,及内气、外形刚柔,虚实转化之建体之法为本的要妙;又不知道攻防至用中避实击虚,曲化直发的基本法则,柔化刚发,以柔用刚攻防技术方法;不懂得人以刚来我应以柔化,人以柔走我应以刚发的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的生克制化的道理。此种体用不明之人,故而一动手较技便犯生打硬要,僵拙蛮干之病,此乃资敌取辱之外行的拳法也。现引前贤之论以证之,录之如下:

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力气过大,偶然胜之,一遇行家里手,力气虽大而亦败。苟能稍遵规矩,亦能打人,但能屈敌人之身而不能服敌人之心。

《陈谱中气浩然之气血气辨》

此论中清楚的点明了斗力的外家拳法的根本原因及其弊害的所在了。

或问曰:但是,这些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为什么会犯有这个弊病的呢?

答曰:根本原因,就是不投明师;不明白:造乎神者方称为法,化乎一者始谓之拳的道理;故而不能如法的修炼。有此三不,如何能成为拳门的能攻善斗的行家里手呢?略论述之如下:

因为传统拳术的修炼,是很讲究气力和力气的区别的。这关乎到一个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技击功夫的最终成果。下面博引数家之论,自能知道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是修炼气力还是修炼力气之区别了。这一点区别之认知,是认识传统拳术功夫内容的根本之关键。习拳者必须首先辨别清楚。否则,虽是拜师学艺,也会久练而无功矣!当今,众多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修炼多年,而无功夫可言。有大多数人,是因不明白气力和力气的根本区别处,而进入旁门的尚力、斗力派练法、用法,自入误区矣!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言,几至成为门外汉矣!真乃此种习拳者之悲剧尔。可悲其耗费精力、时间而不知真功夫为何!又罗致了满身之病害的折磨的痛苦而又不能脱离苦难之境地,着实可悲而又可怜矣!

中气,即仙经所谓之元阳,医道所谓之元气也。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又: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于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故又说:练形以合体,练气以实内,二者合一,其坚硬如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入圣,上乘可登。 《易筋经贯气诀中气论》

此段详细申明传统拳术中修炼内气功夫的本末根由及其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武备中的中气概念,将传统拳术的修炼分出了形外、气内,二者匹配合一之用。此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系列之内外功法及攻防较技运用的方法、准则、规矩、规律等一切内容之立论的根本。

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又说:神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九要论六要论》

此段话中,提出了自身内外主从的顺序,由内致外的传递关系。并同时提出了气与力是两种不同的物。气者,指内气而言,简曰内劲;力者,乃指外形的筋劲骨力而言,简曰外形,而以力字代替之。内气,乾,阳物也;外形,坤,阴物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成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内气、外形,内外合一而用。然气、力所指不是同一物,而是自身中的内气、外形的两个内容,然气力和力气又是如何解释呢?又都表示了什么意思?又有什么不同呢?

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气血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明于“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力气”之由来矣!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知用力、行气之分别。行气与筋脉,用力于皮骨,大不相仵矣。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力气解》

此段论述,初步论明气力和力气之概念的根本不同处。气力是内劲的代名词;力气是外形的代名词。而且又告诉我们:行气,是内壮的尚巧派功夫;用力,是外壮的尚力派功夫。而行气的内壮尚巧功夫,讲究气力的运用之攻防功夫技术、技巧;而用力的运用之攻防是外壮尚力功夫,讲究的是力气的大小、运动快速的技术、技巧。而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拳术流派论述拳之练用的潜词用字,是有微妙区别的。这也反映在发劲和发力的说法上。就象气力和力气一样。在传统拳术功夫中,存在着功夫内容的本质上的区别。究竟发劲和发力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请看下面的论述,自然就明朗了。练、用,也就不会出现失误了。

至于血气,乃血脉中流通之气,即拳家所谓横气也。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力气过大偶然胜之,一遇行家里手,力气虽大而亦败,苟能稍遵规矩(谓打拳成法),亦能打人,但能屈敌人之身而不能服敌人之心。

中气者,太和之元气,平常之理宰乎不刚不柔至当却好之正气,能用此气以行于手(言手而全体皆在其中),天下未有穷之者。

至于中气能令敌人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浑身无力极其危难,足下如在圆石上站着不敢乱动,几乎足不动即欲跌倒,此时虽不打敌,敌自心服。

《陈谱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辨》

此论已将后天血气之功的力气之弊病和先天中气之功的气力之功德,分辨的在清楚不过了。

此论已经讲明了力气者,乃血气之横也,即聚劲凝形的尚力拳法。相当于现在的肌肉爆发力型的拳手,凭的是力气。即崇尚外形功夫的尚力者。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而论之,有力能持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体用解》

此论充分的说明筋劲骨力是外形的劲力。而外形的操练是硬力。然精气之内劲,似不能持几斤,但是内壮之功夫。故尚力气者,外形之外壮也;而尚气力者,内劲之内壮也。故内壮者尚意;外壮者尚力。技击功夫,内壮,外壮,论的分明。但何者为是?再看下面论述,自然分明。

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文理,必为血气之勇,失于本来面目。欺敌必败尔”。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精气神之筋劲也;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有用无体,必文武兼备矣。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文武解》

此论就明确说明,只有外操之外壮,而无内气之操练为主,必成血气之勇,失于本来拳术之面目。以此外壮功夫较技,在欺敌凌弱,必然要失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是柔行气,刚落点,文体武用,内外兼修之事,怎能偏于外强而又强用呢,这是习拳者应该明白的。

从以上所引用的各家前贤的论述之精义,可以深刻得体会到,自古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大家都是很严厉的批判和极力反对外壮的斗力之练、用法式的。也就是说,真正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者,不取斗力的练用之法式为法的。这是对斗力者的品味后而得出的公正的结果。

2、偏长

在手脚上有一独门杀技,但别种技术都不行。

阐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乃尊从武备的可以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宗旨。以求全体大用为功德,我曾在拙著《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论拳》一文中,发表过如下的论述:

全,是拳的第三个内容,全就是全面、全部、全体、全融的简称。修炼拳术攻防之道要外从天道;内顺随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理、法、术、功全面精通,身体内外各部位器官要全面练到,全面的运用,即达到坤为吾母乾为父,太极一气贯来衡的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全身体皆兵的功夫。内外双修以建攻防机体、静动法双修以求至用,性命双修以求健身。攻防两方面全部研究、修炼,研究单招操练,连招运用,及套路中蕴含的一切招法、攻防、进退的法则、规矩、规律,可谓练的全,充分体现出传统拳术的最节能,全方位、立体方圆的攻防技术、技巧、功夫。口谈能明理、论法,晓知心得体会;手谈能演示招法攻防之要妙;斗谈能运用神奇巧妙之战法,用必打犯而不伤人,充分地体现出传统拳术之三谈的全体大用之攻防功夫的艺境和求全胜的拳术思想。由此可知,修炼拳术攻防之道只有充分体现出全字的运用之精义,才能艺达上乘。

然而全字又有拳字的全面作用的意思,上述只论了较技的练习和运用中的全的方面。拳中的全,还有修炼传统拳术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和学拳明理法而能知做个济世之人和具备小可经纶,大可赞育天地的有价值的人。因为,只有修炼传统拳术达到健康长寿作用,防身护身、惩恶扬善的效果,学拳学做人的目的,才是从道修拳之全。这就是说,练拳从多里捞摸,犹如沙里澄金,才能有济世之文兼武全将相身之良才的大功德的获得。

然而没有权衡利弊的选择作用是不能达到全面掌握的,然而没有蜷缩自化的攻防功夫之修炼,是不知权字的价值和作用的;没有全面的修为,亦不能更好地发挥蜷和权的作用的。由此可以知道拳中的蜷、权、全三者相互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乃是拳的全部精华内容,能知此三者之精华,便可知拳的练、体、用,极其重要的功能之重要作用了。

如果能从蜷、权、全三个内容扩而展之,便可知道拳的理、法、术、功的练习和运用等方面的较全面而又系统的内容了。这样,在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中就不会有偏见了,就不会以点概全了,就不会在修炼时出现偏差了,就不会相信什么绝技了,就不会相信几天或几个月就能练出无敌的攻防功夫的天方夜谈了,就不会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以一法而代万法了,对拳术攻防较技的能力神其说之了,运用时就不会恃仗什么了,也就不会执偏而全面求之了。谚云:虽然扑住飞鸟是一个网眼的作用,但是,一个眼的网,永远捕不到鸟。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亦是这样。拳诀云:胜人一时,三年功夫。足以说明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全体大用的认识在攻防功夫中的重要性了。

如果有了上面正确的认识,那理解下面所论的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概念性的问题,就容易多了,能够正确的理解,则练时有法,用之有准则,就可以循序渐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便可达到上乘艺境,乃为易事了。

所以说,这条偏长的说法,就指的是在手脚上有一独门杀技之长的说法。例如:平时演示时脚法可以踢断木桩,手法能够起落开砖。而这一技之特长之外,其它的别种攻防技术又什么都不行。先不说这样的杀技特长能不能在实战中有效地实施,就只别种技术都不行来说,其所谓的独门杀技除去暗器之类的说法,也就不是什么传统拳术攻防功夫的内容了。那这样的人还算什么有攻防功夫的人呢?只能是纯属于滥竽充数之辈了,枉担习拳练武之人的名声而已。故此种人的所为就不值得后来学子之效法了。这不正是谚云:“虽然网住飞鸟,是一个眼的功劳,但是一个眼的网,却永远捕不到鸟”。所说的这种偏长人吗?前贤之所以运用偏字来修饰长字的精义,就已经指出其“不正”的所在了。既然是不正确的法式,就不能为后来之学子效法的法式,乃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或问曰:拳门有谚语云: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先;一招鲜,吃遍天。就您刚才的论述之宗旨,是否与此谚语的说法相互矛盾了呢?这又如何的解释呢?

答曰:有关这句谚语的精义,我曾做过这样的论述:任何攻防功夫技艺的一招鲜,都是在千招会的基础上再精炼而获得的。而那千招会的每一招,也都是运用的比较熟练的。但是,决不会是“别的技术都不行”的那种状态的一招鲜的。

而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如果以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法式,算作一招鲜的话。这就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说的神明艺境之:“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不单是一招鲜的问题,而是切切实实的万人敌的攻防功夫。即先后与万人依次比武较技,亦能只胜而无败!此个意思不就是吃遍天的精义所在吗?

故而知道,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对那种抱有什么特长,而又只在手脚上有什么一独门杀技,但别种技术都不行的修炼法式,乃真修炼者不取之。这已经排除了两种修炼的法式了。

3、守法

自家师傅说的是圣旨,外形打的和师傅一模一样,一辈子不愿研究其它门派武学。

阐释:

此乃批判那些呆头呆脑只知道盲目追随师父,没有自己独到见解而类似应声虫的人。这样的习武练拳的人的特点是:自家师父说的就是对的、真的、如同圣旨,拳架外形打的一定要和师父打的一模一样,不敢有丝毫的差异,郁圄在师傅所灌输的狭窄的小圈子内,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辈子不愿意观看其它门派、拳种的拳论,也不研究其他门派的武学精义。此样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习拳者,自然终会功无所成,艺无所就。故此种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式,自然是属于会被真正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能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的能与时俱进的人所淘汰掉。古圣贤对此早有明论,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关键词(Tags): #【原创】接上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